<p class="ql-block">图文:天 文 (于升云)</p> <p class="ql-block"> 我的外孙今年七岁,在美国上小学一年级。我几次和我女儿去他的学校,放学接他回家,于是让我有机会认识了他的老师和学校的Jαngsen校长。</p> <p class="ql-block"> 初秋的安娜堡,午后的阳光仍旧灼热,我站在离校门口最近的一块草坪上,女儿挺着个大孕肚,站在不远处的一棵树荫下。虽说站的地方不同,可我们的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注视着校门,期待着放学那一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放学铃声响过后,一位</span>貌美年轻的女老师,从校门口走出来,在她身后还有十几个孩子,陆陆续续跟在她后面,来到校门口一侧的草坪上。</p><p class="ql-block"> 学生从校门出来时,等候的家长蜂踊而至,我从外孙肩上取下书包,背到自己肩上。女儿的行动比起我来,就显得很迟缓,她慢慢地走向老师。</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老师,正快速地把她身边的学生,用其专注的神情,一一目送到各自家长的手中。</p><p class="ql-block"> 离开学校,坐进女儿的车里,见她熟练地发动车子。“这个老师真不错,责任心很强。”我急不可耐地说道。“何以见得呀?”女儿说。“我是从她与你见面交流时,她面部表情变化的细节中发现的。”我说。“是的,确实不错。她先用手笔画着孩子肩上的书包不见了,她先是神情一怔,稍后发现在你身上背着时,她又笑了。″女儿说。</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去学校接外孙放学,第一次见到外孙老师的情形,印象十分深刻。 </p> <p class="ql-block"> 接孩子的路上,我和女儿聊的话题自然是美国基础教育。</p><p class="ql-block"> “老师确实不错,看我怀孕,行动不便,还问我是否将10月下旬的家长与老师见面日提到产前。”女儿说,“真挺人性的。”我说。“可不,让人挺暖心的,我没同意。”女儿说,“提到产前不好吗?”我有些不解地问。“我想生完孩子后,带我儿一起与老师见面,让他也听听老师对他的看法。”女儿说。“老师允许带学生与老师面谈吗?”我追问道,“可以呀,”女儿说。</p><p class="ql-block">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对中国学生家长来说,输出频率是最高的了,它已然成为折腾家长的心魔。小学生入学,家长都卯足了劲,千方百计地托关系,走后门,为孩子选一个好班主任,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p><p class="ql-block"> “你家孩子入学也托人选班了吗?″我好奇地问道,“没有啊!”女儿淡定地回应道。“一年级有几个班?”我说,“有四个班。”女儿说。“一个班有多少名学生?”我说,“一班有20名学生,”女儿说。</p><p class="ql-block"> 班级学生不宜超过20人,人多了老师工作负荷大,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个性,对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 所谓好的班主任,我个人认为,就是有“三心″即责任心、有爱心、有耐心。只要老师有这“三心″就行,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好的班主任。“老爸的观点,我认同。” 女儿说。</p><p class="ql-block">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就像小鸡崽见了头场雪,对学校里的一切,都会感到很新鲜,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家长首先要协助老师,教会学生在校友好地与人相处;遵守校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最重要呢?”女儿说,“兴趣、习惯、能力,”我说。</span></p><p class="ql-block">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爱学习,最终才能会学习。好的老师和家长应在这些方面着力,下功夫,切忌只问分数而忽略兴趣、态度和能力。</p><p class="ql-block"> 美国的一年级小学生,十分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学校的图书馆面向学生开放,家庭作业留得也很少。</p><p class="ql-block"> 开学那两周,老师没留作业,只是要求学生做课外阅读,20分钟。阅读书,是从学校图书馆借回的,也可从自家的书籍中选取,但要求把阅读的书目写在作业完成表上。</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这种做法很好,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因才施教打基础。</p><p class="ql-block">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记得每天放学老师都留很多作业,尤其语文作业,写生字,一字一行。一写就是一页多,写得很晚。”女儿用抱怨地语气说道,“是啊,国情不同,为减轻你课业负担,老爸给你写字头。”我说。“还说呢,写不好,你就给撕了,重写,我还记着呢。”女儿怨怨地说。“你外孙写得不好,你怎么不撕呢?”女儿说,“英文与中文方块字不同,没必要那么严格。”我淡淡地说。</p><p class="ql-block"> 小学生入学,学校每人免费发一部手提触摸式电脑,待学年结束,将其交还学校。它相当于学生课本,电脑里装有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发的文化课学习软件。</p><p class="ql-block"> 老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评定,不是采用百分制打分,而是打星号来完成。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塑料夹,里面装有两种表格:一个是当天在校完成课业情况表;一个是家庭作业内容表。学生家长主要通过这两种表,来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p> <p class="ql-block"> 美国对小学校园管理也是十分严格,任何家长都不能进入校园区内。若有事提前来学校接孩子,也不得进入校园,只能通过学校电子门上的传声器,表达诉求,然后由学校专管人员将学生带到校门口与其家长见面。</p><p class="ql-block"> 一连几周,来学校接外孙放学,我熟悉了学校的一些程序性安排,这其中也认识了这个学校Jangsen校长。</p><p class="ql-block"> 他是个白种人,长得人高马大的,体态有些发福,看上去约有五十来岁的模样。白晰的肤色,方圆的脸,高高的鼻梁,蓝色的眼睛,满脸络腮胡子,胸前佩带他工作证件,通常他上身穿着一件浅蓝色短袖衬衫,下身穿着一条浅米色的西裤,一双白灰相间网扣式旅游鞋在米色西裤衬托下,显得整个人既成熟又精干。</p><p class="ql-block"> 每天下午三点五十许,Jangsen校长定会出现在校外广场上。他穿行于站在广场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校工勤人员之间,引导</span>前来接子车,有序停靠或行驶,确保广场秩序井然。</p><p class="ql-block"> “这个男人肯定是学校后勤的领导”我笃定地说,“他是一校之长。”女儿说。怪不得每天这时候,他都风冈火火得忙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其实对他也颇有微辞,″女儿说,“从何说起?″我有些诧异地说道。“我的同事凯蒂说的。”女儿说,“那她的孩子也在这所学校?”我说。“不在,是她参加学校新建校舍辨论会上认识的。”女儿说。</p> <p class="ql-block"> 这所小学校舍已经有年头了,功能不全,设施也比较陈旧,Jangsen校长做出在原校址一侧筹建新校舍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本来作为一校之长谋划学校发展,筹建新校舍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别人无可厚非。</p><p class="ql-block"> 问题是,学校周边有居民区。这里居民与学校共同拥有对该地区土地享用权限。学校建校舍,需征得社区居民的同意,至少学校有义务要告知居民。</p><p class="ql-block"> Jangsen校长在未征得社区居民同意的情况下,甚至也未尽告知义务,就将建新校舍的报告,送交给市政部门。</p><p class="ql-block"> Jangsen校长接到市政主管部门的批复后,开始征招施工单位时,当地居民才得知此事,于是一场维权之战也随即展开。</p><p class="ql-block"> 听了女儿叙述后,我心中涌起对Jangsen校长的敬佩之情,如同落潮的海水,渐渐退去。</p><p class="ql-block"> 人的认知存在着差异,所处的社会维度亦不同,人们在感知事物和评价他人的时候,往往也总是以个人的感受为标准,难免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偏见怪象。</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我上大学时,比较教育教科书里,只是粗略地介绍了美国基础教育是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课程设置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这次来美国,目睹了小学一年级的教育情形,我将其写成文字,以期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