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等你来

抑扬顿挫

<p class="ql-block">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留份快乐在心田。9月18日(农历八月十六)上午9时14分,我们 一行六人乘坐G1379,开启了愉快的金秋贵州行。在车里由于有扑克陪伴,时间感知也发生了变化,八个半小时就这样打发了。下午17时44分,顺利抵达贵阳西站并下榻车站对面的枫渡酒店。</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大家临时起意打卡甲秀楼。甲秀楼至于贵阳,犹如黄鹤楼至于武汉,滕王阁至于南昌,既是城市地标,也是历史见证。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地处南明河上,始建于明朝1598年,时任贵州巡抚江东之取“科甲挺秀”之意,希望贵阳地区文化昌盛,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高约22米余的甲秀楼,红棂雕窗,朱梁碧瓦,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伴,楼分上下三层,层层收进。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聚成涵碧潭。潭上石拱浮玉桥,连接着南北两岸,桥上一精致小亭为涵碧亭。甲秀楼四周水光山色,古朴典雅,名副其实,堪称甲秀。</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明月朗照,夜幕下的甲秀楼灯火辉煌,璀璨夺目,流光溢彩,宛若一幅油画,闪烁着贵阳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光芒,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意犹未尽,带着憧憬,9月19日上午九时,驱车前往黄果树瀑布,约三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大家一起游览胜地,与美景相伴,心情非常愉悦,时不时想合影留念,每一桢都是时光的印记,到处一游,这不,在景区门口又来一个。</p> <p class="ql-block">黄果树瀑布,号称中华第一瀑,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安顺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行经此地,曾留下这样一段文章写真: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飞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如今亲眼目睹,再细细品味这段文章,感觉字字形象灵动,画面感甚强,淋漓尽致地诠释了黄果树瀑布豪迈非凡的气魄和作者内心的感叹,没有之二了。</p> <p class="ql-block">初入景区,四周绿意盎然,古树参天,空气无比清新,阳光透过树梢洒落在地上,影影绰绰。沿着蜿蜒的小径继续前行,耳边潺潺流水声不断,仿佛也是大自然美妙的乐曲引领我们去探寻神秘的胜景。</p> <p class="ql-block">越往里走,如雷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再走,当“遥看瀑布挂前川”的一刹那,声音震耳欲聋,震撼人心。眼前突然挂起了上百米高的白练,从悬崖峭壁上倾泻而下,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气势磅礴。瀑布飞珠溅玉,四周水雾蒸腾,游人浑身湿漉漉,凉飕飕。站在这幅青山白练的壮丽画卷之下,此刻哪怕再迟钝麻木的人也会怦然心动,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这一自然奇观,与其说是一道瀑布,不如说是一部大自然的交响乐,一幅流动的画卷,人的视觉和听觉都得到了极致的享受。站在瀑布之下,仰头观水,在场的我们,无不惊叹于大自然的恣肆博大和芸芸众生之渺小。</p> <p class="ql-block">记录这难忘的瞬间吧!无论是瀑布的壮伟气势,还是周围环境的静谧怡人,都值得珍藏记忆,让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成为你我心中永恒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黄果树瀑布带有雷霆万钧的雄浑之美,那小七孔则是避暑康养的胜地。9月20号一大早从贵阳出发,驱车4个多小时才到达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的荔波小七孔景区。一入景区,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天气无敌给力,一扫舟车劳顿和人困神乏。</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小七孔,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目之所及,只此青绿,绿得纯粹,绿得如翡翠,绿得一尘不染,真可称谓是上帝遗落在人间的绿宝石,能与九寨沟相比肩。</p> <p class="ql-block">小七孔古桥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它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古为黔南通往广西商旅的交通要道。桥身爬满了藤蔓和青苔,桥下潭水幽蓝,两岸古木荫绿,如此这般的悠悠古韵。石桥静静地横卧在水面上,连接两岸,经历岁月变迁,见证无数故事和传说。游客则怡然自得,漫步其上,有诗曰:石桥横卧接两岸,荔波寄情桥上行。</p> <p class="ql-block">小巧玲珑的古桥,长不足百步,宽2米左右,又名忠贞之桥,象征着爱情的坚贞不渝。无奈人多拥挤不安全,没有牵手上去走走,就在桥旁坐一坐,权当走一走吧!这一走,这一坐,执手至老,那便是一生了。</p> <p class="ql-block">这儿的湖水深邃又明净,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湖水的颜色随着光线而变幻莫测,时而碧绿,时而湛蓝,时而青翠,着实让人陶醉。也如柳宗元《小石潭所记》所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p> <p class="ql-block">不同于黄果树瀑布的排山倒海,这里的瀑布大小形态各异:或壮美或婉约,或奔放或温柔;一路走过,欣赏到多级瀑布美景,河水落差小的是河床瀑,落差大的则成飞瀑;高的有几十米,小的只有一两米;一步一景,一步一瀑,瀑声时而轻声,时而喧哗,时而平缓,时而急促;瀑水似雪玉飞溅,白浪闪烁,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荔波小七孔,面积广袤,整个儿走遍得一天吧!行走于这满眼的绿色和瀑布之中,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心灵的栖息,这会儿,尘嚣尽忘,烦恼琐碎荡然无存,全身心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顿觉人间值得。</p> <p class="ql-block">紧赶慢赶,马不停蹄,走完小七孔后直奔千户苗寨,已经是日落黄昏了。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南贵村,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起伏变化,层层叠叠,相连成片,好像直至山顶。当汽车七弯八拐进入腹地时,一车人异口同声“哇,太美了!”千家万家灯火齐亮,如同繁星点点,洒落人间。“万家灯火”这个成语在这里有着完美的具象。</p> <p class="ql-block">夜已深,但寨子里依然人头攒动。最美的夜晚,也有一盏灯为我们亮起——那就是阿浓苗家,我们就在这里晚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阿浓家,有幸欣赏了苗寨独特的进酒礼仪——高山流水。只见三名头顶银冠的苗家姑娘端着当地特制的酒具,和着芦笙的吹奏,唱起小调,举起手中的酒具,配合客人喝酒的速度将酒一叠一叠从上而下接连倒入客人的酒碗中,看着高度可达一米。饮酒者搁下双手,不能触碰酒器,苗族女孩凭着手感控制着酒的流速。古人云“高山流水遇知音”,这种敬酒方式象征着苗家人对客人的欢迎,对友谊地久天长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灯火阑珊,长夜未央,千户苗寨犹如被点亮的星河,璀璨夺目。人们走在青石板上,静静地感受这份来自大山深处的美好,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苗族风情画卷。走过路过的每一栋木质吊脚楼建筑,均被耀眼的灯光勾勒出夺目的轮廓,散发出悠悠的质朴古风,漫步其间,似乎能听到苗族祖先的低吟浅唱。</p> <p class="ql-block">当晨曦微露,千户苗寨已从沉睡中苏醒,炊烟袅袅升起,鸟儿欢歌,田野绿意盎然,俨然一片人间仙境。亲身体验了苗寨的暮色与晨曦,感觉它如同苗族姑娘的笑颜,温柔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同时又觉得商业味很重,想想其实也是正常,这商业气一半是为远道而来的游客,一半是苗家人的烟火生活。如何定位千户苗寨,还是著名散文家余秋雨说得好——以美丽回答一切!</p> <p class="ql-block">按原定计划,继续一路黔行。9月21上午11时左右,到达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境内的镇远古镇。此地自古以来就是黔东门户、湘黔咽喉,具有“远镇一方”的战略意义。古镇四周皆山,河水蜿蜒迂曲,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想不到在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上,还有这么个古镇如同一位温婉的佳人,温柔地静静地依偎在舞阳河畔,以其古朴的风貌和悠长的古韵,迎接五湖四海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镇,静卧于黔东南的群山之间,伫候在蜿蜒的舞阳河畔,仿佛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弯弯曲曲的古巷道,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仿佛能听见岁月的回声。明清时期的民宅鳞次栉比,每一处都刻着时光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昔日渡口、水关所在,如今是游人观景拍照好地方。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交通方便区位优越,古镇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p> <p class="ql-block">横跨于舞阳河的这座石拱桥,为庆贺康熙皇帝登位而建,故命名为“祝圣桥”,是镇远的灵魂所在,据史料记载,这座桥自建成后,就一直成为东南亚各国使节到都城的交通要道。桥上第3孔第4孔之间,建有三层穿斗式,三重檐,八角攒尖,青筒瓦顶的楼阁,名称“魁星阁”,又称“状元楼”。可惜时间仓促,我们没能上桥,即使在游船上遥望,仿佛也能穿越时空,看到古代商贾云集,船只穿梭的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泛舟河上,举目远眺,万里晴空一片蔚蓝,连绵起伏的青山,两岸错落有致的民居,波光粼粼的绿水,面对如此宁静的美好,那种惬意真的是难以言表,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涟漪:游船行至于此,你我皆成了画中人。</p> <p class="ql-block">镇远古镇还有一个别名:东方威尼斯。作为贵州省的5A级景区,镇远古镇坚持免费开放,所以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镇远不远,镇远不错。</p> <p class="ql-block">到贵州的第五天——9月22日,我们去了遵义,开启红色之旅。遵义,就我们这代人而言,如同韶山,一直是敬仰并向往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和那些素不相识的游人一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了仰慕已久的遵义会议会址。会址东边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墙壁墙,上面镌刻着毛主席的《七律·长征》。驻足伫立,欣赏毛主席苍劲洒脱的书法艺术和大气恢弘的诗句,再一次感受了伟人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进门大厅中间,矗立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伟人的雄伟塑像。</p> <p class="ql-block">馆内文字内容图片资料及实物陈列都非常详实。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86000人,长征结束到达陕北后只剩下7600人。这支濒临绝境的红色军队,埋葬了战友的尸体,擦干了身上的血迹,开始了艰难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看着这些,思绪也会飞向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能听到当年先辈们慷慨激昂的发言,能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90年前,中央工农红军离开江西瑞金,踏上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长征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的壮阔篇章。在贵州大地上,中央红军创下强渡乌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经典战例,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标志,包括黎平会议、猴场会议、苟坝会议等在内的一系列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要会议,特别是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些红色历史为贵州留下了光荣、厚重的红色印记。</p> <p class="ql-block">后记:贵州回来也有一月之久了,我一直在品味这个“贵”字。到底贵在哪?贵州的贵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显赫,而是大山和大水的幸福相遇。贵州的山和贵州的水互相成就,彼此相对。贵州的山,真多!说成千上万,也不夸张。即使驱车市区,也是上上下下,地无三尺平。市区外就更不用说了,大大小小的山,像绿馒头似的,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给人一种躲猫猫的惊喜。贵州的水,也真够肆无忌惮的:市区中间,时见一道小河;半山腰里,常泊一湾池潭。水的样态几乎全部涵盖,或溪,或池;或流,或泻;或高山悬瀑,或小桥流水……水被山娇惯着,山被水滋养着。同时,遵义作为红色热土,带来的是一堂生动直观的历史课。此次贵州之行,时间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影像,珍贵的记忆——此行不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