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能力的训练

一泓心月

<p class="ql-block">初中生学习能力的训练</p><p class="ql-block">刘克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问题的提出</p><p class="ql-block">学生从小学走进初中,面临着学业成绩分化的考验。这个时期的教师和家长,无疑是重视学习能力培养的,但对于学习能力的关键要素及其培养途径,却大多缺乏深入了解,更谈不上大面积有效的培养。厘清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导致学习能力低下的原因,探明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对于初中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与至关重要的价值。</p><p class="ql-block">二、什么是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学习能力的定义繁多,我们认同或略加改造的学习能力的定义有以下两个:</p><p class="ql-block">1.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p><p class="ql-block">2.学习能力是个体具备的学习方法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这种能力,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解决相应的问题。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指标一般有六个:学习专注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学习能力表现可以分为六项“多元才能”和十二种“核心能力”两大方面。六项“多元才能”是:知识整合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理财能力、策划与决策能力。十二种“核心能力”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视知觉能力。</p><p class="ql-block">定义1简洁明了,指出了学习的两种环境和学习能力的三个方面。定义2比较复杂,在揭示学习能力的含义之外,给出了学习能力的评价指标和具体的表现特征。前者有利于我们理解学习能力的本质,后者有利于我们明确培养学习能力的方向与途径。</p><p class="ql-block">三、学习能力差的表现及原因</p><p class="ql-block">学习能力差,必然导致学习成绩差;但学习成绩差,并不一定是因为学习能力差。面对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我们要分析其成绩之所以差的根源,主要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如果是前者,就要致力于培养其学习能力;若是后者,则要致力于解决其非智力方面存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一般而言,学习能力差的表现主要有:</p><p class="ql-block">1.注意力差,跟不上课堂学习的节奏。主要表现为:该听时漫不经心,该看时浮光掠影,该想时心猿意马,该做时手忙脚乱。</p><p class="ql-block">2.记忆力差,知识储备达不到基本要求。主要表现为:知识存量少,不足以支持当前的学习;知识增量低,与学习的基本要求脱节。</p><p class="ql-block">3.思维力差,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低。主要表现为:知识模糊,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思路模糊,不知道怎样思考,表达不得要领。</p><p class="ql-block">4.想象力差,难以理解和表达比较抽象的事物。主要表现为:思维单一,不善联想,缺乏画面感;语言贫乏,表达枯燥,缺少表现欲。</p><p class="ql-block">5.内驱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总是处于“被学习”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课前缺乏必要的准备,课上表现得处处被动,课后的学习止于勉强完成作业。</p><p class="ql-block">6.反思力差,缺乏反思的意识与能力,学习总是处于肤浅的层次。主要表现为:做对了不会总结经验,做错了也不会反思教训,学习过程犹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p><p class="ql-block">导致学习能力差的原因,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排除先天智力与家庭教育背景的因素,从学习过程看,具有共性的因素可以归结以下六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学不得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培养与发展学习能力的首要因素在于“得时”。“得时”的要领在于“三个善于”:课前善于自主学习,课中善于跟随学习,课后善于拓展学习,其中课中跟随学习是最重要的。在课堂学习中用心不专,错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是绝大多数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的共性。</p><p class="ql-block">2.学不得力。学习能力的强弱,与智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并非正比例函数关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勤奋是弥补智力不足和基础不牢最有效的途径。而考察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勤奋确实是最稀缺的表现。学习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上课时用心不够,练习的力度不够,学好的动机不强,是导致学习能力难以提升的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3.学不得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能力本身,就是在运用学习方法获得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具体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方法尤其是“元方法”(根本方法)的学习,是妨碍学习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法是最重要的规矩,掌握方法并善加运用才能形成能力。</p><p class="ql-block">4.学不得志。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陆九渊说:“无志则不能学。”学习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智力活动,学习能力就是在这种活动中经过反复磨练而形成的能力。没有坚定志向的指引,缺乏坚强意志的支撑,学习能力不可能得到大的提升。人无志向,学无斗志,是导致学习能力低下的深层次原因。</p><p class="ql-block">5.学不得友。与勤学者为友,在耳濡目染间学习的能力会得到提升;与厌学者为伴,在不知不觉间学习的动力都会下降。“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000多年前成文的《学记》,对“得友”之于学习的价值就作了精辟的阐述。观察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朋友圈,不难看出交友对于其学习能力发展不可忽视的影响。</p><p class="ql-block">6.学不得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顾明远先生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一个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与其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只知其苦,不得其趣,是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停滞与下降的重要因素。设法对所学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p><p class="ql-block">四、培养学习能力的价值与途经</p><p class="ql-block">“人之初,性本学。”学习是人的本能,学习能力是人最重要的基础能力。初中阶段是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当时的成长及今后的发展,具有毋庸置疑的价值。那么在初中阶段,培养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呢?从对导致学习能力差的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把培养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主要途经归结为“六得”:得时、得力、得法、得志、得友、得趣。“六得”之中,得时是前提,得力是基础,得法是关键,得志是根本,得友是保障,得趣是捷径。</p><p class="ql-block">五、学习能力的训练方法与案例</p><p class="ql-block">1.怎样做到得时</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时”主要是时机的时,也可理解为时间的时。“得时”的含义,就是要善用时间资源,首先要学会把握好学习的最佳时机。进入初中,课程增加,难度加大,作业量倍增,如果把握不好学习的时机,就很可能因为忙于应付而顾此失彼,更遑论提高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做到得时,第一要形成“我的课程我准备”的习惯。在上新课之前(最好是在前一天)通读主要课程的课文,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尝试建立知识结构,发现和列出不解的问题。带着自学的知识和问题上课,与毫无准备地被动听课,其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p><p class="ql-block">第二要形成“我的课堂我自主”的习惯。课堂教学肯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需要也是有差别的。聪明的学生都是善于把大家的课堂变成“我的课堂”的学生。“我的课堂”的含义,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学习的时机,解决我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般的问题通过专心听讲解决,特殊的问题通过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解决,更特殊的问题下课后“缠”着老师请教解决。</p><p class="ql-block">第三要形成“我的作业我负责”的习惯。“负责”的含义,一是努力按时完成,二是完成后自觉检查,三是做错了及时反思,四是分时段(当天,次日,一周后,一月后,期末考试前)定量补做同类题,力争做到“不贰过”。</p><p class="ql-block">第四要形成“我的学习我深入”的习惯。在这方面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第三次学习”方法可以借鉴。所谓“第三次学习”,是在第一次学习(听课)、第二次学习(做作业)的基础上,对知识技能的深入学习过程。其程序是:(1)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2)把知识点“穿成线,连成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3)利用知识体系进行集成训练,力求达到融会贯通、明理得法的学习境界。形成了以上四个习惯并持之以恒,学习能力的提升就是概率中的“必然事件”。(如果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这“第三次学习”实际上就是“第四次学习”,学习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p><p class="ql-block">链接:《重视第三次学习──专访北京四中数学特级教师刘坤》</p><p class="ql-block">2.怎样做到得力</p><p class="ql-block">得力之“力”,第一是心力,第二是精力(包括体力)。“得力”的含义,一是激发出强大的心力,成为学习心理上强势的人;二是投入充沛的精力,成为学习过程中持续奋斗的人</p><p class="ql-block">解决心力的激发问题有四个要点:第一,要有较强烈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意愿,即做到“我要学”;第二,要有经过努力提高学习能力的信心,即相信“我能学”;第三,要有切实可行的改善学习的措施,即明白“我要怎样学”;第四,要有可靠的组织支持,即要使学生相信“我有条件学好”。</p><p class="ql-block">这些要点都是常识,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把这些常识转化为每个学生的内驱力?课改实践证明,在班级教学中,进行“小组学习的革命”,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每个学生编入“学习小组”,为每个学习小组配备“ 成长导师”,“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心力与智力,从整体上优化学生的学习心态与行为,是促进集体学习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p><p class="ql-block">保障充沛精力投入的问题,首先要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习生活的质量,让学生有充沛的精力。科学地规划学生的学习生活,并将其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学科的学习,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都做到“五好”,即睡好、吃好、喝好、玩好、学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其次才是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促使学生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地用自己擅长或喜欢的方式方法,从事有效率、有成就感的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对个体而言,假如处于暂时落后的状态,做到学习得力有两个要领:其一,对于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言,当采取《大学》提倡的方法:“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其二,对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而言,可反其道而行之,以“人能百之,我专一之;人广千之,我精十之”的策略应对。集中绝对优势时间精力,攻其一点,刻意练习,务求突破,力求透彻;以少胜多,先求质量,再求数量。因为,学会了才有兴趣,尝到了甜头才会舍得投入。</p><p class="ql-block">3.怎样做到得法</p><p class="ql-block">得法之“法”,包括学习的一般方法和学科学习的方法。我们所讨论的“得法”,是在得时与得力的基础上,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对一般学习方法和学科学习等方法的反复应用,所达到的自信、从容的学习层次。</p><p class="ql-block">学习要达到得法的层次,首先我们要相信学习是有规律的,而规律都是简明的,遵循规律努力学习都能学有所成。其次我们要明白,关于方法的知识终究只是知识,这种知识在经过反复实践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之前,是没有什么力量的。第三我们要注意,法不贵多而贵精,学法的目的不在知而在于行,“知行合一”是得法的唯一正确途经。</p><p class="ql-block">深入理解学习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是指通过阅读、观察、听讲、思考、对话、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使个体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与精神情感得到持续改善的成长过程。从信息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学习理解为“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过程”,获取信息要力求全面与清晰,处理信息重在提炼与整合,应用信息包括问题解决与表达呈现。从交流的角度看,“学习就是学习者与书本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己对话的过程”,这种学习是以相互倾听为基础,以活动、合作、反思为支柱的学习。</p><p class="ql-block">就学习的性质而言,课堂学习主要是跟随学习,居家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两种学习的差别在于前者以被动学习为主(也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后者以自主学习为主(也可以表现为被动地完成作业)。跟随学习的三个关键要素是倾听、理解与建构;自主学习的三个关键要素是阅读、思考与反思。大道至简。要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在跟随学习中,我们应该致力于提高自己倾听、理解和建构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则应该致力于提高自己阅读、思考与整合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学习方法是学习规律的程序化的产物。领会了学科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习,就能不仅学得有效,而且会学得有趣。以数学学习为例,顾泠沅先生说:“按照‘以学定教’的原则,对一节课的评价可简化为如下四个准则: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听、说、想、做是数学课堂学习的基本活动,“怎样听清楚、想明白、说准确、做实在”,就属于经验性程序化的活知识。如果我们在数学学习实践中,解决了上课听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以及怎样听、说、想、做的问题,我们就离得法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4.怎样做到得志</p><p class="ql-block">学习是需要动力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学习动力系统。教育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就是帮助每个孩子完善其独有的动力系统。“立定求学的志向”即得志,就是这个动力系统中的核动力。</p><p class="ql-block">好的阅读是动力之源,好的故事具有引人入胜的力量。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和科普作品,组织讲述历史上、现实中,尤其是与学生关系切近者(如校友、同学、家乡人)励志求学的故事,都是促使学生得志的途径。最好的促进得志的途径,是持续系统地开展“生涯教育”。在这方面国内刚刚起步,我们要抓住先机,积极推进。</p><p class="ql-block">最早的生涯教育定义是美国教育署于1971年5月提出的:“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英国对生涯教育的定义是:“生涯教育是在中学阶段为成人生活做好准备的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3到17岁是人需要做出一些重要决定的阶段,他们必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做出选择与决定并接受这些决定的后果。”由此可见,生涯教育就是系统而科学的“立志”教育。</p><p class="ql-block">初中处于生涯认知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认识自己和展望未来的自己。在生涯教育还远未普及的当下,建议采取以下方式开展生涯教育,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得志”。</p> <p class="ql-block">第一,指导学生写成长日记,将他们觉察到的自己的独特性、感兴趣的事情、敏感的领域,所做的有价值、获得尊敬的事情记载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p><p class="ql-block">第二,组织阅读各行业杰出人物的传记,并分组讨论读后心得。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邀请各类家长和有教育情怀的社会人士,来校与学生讨论有关生涯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畅想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写“我的人生愿景”之类的作文,并加以讨论。</p><p class="ql-block">第三,指导学生在各种媒介中选定一个他们将来所想从事的行业,并令其尽可能地详细描述此一行业中工作人们典型的生活方式,与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指导学生举办“兴趣博览会”、“兴趣社团”,并令每一位同学将他的兴趣介绍班上同学认识。</p><p class="ql-block">5.怎样做到得友</p><p class="ql-block">环境育人,朋友是实际影响最大的环境。交什么样的朋友,会影响孩子成为什么人。交友的问题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孩子做到得友呢?</p><p class="ql-block">第一,我们要重视、正视孩子的交友问题,把“善于在学习生活中找到良师益友”,作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第二,作为家长要在生活中善加引导,让孩子在与自己良友的接触中,感受到交友的价值,产生“我也要像爸爸(妈妈)那样交朋友”的意愿。第三,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为学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创造条件,同时注意防范学生而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第四,提倡合作学习,鼓励互助学习,引导所有学生一方面接受同学的帮助,另一方面帮助同学进步。第五,利用心理健康课、主题班会等平台,传播交友之道(敬畏友,亲益友,远损友,慎交网友),展示、评析正反案例,使交友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一条重要途经。第六,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主动地选择、结交能够帮助自己的学友,家长和老师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指导和协助的作用。第七,凡有助于促进我学习成长者皆可为我友。心仪的书报杂志、古圣先贤、当代杰出人物等,都可以视作良师益友。</p><p class="ql-block">6.怎样做到得趣</p><p class="ql-block">学习并不总是有趣的。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的形象,在多数学生心目中其实是比较模糊的。要做到“得趣”,首先我们要认清兴趣的庐山真面目。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过程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结果兴趣)。球迷观赛,虽然也关心结果,但享受的主要还是观赏跌宕起伏的比赛过程,吸引球迷的主要是直接兴趣。在登山探险活动中,山路虽陡甚至无路,攀登虽苦且有风险,但因为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魅力,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信念,所以登山者就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其间发挥持久定向的作用的就是间接兴趣。</p><p class="ql-block">有鉴于此,帮助学生得趣有四个要素:(1)因为“学会了才有兴趣”,所以要帮学生克服眼前的障碍,助其增加知识的储备,以培养兴趣的基础。(2)因为“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才会激发直接兴趣”,所以要设计并组织好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全员动起来,有效动起来,有趣动起来。(3)因为“理解了学习的价值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间接兴趣的培养,想方设法让学生了解、感受和认同学习对于人的成长的价值。(4)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成长中的未来家与国的主人”,所以我们要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培养优良的兴趣品质,使学习过程充满生命的感召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学会第三次学习</p><p class="ql-block">光明日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上课,同样的作业......孩子也很努力了,可为什么自己的孩子70分,人家的孩子90分?这是很多家长困惑和茫然的问题。北京四中的特级教师刘坤指出,70分到90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20分的问题,而是体现出中等生和优等生水平上的本质差异。而这一差异集中来自于他们在“第三次学习”上的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生学习知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课听讲”可以称为“第一次学习”;“家庭作业”是“第二次学习”;此后的知识深化过程是“第三次学习”。通过前两次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基本知识,并能够简单应用,“基本上”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但是仅有这两次学习,知识还只是机械的存贮在学生的大脑里,而且不系统,并没有真正转化成为学生的能力,遗忘率非常高。正如人们常说的“学完就忘”、“知识都还给老师了”。而“第三次学习”才是真正形成能力的关键一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第三次学习”,是在第一次、第二次学习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深入学习过程。首先,要对基本概念、定理加深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然后,要对以往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前两次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点“穿成线,连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有目的的进行训练才能够真正融会贯通,真正形成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达到“明理”的境界――第三次学习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目前,学生们往往认识不到“第三次学习”的重要性,而家长又不了解“第三次学习”该如何来进行,把课后大量的习题、辅导班、补习班……当作提高成绩的法宝。但是由于不得法,这些努力只是对第一次、第二次学习的机械重复。尽管习题做了一大堆,成绩却总是在70分左右徘徊。而对优等生的调查表明,优等生的成绩并不是靠大量的习题堆积起来的。他们在课后能够找到那些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点的习题,有重点性的进行复习,有效进行了“第三次学习”,才取得优异的成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悉,“第三次学习”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中学教学一线的普遍关注,在部分学校,“第三次学习”已经成为指导教师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学习方法的核心指导思想。“第三次学习研究院”已经成立,专门研究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第三次学习”中如何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等问题。同时,北京四中、黄冈中学等全国重点中学的一批特级教师,根据第三次学习理论,编写了《第三次学习丛书》,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指导、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目前该书已经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p>

学习

能力

学生

知识

兴趣

第三次

方法

培养

生涯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