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2016年7月16日-21日,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来博山区就“中国鲁菜发源地”进行评审认定。评审组通过到餐饮企业、聚乐村饮食文化博物馆、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博山历史博物馆等进行实地察看,听取该区申报工作报告后,一致认定博山为“中国鲁菜发源地”。FM92.2《车友欢乐汇》携众听友,乐仁智,汇于兹!<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次认定不仅对于鲁菜对于博山菜,对于以此带来地方旅游配套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意义重大。此次大嘴与《车友欢乐汇》众同仁,受博山聚乐村翟大厨相邀,前往聚乐村税务街分店探寻”四四席”的渊源。感谢黄堃大厨的全程陪伴,这不仅是一次味蕾的触动,更是一次与视觉的双重碰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国著名学者赵荣光先生在权威著作中早有论断:”中国菜系无论分为八大菜系还是四大菜系,鲁菜均居首位,他是以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下游地区烹饪文化的代表,属于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对北京,天津,华北,东北乃至整个北方及全国烹饪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赵荣光教授《中国饮食文化史/黄河下游地区卷》P289.</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淄博博山是鲁菜的发源地,被称为鲁中派系,其历史发端于西周齐国之时。博山菜作为淄博菜的代表,既有着一般鲁菜鲜咸脆嫩的特点,又独具特色,自成一格。淄博主要以博山四四席……博山烧肉等美食最具特色。”赵荣光教授《中国饮食文化史/黄河下游地区卷》P291。赵荣光教授作为享誉亚洲的食事文化大家,为博山菜进言影响深远。但这一切路漫漫修远,仍需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不能懈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四四席”严格按照“四押桌”、“四干果”、“四鲜果”、“四糕点”、“四凉盘”、“四大件”、“四行件”、“四扣碗”、“四汤鼓”、“四饭菜”的流程制式,呈现给您老博山菜传统的文化风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姜子牙建齐国国之初以“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使齐国由地薄民寡的一个小国一跃而成为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 。齐国也出现了‘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商贾归齐如流水’的经济局面。这为美食成为必需,做了长久的铺垫。<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易牙作为烹饪始祖享誉于齐国后转道于徐州,绵延八百年的齐文化崇尚经世治国之道,曾经是世界官办妓院最早倡导者,经济兵力的强盛,总不免饮食文化相佐服务于八方宾客。美食成为日常消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美食提供了壮阔的发展空间。<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何以未见”齐菜”的强大,反而成就”鲁菜”的繁盛。或源于孔子思想的普及与认可,但”齐菜”的挖掘,如同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的梳理一样,任重而道远。齐国故土文化仍然是一本厚重的书,复古就足以成就一道绚烂风景。<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子饮食理念无不为鲁菜夯实了坚实的思想体系。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br>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即使餐桌上摆放着各种诱人的肉食,也要控制不要超过主食的量)<br> 唯酒无量,不及乱(喝酒“不乱”,每个人的酒量不一样,喝酒要掌握好分寸)<br> 不撤姜食(姜-温胃散寒,解毒杀菌,历来受养生人士推崇,孔子也不例外)<br> 食不言(吃饭时绝不会和弟子探讨问题)<br> 八不食(孔子不挑食,可八种食物却坚决不吃)<br> 不多食(孔子可以克制住口腹之欲,只吃七分饱)<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此次品鉴的名店聚乐村饭庄诞生于 1919年。那时的聚乐村饭庄汇集了许多身怀绝技的名厨大师,其中以经理栾玉琢、副经理王广镛最为著名。栾玉琢早年在济南等地各大饭馆掌勺,精通“公馆菜”的制做工艺;王广镛早年在北京、济南各大菜馆从厨,经名厨郑广成、郑广木和清廷御厨袁发传授,精通南北名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两人在长期的烹饪实践中创造出一大批具有博山特色的饭菜品种,并结合当地餐饮习俗、礼仪规制、乡俗民风与聚乐村众大厨一起创建了别具一格的套餐规制宴席——“四四席”,形成了博山菜系富有特色的餐饮主题文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此次我们一行六人虽然按四四席的形制,品尝部分美食,而实则只是博山菜的冰山一角。但已经让随行同仁吃家目眩神迷,大呼精彩,对味,色,形,美,有了更深刻的认同。<br> 美食过后聚乐村博物馆之旅又让众伙伴眼界大开,饮食与文化的结合无疑又开启一个可实用性操作的新模式,或许这种美食与寻古的融合,方能称得上一次饕餮盛宴。<br> 老菜的发掘复原今天依然现实意义重大,只有在彻底的传承中才不至于妄言创新。<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什么是“能吃的博物馆”?聚乐村少东家王昭先生告诉我们,就是能在博物馆这样优雅的环境里就餐,并品味鉴赏博物馆的文物,达到物质满足和精神享受的双重就餐目的。迎合了现代餐饮“美食不如美器,美器不如美地”的前瞻思维,同时也参观了聚乐村博物馆,里面陈列的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到民国年间的饮食器皿和聚乐村老物件令人震撼叫绝!<br>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聚乐村饭庄素有重视“美食不如美器,美器不如美地”的说法,极其看中菜品、器具及用餐环境的统一,所以,在用心打造博山主题文化宴席——“聚乐村四四席”的基础上,也精心营造了文化底蕴深厚、静雅和美格调的用餐环境,给前来用餐的宾客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聚乐村自然是汇聚仁与智的绝佳妙地。鲁菜传习中又一别开生面,集所大成 ,蔚为壮观。<br> 聚乐村饭庄与博物馆可谓不虚此行,对味蕾与视听都是一次久违的触动。FM92.2中午11点至12点《车友欢乐汇》 崇尚世间一切之美,声讨人间丑陋,为美前行!(大嘴)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