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庆系列(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往事悠悠话国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9年9月17日</span></p><p class="ql-block"> 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已悄然临近,举国上下都在喜迎国庆“五十华诞”。此刻,几幅有关国庆节的历史画面,在我的记忆大海中一一跃然而出。</p><p class="ql-block"> 1959年那年我9岁,其时正逢建国十周年国庆。由于10月1日上午父亲要和同事在人民广场担任纠察维持秩序,他担心届时可能无法出行,因为国庆庆祝大会要封路(这是当年上海国庆活动的惯例),故9月30日晚,他就带我来到了人民广场附近的广东路一朋友家宿夜。</p><p class="ql-block"> 翌日上午,父亲去参加执勤了,我则和父亲朋友的孩子一起赶到人民广场对面的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大门口,早早占据了有利位置,等待观看上海市国庆庆祝大会后的大游行。那时的人民广场是上海人民举行集会的重要场所,广场周边每隔二米设置一根半人高的水泥柱,并用铁链穿联围绕广场一周(机动车不可进入),除了路边的行道树外,基本没有其他绿化和建筑,故举目望去,广场内的活动场面基本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 庆祝大会的游行约在上午10点左右开始,我有幸第一次领略了大上海那盛大、隆重、壮观的国庆游行场面,那场面令我兴奋不已,久久不能忘怀。</p><p class="ql-block"> 那时,上海的国庆游行已不是建国之初打腰鼓、扭秧歌、挥标语等老套套了,已经糅合进了一些新时代的元素。而作为建国十周年大庆,尤其是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二年,无论游行之规模、内容及形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在巨龙般的游行队伍中,出现了各种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巨大模型、造型、以及彩车方队,那车载的、人扛的,令人目不暇接。游行队伍随着人民广场高音喇叭播放的军乐队的演奏,浩浩荡荡的齐步前行,队形整齐、壮观、雄伟,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 晚上,父亲又带我来到人民广场,和成千上万的市民一起静静地期待着烟花晚会开始。当晚,我们席地而坐,在一阵阵连珠炮般的轰鸣声中,我和广场上的人群一起,为那绚丽的火树银花而倾倒,为那缤纷的夜空而陶醉。</p><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1966年国庆节来临了。我有幸作为中学生的代表,参加了上海市国庆游行队伍中的中学生方队。由于过于兴奋,我和许许多多不相识的同学一起,凌晨四点就赶到共和新路旱桥上等待集合。此刻,欢乐与激情替代了陌生与拘束。</p><p class="ql-block"> 国庆庆祝大会开始后,当国歌声隆重的奏响,当礼炮声一声声震撼大地,当我们和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游行队伍一起,在雄壮的《歌唱祖国》伴奏下,列队经过主席台,接受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华东局首长的检阅时,我们一个个不约而同地挺起了胸脯。我又一次深深体会到10月1日的神圣、庄严,祖国——这个普通的名词此刻在我心中亦更加凝重。</p><p class="ql-block"> 1976年那年,因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相继逝世,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国庆节的气氛也显得宁静、肃穆。 </p><p class="ql-block"> 10月1日那天,我和几位同学、诗友(工人作者)一起,怀着肃穆之心情,到西宫(沪西工人文化宫)参加了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歌朗诵会。大家深情的回顾和讴歌了革命领袖的历史功绩,并默祝我们伟大的祖国,如茫茫昆仑千秋屹立,默祝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如涛涛长江万代不息。</p><p class="ql-block"> 1986年时,正逢我们的国家处于经济腾飞的变革时期。国庆那天,白天我和同事们在厂里检修化工生产设备,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晚上则带着我三岁的儿子来到南京路。在南京路上,那灯山、那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喜庆。璀璨的灯山向人们昭示着祖国和平昌盛的未来;而沸腾的人海,则令人们感受到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潜力。</p><p class="ql-block"> 我将儿子掮在肩膀上,来到人民广场,站在小时候父亲带我一起看烟花的地方。忽然间感触顿生,时间的列车一去就永不复返了,我与新中国一起成长,国家日益繁荣,我也已将近中年。以后,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对儿子的未来没有奢望,唯愿他成人后,无论身居何处,一定要像我一样,将祖国永远放在心上。</p><p class="ql-block"> “五十大庆”的脚步已日渐临近,不知届时自己在何处欢度。但我相信,到了10月1日那天,无论是在厂里,还是在家里,我一定会与千百万炎黄子孙一起,为新中国的“五十大庆”讴歌,为国庆五十大典而欢呼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