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晒场是农民收获后晾晒粮食的场地,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晒场在农村已经很少见到。现在夏秋两季,大部分农民都是将收获下来的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直接拉到粮食收购点售卖,个别农户想晾晒粮食,也只有在乡村公路上晾晒,这样既妨碍交通,也不安全。一些行政村为方便村民晒粮,将村委会大院和村室广场向群众开放,但由于场地所限,远远不能满足村民晒粮的需求。虽然广大农村晒场近乎绝迹,但在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各个分场,还都保留着一个占地面积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的水泥大晒场。尽管农场的土地也已经承包给农场职工耕种,但这样的晒场却是必不可少。因为这些承包农场土地的职工,每户都耕种土地几十亩或百余亩,特别是夏收季节,收获的小麦都是良种,需要按照与场部签订的合同,晒干后统一售卖给黄泛区农场地神种业公司,如果没有晒场,每户收获的几万斤甚至十几万斤小麦良种晾晒就成了一个难题。即使秋季收获的玉米由农场职工自由处理,但仍然需要有晒场存放、脱粒、晾晒。所以,每年夏秋两季收获时节,西华县黄泛区农场的大晒场不单是农场职工最忙碌的场所,也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西华以及附近一些县市的摄影爱好者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拍摄晒场上的丰收场景。</b></p><p class="ql-block"><b> 每逢秋收时节,不论你走进黄泛区农场的任何一个分场,都会看到那里的晒场上成堆的玉米像一座座起伏的山丘,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金子一样诱人。用钢管铁丝编造的笼子将玉米棒子装入其中,像一道道金色的城墙,围在晒场的四周。大型脱粒机在晒场上忙碌的工作着,将玉米从棒子上分离出来。铲车将脱好的玉米铲起后高高举起,随着铲斗的翻转,玉米粒像金色的瀑布流淌进等待运输的车斗内,场面十分壮观。在晾晒的场地上,一辆辆四轮拖拉机像耕耘土地一样,拉着耙子在晾晒的玉米上进行翻晒,仿佛是一只只小船在金色的海洋上乘风破浪。翻晒过的玉米留下一道道均匀明暗的痕迹,或笔直、或弯曲,犹如神奇的画笔描绘出来美丽图案,充满了十足的韵味。一辆辆运输玉米棒子的车辆在田间和晒场之间不停地穿梭,一些妇女老人将从地里拉回来的玉米挑拣去杂,成群的麻雀在玉米堆上飞来飞去,寻找着它们喜爱的食物。整个晒场上机声隆隆,人来车往,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b></p><p class="ql-block"><b> 西华县黄泛区农场的晒场就像一个五颜六色的画板,农场职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上面绘制着丰收的画卷。让我们一起致敬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农场职工,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与坚持,才让这块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明天。</b></p> <p class="ql-block"><b> 作 者 简 介</b></p><p class="ql-block"> 肖海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学会会士,中国财政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周口市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周口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副主席,西华县摄影家协会、西华县艺术摄影学会、西华县文艺志愿者协会名誉主席,西华县老年书画摄影诗词研究会副会长。自2001年从事摄影业余创作活动以来,参加各级影赛影展,有千余幅作品获奖展出和发表。摄影作品分别在2005、2010、2017国际平遥摄影大展、2009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暨中国•丽水国际摄影艺术节、2016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暨中国第十六届国际艺术摄影展上展出。2005年以来,先后荣获周口市摄影十杰、河南省HPA摄影十杰、河南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豫览影像十佳摄影师、周口市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欢迎转发、打赏,您的转发、打赏是对我创作的最大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