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馆展联演</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改革开放还刚刚进入深化和大体成形阶段。文化体制的改革刚刚启动,尤其是基层文化馆站还未得到民生项目的惠顾,基层文化还处在举步维艰之时。我们基层文化人,没有消极等待,也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且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所工作的文化站,是在一个千年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晋代陶渊明的陶公文化、宋代辛弃疾的言情文化、黄庭坚的地域文化等,都深深植根在这片土地上。那时由于经济还相对落后,文化工作的开展相对要难一些。好在我这人,天生的就是一个劳作的命,喜欢折腾,没有场地就借,没有活动经费就去化缘。每到节庆日,我就会打报告到本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启动资金,然后拽着宣传委员要求发一份相关文件,待文件一下发,便“拿着鸡毛当令箭”到一些单位、学校、企业拉点赞助。资金问题落实了,下一步,便是安排文艺节目,在此之前还要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开一个筹备会,成立组委会,这样工作起来就顺心了很多。馆站联合演出,在我任职文化站长期间,组织了几次,社会反响良好。所谓馆站联合演出,就是联合县文化馆和一些乡镇文化站(分馆)联合举办一台文艺节目,调动</p> <p class="ql-block">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好办文化。例如县域的演艺人才和一些乡镇的“民间高手”,均可由文化馆站(分馆)推送参与演出。其次就是借舞台车和音响了,这些都归县文化局、文化馆统一调配。组织一次演出,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筹备,从选调节目,到节目的统筹;从演出工作人员的安排到节目单、串词的落地;从开演前的舞台布置到演出后的后勤工作,都要考虑周到。2002年9月,东流中学迎来了七十周年校庆,时任校长的瞿春华把校庆的文艺演出任务委托给我,为不辜负校方的信任,我只好尽心尽力了。首先,我遵照学校的要求,请来了年轻、秀气和充满活力的主持人欧阳清霜主持庆典活动,而文艺演出的主持人是东中的姚欢发和纺织厂的熊万华,节目包括舞蹈、戏曲、相声、小品都是通过精心挑选的。加上校方在安庆师范院校请来的几个节目,可谓丰富多彩了。当晚的文艺演出原定在纺织厂俱乐部,可是演出还没开始,由于人太多、太拥挤,考虑安全因素,取消了当晚的演出,改在了第二天在东中的操场上举办。当晚在东流中学操场还燃放了烟花。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就是我们基层文化人的责任和动力。2008年11月初举办的首届菊花节,这在我的一篇题为《千年古镇菊花节》一文中就有叙述,在这里就不多说了。2011年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汇演,20</p> <p class="ql-block">18年的采摘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以及大大小小无数次文艺演出,广场舞、篮球等赛事,均倾注了我很多心血和精力。</p><p class="ql-block"> 正是多年的基层文化工作的历练,才有了国庆五十、六十、七十周年的文艺演出,才有了东流中学七十年校庆、建党九十年、首届菊花节、及后来的采摘节和丰收节等大型文艺演出的成功举办。</p><p class="ql-block"> 昨树初心雄壮志,明催使命启新程。开展馆站联合演出,我的初心并非要刻意地去打造什么联盟,而是觉得在当时文化活动在没有资金和外在条件支撑的情况下,联合馆站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以此来促进基层文化的丰富和繁荣,在此,我毫不谦虚的说,我曾经也努力做了一些工作。当下国家对基层文化工作结予了大力投入和政策的倾斜,每年以民生工程专项资金方式,给每个乡镇文化站五万元免费开放资金,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希望当地党委政府把这来之不易的资金用到实处,真正用到丰富和繁荣群众文化上。(写于2024年10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