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心香诉流年·惠爱千秋颂子产(2024年10月12日)37/2024(总第71期)

似水流年·旭

<p class="ql-block">在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市区的东北部,有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公园—紫荆山公园。紫荆山公园始建于1958年,开放于1964年2月,因园中有紫荆山而得名,在紫荆山上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名为惠爱千秋亭。您知道惠爱千秋亭的来历吗?</p><p class="ql-block">说到惠爱千秋亭,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紫荆山的来历。</p><p class="ql-block">有关紫荆山的传说,与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子产密不可分。子产,本名姬侨,公元前543年到522年执掌郑国国政。在郑国为相数十年,他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颇多建树,被清朝的王源推荐为“春秋第一人”。据传说“子产春游护城河(如今的金水河)时,看到满山郁郁葱葱中映出紫红色的花,就问这是什么花?有一老者上前答到:很久以前,有一只无名鸟衔一粒黑色种子,掉在了这山上,从此山上就长出树来,每到春天,这树先开紫花,然后长出心脏形的叶子,人们就把这树叫紫荆树,这花叫紫荆花。子产听后笑着说道:咱这儿,有河有水难得有山,这座山就叫紫荆山吧。”不难看出当时的紫荆山上植物茂盛,四季繁花,景色迷人。</p><p class="ql-block">紫荆山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系商代旧城址的一部分,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几千年来,由于风沙堆积和洪水冲淹,大部分城墙已埋入地下。旧时紫荆山公园和公园南山两处露出地表长度约一千公尺,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民国四年重修的《郑县志》记载:“紫荆山乃北城门外崇圣寺后旧城故址”。1958年开始在此建园,经过大规模的挖湖堆山义务劳动和先绿化后美化的建园过程,使紫荆山公园的建设初具规模,整个公园被金水河、道路自然分隔为东园、西园和南园三部分,现占地总面积为288亩,其中绿地占75.5%,水面积占11.3%”。</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紫荆山上坐落着一座由来已久的亭子,金黄色的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身,顶部描龙画凤,整座亭子古色古香,精美华丽。它静静地矗立在紫金山公园西园的山顶之上,俯瞰着整个公园的秀美景色。走近亭子,迎面是绿色的横批“惠爱千秋”,自右至左镌刻着一副对联:“乡校刑书宽猛兼,至今犹颂大夫贤”。</p><p class="ql-block">这位被“至今犹颂大夫贤”的大夫是哪位历史人物呢?带着好奇,看到亭子左边立着一块方方正正的青石碑,镌刻着一行字:紫荆山的由来。认真阅读碑文得知,亭子的名字源于一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子产先生,他被尊称为“春秋第一人”。子产丞相以民为本,关心民间疾苦,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为了纪念这位贤明的大夫,人们在紫金山公园的山顶修建了这座惠爱千秋亭。 </p><p class="ql-block">“乡校刑书宽猛兼,至今犹颂大夫贤”。对联以简练鲜明的文字表达了后人对子产先生的崇高评价和无限敬仰。”乡校刑书宽猛兼”,体现了子产先生治理国家的智慧与策略;“至今犹颂大夫贤”,则表达了后人对这位千古名相的怀念与敬仰。我的思绪渐渐穿越2500年间的风云,走近这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代名相。我仿佛看到他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情怀;看到他处处体恤民情、倾听民声、体察民意的形象;看到他坚定推行一系列改革善政的果断英明:封沟洫(丈量土地,划清地界,承认土地私有)、作丘赋(按照实际占有土地征收赋税)、铸刑鼎(中国最早的法典,把刑法公布在鼎上,让老百姓知道法律)、存乡校(保存乡校,农村聚集的地方,类似于后来的农村学校,让人们议论朝政),从而使人民安居乐业;也仿佛看到他为国家不受侵扰,不辱使命、奔忙周旋的身影。因为子产为官清廉,他去世后由儿子和家人背土将他埋葬在陉山的山顶。他的儿子也严于律己,不靠父亲声望谋私,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有民间传说,子产墓并不是他的儿子垒起来的,而是玉皇大帝派神仙建起来的。子产生前爱民如子,死后却无钱下葬,上达天庭,感动了上帝,玉帝就派炼石仙母运送石头为子产建墓。仙母头顶着石头披星戴月运了好几趟,最后一趟,刚走到山腰,鸡就叫了起来,仙母来不及变化,就化作石头凝固在陉山上。如今,两千五百年过去了,“石婆婆”还站立在子产墓的西南方悬崖边上。</p><p class="ql-block"> 关于子产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郑子产“活着肝胆照日月,死后日月照肝胆”。所以每当夜幕来临,陉山顶上仍有一轮红日照亮着这位爱民如子的郑相墓冢。又有人说:有时雨后初晴,夕阳西下,远望子产墓上方,仍会出现一轮碾盘大的玫瑰色的红日,转眼又不见了。那是太阳神不愿让黑暗笼罩子产的墓冢,它做完了它的职事,又偷偷地跑来了。这段陉山晚照的故事虽然离奇,却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产的敬仰之情,也印证了“爱民者,民恒爱之”的道理。明新郑县令陈大忠曾赋诗《陉山晚照》:蕞尔孤城摄大强,公侨八面一身当。千秋事业垂青史,犹带余晖映夕阳。</p> <p class="ql-block">国庆佳节漫游郑州,竟然在不经意间与郑国名相子产先生不期而遇了,心中的激动之情真的难以言表。这究竟是怎样的缘分才有这样的荣幸偶遇呢?其实5年间我曾三次独自来紫荆山公园游玩,也专程登上紫荆山参观了惠爱千秋亭,却与子产先生和紫荆山的故事擦肩而过,这不能不说是我一直以来的愚钝无知……</p><p class="ql-block">徘徊许久,流连往复,终于挥别静静的惠爱千秋亭,沿着被如我一样的仰慕者踩得光滑的青石台阶缓步而下,轻轻抚摸着贴近山体的同样光滑的雕龙石栏,不禁再次深深回望高高的亭,此时它正悠然沐浴着新世纪的浪漫金秋,也正欣然沐浴着飘荡在紫荆山的阵阵醉人花香。我不禁遐想,这温暖和煦的金秋暖阳、这舒适宜人的秋风、这舒心悦目的风景、这美好幸福的生活,难道不正是先生心中永远的重民爱民、仁厚慈爱的极致体现吗?而这满眼的挺拔翠竹、碧绿紫荆、清雅碧荷、洁白芦苇、悠悠白云,不正是上天对先生一生高尚清廉、惠爱千秋的深情赞颂吗?</p><p class="ql-block">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仿佛看到先生温暖的目光正照拂着我,引领着我,不断走向美好,走向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