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吟岁月》后记

牛头

(本县下河公社知青高志强下乡时期创作的知青题材宣传画之一。)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 记</b></h1><br> 全国知青千千万,“知青岁月”这个主题,一向百家争鸣、众说纷纭。一代知青纵已老去,知青故事、知青探索,仍常谈常新,感怀喟叹情未了。2024年,正值高中74届毕业生上山下乡(回乡)50周年,云霄一中高中74届同学会与《漳江文学》编辑部合作,以编辑纪念文集形式回放我们的知青征程。同时,文集也收录早期知青和高中74届以后知青的若干新旧作。共同的知青情怀,共述难忘的故事,纪念的不仅仅是高中74届知青下乡(回乡)50周年,也是新老知青刻骨铭心的那一天、那一年、那一时期。<br> (1966年国庆,本地常山华侨农场内寮工区早期下乡知青文宣队参加县文艺节目汇演。) 承“老三届”知青和后期知青竭诚支持、参与,提供不同题材、各具特色好作品,为本文集增加了许多高光亮点,使之更具广度、深度、高度、力度,构成历届新老知青联手绘制的广阔天地长画卷。这册纪念文集的现实意义,就不限于高中74届知青,也等于是献给本乡本土历届知青的纪念品。<br>  作为历史一页,“知青”已成为“过去式”,后辈难以理解这一历史名词的时代属性、复杂含义。至今,各时期、各地知青自发的回忆文章、抒怀诗词、纪念集册、档案资料……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倾吐着,反思着,而“知青”话题还是说不完,说不透。这册“50周年纪念文集”应时而出,不过是知青纪念主题中不起眼的一簇结晶,虽不够重磅,不够完善,不足以充分反映本地知青的方方面面,但总算有了起步,抛砖引玉。<br> (国营园岭林场上山下乡知青徐国和纪念高中74届下乡50周年专题篆刻作品:广阔天地,留下足迹,知青岁月,永远铭记。) 卷首的专题纪念之作,来自一中各届校友(知青)的热忱奉献,为文集充实浓厚的纪念氛围,升华了纪念意境。感谢前辈黄铁汉、方文达、罗顺德惠赐墨宝,高中75届林宗跃、方立强友情挥毫,高中74届徐国和、方瑞庭、林三定、陈僖平、陈僖和、高志强、黄厦选等各展专长,珠联璧合,锦上添花。<br>  高中74届知青文稿,部分特约新撰,部分转自高中毕业40周年纪念文集《朝阳》,新稿在前、旧文在后;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文稿,列为两辑;老三届知青、后期知青作品,大致也按先新后旧次序;诗作则依年代、主题汇编。无论下乡回乡、早期后届、新著旧章、长文短诗,纪念意义都一样重要,一样值得品鉴。 (下河公社知青高志强下乡时期为熟悉的几位女知青素描画像。) 作为一册本地初次尝试的知青专题纪念集,既反映不能遗忘的亲历亲感,也力求再现时代风貌。许多同学、友人拿出珍藏,时光剪影与岁月情怀相得益彰,激起不尽的记忆涟漪。园岭知青连寿乐几次翻箱倒柜,惊喜重现一帧帧坪水知青点留影,劳动实况历历在目,填补了高中74届知青这方面的空白。多位“老三届”知青的独家旧照,从不同角度再现一代人青春风貌,难得一见,无不凸显一言难尽的沧桑感和史料价值。<br>  “人心齐,泰山移。”各位作者、参与者形成了推动文集成型的合力。“老三届”宝刀未老,底蕴令人赞叹。他们满腔热忱动笔,苦心积虑推敲,保证及时完稿。如游源泉对其3万余字鸿篇再次从头到尾细致修订,精益求精;罗顺德、郭国栋阅历丰富,拨冗执笔,钩沉数十年前点点滴滴见闻,三易其稿。他们郑重其事、严谨细致的品格令人敬佩。 (下河公社知青高志强1976年为下乡知青和农场老农素描画像。) 高中74届知青也有不少可称道。从未触碰“大文章”的,这次也勇于尝试,好些人不会打字,全靠手写纸抄。回烟台老家的盛新元,生平第一次参与命题征文,在练习本上边想边打草稿,结合口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第一个交来新稿。在南昌的连寿乐,也第一次写起亲历往事,挖掘记忆,不断修订补充,细节越来越丰富生动;并且慎重考证,反复询问知情人,力求一丝不苟地还原当时情景。女知青黄甘桂头一回记叙下乡,本有点怵,但知青体验的深深感触萦绕心头,激发勇气,终于圆满成文,填补了后坑埔知青点的空白。<div>  在东莞的沈鲁宏刚动手术,于病榻上克服肢体障碍,努力完稿,使东厦知青场没有缺席。在上海的吴晓燕大病初愈需静养,仍不忘稿约,突击几天成篇,为女知青稿件添砖加瓦。</div><div> 莆美方瑞庭认真践约、方敏主动请缨,后埔林建云再接再厉,弥补了回乡知青新稿不足的短板;为真切反映史实,方敏还专门走一趟向东渠纪念馆,有感而发……<br></div> (本地1969年“老三届”下乡女知青回城关过春节时合影。) 一石激起千层浪。谢鹏志、陈锦乾、陈传生、高志强、方立强、方玉水等新老知青应邀动笔,念兹在兹,见缝插针,不负期待。早期下乡的张金凤是兵团知青张炳顺(已故)的大姐,仅初中文化程度,亲历故事很多很生动,不会打字,靠语音转文字,完成4千余字自述。高中75届林加欣构思青年场叙事诗,从起初8首增到12首再到24首,逐字逐句推敲一遍又一遍,呕心沥血程度不亚于创作长篇宏文。<div>  老知青吴鼎文、黄友新、方艺凯、陈健峰等,后几届校友陈淮淮、施维平、蓝志文等,爽快同意转用其原作,扩大了题材广泛性、可读性。如选自1964年下乡的老知青吴鼎文自费出版诗文集的自述和格律诗词,且耕且吟,见证早年知青生涯的重重艰难,有一唱三叹的感染力;《“电杆”的回忆》替一位默默无闻、命运坎坷又早逝的女知青慨然立言,读来令人唏嘘。</div> (原县知青办原始档案,1969年上山下乡于本县各公社、林场的插队知青花名册。) 知青生活,知青历练,知青思考,是一座蕴藏丰厚的矿山。岁月虽远去,宝刀未老心犹热,拿出来的是图文,体现的是知青“特别能战斗”的坚韧干劲与协作精神。每个题材背后,无不含有一段动人故事,凝聚心血结晶,添油加柴,点亮漫漫知青之路,重现斑斑跋涉足迹,于人于己,皆成功德。<br>  知青阅历各有甜酸苦辣,感触侧重自然不同,视点、观念也会有差异。文集以“知青写,写知青”为着眼点,讲述各自的下乡、回乡经历,重在真事实感。有些知青亲历之外的叙事,或作者本身非知青,但文章与知青题材有关,异曲同工,故兼收并蓄,扩大主题涵盖面。<div>  如福州下放干部子弟、初中同学郭石皇虽未参加上山下乡,却感同身受,创作出感情饱满的纪念知青长诗。同自福州下放的施维平回到童年记忆中的山村,重逢淳朴的村民,不是知青,关系仿如知青,回乡纪事别具一格,收录在册,既表达对其母亲吴慧襄老师(已故)的追思,也是下放干部子弟的乡情佳作。此外,有几位作者已逝世,选录其遗作,自有不言而喻的缅怀含意,不忘故人,方得始终。<br></div> (下河知青高志强在下乡期间业余创作的知青题材宣传画草稿图。) 收编中转录《朝阳》多篇文章,其作者实际上同属本文集奉献者,功不可没。部分诗文、资料转自《并不遥远的年代》,这是较早的漳州知青史重要文献集,具权威性、指导性,谨向原编著者致敬。附录件作为参考资料,有助于了解上山下乡的历史脉络,开阔视野。高中74届下乡知青名单为首次统计,还未完整,属多位同学协同提供、核对而形成的参考名单。其中多位同学(知青)已故,借此略寄追思。<br>  一册文集,就是一块“千人糕”,从无到有,离不开参与者、协助者的热心与贡献,事在人为,众志成城,共创劳动成果,共赏心血结晶。本文集酝酿为时不长,今年4月始动议,得新老知青呼应,“边设计边施工”,框架、内容、风格,随素材的陆续挖掘、增量而逐步形成,有些“先天不足”,未能尽如人意。尽管如此,纪念文集在多方关心、支持下终于面世,实是新老知青同心合力办成的一项公益,可堪慰怀。 (下河知青高志强在下乡期间业余创作的知青在农村劳动锻炼的宣传画底稿、知青生活速写。) 文集幸获德高望重的书法前辈、八旬高龄的施武弄老先生郑重题写书名,墨宝深具份量,熠熠生辉,文集因之增色,感佩不尽。喜出望外的是,一中黄建金老校长近期病愈出院颐养中,欣然为高中74届毕业50周年亲笔题词。百岁高龄老校长一如既往关怀着昔日学子,师恩厚重,学生衷心致敬、感恩;题词同蕴含对高中74届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的回望与欣慰,弥足珍贵。<br>  文集编辑过程中,得到历届知青、各界友人的关注、帮助。如老知青、原县劳动局局长方燕谋两到劳动局查找尘封多年的县知青办原始档案,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后坑埔知青周逸群一次次回想其知青点旧貌,协助补充了不少几乎已被遗忘的细节。助力者还有郭国栋、罗顺德、吴鼎文、游源泉、沈鸿扬、高加谋、陈健峰、方培蓉、刘炎昭及兄姐(刘炎山、刘淑珍)、陈传生、沈孜敏、张彩霞、方维和、林加欣、杨顽毅、方云秋、王莉红等;更多的热心人难以一一列名。“众人拾柴火焰高”,特此真诚致敬、致谢!<br>  文集面广类多,编排紧迫,反复核对校勘,不免尚有瑕疵。错漏之处,望不吝指正。<br><h3 style="text-align: right;"><b>编 者</b></h3><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4年8月18日</div> (下河知青高志强下乡期间创作的知青题材宣传画原底稿) (10月9日,下河知青高志强上门送刚出版的知青纪念文集给原下河公社知青负责人蔡永茂留念。) <p class="ql-block">(10月10日,已退休多年的小学资深老教师李杭辉老师得到赠送的知青文集《耕吟岁月》,马上聚精会神地浏览。)</p> <p class="ql-block">【10月11日,县办事机构“关工委”几位负责人郑逢源(右,厦大校友)、刘国春(中,厦大校友)、张云收到知青文集《耕吟岁月》,即刻被吸引,埋头展读。】</p> <p class="ql-block">【厦大中文系1984届毕业的校友张煌辉(左),与同事张惠清兴致盎然地翻阅刚收到的《耕吟岁月》。】</p> (80年代没有上山下乡过但并不陌生,聚精会神,先睹为快。) <p class="ql-block">(后届校友、县“关工委”工作人员王水金对知青文集《耕吟岁月》图文内容很感兴趣,欣然阅读。)</p> <p class="ql-block">(知青文集《耕吟岁月》)文图并茂,引人入胜。一中校友、县“关工委”工作人员展书浏览丰富资料,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县退休干部、一中高中74届3班吴有国同学刚得到知青文集《耕吟岁月》,十分喜悦珍视。)</p> <p class="ql-block">(10月3日,一中老三届校友和九旬高寿班主任、来宾在联谊聚会上,每位都收到知青文集《耕吟岁月》作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