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夏献民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p>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p> <p class="ql-block">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p> <p class="ql-block">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长久久之高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p>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故重阳节也叫: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丰收祭天</b></p><p class="ql-block">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祭祖节</b></p><p class="ql-block">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茱萸节</b></p><p class="ql-block">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其实,茱萸香味浓,实则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盛行。有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为证,全诗如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登高节</b></p><p class="ql-block">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重阳节“登高”俗与道教九月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联系,在道教文化中,九月初九日重阳节这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时间,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升天成仙”。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祈寿节</b></p><p class="ql-block"> 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重阳享宴祈寿习俗古代在各地流传甚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敬老节</b></p><p class="ql-block">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长久、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晒 秋</b></p><p class="ql-block"> 重阳节前后,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赏 菊 节</b></p><p class="ql-block"> 我国种菊的历史悠久,重阳节前后,是我国菊花盛开的季节。全国各地有赏菊,展菊,斗菊,评菊之活动。魏晋·陶渊明的一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把国人对菊花的爱好,描写得活灵活现。</p><p class="ql-block">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饮 菊 花 酒</b></p><p class="ql-block"> 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重阳节的发展与传承</b></p>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p> <p class="ql-block">  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26</p><p class="ql-block">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p><p class="ql-block"> 明清,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6</p><p class="ql-block"> 发展至近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中国政府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而将农民丰收节定为秋分日。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p><p class="ql-block"> 总之,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项,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项。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p> <p class="ql-block">【港澳】在港澳人的习俗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在港澳地区,古老的重阳节,今已演变为一个多元化的节日。重阳拜山是岭南风俗之一,慎终追远、顾本思源的传统数千年来沿袭至今。</p> <p class="ql-block">【上海】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近年上海市杨浦区开展“欢乐在重阳”敬老爱老系列活动。</p> <p class="ql-block">【江西】婺源县九月九日,篁岭举办晒秋节。婺源篁岭古村还保留较好的“晒秋”生产生活现象,秋季有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安徽】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p> <p class="ql-block">【山东】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p> <p class="ql-block">【河南】2010年中国民协授予南阳市西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并在西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这里都会举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重阳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b></p><p class="ql-block">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始于庆祝秋季丰收的节日,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人类生活的丰富,也赋予重阳节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如对老人的尊敬和感恩,以及对长寿和健康的祈愿。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b>天象崇拜(祭天)和(祭祖)原始信仰‌</b></p><p class="ql-block">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时代。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数字,有长久长寿的寓意。重阳节最初是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的形式存在,祭天帝、祭祖以感谢天帝和祖先的恩德。</p><p class="ql-block">‌<b>敬老和感恩‌</b></p><p class="ql-block"> 重阳节有敬老的传统,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感恩长辈。登高赏秋、摆敬老宴等活动都是为了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祝福。<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或“老年节”</span></p><p class="ql-block"><b>‌长寿和健康‌</b></p><p class="ql-block"> 重阳节寄托了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在古代先民的世俗观念中,“九”是最大的数字,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就有了重阳健步远足,登高望远,以吐故纳新。</p><p class="ql-block"><b>‌孝道和伦理‌</b></p><p class="ql-block"> 重阳节被赋予了孝道伦理的传统文化内涵,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这一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了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3vn5lr" target="_blank">🇨🇳用中国笔🇨🇳画中国画🇨🇳当牡丹遇上国庆,更显繁华与富强</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