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之声,影视金曲】 不朽的经典之作,永远的“音乐之声”,

陌上花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名:陌上花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1474661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是1965年3月2日上映的一部音乐片,该片在当年创下了1.59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打破了《乱世佳人》保持的影史最高票房纪录,并刷新了29个国家和地区的票房纪录。2004年1月24日,CCTV6 《佳片有约》播出此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该影片改编自奥地利人Maria Von Trapp的自传体小说《特拉普家庭演唱团》,讲述的是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奥地利,一名实习修女作为旅居男爵、海军上校孩子们的家庭教师,不但得到他七个孩子的喜爱,最后还和男爵两情相悦,结为夫妻,并和他一起带领全家成功逃出纳粹魔掌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电影的故事本身具有传奇色彩,音乐更是全剧的核心和灵魂,点睛之笔,灵魂之手,勾勒出剧中人物情感的脉络,很好地烘托电影的文学气氛,推动剧情发展,刻画剧中人物心理状态。这部电影中,音乐之所以能够起到如此大的作用,正是由于剧中选用的音乐符合影片的需要,音乐曲调简洁流畅,表达的感情真挚而朴实,与剧情高度融合而不着痕迹。里面的插曲、主题歌有 《我的最爱之物》《雪绒花》、《哆来咪》、《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我有信心》、《‌翻过每一座山》、《玛丽亚》,以及《‌晚安,再见!》、《‌十六岁到永远》, 首首经典,令人荡气回肠,经久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男主冯・特拉普是海军上校,一个有七个孩子的单身父亲。长年的军旅生活和妻子离世带来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而得不到父亲关爱的孩子们总是通过捉弄家庭教师来吸引父亲的关注,是一群“熊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来的家庭教师玛丽亚古灵精怪,没有像上校一样对孩子们军事化管理,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善良和机智赢得了孩子们的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受到惊吓的孩子们不约而同来到玛丽亚房间,挤在一张床上。有人问玛丽亚,害怕、不开心时该怎么办。她告诉孩子们,去想想生活中开心的事,她细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带着丝带的礼物”、“玫瑰上的雨滴”、“小猫的胡须”、“亮铜壶”等,这种生活中的小美好就在眼前、在身边,触手可及。这时 </span><b style="font-size:20px;">“My Favorite Things” </b><span style="font-size:20px;">旋律响起,曲风如孩子般俏皮,从娓娓道来到雀跃欢快,具有很强的跳跃性和感染力,孩子们全然忘了雷电和恐惧,与玛丽亚一起跳起舞来。曲子欢快的旋律和深刻的寓意,也一下子拉近了Maria与孩子们的距离,成为了电影中一个重要的情感纽带。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在歌词中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传达了一种即使在平凡生活中也能找到快乐和美好的积极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寻找和珍惜美好的事物,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能保持积极和乐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校不在家的日子,孩子们穿着玛丽亚用窗帘给他们缝制的户外活动装,跟着玛丽亚到集市游玩,骑车,爬树,划船,野餐,欢声笑语洒满一路。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远方雪山闪耀,眼前绿草如茵,花儿星星点点。草地上玛丽亚从Do-Re-Me开始教他们唱歌。聪明的玛利亚深入浅出,用生活中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东西(与Do-Re-Me-Fa-So-La-Ti等七个音符同音)来记音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Do是一只母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Ray 是一缕金色阳光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Me 是我把自己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Fa是向着远方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o是穿针又引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Ti是果酱和面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孩子们兴趣盎然,快乐至极。啊,原来学习可以这么简单有趣!这里音乐与电影画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感,与孩子们的快乐产生巨大的共鸣。很快学会了唱歌的七个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着不同声部的小小合唱团,他们原有的拘谨和忧郁渐渐被音乐和笑声替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欢迎来做客的音乐人麦克斯叔叔和男爵夫人,玛丽亚帮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首合唱曲</span><b style="font-size:20px;">“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正式以合唱的形式唱一首歌,如天籁般的童声和优美的和声一下子吸引了盛怒中的上校的注意力,令他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们,也令音乐人麦克斯叔叔如获至宝,极力推荐他们去萨尔茨堡音乐节表演。这首歌曲非常重要,它令上校看到了玛丽亚的付出和在这个家庭的作用,反思自己,也改变了对玛丽亚的看法,向玛丽亚正式道歉并恳请她留下来,为后面故事的发展起了铺垫和推动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玛丽亚和孩子们还在家一起演唱并表演了木偶剧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孤独的牧羊人》</b><span style="font-size:20px;">,约德尔唱法俏皮灵动,极具画面感,此时的玛丽亚可爱至极,上校再次为玛丽亚足以感染他人的热情吸引了。玛丽亚带回了自从上校妻子去世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和欢乐。这首歌将故事情节慢慢向高潮处推动。上校已经意识到自己对玛丽亚萌生的爱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麦克斯叔叔和男爵夫人来到后,上校应男爵夫人和孩子们的请求在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在舞会大厅外的门口,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span><b style="font-size:20px;">“兰德勒”(Laendler)</b><span style="font-size:20px;">,艰难地和个子小小的寇特一起跳舞。就在这时,绅士风度的上校(其实他已在不知不觉中爱上玛丽亚)一脸宠溺看着眼前一幕,走上前,代替寇特与玛丽亚共舞。相对于场面盛大恢宏的宴会大厅,一门之隔的大厅之外是一个安静美好的世界,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遗忘,在节奏欢快轻盈的奥地利民间音乐中,只有在旋转、跳跃的两个人,心有灵犀,配合默契,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玛丽亚在舞蹈中展现了她纯真开朗的天性,她舞姿轻盈、欢快,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而上校也展现了他严肃外表下少有的柔情感性的一面。舞蹈中两人的眼神交汇、肢体接触,都透露出两人之间逐渐升温的情感,爱意在两人之间流转。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爱意一目了然。这种非言语的交流方式,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两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这首曲子使两人的感情进一步升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电影《音乐之声》以其优美的音乐著称,而这段舞蹈场景更是将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是本片的著名片段。奥地利民间舞蹈的欢快节奏与电影中的背景音乐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孩子们也在舞会中为来宾们表演唱</span><b style="font-size:20px;">《晚安,再见》</b><span style="font-size:20px;">,把孩子的天真可爱、不舍离开宴会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来宾们的一致好评和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歌曲 </span><b style="font-size:20px;">《雪绒花》</b><span style="font-size:20px;">旋律优美抒情,歌词像雪绒花一样朴实无华,但饱含了上校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歌曲在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在家庭聚会上,上校应孩子们请求唱了这首歌,大女儿和他配和声,表现了上校一家的亲情之爱、爱国情怀。第二次是在影片尾声时萨尔茨堡音乐节上,会场上纳粹军队戒备森严。上校唱这首歌其实是在和他的祖国告别,因为他准备拒绝纳粹海军部的任命、逃离奥地利。唱到第二遍时他哽咽了,一度发不出声音,玛利亚见状立刻有默契地上去救场,然后七个孩子一起过来加入合唱,最后全场观众加入合唱,场内掀起一个高潮。他们用这首歌表达对祖国的爱,跟祖国和同胞的告别,引起观众巨大的共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外,影片中的其他歌曲如《玛利亚》、《我有信心》和《翻过每一座山》等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每一首歌都进一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这些歌曲和主题曲一起贯穿全片,使影片高潮迭起,名场面不断。通过音乐的感染力,观众得以沉浸在故事中,并享受到音乐与情感的共鸣。影片中的音乐与人物相互辉映,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影片的主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影片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主演,在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十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音乐等五项大奖。朱莉·安德鲁斯在此片中凭借甜美可人的金嗓子和出神入化的演技获终身成就奖。</span></p> <p class="ql-block">经典永流传。《音乐之声》至今在网络上的评分高达 9.4~9.9分,令亿万观众为之倾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