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朔州崇福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大街北侧,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这是一座规模宏大、殿阁群居的古寺庙,主要建筑位于寺院中轴线上,沿南北纵向延伸。崇福寺虽历经朝代更迭,但仍保留有传统建筑的记忆以及历朝历代建筑的传统工艺,不仅延续了建筑历史文脉,有利于相关文化教育和宣传,而且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科技水平以及当时的生活文化水平。保护崇福寺建筑装饰遗产文化,对带动周围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1965年5月24日,崇福寺被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崇福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福寺的布局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寺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前后五进院落,十座殿宇。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金刚殿、千佛阁、大雄宝殿、弥陀殿和观音殿。东西两侧从前至后有钟楼、鼓楼、文殊堂、地藏堂等建筑。其中,弥陀殿和观音殿为金代遗构,其余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福寺不仅以其宏伟的建筑群著称,还以其精美的雕塑和壁画闻名。弥陀殿内的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被誉为“金代五绝”,包括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和琉璃脊饰等。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也为研究金代艺术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崇福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遗址。保护和传承崇福寺的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当地的文化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大殿顶上金代的原装物件螭吻</p> <p class="ql-block">金代壁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