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后部分,特别要讲讲杜尼亚的前雇主斯维德里盖洛夫。我认为,最后罗佳投案自首,和索尼娅关系最大,其次是斯维德里盖洛夫。人都是立体的,坏人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在斯维德里盖洛夫与杜尼亚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断定,斯维德里盖洛夫除了有诸多情妇外,还涉嫌谋杀了妻子。正是这样的人,却拿出钱资助安排卡捷琳娜的三个孩子的现在和未来。文章最后,斯维德里盖洛夫以能帮助罗佳逃跑为由,要挟杜尼亚屈从于他。还说杜尼亚信仰什么他就跟着去信仰,然而当杜尼亚放下射向他的手枪,浑身战栗,说永远不会爱他时,这个经历了一场可怕又无声的内心斗争,恶贯满盈的人,居然放了杜尼亚。斯维德里盖洛夫凄苦、悲伤、虚弱地笑了。在那一刻,他就下定决心自杀。个人觉得,斯维德里盖洛夫的死亡,是他对杜尼亚的爱让他实现了救赎的一种表现。自杀前,斯维德里盖洛夫留给索尼娅三千卢布,并且分析罗佳目前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去自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要么自尽。以后有机会,再来着重分析斯维德里盖洛夫的心路轨迹。</p><p class="ql-block"> 罗佳将母亲和妹妹托付给拉祖米欣。侦查科科长彼得洛维奇来拜访罗佳,以笃定的语气,和微不可闻的声音说出了凶手就是罗佳。并且给罗佳一个真诚坦率的忠告,希望罗佳尽快去投案自首。在彼得洛维奇眼里,罗佳不是卑鄙小人,有一颗伟大心灵,绝不会逃跑。看来彼得洛维奇是极懂罗佳。彼得洛维奇分析案情,凶手似乎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犯罪,居然忘记掩门,杀了人又不敢偷钱,把来得及拿走的东西藏到石头底下。科长断定凶手是根据某种理论杀人。他说凶手杀人后躲在门后煎熬还不够,又闯进门拉门铃。甚至后来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又走进空宅回想拉动门铃的声响,感受后脊发凉的滋味,不是有病是什么?杀人了还自以为自己是个正派人,瞧不起一世的人,还像天使那样去做好事。这段分析,感觉罗佳其实是在彼得洛维奇的掌控之下。他说如果罗佳去自首,他一定会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让罗佳的自首行为看上去像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p><p class="ql-block">事实的确如此。罗佳自首后,彼得洛维奇遵守了他的诺言。</p><p class="ql-block"> 来讲讲罗佳自首前的情景。罗佳去找索尼娅,因为他需要索尼娅的支持。此刻,索尼娅正在窗边忧愁,忐忑着罗佳是否走上了第二条路,罗佳走进了她的房间。读者想象的生离死别的场景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罗佳的语无伦次,无法保持专注,他来要索尼娅的十字架,嫌弃她的哭声,而后又感动索尼娅对他的真心。当索尼娅提出要跟他一起去时,他怯懦又愤怒地吼了起来,“我自己一个人去。”他的吼声让索尼娅害怕得不敢动。罗佳走出去时,才意识到他居然没有和索尼娅告别。陀翁将罗佳自首前的彷徨无助刻画得惟妙惟肖,剖析罗佳心理,“我需要的是她的泪水,我需要看到的是她那惊惶的表情,我需要看到她有多么悲伤,多么痛苦!我得至少找一个借口拖延时间。”“他贪婪地东张西望,紧张地端详着沿途所见的每一件事物,怎么也无法集中心神。”“到那时,我将如何去看这条运河呢?要是能记住它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罗佳向来不愿见很多人,不喜欢热闹,此时此刻,他偏偏要去人多的地方,是因为想到自首后,他再没有独处的自由。无法纾解的苦楚和担忧将他彻底压垮,他跪在广场中心,“伏在地上磕头,满怀喜悦,幸福地亲吻着这片肮脏的土地。”正如索尼娅教他的那样。</p><p class="ql-block"> 罗佳去警察局自首,没有遇到想见的人,意外得知斯维德里盖洛夫自尽而亡。他踉跄走了出去,只觉得头晕目眩。在院子里,他瞧见了索尼娅。“他在她面前停下了脚步。她的脸上露出悲苦、痛惜且绝望的神情。”罗佳苦笑一下,转身上楼,重新回到了警察局办公厅。</p><p class="ql-block"> 书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又去看了鱼姐推荐的《罪与罚》电影。电影以罗佳说出那句,“是我杀了人!”戛然而止。书中结尾,罗佳被从轻发落。原因诸多。拉祖米欣证明罗佳曾经接济过一个患病的穷学生,还帮他供养父亲直至去世;罗佳的女房东,证实罗佳在火中救下两个孩子被烧伤。警察局也认为犯人作案前的病态心理。所有的这些对罗佳都是有利的,也是事实。他最终被判为第二类苦役犯,刑期仅八年。</p><p class="ql-block"> 当然,罗佳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索尼娅和他在一起。信仰和爱情让罗佳获得了新生。</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