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临汾旅”的从军岁月

蓝天&白云

<p class="ql-block">编创:蓝天&白云</p><p class="ql-block">图片/素材来源:赵松美</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编创手记:</p><p class="ql-block"> 本文是根据老兵赵松美的从军岁月,编创的美篇,通过用第一人称手法,亲切再现了一个女兵在临汾旅服役期间的真实故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创: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  那天是122医院的战友聚会,老兵们也是多年不见,一见面拥抱握手,热泪流淌,共同的军旅生涯回忆让我们依依不舍……</p><p class="ql-block"> 晚上到家,我还处在团聚的兴奋之中,心潮起伏,又思念起临汾旅536团的战友们了,多年没见,战友们你们在哪里?现在可好?我沉静在回忆之中,一夜未眠……</p> 我出生在军人家庭,父母都是抗战老兵。我童年在军营里长大,梦想就是要当一名女军人,英姿飒爽多威武呀!<div>  我是67届南师附中初二学生,因为文革开始,学校基本处在停课状态……</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1968年我入伍了,来到浙江金华的122医院,从卫生员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护士、医助、医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期间先后在86医训队(南京军区军医学校前身)和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学习。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部队医院的工作、学习、生活是那样的紧张忙碌,又是那样快乐充实,实现了我从一个青年学生到一个合格军医的质的飞跃。</font></h3> <div>  1984年,也就是我从军16年后,从金华122医院调到“临汾旅”位于南京花旗营的536团,一起来的还有其他十几位医生,我们被分在“临汾旅”各个团卫生队工作。我是当时536团唯一的女兵……<br></div> <h3>当年该旅的命名题词是:“光荣的临汾旅”。我在你的行列里,虽然没有经历战争,但是感受到了你传承的光荣。我曾经是你光荣的一员。</h3> <h3><font color="#010101">  来到这里前,我就知道,“临汾旅”是我军最大的荣誉单位,当时已经对外开放,号称为“中国陆军的窗口”,有幸来到这个光荣的部队战斗生活我非常自豪。那时候正值中越边境战争期间,我想,此次医护人员调动可能是为了加强基层团一级的医疗力量吧。</font></h3> 临汾旅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179师的荣誉称号。<div>  该师前身为1937年12月组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后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第23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过百团大战和上党、运城、晋中、太原、扶乘、秦岭、成都等战役战斗,攻克县以上城市19座。1947年12月,人民解放军攻克运城后,山西临汾县城国民党守军仗恃2.5万余兵力和坚固城防,负隅顽抗。</div><div> </div> <h3>  1948年3月7日,临汾战役发起后,第23旅在晋冀鲁豫军区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下,从东面发动进攻,夺取外围据点,一举攻克东关外城,占领护城阵地,控制住外壕,逼近内城。4月15日,前线指挥部针对临汾城垣坚固,攻城部队缺少重火器的实际情况,决定以坑道爆破为主要进攻手段。</h3><div> 此役,该旅创造了在火炮不足的情况下,攻打坚固设防城池的战斗范例,涌现出侦察英雄李来龙、爆破英雄张云贵、战斗英雄张德兴、外壕作业苏长云排等一批功臣和英雄集体。</div><div> 1948年6月4日,晋冀鲁豫军区前线指挥部授予第23旅临汾旅荣誉称号(报中央军委批准)。</div> <h3>  关于临汾旅的光荣历史,是父亲告诉我的。当年我的父亲下连队当士兵就在临汾旅,所以得知我下连队在临汾旅时非常高兴,父亲在我没到岗就先给上了一课,让我了解自己即将战斗的地方,希望我百炼成钢……</h3> <h3>这是父亲随许世友司令员和肖望东政委下连队当士兵时的留影。</h3><h3>后排一:是肖望东政委,中排一:许世友司令员,前排一:保卫部赵一德副部长</h3><div>&nbsp;</div> <h3>  回忆起在536团卫生队工作学习的两年,经历的虽然都是些平凡琐碎小事,但对于我来说终生难忘。<br></h3><div> 刚到536团卫生队报到第二天早上,早饭后我走在回卫生队的路上,突然有两个步伐整齐划一的战士在我面前立定站住,让我伸出双手,检查卫生。</div><div> 我吓了一跳,非常紧张地伸出手,当时我很奇怪,自己是医生,平常是我检查别人,今天竟然有人来检查我?检查完毕我继续前行,没走多远,又有两个同样的士兵,让我把帽子脱下来,说是检查头发。一天被检查两次我心里像揣着小鼓似的,砰砰直跳!后来,我才知道部队管理严格,所有军人务必军容严谨,头发、指甲,乃至鞋袜、内衣穿戴等一切必须符合条令条例规定,这是讲究卫生的需要,也是实战的需要。“纠察”有权对每位军人进行检查,提醒,下到普通士兵,上至首长。</div><div><br></div> <h3>  几天后的一个早晚上,在花旗营附近工作的几个同学来部队看望我,老同学多年不见,一旦见面兴奋不已。说说笑笑,叽叽喳喳,旁若无人地走在营区里……</h3><h3> 突然,黑暗中响起一个严厉的声音:“站住,口令!”我们几个都愣住了,口令?什么口令,不知道,也没听说过呀。还是我灵机一动,按照电影里的某个镜头口令进行回答:“长江!”……时间仿佛过了很久,对方没反应,“黄河!”我声音提高了八度。对方还是没反应。双方僵持在那儿,时间仿佛凝固了,我们站在那里不敢大喘气,那哨兵可能从没经历过这种事,不知该怎么办……</h3><h3> 我们和几个同学更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旁边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那是新来的赵医生,让她们过去好了。”</h3><div> 第二天,关于“长江”“黄河”的口令很快传遍营区,大家笑得喷饭,乐不可支。其实,夜间区分敌友的口令应该是这样的,一般在夜里九点左右(第一班岗上哨)公布,四个数字,如“3490”,当哨兵问口令时,你回答“34”,然后你再问回令,对方回答“90”,双方对上了,就表示是自己人。</div><div> 当时我这个当了16年兵的驻军医院的医生,对这些作为军人的基本知识、规章制度都不知道。突然感觉下部队的重要性,这里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div><div><br></div> <h3>  在536团,我必须克服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每天早上出操,当时我30多岁了,身体和体力都无法和18〜19的小伙子比。第一次出操,我跟着跑,几下,那些高大阳刚气十足的官兵就像风一样,把我甩开了,当我慢慢跑到食堂时,他们有的早餐都快吃完了。尽管我跑不动,跑得慢,但我坚持出操,每天咬着牙坚持跑,我想:这是作为一位军人的基本。</h3><div> 虽然自己努力适应基层部队的制度,环境和操练,但是,我还是经常被动地被关注。还有好几次全团会操,卫生队长每次硬让我参加,说只有我参加了,才算是全员额到齐。好吧,哪怕我动作不协调,在队列里很扎眼,我也坚持参加。有次会操指挥员竟然在喇叭里喊:“卫生队的赵医生请站到一旁去。”</div><div><br></div> 在536团期间,我认识一些可爱的官兵,真正明白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句话的含义:当时的团长王教成,是一位优秀的军人,和蔼的首长,他带出来的官兵就是一群猛虎。王教成也是后来的南部战区的司令员。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他从习主席手中接过军旗时,激动万分,高兴地为他鼓掌!<div>  在536团我看到的官兵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次次挑战人体的极限训练让我震撼。有次军事大比武,有位军事干部的手指骨折了,我给了他一点止痛片,把他的手指用小夹板固定了一下,叮嘱他马上去大医院看,不可大意。他转身就上比武现场去了,毫不在乎的样子。</div><div> 十连连长赵达平,我至今都记得这个名字。他发高烧四十多度,满脸通红,嘴唇干裂,走路都喘,看上去整个人都很虚弱。但他当天晚上就要开赴边防前线,加强兄弟部队战斗力量,进行轮战。我看了他的病情后,坚持让他请假休息。他说:“不可能!这个时候提出任何要求就是可耻的逃兵。”他还嘱咐我不能告诉团里。后来,我还是不放心,打电话到团作战股,把赵连长的事跟他们说了,请他们一路上多照顾他一点。后来,赵连长荣立战功,光荣回到团队。</div><div> 536团的官兵都是拼命“三郎”,永远是那么可爱、质朴、憨厚,不拍苦、不怕累,具有牺牲精神!</div><div><br></div> 有个闷热的夏夜,我正在值班,突然传来一阵杂乱脚步声和焦急地叫喊声:“医生,医生!”我出门一看,只见十几个浑身泥巴、仅穿条大裤衩的战士用门板抬着一个同样打扮的战士飞奔而来。原来夏夜里,战士们突击挖鱼塘、水沟,一名战士中暑了。<div>  战士们一见到我,一名年轻的女军医,再看自己的穿戴,感觉尴尬,他们把门板上的战士往地上一放,转身就跑。我急了:“站住!你们马上把他送到诊室。”战士们返回来,把门板上的战士抬到诊室,又准备跑,我大声说道:“留下两个,一个照顾观察病人,一个把情况介绍一下”,“您是医生交给您了,劳累,中暑,我们有任务!”<br></div><div><br></div> <h3>  在536团卫生队,我这个内科医生,成了“无所不能”的全科医生,除了手术不做,口腔科不看(有口腔科医生),其他什么病都看。在这里,我不但深受战士们喜欢,而且家属们也很喜欢我,有时候深更半夜出诊,有时候背个医疗箱搭在官兵的自行车后面,去一些小散远的执勤点看病。</h3><h3> 在家属区,谁家有什么事都跟我说说,哪个孩子不听话,大人吓唬,“赵医生来打针了!”小孩马上不吭声,我成了知名人物。大家也都愿意主动帮助我……</h3><h3> 那年夏季流感,有几个孩子嗓子疼,为了让孩子们喜欢我,挽回孩子们见了我就跑的恶名,更是为了给孩子们治疗和预防上呼吸道炎症,我拿了一包甜甜的含片,让小朋友排好队,亲自把含片一个个放进小朋友的嘴里,告诉他们要多喝开水,讲卫生,另外也告诉他们赵医生最喜欢小朋友了!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小小的含片“讨回”了孩子们对我的喜爱!后来孩子见了我,老远就喊:赵医生好!</h3><h3> </h3>   记得我刚到团里不久,连队搞卫生包干,卫生队给每人分配了一块地,我分到的地到底有多大我说不清,感觉有100多平方吧?上面长满了杂草,也可以说是杂草丛生,有的草根很深,我根本拔不动……。<div>  骨子里坚强的我站在地边观察拔草的入手点,心里琢磨着怎样按时完成任务时,一个战士路过,问我站在这里干嘛?我挺直了身板说:“包干拔草,看看从哪里开始好”。</div><div> 别看这些战士平时大大咧咧,其实心很细,他转身走了…… </div><div><br></div> <h3>  当我憋足了劲加油拔着草的时候,后面传来了“赵医生我们来帮忙”,我急忙回头望去,七八个战士排着队,一路小跑来到地边,撸起袖子就干了起来……只是一小会的功夫,这一大片杂草地就变得干干净净了,我激动地说不出话,两手合十,一个劲地“谢谢”,有个战士调皮地走到我面前,一本正经地立正敬了个礼:“报告赵医生,兄弟们已经将‘敌人’消灭了,请你检查战场!”</h3><div>  这就是我的536团,这就是我的战友加兄弟,他们总是在默默地主动帮助我…</div> <h3><font color="#010101">  花旗营,忘不了的地名,不会忘的536团,我曾经战斗过的部队,我很有幸军旅生活的最后两年在这里度过,在这里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合格的军人,让我完成了从一名医生到军人、再到军医的蜕变全程。</font></h3> <h3>  我原本是体弱女生,从军18年把我锻炼成了一个坚强的女性,虽然过程很艰苦,但是我很自豪。看过我军装照的人都说,我身上有兵的味道,有一种英姿飒爽的美,是的,这种味道伴随我走过50个春夏秋冬,让我一生受益,终生难忘。<br></h3><div><br></div> <h3>  1986年,我转业到江苏省中医医院。</h3><div> 转业到地方后,脱下军装穿上民服,我也爱美,喜欢时髦,我曾买了一件玫瑰红的金丝绒长旗袍,节假日总会穿一穿,给自己一点美的享受,有一天,我穿着旗袍和家人去金陵饭店会朋友,在顶楼的旋转餐厅遇到几位536团的官兵,原本战友相见分外亲,可是他们上下打量着我,让我很不自在,最后他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说:“赵医生穿什么都不如穿军装好看!还是穿军装的赵医生最精神,最美!”</div><div><br></div> <h3>我和先生,女儿在一起</h3> <h3><font color="#010101">  现在我和先生都已经步入老年,正沐浴着阳光,安享晚年生活,难忘的“临汾旅”从军岁月,现在回忆起来,还是会让我思绪万千……</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