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秋高气爽,天蓝得纯净,接任务到307招待所开会。<div><br>307招待所,一听这名字就知是一有历史渊源的地方。</div><div><br>据《明史》记载,这里曾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西花园旧址。当年朱元璋征集30万兵工兴建明故宫,此处为存放食品和水的仓库,又名“西苑水晶台”,如今水晶台早已荡然无存。</div><div><br></div> <div><br></div>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是国民党励志社总部所在地。南京解放后,解放军军部驻扎于此,后来这里先后又做过学校、幼儿园以及中苏友好交际处等。<div><br>1956年改为江苏省委招待所,因地处中山东路307号,故对外统称“307招待所”。1991年,更名为钟山宾馆。</div><div><br>励志社旧址位于南京闹市之中,然其古色古香、典雅宁静的气质与风范,在岁月的风雨浸泡中历久弥新。</div><div><br></div> <div><br></div>都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漫步于古松参天、翠坪含烟的院落,仰望充满艺术感的飞檐斗角在蔚蓝色的天空里伸展,真是美的享受。<div><br>院落内三幢仿清宫殿式建筑庄重浑厚,朱粱画栋,屋顶是歇山顶和庑殿顶,脊檐饰有瑞兽,檐口粱枋施以彩绘,还建有壁炉烟囱,非常巧妙别致地将中西建筑文化的精髓融为一体。</div><div><br>这三座民国建筑建于1929年至1931年间,是由当时刚从国外学成回来的青年建筑师范文照、赵深设计,陆根记营造厂承建。</div><div><br></div> <div><br></div>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作为民国首都,汇集了当时中外优秀的一批建筑师,在宁进行大量建筑创作活动,留下了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div><br>励志社建筑群,代表了当年南京建筑的一种潮流,即在传统大屋顶宫殿式建筑外壳中,包容了现代的使用空间。</div><div><br>它反映了设计者娴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推崇。</div><div><br>这种将传统的建筑形式与现代的功能、技术和建筑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建筑方法,曾在南京风靡一时,后因造价太高而被其他的建筑方法所取代。</div><div><br></div> <div><br></div>据说当时励志社建筑群所花费的15万元费用,是上海银行界在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进行中原大战时,捐献作为宋美龄发放蒋军官兵犒赏金的一笔巨款的剩余款项。<div><br>看了这么多,一定有人会好奇,蒋介石、宋美龄为什么会对励志社如此重视,还专门从挤出的经费里强化励志社的基础建设。</div><div><br>励志社,听名字是为励志所用,那么这“励志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在当时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div><div><br></div> <div><br></div>倚立宾馆窗前向东眺望,蓝天白云下,钟山似一只苍龙横亘在眼前,呵护着脚下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房屋,秋阳亦温柔地洒向这片美丽的家园,倾诉着这里的曾经过往。<div><br>要说清这励志社的组织机构,还真有点难。</div><div><br></div> <div><br></div>它的前身是黄埔同学会励志社,创立于1929年1月1日,是蒋介石效仿日、美军队建立的一个军官俱乐部性质组织。社长由蒋介石兼任,社址设在黄埔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内,社员以该校学生为主。1931年社址迁到中山东路307号现址办公。<div><br>由一个军官俱乐部性质的组织演变而来,又是蒋介石亲任社长,足见其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然而,偏偏是这样一个励志社,却在当时被人戏称为是“尖、卡、斌”机构,这又是为什么呢?</div><div><br></div> <div><br></div>说起来很有意思,因为励志社虽不是国民党正式党政机构,却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不大不小是为“尖”;它只是个后勤服务部门,却由蒋介石亲任社长,社员也多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不上不下是为”卡”;励志社的工作人员都着军装,但主管文官的和专司武职的国防部却都不管它,不文不武是为“斌”。<div><br></div> <div><br></div>就是这么一个“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文不武”的组织,在抗战胜利到解放前的那段时间却飞速发展起来,不仅在全国各地都设立了分社,而且励志社的建筑大都富丽堂皇。<div><br>除了抗战前落成的南京励志总社和南昌、成都分社的宫殿式建筑外,长春伪满洲国的国务院、上海的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还有南京北京西路上的A、B大楼(今华东饭店)、玄武湖里的翠洲招待所(今南京市书画院)等,都成为励志社的分社用房,员工一度达到万余人。</div><div><br></div> <div><br></div>励志社有这么大的发展规模,主要原因还是深受蒋介石和宋美龄倚重。<div><br>因为离总统府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都很近,所以励志社首先是蒋氏“官邸”和”内廷供奉”机构,奉命为蒋介石和宋美龄办理日常庶务、出行安排以及宴请宾客等具体事务;其次它还负责为蒋、宋拉拢中外教会人士,接待外国来华军政人员和宗教团体,特别是美军顾问团,其他还有电影播放,文艺演出等文化娱乐活动。</div><div><br></div> <div><br></div>因此,励志社在当时也是不少重大活动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地。<div><br>如今的励志社旧址,淹没在周围的高楼大厦中,可院落内古松依然参天,翠坪依旧含烟,见证着过往一个个重大的历史时刻……</div><div><br></div> <div><br></div>这里曾是蒋介石、宋美龄以及国民政府要员休闲、娱乐的场所。<div><br>蒋氏夫妇经常到励志社总社观看梅兰芳等人演出的京剧,张学良多次到南京,有时就住在励志社的特别客房内。即使不住在励志社,他也常到励志社打网球或骑马,由此与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结下“不寻常的友谊”。<div><br></div></div> <div><br></div>这里是南京首次集体婚礼的举行地。<div><br>1935年10月10日,33对新人在励志社大礼堂手挽着手举行了盛大的集体婚礼。新人们先对着孙中山的遗像三鞠躬,接着夫妻对拜,然后向证婚人鞠躬,最后由证婚人致词。而证婚人不是别人,由当时的南京市市长马超俊亲自担纲……</div><div><br>这场作为新风新俗风向标的集体婚礼,也吸引了媒体的视线,当时的各家报纸作了广泛报道。据说参加此次集体婚礼的每对新人平均花费不超过60元,公家花费约为1000元。由此可看出,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推动传统习俗的转变、倡导婚礼过程文明简约等方面做出的尝试与努力。此后,集体婚礼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开来。</div><div><br></div> <div><br></div>这里也是战争恶魔的审判地。<div><br>抗战爆发后的1941年9月,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在此成立了培训傀儡汉奸的军校基地,并常与不少汉奸头目和日本高级官员会晤。</div><div><br>而抗战胜利后,励志社由此揭开了历史上最难忘的一页:<br>1946年2月15日,国民政府在励志社大礼堂设立了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专门审讯侵华日军战犯。当时根据国际惯例,甲级战犯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但在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谷寿夫,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的向井敏明、野田岩等战争恶魔,先后被引渡到中国,在这里受审,被判处死刑,并在南京执行枪决。这些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战争恶魔得到了应有的可耻下场。</div><div><br></div> <div><br></div>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div><br>南京解放后,励志社建筑群及院落得到了很好保护。1991年,励志社建筑群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div><br></div> <div><br></div>如今,26层的钟山宾馆已巍然耸立,成为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外接待的重要窗口。漫步于这座园林式的宾馆,古老与现代交相呼应,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特别是古建筑庄稳宏厚、朱户画梁;院内古松参天,翠坪流水;假山奇石点心缀,河流环绕缓流,令人流连忘返,还成为了《风雨下钟山》、《淮海战役》等历史影片的拍摄取景地。<div><br>沐浴秋阳下,不妨在这翠坪含烟的天地里稍作停留,于一杯咖啡的氤氲中,回味凝固的岁月,感受惊艳的时光……</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