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北京(2024.7.11~7.17)之一

越秀

<p class="ql-block">2024.7.11am自从1956年随父母进京,在北京生活了六十多年,虽然大街小巷、著名景点也去过不少地方,但帝都确实大,文化底蕴丰厚,值得参观的地方太多了。</p><p class="ql-block">十几年前我就有逛北京的念头,但一直没赴之行动。前几天看了小学同学新书从去年11月起至今的朋友圈,他有条不紊,有计划地游北京,深受启发,决定也开启我的逛京城行动。说逛就逛!赴之行动!</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就搭乘家门口的57路公交车,前往逛京城第一个目的地“北京湖广会馆”。</p> <p class="ql-block">57路公共汽车载着我们来到虎坊桥。</p> <p class="ql-block">逛北京第一站:北京湖广会馆</p><p class="ql-block">关于北京湖广会馆:坐落在西城区骡马市大街东口南侧(虎坊桥西南)。其部分建筑原为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故宅,后修建成全楚会馆。嘉庆年间,体仁阁大学士刘权之与顺天府尹李钧简在此创建湖广会馆。会馆原来规模较小,道光十年(1830年)集资重修,升其殿宇,建筑戏楼,添设穿廊。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又置亭榭等,总面积约四千七百多平方米。馆内有乡贤祠、文昌阁、宝善堂、楚畹堂等。园中种有竹木花草,并堆有假山、太湖石等。前清时名流学士常在此宴会唱酬,成为宣南一胜地。两湖旅京人士,更定时在此聚会、礼神和祭祀乡贤。2019年10月,北京湖广会馆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24年1月5日,修缮后的北京湖广会馆正式亮相。</p><p class="ql-block">我们步行来到湖广会馆,谁知出师不利,吃了一个闭门羹~今日会馆有活动不对外开放![撇嘴][尴尬][囧][难过]只好在会馆门口随拍。内部参观留在他日再观吧!</p> <p class="ql-block">离开湖广会馆前往纪晓岚故居途经京剧发翔地。</p><p class="ql-block">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其形成和发展与北京有着深厚的渊源。</p><p class="ql-block">关于京剧发祥地的历史背景: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了给乾隆皇帝庆祝八十大寿,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演出,这场演出大获成功,随后三庆班就留在北京进行民间演出,开启了京剧的形成历程。随后,其他徽班如四喜、春台、和春等也相继进京,这些徽班在北京的演出和交流中,逐渐形成了京剧。</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京剧的发祥地可以追溯到北京的宣武门外地区,特别是大栅栏、韩家潭等地。这些地区不仅是京剧艺人的居住地,也是他们进行演出的重要场所。宣武门外地区因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戏剧活动,成为了京剧发展的重要区域。</p><p class="ql-block">文化影响: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丰富了北京的文化生活,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京剧的表演艺术、服装、道具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看到“京剧发祥地”地标石没找到可入内参观的门。😭😒</p><p class="ql-block">上网一查才知道,原来2016年大栅栏街道社区文化体育节开幕时在纪晓岚故居旁落成了这块“京剧发祥地”地标石。这块地标石正面是由京剧名家王金璐先生书写的“京剧发祥地”五个大字,背面则是由京剧名家马铁汉先生所作的《京剧发祥赋》。</p><p class="ql-block">据度娘介绍2016年大栅栏街道将地区胡同文化、故居文化、梨园文化、金融文化等资源进一步整合,确定了以“寻找记忆,传承文化,共建和谐”为主旨的大栅栏街道文化体育节活动,以寻找老北京胡同人的集体记忆为主线,将活动划分为“梨园情怀”“趣味民俗”“胡同寻宝”“胡同微马”“百年记忆”5个章节,集中展现民俗文化的异彩纷呈,胡同文化的历史传承以及社区居民的文明风采,为京剧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由此这里成为地区京剧实践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这就算逛京城第二站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步行前往今日第三个游观点,来到了纪晓岚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故居门口的纪晓岚的雕像,他一手拿着大烟袋,一手拿书,坐在门口笑迎八方客。</p><p class="ql-block">纪晓岚故居(Ji Xiaolan's Former Residence),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原为雍正朝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岳飞二十一代孙、雍正时权臣)的住宅。</p><p class="ql-block">大学士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清雍正十三年至清乾隆十八年1735—1753年),和从48岁到82岁(清乾隆三十七年至清嘉庆十年1772—1805年),纪晓岚在此前后共计居住62年。</p><p class="ql-block">纪晓岚于1805年去世后,因在珠巢街还有宅院,其子孙便将此宅“割半赁”与黄安涛,此后屡易主人。</p><p class="ql-block">2001年11月30日作为纪晓岚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北京国民议会筹备处在纪晓岚故居成立。民国十七年至二十年(1928—1931年),刘少白居住于纪晓岚故居,时称刘公馆。民国十八年(1930年),刘公馆成为中共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p><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7日,中共河北省委秘密联络站(纪晓岚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九年(1931年),梅兰芳、余叔岩、李石曾、张伯驹等在刘公馆成立北京国剧学会。</p><p class="ql-block">1950年后,纪晓岚故居被北京市宣武区党校使用。</p><p class="ql-block">1958年10月1日,纪晓岚故居改为晋阳饭庄在此开业。</p><p class="ql-block">2001年11月30日,纪晓岚故居进行修缮,作为纪晓岚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2003年12月11日,纪晓岚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纪晓岚故居内有文物遗存~前院的紫藤和后院的海棠,号称是北京最古老的紫藤萝和海棠树,传说均为纪晓岚亲手种植。</p><p class="ql-block">故居门前盘绕着的紫藤,已有三百余年树龄,是国家一级古树;我们来的不是紫藤花绽放的季节,门上挂的是假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海棠树是北京地区年代最长的海棠树~国家一级保护树种。</p><p class="ql-block">这株树虽年代久远,但仍然生机勃勃,硕果累累,其最奇特之处是自然生长成倒写的“人”,像人们诠释了纪晓岚做人的凛凛高风傲骨。</p> <p class="ql-block">院中央有一块造型奇特的山石,现在上面被爬山虎所覆盖,只露出小小的几个地方。这块石头,是当年乾隆赐给纪晓岚的,做镇宅之用。</p> <p class="ql-block">海棠树下有一尊纪晓岚的雕像,旁边有一个女子在弹琴,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客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二口大缸,当年应该是盛水之用。</p> <p class="ql-block">现今养着鱼儿供人们观赏。</p> <p class="ql-block">纪晓岚故居这座庭院不仅是清代学者纪晓岚的生活地点,也是《四库全书》的总纂修官纪晓岚的工作地点。</p><p class="ql-block">故居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是两进院落的四合院,房屋占地面积570平方米,坐北朝南。</p><p class="ql-block">历经二百年风雨沧桑,现今故居平面布局已改动,但主体建筑尚存,故居内保存完好,富有历史韵味和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第一进院有广亮大门、正房、倒座房,正房五间,七檩勾连搭加前廊一步,南立面为民国初年修缮时建的中西合璧形式装修。屋顶为镂空女儿墙,门窗为拱券形成,上砖雕装饰图案精美。</p><p class="ql-block">第二进院现存正房五间,前出抱厦三间,硬山合瓦屋面,为阅微草堂。东西原有厢房各三间,现已拆改为游廊,院内行走各房均有抄手游廊相互连接。</p> <p class="ql-block">关于纪昀(1724一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河间府崔尔庄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官至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清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卒,谥曰文达。</p> <p class="ql-block">纪晓岚这位“铁齿铜牙”的大才子,任翰林院编修时祸从口出,被发配新疆乌鲁木齐,发现这化外之地“绿野青畴,弦歌相闻”,竟然乐不思蜀。两年后“恩命赐还”,四十八岁的他犹豫是否学陶渊明唱“归去来兮”,时值土尔扈特部从沙俄东归,纪晓岚献《御试土尔扈特部归顺诗》。因此获乾隆赞赏,不仅官复原职,并且时来运转,在五十岁天命之年,以七品芝麻官获乾隆皇帝钦点为《四库全书》总纂修,从此平步青云,屡获破格擢升,由从五品、从四品、正三品,直至从二品的内阁学士,进入权力中枢。历任翰林院编修、贵州都匀知府等职,晚年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p><p class="ql-block">纪晓岚一生最大主要功绩是历时十四年领衔编纂《四库全书》,这部巨著成为中国古代文化最庞大的知识宝库之一。</p><p class="ql-block">同时还写出了200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们成为中国现存较重要的史籍。</p><p class="ql-block">纪晓岚主持编撰了流芳百世的《四库全书》,而他自己留下了却是一部《阅微草堂笔记》。这部作品与《聊斋志异》异曲同工,成为古代鬼异故事小说的两朵奇葩,并称为清代短篇文言小说的双璧。</p><p class="ql-block">《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晚年在纪晓岚故居中创作的重要作品,记载了纪晓岚81年人生的记载和体验,有记叙和寓言故事。</p><p class="ql-block">主要搜辑当时年代及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流传的乡野怪谭。</p><p class="ql-block">文中取材,一是来自于纪晓岚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二是来自于他人提供或转述的材料。</p><p class="ql-block">其中还有纪晓岚回故乡献县到单桥发生的故事及作的诗。</p><p class="ql-block">1762年纪晓岚赐任福建学政,赴任途经献县。单桥驿卒小轿抬其过石桥。因身体不舒服跌跤,把钦差大臣纪晓岚摔出轿外。驿卒不知所措,但平和诙谐的纪大人当即吟诗一首:失足寻常事,疲癃不汝嗔。忍饥今几日,我是故乡人,轻松化解了尴尬局面</p><p class="ql-block">——老舍阅《阅微草堂笔记》后称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p><p class="ql-block">纪晓岚一生为官正直清廉,主张为政要“酌乎事势”,因势利导。他上疏开仓放粮以账济文民,奏请对被捆缚而受奸污、被杀害的妇女予以旌表,为朝廷选拔了一大批英才。</p> <p class="ql-block">关于《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多字。规模是《永乐大典》的3.5倍。 </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p><p class="ql-block">《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p> <p class="ql-block">纪晓岚因编撰《四库全书》有功,乾隆皇帝称赞他为最有功德之人,并赐给他“福田花雨”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寓意:福运宅田,如花芬芳四溢,如雨遍淋每个角落,浸润万物;其中,雨字少两点,也寓指纪晓岚两袖清风。</p> <p class="ql-block">故居内展示了纪晓岚的生平图片展。</p> <p class="ql-block">详细介绍了这位“大清第一才子”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纪晓岚书房”,最显眼处摆放的是线装《四库全书》。</p> <p class="ql-block">“纪晓岚书房”还有各式纪晓岚书法的高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现今“纪晓岚书房”售卖各式各样的图书,包括当代国家领袖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纪晓岚故居门口有一块红底黄字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写有“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中共地下党秘密联络站遗址”字样。</p><p class="ql-block">纪晓岚故居是如何成为中共地下党秘密联络站的?为了解这个谜团,我在故居院内西侧一汉白玉石碑上找到了谜底。</p><p class="ql-block">石碑抬头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联络点‘刘公馆’旧址”。</p><p class="ql-block">正文写道:刘少白(1883—1968),山西兴县人,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山西省议会议员。1929—1931年出任天津商品检验局局长期间在此居住,故此院被称为“刘公馆”。</p><p class="ql-block">刘少白追求真理、思想进步,利用自己当时的社会地位多次资助中共地下党组织、营救革命人士。在他的支持和掩护下,“刘公馆”成为中共河北省委与中共中央之间的秘密联络点。</p><p class="ql-block">读罢碑文,愈发好奇,想探个究竟。欣慰的是阅微草堂展厅西侧详细展示了当年刘公馆发生的隐蔽战线故事以及刘少白一生追求进步、支持革命的生平事迹。这个院落到底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谍报故事?一切还得从90多年前院子的新房客刘少白谈起。</p><p class="ql-block">1928年,刘少白到河北省建设厅任职,为方便工作举家从山西老家迁居至北平虎坊桥60号即现在的纪晓岚故居。</p><p class="ql-block">1929年,他任天津商品检验局局长。刘少白居住的虎坊桥60号当时也就被尊称为“刘公馆”。</p><p class="ql-block">刘少白的大女儿共产党员刘亚雄,在促成“刘公馆”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联络点上起了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1926年刘亚雄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从莫斯科回国后便投身到上海的革命事业中。20多岁的刘亚雄及其共产党战友,为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种种义举,深深地打动了原本就追求进步的刘少白。在刘亚雄等共产党人的日益熏陶下,刘少白对革命事业更为理解和支持。</p><p class="ql-block">1931年2月,中共河北省委在天津重建,刘亚雄任秘书长,其丈夫陈原道任组织部部长。为便于开展地下工作,刘亚雄建议将北平自家住所作为秘密联络点。在刘少白的同意和支持下,中共河北省委批准将刘公馆作为秘密联络点,负责接待河北省委和北平市委负责人,保存中共中央划拨给河北省委的经费,分转河北省委和中共中央之间的秘密信件。从此,刘公馆为北平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增添了一抹靓丽红色,成为中共中央和河北省委之间的“交通”枢纽。大量共产党人开始在北平侦缉大队特务们的眼皮底下秘密活动,把党的地下工作延伸到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大城市。</p><p class="ql-block">1931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在天津召开秘密会议时,因叛徒出卖,陈原道、刘亚雄等省委负责同志被捕,刚组建的河北省委再次遭到重创。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共中央决定在北平再组河北省委,继续把刘公馆作为秘密联络地点,并请刘少白帮忙营救。得知陈原道、刘亚雄等共产党员被捕后,刘少白立即筹款前往天津,并同中共中央先后指派在北方开展情报工作的胡鄂公、杨献珍等人设法取得联系,共同实施营救。</p><p class="ql-block">不幸的是,1931年6月,在北平成立不久的中共河北省委又一次受到重创,省委多名负责同志被捕,叛徒很快供出刘公馆这个秘密联络点。最终这次营救活动失败了,陈原道、刘亚雄等人没能获救。杨献珍还因不知秘密联络点已暴露,着急去刘公馆寻找刘少白之时被特务蹲点逮捕。刘少白因提前得到二女儿刘竞雄托人传来的消息幸免被捕,被迫离开北平前往大连。此后,刘公馆作为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秘密联络点的使命就告一段落了。</p><p class="ql-block">开明绅士刘少白与中国共产党的缘分,并没有因为刘公馆不再是秘密联络点而结束。后来在党组织的积极营救下,1932年陈原道、刘亚雄等人获救出狱,1936年杨献珍也被释放。</p><p class="ql-block">经过王若飞、安子文介绍,中共中央北方局1937年8月批准刘少白为中共秘密党员,他终于也能同他的女儿刘亚雄一样名副其实地为党工作了。抗战期间,刘少白为八路军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刘少白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51年,毛泽东得知刘少白的工作安排后欣慰地说道:“好,他是个好人,对党忠心耿耿,为人很耿直,有什么就讲什么。”纵观刘少白追求进步的传奇一生,他是撑得起这个评价的。</p><p class="ql-block">通过手机浏览网页发现,2021年北京晚报策划推出的“京畿红迹——点亮北京的100个红色地标”栏目,专门以“刘公馆(纪晓岚故居)”这样凸显刘公馆的名称进行收录,列在“谍战奇兵”系列,并刊文向公众推介这段不为人所熟知的党的隐蔽战线故事,北京西城区委也对其进行了重点宣传……刘公馆烙给这个四合院的红色印记正在被公众所熟知。</p><p class="ql-block">相信日后会有更多的游客,走进这座考究的四合院,不仅因为纪晓岚且因为刘少白,不光来看纪晓岚故居还来看刘公馆,不只寻踪古代传统文化也追忆那段红色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纪晓岚故居留个影。</p><p class="ql-block">今天的逛北京结束了,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2024.7.17晴今天是第二个逛北京日,选定游观的目的地是海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早餐后9:00</span>乘坐家门口的52路公交车出发。</p> <p class="ql-block">进城路过天安门,只见排队等着进入天安门广场的人流多了去了,不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反正路南侧排队排到正义路,北侧排到了南池子。说明来自全国各地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人多多![强][强][强]</p> <p class="ql-block">尽管室外温度不低,但52路车上有空调,温度适宜,我一路欣赏着窗外帝都沿途的美景就来到了北京站东,下车不远就是海关大楼。</p> <p class="ql-block">转个弯我们就来到了逛北京第四站~海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关于中国海关博物馆(China Customs Museum):</p><p class="ql-block">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02年4月,中国海关总署党组决定筹建中国海关博物馆,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兴建。</p><p class="ql-block">2007年筹建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p><p class="ql-block">2010年3月28日,中国海关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p><p class="ql-block">2013年9月29日,中国海关博物馆开始向海关系统内部开放。</p><p class="ql-block">2014年3月30日,中国海关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p><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27日,中国海关博物馆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列入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9月16日,中国海关博物馆入选中宣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8日,获评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凭老年卡免费入内。</p> <p class="ql-block">还没挺胸站直“摄影师”就给我咔嚓一张~形象不光辉!😜</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为古典园林式建筑,整个建筑的外立面采用同样疏密度竖向纹理,北立面西侧顶部斜面采用与下部立面相同的开窗方式。</p><p class="ql-block">主展区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基本陈列位于主展区一层、二层,包括千秋古关、近代海关、现代海关三个部分。专题展厅和临时展厅位于地下一层。</p><p class="ql-block">中国海关博物馆藏品涵盖了从战国时期至当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海关重要文物。据2020年5月博物馆官网显示,中国海关博物馆现有藏品32000余件,其中实物13000多件、照片5000多张。</p><p class="ql-block">我们先上到二层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秋古关开始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逐一参观千秋谷关,在这里主要展出的有近代海关鄂君启节,九江关瓷碗,粤海关十两银锭等藏品,展示了海关博物馆的历史,以及海关的相关制度。</p> <p class="ql-block">⬆️馆藏精品“关”字瓦当。</p><p class="ql-block">“关”字瓦当为西汉函谷关门楼所用之瓦。</p><p class="ql-block">函谷关初建于战国时期,为出入关中的门户,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关卡。西汉中期,函谷关被迁至河南新安。⬇️</p> <p class="ql-block">“津海新关”匾是津海新关办公楼的牌匾,清政府设立了津海关。为了区别于原有的工关、户关、钞关,津海关改称为“新关”或“洋关”。光绪十四年(1888年),津海关扩建办公楼竣工,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题写了“津海新关”,制作成办公楼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九江关青花瓷碗是清代文物,系清代户部税关之一。乾隆四年(1739年),朝廷派内务府员外郎任景德镇督陶官,监督九江关税务和景德镇窑务。此为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碗,绘有乾隆年间九江关场景。</p> <p class="ql-block">⬇️粤海关十两银锭粤海关十两银锭是清末文物,由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对外贸易连年入超,再加上被迫支付巨额战争赔款,造成了大量金银外流。此为粤海关把税收碎银熔解重铸后的银锭。</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内班职员照片集》形成于1874年,凡进入“洋关”任内班职员者,需交登记照片,按入关时间顺序排列汇集成册,以备管理。</p> <p class="ql-block">⬆️赫德铜像紫铜版,中国海关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赫德(Robert Hart,1835年2月20日-1911年9月20日),英国北爱尔兰人,1863 年11月至1911年9月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病逝后,上海中外人士集资为他树立铜像。铜像基座北面镌刻一幅墨丘利(罗马神话中为众神传递信件并兼管商业道路之神)行走于地球之上的图,代表赫德创办的海关邮政;南面为一手执圆灯女神,赤足立于岸边为行船导航,象征赫德管理的海务港务事业;正面铭刻哈佛大学校长艾里奥(C.W.Eliot)撰写的铭文,高度评价赫德的功绩;背面铸有赫德历年所受荣典表。 1943年,侵华日军拆除赫德铜像熔铸为武器。</p><p class="ql-block">赫德,从19岁漂洋过海到中国的北爱尔兰青年,到28岁荣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的踌躇满志,再到73岁时离职后的黯然离去,在龙旗飘扬的土地上,赫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p><p class="ql-block">赫德,这个掌控晚清海关经济命脉长达半个世纪的英国人,他任职总税务司长达48年,在这期间,他参与创办了邮政、世博会参展、代购军舰等业务。其中邮政业务是1866年海关受总理衙门的委托,海关开始代办使领馆的邮递业务。</p><p class="ql-block">他把大清海关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得清政府的信赖。不仅如此,大清邮政的创建、第一张邮票的发行,第一艘海关缉私艇、第一批灯塔、信号灯,第一条海底电报电缆,都是在赫德的筹划和推动之下开始的。</p><p class="ql-block">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天津海关的德璀琳来筹办中国海关的邮务,他就以天津海关为中心在北京、营口、烟台和上海五个海关来试办海关的邮政。在此期间,上海海关造册处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p><p class="ql-block">1896年3月,经光绪皇帝御批正式开办国家邮政,各口岸海关均设立了邮政局,据统计,最多时达近5500处。1907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1911年邮政业务由海关移交邮传部,所以赫德也是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的创建人。</p> <p class="ql-block">⬆️中国海关博物馆馆藏文物——19世纪中后期总税务司赫德专用邮袋。</p><p class="ql-block">赫德使用的邮袋是他1863 年11月至1911年9月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曾经用过的邮袋。</p><p class="ql-block">▲ 这件高约一米的公务邮袋,一面印有同治改光绪年“京都总税务司公署缄”寄“江南海关税务司收拆”,背面印有英文(意为至上海海关)。</p><p class="ql-block">▲ 邮袋内翻后印有“江南海关税务司”寄“总税务司查收”和“内紧要公文敬烦 镇江关税务司转请 镇江关道台立饬驿站飞马驰递 钦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告投 转交 总税务司 查收”字样。</p><p class="ql-block">▲ 邮袋袋面、袋里各印有收寄信息,背面是英文字样(意为至北京总税务司赫德)。 这种中英对照,里外反向书写的形式说明这件邮袋内翻后可以继续使用。</p> <p class="ql-block">大龙邮票大龙邮票是1878年,海关印刷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俗称“大龙邮票”。邮票正中为代表皇权的五爪云龙,全套共3枚。“大龙邮票”曾被国际邮政局长协会列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的邮票之一。</p><p class="ql-block">大清邮政加紧信件壹角邮票是1905年冬,大清邮政发行了一套“大清邮政加紧信件”专用邮票,即快信邮票。邮票长21厘米,宽6厘米。英国吉本斯出版公司1979年出版的《集邮图鉴》曾把它列为世界上最大的邮票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龙邮票是中国邮票史上的开山鼻祖,是清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的第一套邮票。</p> <p class="ql-block">雄关漫道——丝绸之路上的古关”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率先将“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最终被社会接受,后来逐步推广到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等线路。</p><p class="ql-block">传统的“丝绸之路”,即“西北丝绸之路”随政治、经济、交通形势变化而几经通绝,但对数千年间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对话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是中西贸易之路,是传播中外文明之路,阳关、玉门关、肩水金关、函谷关、潼关、铁门关、嘉峪关等古代丝路上承担着军事防御及外贸管理任务的机构,名称屡次变迁、职责时增时减、身姿渐次消褪,但其驻守边关、查禁私渡、监管贸易的职能却一直在发挥。</p><p class="ql-block">中国海关博物馆举办“雄关漫道——丝绸之路上的古关”,回望中国古代边境关塞的职能与历史作用,总结历代政府对“丝绸之路”的政策导向、管理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借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近代海关厅报关厅复原现场。</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时代印迹:中外摄影家镜头下的40年巨变暨海关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展览是以意大利记者阿德里亚诺·马达罗(Adriano Madaro)和中国摄影家解海龙、王文澜等中外摄影家260余幅摄影作品为主,以从社会征集的具有鲜明时代印迹的实物展品为辅,以时间为主线,以贴近百姓生活的平民视角。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普通人生活场景的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40年展览分为“残雪渐融、睡狮乍醒、如虎添翼、马不停蹄、巨龙腾飞和海关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6个部分,采取“小视角下的大历史”表现手法,将时代主题,融入百姓日常,着重展现“普通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在版块设计上特设了海关专题,集中表现了40年来海关的发展变化,展示中国海关为促进改革、扩大开放发挥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基本展览现代海关进入21世纪,为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海关继续加强现代化建设,推动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建设智能型海关,加强海关队伍建设,促进贸易便利与安全,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p><p class="ql-block">现代海关主要展出的有抗美援朝捐款数据,椰子藏匿手表,海关专用缴款书等藏品,主要展示了近代海关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海关902”舰:艇长58.5米、高13米、最大宽7.8米,总排水量400吨,抗风能力8级,最大航速29.5节,并配有卫星定位、雷达导航跟踪搜索系统及H966通讯系统,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当时在珠江水域上最为先进的舰艇之一。该艇于1989年7月20日在拱北海关投入使用,2009年11月19日正式退役后被征集为中国海关博物馆藏品。</p><p class="ql-block">据记载,“海关902”艇先后查获1000多起海上走私案件,总案值达3.5亿元,是一艘“英雄艇”;它先后接送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45次,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视察特区工作、指导改革开放,作出独有的贡献,是一艘的“光荣艇”;1992年1月23日,邓小平同志乘坐该艇从深圳前往珠海,在45分钟的航程中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的一部分,为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该艇因而铸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诗,成为见证历史的“功勋艇”。</p> <p class="ql-block">参观进入最后阶段时我接到电话,得知二姐突发脑梗,我们马上结束参观前往协助姐姐的救治……</p><p class="ql-block">海关博物馆内容丰富,三个多小时的参观我跑马观花,确张了知识,只凭记忆把所见众多内容中印象深刻的一少部分编入美篇,记录的较凌乱,顺序有误。</p> <p class="ql-block">逛北京美篇只好到此匆匆搁笔!算作第一篇吧!</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四初夏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