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长假已过,金风送爽,山河披黛,何不来个远郊近游,几位伙计说走就走,路线居然是从宝丰清凉寺到鲁山伏牛一号公路。从现实走进历史,目睹鹰城、宝丰由来,汝瓷起点,接着南下到鲁山仓头,拜谒汉字的发明者仓颉,古木沧桑,市内空空,院子水池里一块巨大的乌龟石静卧水中,当地一游客讲,这是前年挖河挖出的乌龟,被乡政府购买,放置其中。这祠庙是仓颉所在,还是后人加冕?观古碑居然是……然后直抵四棵树张沟,这么偏僻,但车水马龙,来干什么?坡坡岭岭全是餐饮,最数酱焖鸡,大口吞咽,浓香扑鼻,大有泉州姜母鸭之感。这是怎么形成的“气候”,不可而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驱车文殊寺,已经非昨日清静,依然是饱经沧桑的银杏树被四周喧闹包围。折住“跃上葱茏四百旋”,平沟、六羊山、小尔城,稻花不再,车已停在鲁山大佛。多么奇怪啊,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大佛前却门庭冷落,稀疏数影,还不如一个小张沟人声鼎沸。看来现代化的新中国,经营已不是靠脸盘大小,悉心照料该多么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宝丰清凉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汝瓷官窑遗址。该遗址在宋元时期规模较大,主要烧制天青色釉的御用瓷器,对两宋官窑瓷系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凉寺汝官窑址的分布范围广泛,总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米,其中心区域位于村内的中北部。该遗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周围群山环抱,原料丰富,使得清凉寺最终成为汝官窑的主要窑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外,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代表了我国民族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其烧制工艺复杂,配料独特,产品特征明显,如青如天、面如玉等。2001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来,依托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建立了中国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保护展示馆和宝丰汝窑博物馆,这些设施不仅展示了汝窑的历史和文化,还成为了平顶山市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神奇呀!古土新韵,连阳光和蓝天、白云似乎也格外奇特。忍不住拍下一张张图片奉献读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仓颉是中国文字的始祖。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他是黄帝时史官,呕心沥血数十载,搜集、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推广和使用,在汉字创制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功绩。后人尊称其为“史皇”、“华首中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仓颉祠位于河南鲁山县城西北20公里的仓头乡政府后院,毗邻207国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许多史学专家考证,仓颉是河南鲁山人,仓颉死后,葬于鲁山苍头,黄帝赐名仓子头。仓颉冢位于现鲁山仓头乡乡政府院内,冢上有仓颉祠,已有1300年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凝固的历史,立体的乐章”。这是文化旅行者对仓头的一致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仓颉祠内曾有“仓子头”碑铭及其他碑刻100多块,在1958年仓头修建水库时被用作溢洪道顶板。现今祠内仅剩3块石碑。2004年,湖北著名中医刘道成先生出资30多万,铸造鎏金青铜仓颉像,供奉于仓颉祠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5年,缅甸华侨捐献玉石仓颉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实地游览仓颉祠,不能不说心生落寞。如果仓颉真出于鲁山,这可比“牛郎织女”重要千倍,但房瓦在飘摇掉落,冢陵破败,断壁残垣,东西两层厢房已成危房,房门洞开,硕鼠乱窜。如果任之湮没,将成千古遗憾,无颜子孙后代。现在,全国其他地方仓颉遗迹,无不加紧保护和挖掘开发,仓颉文化争鸣如火如荼。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仓颉故里更应走在前头,因此保护修缮并开发鲁山仓颉祠迫在眉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这一系列碑文不难看出,最早的一通碑来自至正九年,查历史是1349年,距今675年,当时的名字叫“灵佑侯庙”“龙王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正,是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的年号,从1341年5月25日开始,到1368年5月23日结束,共计28年。至正年号作为元朝末年的年号,见证了元朝的兴衰历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也为我们研究元朝末年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至正年号也见证了明朝的建立和元朝的灭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着到大明嘉靖十年(1531年),叫普济庙。再往后的一通碑是清朝时期,但很可惜时间被人砸掉。碑上字迹为“广生祠”,有“大清定鼎遗址”字样。看到底也没发现与“仓颉”的联系,怪不得没有引起历代豪杰的重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吗?不是吗?人会变化,自然也会变化,而自然的变化除风花雪月造成之外,更多的还是人为的改造,甚至可以改变到真面目的飘忽不定,不由得想到一道面试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旧村落蕴含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具备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被称为“活着的文物、有生命的历史”。但一些地方忽视古旧村落的原生态系统保护,热衷于在原址上“拆旧建新”“弃旧建新”;一些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民俗文化面临改变或消失的风险。在部分已经开发的古旧村落中,也存在品牌意识缺乏、业态单一、“千村一面”等现象。为保护古村落你有什么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点长了,作为仓颉,汉字的创始人,到底生死在哪里,并不重要,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重要的是我们毕竟也是汉字的传承人,不能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山绿水、乡村旅游让鲁山县张沟村成为“网红打卡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些年张沟村的一部分村民就利用这里的自然风光优势,率先开办起了农家乐,目前已达40多家,主打生态观光旅游和农家特色饭菜,干煸、熬炒、醋焖等吃法做出的土鸡菜味道鲜美堪称一绝,加上山野菜、野山菌等特色农家菜吸引来了不少的游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到周末吃饭的时刻,村上本来就不宽的道路上挤满了慕名前来的食客的车辆,整个村子里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菜香,欢声笑语回荡在空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山绿水、乡村旅游为张沟村带来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最突出的要数家常饭。酱焖鸡加每人只用十五元的烙油馍、玉米糁、山野菜,环绕在一棵千年老槐树周围,而老槐树的造型就像一历史老人在鞠躬作揖,迎接着各位客人的到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张沟村被河南省旅游局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如今的张沟村,早已成为了有名的“网红打卡地”,游客们在这里玩玻璃滑道、网红桥,观赏全套丝绸制作工艺,吃地道的特色农家饭,住独具特色的民宿,成了游客的乐此不彼的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殊寺,位于鲁山县西南部的四棵树乡平沟村,由于该寺建在海拔1112米高的俺窟沱山,又名“俺窟沱寺”。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文殊庵俺窟沱碑记》中,对文殊寺专门进行了描写,“鲁邑西南偏山坳之间,旧有文殊庵俺窟沱寺,白云为藩,青嶂为屏,绿竹映阶,银杏封宇,即古之丹邱殊林无以过之”。可见当年文殊寺风光的优美和寺院的兴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传,唐武宗会昌元年,即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从山西五台山敬请了一尊观世音菩萨像,自浙江普陀乘船回国,由于行船触礁,水面现铁莲花,慧萼领悟到观世音菩萨不肯离开中国东渡日本,于是立即祈祷应允,在今浙江舟山建“不肯去观音院”,铁莲花旋即退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慧萼带观音菩萨像途经鲁山时,曾在文殊寺的银杏树下小憩。后人为纪念观音不肯去日本,就在银杏树下建起了文殊庵,并逐渐演化为主殿供奉文殊、东殿供奉观音、西殿供奉鲁班的格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殊寺中的至宝是五株老银杏树,号称世界树王,皆高达三四十米,胸围可达五六米,树龄接近三千年。五棵2800岁的古银杏树,前三后二,三雌二雄,缀连成片,成为文殊寺一道特别的风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