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卜楞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7月20日,合作市,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甘南以及川西青海的这片安多藏区,不仅有着广阔美丽的高原自然风光,还拥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风情,这里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两者兼具。我们一路走来,这些地方,有我们与大自然的最美遇见,亲蜜接触。而其厚重的人文宗教历史,则让我们对自身的生活与生命,内心与灵魂,对人在世间,人生的认识等,都产生了很大触动,并由此而生出无尽的感慨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云雾缭绕的扎尕那,被山峰包围的藏式小村落,在素有甘南乌托邦东方小瑞士之称的郞木寺,都如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在若尔盖湿地大草原,牛羊成群,我们领悟到,自由的生命和广袤无垠的碧绿,绘成了一幅幅生活画卷。高原绿洲花湖,草的碧绿花的迷离,我们在水天一色中,仿佛置身于天地中的梦境里。在一河分三省的黄河九曲第一湾,我们感慨人生,如这河流般蜿蜒曲折,但江河终将东向大海,勇往直前奔腾不息。阳光洒在寺院的红墙、金顶上,熠熠生辉,神秘艳丽,让我们体验到藏传佛教的人文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而今天我们要去的,就是在藏传佛教界,有著名的高等学府之称的拉卜愣寺,于梵音袅袅中,感受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20日早8点,合作市出城向北,走乌(乌海)玛(玛曲)高速,到王格尔塘附近,沿大夏河向西转入王(王格尔塘)夏(夏河)高速,在夏河县城附近下高速,60多公里,1个小时到达夏河县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发源于夏河县西南甘青交界的大夏河,在群山、草原之中,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曲折流淌而来,到拉不愣寺转向东流,至夏河县王格尔塘折向北,经临夏后在刘家峡注入黄河。河谷两边的山峰,属于高山草原地貌,这里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其流域内有甘加秘境和桑科大草原等著名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夏河不是很宽,但它孕育出一些开阔的河谷来,有城镇、村庄。夏河县城和拉卜楞寺就坐落在一个比较宽阔的谷地里,海拔大约在2900多米,大夏河于谷底横穿而过。河谷北边山坡的植被稍显稀疏了些,这里是向阳面,蒸发量大的缘故吧。夏季晴天走在街上,那大太阳也是真心的晒,外地人还没有适应的话,如果不作遮挡,极易晒伤(作个提示吧)。夏河县城只有一条主街道,在街道尽头,一条路将夏河分成了左右两边。左边是拉卜楞寺,是“喜乐净土”,右边是夏河县城区,是“红尘浊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夏河县城街道上、马路上,常遇到穿着深红僧服的喇嘛。此时喇嘛们是生活的而非宗教的,在烟火人间里。他们在商店里买东西,交谈,打车,拿着手机拍照和自拍等等。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生活的我,因为蒙古族同样也信仰藏传佛教,曾经的呼和浩特遍布大小寺庙,因此被称为召城(召,蒙古语,即寺庙),这些前文已有述及,在此不作赘述。囿于地域、物产、人口等等因素,因此而对一些佛教的清规戒律具有特殊解释,于汉传佛教是有一些区别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净土与浊世的边界,清晰而模糊,在俗世中徜徉着的红色僧服,或者是拉卜楞寺门口进进出出的信徒和旅人,让佛与俗世的相处显得尤为和睦。我这个于红尘中的俗人,现在也拾起自身的清净心,去虔诚瞻仰这座“世界藏学府”,去拜拜佛佗菩萨和高僧大德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卜楞寺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拉卜楞寺由第一世活佛嘉木样,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建,逐渐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寺庙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崇楼广宇,鳞次栉比,金瓦红墙,气势非凡。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正殿11开间,宽100米,深75米,有柱140根,大可合抱,可容4000名喇嘛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6万余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卜楞寺还有“拉康”18处。“拉康”(佛寺)即全寺各扎仓的喇嘛,集体念经聚会之所。其中以寿禧寺规模最大,有6层,高20余米,殿内供高约15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屋顶金龙蟠绕,墙旁银狮雄踞,外观十分宏伟。人称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是当之无愧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不愣寺内形态各异的佛像,形体虽是缥渺的神佛,本质却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都是历代雕塑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反映了藏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美好理想。它们不仅是藏传佛教的精品,也是整个藏民族的艺术宝库和珍贵遗产。尤其是各个佛殿装饰的绚丽多彩的酥油花、唐卡画和堆绣,堪称藏艺“三绝”,在海内外颇有影响。</b></p> <p class="ql-block">(酥油制作的佛像,是寺内唯一可以拍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卜楞寺有围绕寺院一周,长达3.2公里的世界最长的转经筒长廊。每每晨钟暮鼓,都有红袍僧人与虔诚的藏民,将一个个经筒转动,以今生的凄苦,许下来世的幸福。很多游人及藏民在通往佛塔和寺院的小道上,包括我们也在摇转每一个经筒。在藏区,每一座寺庙,都少不了众多的信徒前去膜拜,每次身临其境,我都会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他们长年累月,永不停息,转山转水转佛塔,从他们身上,能真正领会到什么叫做虔诚,什么叫做执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红墙之下,红衣僧人匆匆而过,他们的步伐虽快,但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有力,红色,象征着力量与希望,也代表着信徒们对佛法的坚定信仰。脸上的笑容虽少,却让人感受到一份肃穆与庄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卜楞寺的美,不仅在于他外在金碧辉煌的佛殿,气势非凡的佛像,五颜六色的彩幡,鳞次栉比的崇楼广宇,更在于他内在的悠远的历史,宗教的魅力。你可以透过缭绕而起的煨桑烟,久燃不灭的酥油灯,轮回不停的转经筒,喇嘛大师们的辩经声,转经廊外默念着六字真言转经的人们,和双手合十匍匐在路上、磕着长头的信徒们,这种虔诚信仰的生命力量,给我们带来的,那是无与伦比的超级心灵震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是的,放空心灵,释放自我,这是解压最好的方式,没有了功利心,也就没有了忧虑和烦恼。人生就是一次随性的旅程,身体是灵魂借住的客栈,对于茫茫无涯的时间而言,谁都只是匆匆过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心里发出的愿实现了,便需要具体的行为来了结,如此心便得安!</b></p> <p class="ql-block"> 甘南行记(十二)</p><p class="ql-block"> 一一拉卜楞寺</p><p class="ql-block"> 甘南以及川西青海的这片安多藏区,不仅有着广阔美丽的高原自然风光,还拥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风情,这里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两者兼具。我们一路走来,这些地方,有我们与大自然的最美遇见,亲蜜接触。而其厚重的人文宗教历史,则让我们对自身的生活与生命,内心与灵魂,对人在世间,人生的认识等,都产生了很大触动,并由此而生出无尽的感慨来。</p><p class="ql-block"> 在云雾缭绕的扎尕那,被山峰包围的藏式小村落,在素有甘南乌托邦东方小瑞士之称的郞木寺,都如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在若尔盖湿地大草原,牛羊成群,我们领悟到,自由的生命和广袤无垠的碧绿,绘成了一幅幅生活画卷。高原绿洲花湖,草的碧绿花的迷离,我们在水天一色中,仿佛置身于天地中的梦境里。在一河分三省的黄河九曲第一湾,我们感慨人生,如这河流般蜿蜒曲折,但江河终将东向大海,勇往直前奔腾不息。阳光洒在寺院的红墙、金顶上,熠熠生辉,神秘艳丽,让我们体验到藏传佛教的人文魅力。而今天我们要去的,就是在藏传佛教界,有著名的高等学府之称的拉卜愣寺,于梵音袅袅中,感受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p><p class="ql-block"> 20日早8点,合作市出城向北,走乌(乌海)玛(玛曲)高速,到王格尔塘附近,沿大夏河向西转入王(王格尔塘)夏(夏河)高速,在夏河县城附近下高速,60多公里,1个小时到达夏河县城。发源于夏河县西南甘青交界的大夏河,在群山、草原之中,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曲折流淌而来,到拉不愣寺转向东流,至夏河县王格尔塘折向北,经临夏后在刘家峡注入黄河。河谷两边的山峰,属于高山草原地貌,这里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其流域内有甘加秘境和桑科大草原等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 大夏河不是很宽,但它孕育出一些开阔的河谷来,有城镇、村庄。夏河县城和拉卜楞寺就坐落在一个比较宽阔的谷地里,海拔大约在2900多米,大夏河于谷底横穿而过。河谷北边山坡的植被稍显稀疏了些,这里是向阳面,蒸发量大的缘故吧。夏季晴天走在街上,那大太阳也是真心的晒,外地人还没有适应的话,如果不作遮挡,极易晒伤(作个提示吧)。夏河县城只有一条主街道,在街道尽头,一条路将夏河分成了左右两边。左边是拉卜楞寺,是“喜足净土”,右边是夏河县城区,是“红尘浊世”。</p><p class="ql-block"> 在夏河县城街道上、马路上,常遇到穿着深红僧服的喇嘛。此时喇嘛们是生活的而非宗教的,在烟火人间里。他们在商店里买东西,交谈,打车,拿着手机拍照和自拍等等。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生活的我,因为蒙古族同样也信仰藏传佛教,曾经的呼和浩特遍布大小寺庙,因此被称为召城(召,蒙古语,即寺庙),这些前文已有述及,在此不作赘叙。囿于地域、物产、人口等等因素,因此而对一些佛教的清规戒律具有特殊解释,于汉传佛教是有一些区别的。净土与浊世的边界,清晰而模糊,在俗世中徜徉着的红色僧服,或者是拉卜楞寺门口进进出出的信徒和旅人,让佛与俗世的相处显得尤为和睦。我这个于红尘中的俗人,现在也拾起自身的清净心,去虔诚瞻仰这座“世界藏学府”,去拜拜佛佗菩萨和高僧大德们。</p><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拉卜楞寺由第一世活佛嘉木样,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建,逐渐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寺庙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崇楼广宇,鳞次栉比,金瓦红墙,气势非凡。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p><p class="ql-block"> 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正殿11开间,宽100米,深75米,有柱140根,大可合抱,可容4000名喇嘛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6万余册。</p><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还有“拉康”18处。“拉康”(佛寺)即全寺各扎仓的喇嘛,集体念经聚会之所。其中以寿禧寺规模最大,有6层,高20余米,殿内供高约15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屋顶金龙蟠绕,墙旁银狮雄踞,外观十分宏伟。人称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是当之无愧的。</p><p class="ql-block"> 拉不愣寺内形态各异的佛像,形体虽是缥渺的神佛,本质却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都是历代雕塑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反映了藏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美好理想。它们不仅是藏传佛教的精品,也是整个藏民族的艺术宝库和珍贵遗产。尤其是各个佛殿装饰的绚丽多彩的酥油花、唐卡画和堆绣,堪称藏艺“三绝”,在海内外颇有影响,(酥油制作的佛像,是寺内唯一可以拍照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有围绕寺院一周,长达3.2公里的世界最长的转经筒长廊。每每晨钟暮鼓,都有红袍僧人与虔诚的藏民,将一个个经筒转动,以今生的凄苦,许下来世的幸福。很多游人及藏民在通往佛塔和寺院的小道上,包括我们也在摇转每一个经筒。在藏区,每一座寺庙,都少不了众多的信徒前去膜拜,每次身临其境,我都会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他们长年累月,永不停息,转山转水转佛塔,从他们身上,能真正领会到什么叫做虔诚,什么叫做执著。红墙之下,红衣僧人匆匆而过,他们的步伐虽快,但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有力,红色,象征着力量与希望,也代表着信徒们对佛法的坚定信仰。脸上的笑容虽少,却让人感受到一份肃穆与庄严。</p><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的美,不仅在于他外在金碧辉煌的佛殿,气势非凡的佛像,五颜六色的彩幡,鳞次栉比的崇楼广宇,更在于他内在的悠远的历史,宗教的魅力。你可以透过缭绕而起的煨桑烟,久燃不灭的酥油灯,轮回不停的转经筒,喇嘛大师们的辩经声,转经廊外默念着六字真言转经的人们,和双手合十匍匐在路上、磕着长头的信徒们,这种虔诚信仰的生命力量,给我们带来的,那是无与伦比的超级心灵震撼。</p><p class="ql-block">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是的,放空心灵,释放自我,这是解压最好的方式,没有了功利心,也就没有了忧虑和烦恼。人生就是一次随性的旅程,身体是灵魂借住的客栈,对于茫茫无涯的时间而言,谁都只是匆匆过客。</p><p class="ql-block"> 从心里发出的愿实现了,便需要具体的行为来了结,如此心便得安!</p> <p class="ql-block"> 谢谢阅读!谢谢指正评论!部分内容图片选自网络,感谢作者!如有侵权即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