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游记之五十七</p> <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的万荣县,清道光年间的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了。这座大院子占地近千亩,院内有近20个不同功用的小院落。在当时那个年代,应该是晋南地区最好的大院。参观这个大院子,就如同到梦里走了一场。</p> <p class="ql-block"> 李家兴盛了近百年,其子女曾留学英国,因而其建筑,既融合了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域特色,又吸收了西方歌特式建筑的建筑风格,呈现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建筑风格。是我们老百姓梦中的深宅大院。</p> <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的木雕、石雕、砖雕以及铁饰等,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在山西南部是首屈一指的,放在更大范围内也是一流的。</p><p class="ql-block"> 近距离细细观赏,其精美程度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随便一个物件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来李家大院看什么呢?一次通过看建筑,感知中西方建筑艺术融合,欣赏古民居造型的精致与洋气;二是通过看砖雕,了解建筑艺术特点,领悟古代工匠赋予建筑的美好寓意,体会其古朴典雅的韵味;三是通过看对联,了解汉文化的博大精深,知晓李家的先祖既善才又博文,是妥妥的社会精英;四是通过听故事,了解李氏家族的历史,特别是其先祖积德行善,深受当地百姓尊崇的真实史事。</p><p class="ql-block"> 上图“善”字墙,100个善字100种写法,无一雷同。足见当时建筑水平的高超及主人在建筑艺术上的追求,甚至于苛求。观景是一种享受,是历史文化的追寻,是厚重文化的回味,是文化光辉的观赏。</p> <p class="ql-block"> 李氏家族是怎样发家的呢?李家先祖李文炳起先是在集会上贩卖土布的,清道光年间,他得到一个消息,陕北靖边、安边、定边等地,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无法种植棉花,土布价格昂贵。李文炳灵机一动发现了商机,他立马组织马帮向这些地区运送土布,并从当地带回皮货和药材等物品,距离1000多公里呢,相当不容易,李文炳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注:靖边、安边、定边俗称“三边”,古时为半农半牧区。</span></p> <p class="ql-block"> 陕北的“三边”乃苦寒之地,交通不便,商旅不通,缺乏土布、茶叶、食盐,铁锅等日用品。从山西的南部到陕西的北部,大部分地段都是沟沟壑壑的黄土地,而且还要跨越黄河,往返异常艰难,中途经常有土匪出没。李文炳克服千难万险,“南征北战”,他坚持诚信经营,生意规模也逐渐扩大,资本逐渐累积,发家了。</p> <p class="ql-block"> 李家发家后,与山西晋中的其他生意人一样,先成立商号,后扩大经营,再扩展地盘,再到后来将货物贸易发展成金融汇兑和兴办实业,李家人也从商人身份转变为实业家。当然,这其中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有钱了不乱花,而是送子女出国留学,这事发生在100多年前,李家人有战略眼光啊。</p> <p class="ql-block"> 李家十五代后人名叫李子用,留学英国并娶了一个英国妻子,携妻回国后接管了家族生意,他重新定制了股份分红政策,这一举措将李家的生意利润翻了一倍。李子用有留学经历,眼界比他的前辈更开阔,先后在陕西三原县和韩城县办厂,主要生产五齿铧、笼圈、铁锅等产品,当时都属于先进制造业。据说,规模很大的新絳纺织厂也有他的股份。</p> <p class="ql-block"> 李子用早年留学英国,所以建造院子以及门楼子的时候,结合了英国十五世纪的“哥特式”风格,呈现出“高”,“尖”,“直”的建筑特点,展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理念。</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中式院落里,出现几栋西式建筑,给人一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应仅看作是建筑风格上的改变,而应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去思考。</p><p class="ql-block"> 上图为李子用与英国夫人住的院子边的门楼,这种建筑风格在古建筑里极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 李家家学渊源,家风醇厚,待人至善,故而声誉好,生意做的大。行笔至此,脑子突然蹦出三个字一一高情商,什么是高情商呢?人与人之间说话叫交流沟通,言语交流能让对方高兴,这是高情商50%的表现。通过言语交流,能把事情办成,这是高情商另50%的表现。一句话,高情商就是通过言语交流让对方高兴的把事儿办成。</p><p class="ql-block"> 李家人不但智商高,李家人的情商也是极高的。</p> <p class="ql-block"> 这幅对联的大概意思是:该怎么对待这些来求学的孩子呢,当然是好好的教会他们。这幅对联写在私塾院门口,是希望先生好好的教导他们的子弟。</p><p class="ql-block"> 老早以前晋南地区就兴师重教,从精美的私塾院建筑和寓意美好的对联来看,李氏家族领先一步,且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 上联是:当你拥有了千顷森林,看着眼前树涛滚滚,才能领悟到做善事就如种树一样,积善成德,才有好的回报。下联是:当你存有万卷诗书,写下大量文章之后才知道做人就跟做文章一样,要从小事做起,方成大器。</p> <p class="ql-block"> 上图这幅对联的大概意思是:大自然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法则都是奖赏鼓励那些勤奋的人,谁既能勤奋又能节俭,必然会家道兴旺代代相传。下联是:人的本性是喜欢善良的,谁能做到既在心中喜欢善良而且在行动上能对贫苦的人进行施舍,必然会名声美好,流传长远。</p> <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的这幅对联,我牢记于心。上联是“人到万难需放胆”,下联是“事当两可要平心”。大概意思是人到了最困难的时候,不妨把胆子放大一些,咬住牙也许就一冲而过。事情遇到这样也可,那样也可的时候,不要立即立即做出抉择,而要努力保持平静,客观的权衡利弊。</p><p class="ql-block"> 这副对联深深地影响了我,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妨照着做一做。</p> <p class="ql-block"> 李家可没有少做好事善事,他们家族赢得民心,下面两件事可略知端倪:一是灾年时给穷人饭吃。<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一年当地发生饥荒,李家在院前设置粥铺救济灾民,粥稠插筷子不倒,一日三餐,吃饱为止,坚持了一年多,少饿死了不少人。</span>二是每年春节前给村民分猪肉。周围的村民都说李家人好,将李家主人称为“李善人”。</p> <p class="ql-block"> 军阀孙殿英发家靠盗墓,四川大财主杨森发家靠的是收租,他们获得的财富是不义之财。李氏家族发家靠的是勤劳和智慧,通过商贸流通,通过制造业,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 李家人是那个时期的社会精英,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他们的财富积累是光明磊落的。这样的人多起来,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p> <p class="ql-block"> 好多事情就发生在前几十年,因而,李家的故事当地的农妇都可以一串串一串串地讲。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个年轻人要和人一起挖李家的祖坟,家里的老人大声呵斥:“那是李善人家的坟,挖善人家的坟是要造孽的!”李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李子用病逝于1965年,后来人们就传说,善有善报,老天怕他“文革”中遭难,提早把他收回去了,当然了这句话有幽默诙谐的成分。</p> <p class="ql-block"> 李家因战乱败了家,这其中有日本侵略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土匪雷哼哼瞎嚯嚯带来的影响,有国民党乱打内战带来的影响。一部李氏家族的兴衰史,就是普通百姓艰难曲折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浓缩了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战乱时有钱人都保不了家,何况普通百姓呢,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任何形式的社会动乱。</p> <p class="ql-block"> 社会的文明进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否认,最重要的一点是精英引领。山西晋中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以及晋南的李家大院,这些院子的主人,就是那个年代的社会精英。他们为推动商贸流通,为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建议:节假日的时候,家长带孩子到李家大院参观,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力争将“善”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灵,并让其扎根发芽。</p><p class="ql-block"> 另:穿着古装到这儿取景拍照,绝对能出美图大片,恋爱的青年男女不妨一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