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泰顺,念念不忘的是廊桥。泰顺号称廊桥之乡,有着众多的木廊桥。其中在廊桥文化园中的北涧桥和溪东桥,其年代之悠久,工艺之精良,已成为泰顺廊桥的代表作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去泰顺是借着国庆高速免费的档口,抓住最后一天的时间自驾而行的。满以为临到上班的时间,高速公路必定会是车满为患,也作好了随时下高速的心理准备,可一路畅通,车辆不多。只是天公不抬举,看预报是阴天的,以后几天泰顺都是晴和阴的天气,可雨水好像是跟着我的车轮走似的,车到那里,雨就下到那里。虽说不大,可细丝状的小雨最烦人了。车到高速道口,又一路从景宁走国道到泰顺,两边是群山起伏,深涧如崖,道路狭窄且曲折坡陡,在弯曲回转中找到窝友网推荐的露营地,这是一个公园边的停车场,有水和公厕,今晚就在这里落脚,第一次尝试车上露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露营的感觉远不是想像的浪漫,伴着雨水滴落到车顶的声音,在心神不宁中度过一夜。早晨起来收拾完毕后直奔廊桥文化园。远远看去,一条溪流中汇入了数条溪流,上面是一条约有百十来米长的汀步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曾有演员在汀步石上表演的场景。汀步桥对面就是北涧桥,横跨在通往大溪的支流上,两株树龄数百年的古树就在桥头,就如将士保护着古桥,卵石砌就的道路从汀步桥一直延伸到古树下,在古树边拾级而上,左转是上桥,向前是进村,在桥头的道路上两边建有石砌基础的小房数十间,上面是整排的木门木档板,很有地方特色,几个老人在经营着日杂用品和土特产。</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和溪东桥被誉为世界最美廊桥。两座桥位于泰顺泗溪镇,为编梁式木拱廊桥。北涧桥与周围民居建筑连成一片,又有两棵古树相映成趣,景色绝美。溪东桥则与浙南最大的临水殿组合在一起,具有非常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傍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构成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建桥时的始建首事陈国隆、林嘉会、僧明灯,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功德,专门立像树碑。</p> <p class="ql-block">从桥上看廊桥桥屋的内部构造。</p> <p class="ql-block">桥头的建筑与廊桥形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汀步桥给廊桥增加光彩。</p> <p class="ql-block">溪东桥位于泗溪镇白粉墙村,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道光七年(1827)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此桥无桥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颇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溪东桥屋内斗拱上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溪东桥北的临水殿,是泰顺最大的供奉道教人物陈十四娘娘的古代神宫,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10),清道光年间重修,为四合院式建筑,共三进,一进为门楼,二进为大殿(下殿),三进为临水殿(上殿)。殿内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古朴优雅,是难得的古建典范。与溪东桥一起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泰顺多山,曾经是温州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交通不便。当年同学分配到泰顺,虽说家也是温州的,但去泰顺一定要有两天时间,中间还要在温州过一个晚上。八十年代初选拔有知识的年轻干部,整个系统只有他是中专毕业。班里年龄最小,却最先得到提拔,人的命运就是如此由上天安排。先天的自然条件使泰顺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走进徐岙底村,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就是一个</span>保存完整的古村落。整个村子座落在一个山岙中,建筑都是用黄泥筑墙,用石块围的院子,黑瓦屋顶。村子中的道路一色用鹅卵石铺设,各家门前屋后堆着木柴和农具。</p> <p class="ql-block">徐岙底曾经是个大村,以吴姓为主,最多的时候有一千多人。村里有忠训庙、文元院、乌衣红粬作坊、举人府等有特色的古建筑。一些院线电影也在此取景。</p> <p class="ql-block">但走在徐岙底村中感觉到很冷清,虽说屋角地头上种着疏菜,巷子中也时不时地传来几声鸡鸭的叫声,除了村口一个卖各种旅游纪念品的时尚店和贴着、挂着的宣传图片外,几乎看不到一个人,也有一些农宅改造的民居,或关门、或无人。好不容易听到一间屋子传来好像开会的声音,走过去一看是村史和徐岙底红粬的介绍,二楼还放着电影,可又是空无一人,走到边上开门的咖啡店,终于从柜台后面伸出一个小姑娘的头来。</p> <p class="ql-block">很好奇徐岙底村的状态,回到村口见一个老者坐在大门口,忍不住就问他。他说现在在村中的村民连他在一起只有六个人,其他人都搬到外面去了,村里是公司入驻,村民的房子或卖、或租,大部分被公司接收搞开发了,村子中除了他们六个人,其他还有一些是公司的人。</p> <p class="ql-block">库村是泰顺又一个古村落,这是一个紧靠集镇的古村落。进村口的临街屋面都开起了店铺,村庄后面的上方凌空架着两座大桥,是高速公路和国道的桥梁。库村也保存的很完好,规模比徐岙底村大,走进库村就像进入迷宫一般。道路曲折,四通八达。</p> <p class="ql-block">库村的建筑风格与徐岙底又有所不同,就是石材用的多,黄泥相对少一点,这可能与两个村的地理环境有关。去库村的游客明显要比徐岙底多了,在景区服务一块上也比徐岙底健全,顺着它的导游指示可以把村子中有特色的点都能走到,在库村中村民依然居住在自己的房子中,过着平静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翻开库村的历史,竟与两个绍兴人有关。吴畦,字祯祥,原籍山阴(今绍兴),生于唐文宗开成庚申(840),登大中己卯咸通(860)进士第,乃温州第一位进士,同时还是唐五代温州地区官阶最高的官员。先后任桂州剌史、润州剌史、京兆尹、河南节度使、中书令、文德元年(888)拜谏议大夫。唐大顺元年(890)吴畦被贬为涧洲剌史,当时奸臣当道,吴畦遂生隐退之意,唐乾宁三年(896),吴畦率兄弟子侄沿飞云江溯流而上迁隐库村。</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是包全,生于唐宝六年(747),原籍会稽,贞元元年进士,曾任彬州义昌县令、润州司仓参军。至唐贞元二十一年三月,包全升任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县令。后包全心生隐居之意,于是渡肘江至海门,经西陵到会稽,沿剡水,过天台,达温州。</p> <p class="ql-block">吴包二姓为库村之大姓,后代人才辈出,吴畦之后,库村吴氏后裔高中进士的有21位。库村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进士村。吴畦兄弟派下出进士达59位,后裔到现代有745支,人口近百万。2010年10月,族人倡议在旧址上重建吴畦纪念馆。在落成仪式上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发来贺信并派代表送来“祖德留芳”匾额,来自世界各地的吴氏后人齐聚一堂。</p><p class="ql-block">包氏先祖要求族人对“德”的重视非同一般,将每一座大宅子命名,取之以一堂号,如“食德堂”、“恒德堂”、“树德堂”、“衣德堂”等。吴姓、包姓族人在库村烧畲垦荒,筑寺院以正教化,开学馆以兴学问,开泰顺耕读文化先河。以库村为中心,逐渐形成诗意栖居、文风昌盛的以包吴两姓为主的血缘村落。</p> <p class="ql-block">库村多老建筑,除了包家以“德”字排列的各堂外,还有三层木厝、吴宅戏台、外翰第、库村书院等。世英门是库村宋代右砌的门楼,明嘉靖年间重修,是仿木结构建造的单间式建筑。除主体着石料构件外,门前还有上马石、下马石、坐凳等石质附件。古代的行政区划制度中,有二十五家为一闾的划定,世英门相当于闾门。其造型典雅,结构严谨,较完整地保存了明代建筑构体形制,当属浙南石门楼建筑的经典。进入世英门就是世英巷,在世英巷能听到木湾石壁的回声和金鸡的啼唱。</p> <p class="ql-block">库村的旧房坚持了十年的整修,而且还在继续中,这是以恢复老房子的原状为目的,使整个村庄基本保持了原貌。走进库村就像走入一个曾经过往的年代,一个尤如陶渊明笔下梦幻般的古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