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无顾是豪雄

東坡書院

<p class="ql-block">  我的书法文集《书法旅行》终于顺利出版,心中长舒一口气。</p><p class="ql-block"> 应该特别感谢兆艮先生,我最初只是想给自己做一个书法教学的总结,并不想要出版发行,兆艮先生却说,你的书内容写得很好,只需要充实补充一下,加些图片,使之更形象生动,就可以了,并不是一定要出什么著作,只是对自己的努力有一个完整的交待。</p><p class="ql-block"> 想想也是,便又下了一番功夫,修改多次,在兆艮先生的帮助下,终于最后完成。</p><p class="ql-block"> 兆艮先生在书籍出版的策划设计上很有见地,并不是他给自己出了很多书,而是给文友、给文艺圈出了不少书。《我们》诗刊是全国性的诗刊,在兆艮先生几个人的策划和坚持下,完全靠自筹资金,自行征稿编辑,已经是创刊十年的刊物了。</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历经近两年的时间,兆艮先生几个人收集资料,策划设计的《威海市文学艺术家档案》文学卷第一册,正式出版,仍然是无偿付出,自筹资金,所为者何?用兆艮先生的话说,做应该做的事,做有益于文学艺术圈的事,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  《书法旅行》印刷出来以后,我给杨林先生去送书。进了他家的客厅,一看,仍然是老样子,他坐在沙发上,坐在一堆书的中间。</p><p class="ql-block"> 杨林先生几年前做过手术,说话、行动有些受限,但他依然不改看书、写字、写文章的老习惯,硬是用“一指禅”的功夫,在手机上写出了成千上万字的文章,数量比之前反而有增无减。</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南京的董学增先生又到访威海。董老师诗词曲赋,皆为海内大家,但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举手投足、席间闲谈,绝无市井之徒、名利之类的江湖习气,只说如何读诗做词,对自己的学生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去计较什么会长、主席之类的虚衔,好好把诗词写好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董学增先生年近八十,著作等身,如《增定词谱》《历代词八百首》等,大部分是工具书和诗词选集等,很少有自己的诗词作品,用他的话说就是,不要急于出自己的作品集,再沉淀一下,再写几年。</p><p class="ql-block"> 认识董老师有七八年了,我曾给董老师写过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羊亭公园观荷赠董老师》</p><p class="ql-block"> 往来游客踏芳丛,淡粉鹅黄共浅红。</p><p class="ql-block"> 世眼只耽花样好,谁知花里白头翁。</p><p class="ql-block"> 董老师鹤发童颜,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应该是得益于诗词文章的浸染。我把自己写的十几首诗词给他看,他说不错,又不厌其烦,一首一首仔细地帮我修改,建议我好好写一写诗词,不要怕困难,就从七绝开始入手,慢慢深入,就会越写越好。可惜,我听了董老师的话,却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写过几首诗词之后,就又扔到一边,很少动笔了。</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与茂忠兄闲谈,我对他说,你写了那么多好文章,足有几十万字,出一本大书不是问题,他谦虚地说,自己觉得还是不够好,要再写一些,写得精一些,这样才能传之子孙,泽及后辈。我哈哈一笑,我说你想得太多了,我没有这样想过。</p><p class="ql-block"> 我很赞同林则徐的那段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p><p class="ql-block"> 子孙若如我,自会写出锦绣文章,而且会强过我千倍万倍,子孙不如我,会把我的书拿去烧火,或是送到村头厕所去当手纸,留给他们又有何用?</p><p class="ql-block"> 我经常到旧书摊去转一转,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书,所谓旧书摊,却往往有暂新的、没有一笔一划涂抹的新书,更有一些连塑封膜都没有拆的好书。这样的看来,我还没有卖出去的几百本书,将来也有可能被不肖子孙,送到这样的旧书摊上。</p><p class="ql-block">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回头四顾海阔天空。</p><p class="ql-block"> 想通之后,心下不免一声长啸。</p><p class="ql-block"> 曾巩有诗云: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热爱书法并力行之,就足够了。像董学增先生、杨林先生、兆艮先生这样,坐得了冷板凳,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好,就足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