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敦煌石窟千佛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宝藏东麓崖壁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筑壁画雕精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承载中华古文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敦煌莫高窟,各种宗教建筑、壁画、造像,充分体现出宗教艺术的无穷魅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之精粹,是国人引以自豪的古代艺术财富,吸引着人们前来观光游览,分享古代文化盛宴。 2004年9月6日,我曾到敦煌莫高窟游览。这次,在到甘青大环线旅游之前,查阅了莫高窟景区介绍、相关资料,重温《游记》、欣赏照片,做了精心准备。这次,于2024年9月22日,到莫高窟游览,由于购买的是应急票,游览了4个洞窟。尽管在参观数量和讲解服务上受限,但是,让我有了更充足的时间仔细观赏,再次深入体验了莫高窟的历史和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96窟。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现在的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96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130窟。为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42年),僧处谚与乡人百姓马思忠等共同主持修建,历时30余年。窟内现存唐代大型弥勒倚坐造像一尊,高26米,为莫高窟第二大佛,俗称“南大像”。大佛为石胎泥塑,形体圆润饱满,姿态娴静,气度雍容,是盛唐佛教艺术的代表。窟内现存壁画为宋代重绘,甬道现存壁画为盛唐原作,现已褪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138窟。开凿于晚唐时期(公元835-907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支窟的洞窟形制为覆斗顶形,洞虚中心设有佛坛,佛坛上的佛像与窟顶相连。洞窟的前室中部是清代重修时加建的木构平顶,前室南端绘有晚唐时期的六臂观音一铺。前室的北端是一个残窟,现存有覆斗顶形,窟顶是茶花井心,四披画有干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148窟。位于窟区的南端,洞窟形制属于涅槃窟。据洞窟前室南壁的《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碑文记载,该窟建于盛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洞窟是陇西望族李大宾所建,后经晚唐、西夏、清代重修。参观重点是体量庞大的涅槃佛塑像和涅槃经变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景区概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5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干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摘自《典藏中国名胜》,北京出版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