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灰尾漂鹬</p><p class="ql-block">鹬科漂鹬属鸟类</p><p class="ql-block">灰尾漂鹬(学名:Tringa brevipes):小型涉禽,体重75-172克,体长250-280毫米。夏季额白色,上体灰色。颏、腹和尾下覆羽白色,其余下体亦为白色,但具细密的灰色横斑。眉纹白色,眼先暗色。脚较短、黄色。嘴直、黑色,鼻沟较短,仅及嘴长的一半。冬季上体灰色,下体白色无横斑,但前颈和胸缀有淡灰色。</p><p class="ql-block">繁殖期主要栖息和活动于山地沙石河流沿岸,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岩石海岸、海滨沙滩、泥地及河口。常单独或成松散的小群活动于水边浅水处。食物主要为石蛾、毛虫、水生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有时也吃小鱼。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山地,西到叶尼塞河,南到贝加尔湖和蒙古。越冬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国海南岛和台湾。</p><p class="ql-block">注:该物种曾经归于“鹬属”(Heteroscelus),2014年重新定位“漂鹬属”(Tringa)。</p><p class="ql-block">别名:</p><p class="ql-block">灰尾鹬 黄脚鷸</p><p class="ql-block">灰尾漂鹬在武汉地区是候鸟。</p><p class="ql-block">灰尾漂鹬的繁殖地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山地,西到叶尼塞河,南到贝加尔湖和蒙古。它们在繁殖期主要栖息和活动于山地沙石河流沿岸,而非繁殖期则主要栖息于岩石海岸、海滨沙滩、泥地及河口。这种鸟类的迁徙习性表明,它们在武汉地区是候鸟,而非留鸟。灰尾漂鹬的食物主要包括石蛾、毛虫、水生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有时也吃小鱼。这种鸟类的迁徙模式和栖息地偏好使其成为典型的候鸟种类,而非长期居住在武汉的留鸟。</p> 2024.10.09上午在华工喻家湖畔第一次看到和拍到灰尾漂鹬。它们在浅水滩中觅食、嬉戏、晒太阳,它们混杂在乱石滩中,毛色与石头颜色接近,身材较小,不经意很难发现它们的身影。 它们有时还为了争抢地盘而打斗,败者离开,胜者留下来。这是两只灰尾漂鹬的战斗场面。身材小些的黄色灰尾漂鹬战败,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