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著推荐】曾丽媛:让语文课看得见成长——读黄厚江《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有感

01 <h3>作者简介:</h3> <p class="ql-block">  黄厚江,1958年出生,江苏盐城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国标本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专家委员,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中语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苏州市中语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帮头人,江苏省苏不中学校长画理兼总管学。教学教研之余坚持写作,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杂文等作品近100件。出版有专著《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语文的的原点一—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享受语文课堂》、《还课堂语文本色》、《语文课堂教学诊断》、《黄厚江讲语文》等多部。</p> 02 <p class="ql-block">经典摘录:</p><p class="ql-block"> 1.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2.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p><p class="ql-block"> 3、“教授语文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保持对语文教学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学习,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 4、“如果说课堂是一棵树,这棵树应该不断长大;如果说课堂是一棵竹子,这棵竹子就应该不断抽节长高。”</p> 03 <p class="ql-block">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 本书集中呈现了作者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作者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提出“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即语文课要以语言运用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载体,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全书分六章:“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按语文的规律教语文”,“把阅读课上成阅读课”,“把作文课上成作文课”“一切好课皆共生”,“让语文课看得见成长”,每章均附两篇教学实录,涉及名篇解析,阅读理解,写作拓展等。直观完整地呈现了作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p> 04 <p class="ql-block">推荐理由:</p><p class="ql-block"> 1. 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本书强调了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即通过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感悟和表达。这种专业素养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还包括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课堂教学的技巧。书中指出,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素养、语文知识和文学修养,这些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2. 教学实践的指导:书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将语文知识融入教学中。例如,如何根据不同文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何通过朗读和讲解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等。这些实用的建议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具有直接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3. 教育理念的更新:书中提出了“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的教育理念,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更新,也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它鼓励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4. 情感与智慧的结合:书中还强调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的情感投入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生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语文的美和魅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p> 05 <p class="ql-block">  在阅读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此外,书中为我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我更加明确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我将把这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改正,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