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桩2

虎儿

<p class="ql-block">二、八桩名缘</p><p class="ql-block">‍八桩以“八阵图“的八阵分别以立名。《太白阴经》曰“黄帝设八阵之形,天阵居乾,为天门;地阵居坤,为地门;风阵居巽,为风门;云阵居艮,为云门;飞龙居震,为飞龙门;武翼居兑,为武翼门;鸟翔居离,为鸟翔门;蛇盘居坎,为蛇盘门。天、地、风、云为四正门,龙、虎、鸟、蛇为四奇门。乾、坤、艮、巽为合门,坎、离、震、兑为开门”。《兵略篡闻》说:“黄帝按井田作八阵法,以破蚩尤。古之名将,知此法者,惟姜太公、孙武子、韩信、诸葛孔明、李靖诸人而己。其名之曰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之八阵者,则孔明也。”说明八阵之名缘起于蜀汉诸葛亮。内家八桩,又名“浑元八桩。因为它不仅在外形上要求姿势圆满浑厚,凝重中正,气魄雄伟,支撑八面而稳固厚重。而且强调内气潜转,气血流行,神气飘逸,感应灵敏而圆转自如。具体要求为头直、目平、身正、体柔、神庄、心静、意远、劲整、息匀。“浑然任气行,形圆劲自增。“浑圆者、浑元也,故有此名。八桩的顺序与八阵相同,即按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排列。但内家基本八桩虽名八桩,而实则有九式。即在演练基本八桩的首尾,各加动静未分阴阳合德的“无极桩”式。这一式相当于当今拳术套路中的起势与收势,其目的在于使演练者在操练八桩之前后有一个过渡的桩式。以避免突然进入行功状态,而出现精神上一时难以集中,心神不宁,心猿意马等现象;也不至于草草收功,从而影响锻练的效果。这正如稻谷收获时,草草收割,影响了颗粒还仓,其中道理是一样的。“无极桩”式的“加盟”克服了“始乱终弃”的弊病,也有用“云桩”代替“无极桩”的,就是在行功的始末加行一次云桩,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因为云桩本身就是很好的养气养生桩,是阴阳合德的“无极桩”,这样八桩也就“名副其实”了。盖八桩皆为动静、虚实、开合、吞吐、长短、刚柔、攻守、奇正、阴阳矛盾二进制变化之桩,即二八十六桩,四八三十二桩,八八六十四桩,依此变化,变化无穷。因而又称为“百桩”。可见“八”和“百”都是“虚数”而不是“实数”。只是表示“多”而“变化”之意。因而“八桩”可称为“百桩”,又可称为“幻桩“。其特点是刚柔互运,动静浑然,蓄发相变,奇正相生。功劲似有若无,劲力乍隐乍现,貌似柔软无力,实则无坚不摧。内家八桩(拳)的妙处就在于把自然法则融化于交替变化之中,将对立统一的变化纳于八法之中,从而使人心、息、身协调运动,达到五脏六腑的平衡,经络气血的自然通畅,在动静、刚柔、阴阳和表里的绝对矛盾中,求得相对的统一。所以,学练者只要善思量、能变通,则始于摹拟,终于变化,而变者愈变,化者愈化,就足以在内家八桩(拳)的天地里表现出千差万别的奇姿异态。站桩行拳自会特具一种“放浪形骸之外”的宏恢气象。八桩是一套静功气功站桩,除变桩换式外,它外形要求纹丝不动,格局舒宏,松朗壮伟,犹若一山雄峙。这一点与动静相兼的峨眉十二庄是迥然不同的。峨眉十二庄的内容为:“天地庄、之字庄、心字庄、龙鹤庄、游龙庄、鹤翔庄、风字庄、拿云庄、旋风庄、大字庄、小字庄和幽明庄。巨赞法师又作:天字庄、地字庄、之字庄、心字庄、游龙庄、鹤翔庄、风字庄、拿云庄、大字庄、小字庄、幽字庄、明字庄。说明峨眉十二庄也有分支流派。单从以上名目中“天、地、风、云、龙、鹤等字样,就不难看出“十二庄”亦是一套脱胎于以八阵图立说的桩法。若以桩式的外形考宗察分析,则八桩与马王堆出土古老的西汉帛画导引图,近古广泛流传的达摩易筋经,以及近世的意拳站桩,都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关于“内家”一词,古籍中阐释不一。中华武术犹如天上的繁星,园中的百花,璀璨而绚丽。据不完全统计,大小拳种200多种,器械又何止十八般兵器,各种器械套路达500余种,且还在不断创新中。历史上,人们对于武术的分类,众说纷纭:按地域分,分为南拳、北腿;按山岳,分成少林、武当、峨眉等派;从形式上分,则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攻防技术两大类;按劲路,即运动特点分,则可分为内家、外家拳法。但武术界普遍认为“内家、外家”的分类法比较科学。据《宁波府志》记载,把那种劲力偏刚、主于博人先发制人的少林拳法划入外家一类;而把劲路主柔,以绵见长,旨于御敌,后发制人的内家拳(狭义)及武当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广义上内家拳)划为内家拳类。在练法上,外家拳着重于外部功夫筋、皮、骨的锻炼;内家拳注重精、气、神的锻炼。在风格上,外家拳以姿势大方,节奏鲜明,刚健有力,劲力顺达为特色;内家拳却具有气势沉稳,刚柔相济,形神一致等特征。在技击方面,外家拳手法致密,并结合踢打摔拿击法的综合应用,战术上,注重先发制人,采用指东击西,上惊下取,灵活机动的原则;而内家拳多用上肢手法(掌、肘、肩),下盘腿法有勾、套、拌、插、挂等法,战术上讲究后发制人,非遇困厄而不发,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缓打快,以短击长。主张小力打大力,四两拨千斤。古今拳家虽以专练内家或外家一系之拳为多见,但也不乏兼通二家者,如《清稗类钞·技勇篇》说:“雍、乾(1723-1795)时,武勇之士最著者为江宁甘凤池,具绝大力,于拳法,通内、外二家秘奥。”据传清代末叶上海精武体育会前身——精武体操学校的创始人之一霍元甲所习的迷踪艺,其劲路刚柔也正界于内、外二家之间。而近代的王子平、郑怀贤、沈寿等老师,亦是兼通内、外二家拳术的。由此可见,精研内家八桩(拳)对于武术爱好者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于养生家更有补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