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户外徒步(八)

吕保国

(三)熟悉建筑、丰富内涵 <p class="ql-block">  户外徒步,不管是驻足古城古镇的大街小巷,还是穿越式微的古村古道,或是跨入山中的寺庙宫观,每一趟出行、每一回观察、每一段交流、每一次回味,都是对地域建筑文化的学习、实践、比较、思索和加深、巩固、扩展。</p> <p class="ql-block">  根据人的生活和生产需求,由不同家庭的房屋庭院形成了村庄聚落,再由工商业的发展而形成了城镇街区,依照不同的功能而形成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宗教建筑等类型。</p> <p class="ql-block">  柳林县王家沟乡曹家塔村(2020.7.30)</p> <p class="ql-block">  孝义市高阳镇临水村(2020.7.22)</p> <p class="ql-block">  孝义市高阳镇高阳村祠堂(2020.7.22)</p> <p class="ql-block">  人是适应地理环境的生物,生物又反过来影响地理环境。山西由于吕梁山、太行山和两山间盆地的气候、地貌、材料、经济、习俗的不同,而产生了相异的窑洞、石木、土木、砖木、砖混等建筑结构。相同的是它们的平面组合均是中轴对称、合院均衡;竖向组合均是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空间布局均是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融入其中的均是宗法制度、伦礼等级。天人合一,和谐自然。</p><p class="ql-block"> 人类首先解决的是家庭的居住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临县碛口镇垣上村(2020.8.13)</p> <p class="ql-block">  文水县凤城镇前周村(2022.9.6)</p> <p class="ql-block">  交口县桃红坡镇大麦郊村(2021.9.2)</p> <p class="ql-block">  文水县马西乡神堂村(2020.8.6)</p> <p class="ql-block">  阳泉市盂县大汖古村(2018.7.22)</p> <p class="ql-block">  1、居住建筑</p><p class="ql-block"> (1)家庭含义、合院传统</p><p class="ql-block"> “家”是人们居住之所,即住宅。</p><p class="ql-block"> 在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中,文明逐步代替了野蛮,穴居生活方式逐步被土木建筑的房屋生活取代。定居生活需要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栖居之所。</p> <p class="ql-block">  柳林县王家沟乡兴隆湾村(2020.7.30)</p> <p class="ql-block">  陕西绥德县郭家沟村(电视剧《平凡的人生》实景地(双水村)),2020.8.13)</p> <p class="ql-block">  “家”,是怎么来的?一头猪跑到你的房里来了,于是有了家。猪代表什么?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是油盐酱醋的味道,是炊烟袅袅的感觉,是儿女团圆的甜蜜。</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实施不久后废除),“家”被简化为“宀”下面一个“人”,更加直截了当。</p> <p class="ql-block">  有家必须有房,有房不一定有家,但没房肯定没家。房子里还得有个女主人,于是有了“安”字,便能安家了、安全了。“宀”那一点是一个家的支撑,那一点要是掉了下来,就成了“冢”,成了坟墓,人就只能到地下住了。</p> <p class="ql-block">  庭即院、院落,本义是指墙围起来的空地,而我们常说的院子,其实是与庭合称的庭院。庭院即建筑和墙体围起来、用于生活的空地。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空间,而是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过滤掉外人的相对封闭又能和自然和谐的日常户外活动空间。</p> <p class="ql-block">  临县碛口镇尧昌里村(2020.8.14)</p> <p class="ql-block">  家庭家庭,没有庭,断然不成。中华民族追求“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在建筑形态上,便是追求人、建筑、自然的融合,即为别具一格的院落文化。庭院是外界环境与室内环境的一个过渡,在生活中,人的思想感情是要求有这种过渡性质环境的,从公共空间到半公共半私密空间,再到私密空间,铺陈展开,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中国庭院这种内向封闭又温馨舒适的空间,装载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充分表现着传统文化中家庭血缘、伦常道德等,感受着安全感、归宿感、凝聚力。</p> <p class="ql-block"> 就像今年流行的狼戈歌曲《苹果香》中歌词一样:“湖蓝色的院墙,我生命中的院落,我的妈妈在那里给我的爱,叫我永生不忘啊!”</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夏家营镇段村(2020.4.8)</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合院”制,如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等。无论是窑洞还是瓦房,不管是宫殿、庙宇还是民居、公建,其平面的群体组合,均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组合成院落,中间围成的空地即为庭院。院字成了整组建筑群的总名词,诸如“王家大院”、“渠家大院”、“乔家大院”等,可以称之为“院落文化”或“院落精神”。</p> <p class="ql-block">  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陕西米脂县杨家沟村(2018.4.2)</p> <p class="ql-block">  我们户外徒步去的吕梁山、太行山和山间晋中盆地三地域,地理环境有较大的不同,由于气候、地势、土地、交通、水源、材料、人文等的相异,故形成了居住建筑在空间、布局、形式、风貌、结构、色彩、装饰等的差别。吕梁山以窑洞为主,太行山以石头房为主,晋中平原以砖瓦房为主,当然共性中有个性,个性中有共性,吕梁山上也有石头房、砖瓦房,太行山上、晋中平原也有窑洞,居民住宅建造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是木、石、土写的史书。</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峪口镇张家塔村(2021.2.15)</p> <p class="ql-block">  柳林县孟门镇后冯家沟村(2020.7.30)</p> <p class="ql-block">  (2)窑洞建筑、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窑洞起源于人类最早期的“穴居”。人们为了躲避风雨的侵袭和动物猛兽的袭击,在自然形成的山洞中居住,成为人类早期的居住方式。后来人们受到祖先的这一启示,就在一些山体与丘陵中开挖洞穴,装上门窗,成为我们所说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  西北风将大量沙尘空运到了吕梁山等地,形成了厚重的黄土高原,这些黄土不仅可种植庄稼、解决温饱问题,而且在先民们手里,其独特的物理特征(遇水易于溶解沉陷,干燥时却十分坚硬,直立性强)得到了充分利用,开凿窑洞解决了居住问题,创造出这种独特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绥德县郭家沟村(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实景(双水村))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  窑洞建筑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时期。</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3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离石区信义镇信义村遗址新石器时代窑洞式房址发掘资料《吕梁发现黄河中游地区时代最早成排分布土构窑洞》。</p><p class="ql-block"> 信义遗址发现的遗迹有房址、灰坑、陶窑。出土遗物种类有陶器、玉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p> <p class="ql-block">  离石区信义窑洞群遗址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  离石区信义窑洞群遗址</p> <p class="ql-block">  信义遗址发现的12座窑洞式房址系利用山梁断崖,在土梁边缘地带挖掘成底平面为圆角方形、上部为穹隆式结构的土窑洞,并且依自然地形成排分布。</p><p class="ql-block"> 信义遗址自仰韶文化中期至龙山文化晚期一直是该区域的中心聚落。</p> <p class="ql-block">  离石区信义窑洞群遗址及分析图</p> <p class="ql-block">  暴雨和河流的侵蚀则让黄土高原变得千沟万壑,塬、梁、峁、沟谷连绵纵横。根据此不同的地貌,形成了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三种形式的窑洞。而根据建筑材料不同,又分为生土窑、石窑、砖窑等。</p> <p class="ql-block">  柳林县陈家湾镇西垣村</p> <p class="ql-block">  A、靠崖式窑洞(崖窑、接口窑)</p><p class="ql-block"> 寻到一处合适的山坡或者沟崖,在崖边垂直向下,挖出一个10米深的平台,作为施工的场地,再横向向山体内挖凿窑洞,这就是靠崖式窑洞。</p> <p class="ql-block">  通常由3孔、5孔等单数窑洞联排,形成一个单排式院落。也可以顺着山势,向上或向下扩建,形成阶梯式院落。</p> <p class="ql-block">  柳林县陈家湾镇马家山村(2015.8.23)</p> <p class="ql-block">  以5孔窑为例,正中间为主窑,是最大的一孔,一般是家中父母居住,主窑两侧是儿女的住房,内部有隧道式小门可以互通,其它窑洞则用来储物、养牲口等。在很多窑洞院落中,靠崖窑都是主角,是家庭的正房。</p> <p class="ql-block">  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2020.8.13)</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去过石楼县桃花者村,即那个出土山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龙纹觥”的小村庄,你就会看到半山腰上那一孔一孔靠崖窑洞了,窄小且低矮,大多已坍塌,人去窑空,那应该是较早的遗址了吧。</p> <p class="ql-block">  石楼县罗村镇桃花者村(2020.4.28)</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去过碛口镇李家山村,不要光看财主大院和标准较高、层层叠叠的没根厦檐、有柱厦檐窑洞,一定要去看看所剩无几的当地称为“一炷香”的古老窑洞。这些靠崖窑洞是明代所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村民才从其崖窑中陆续搬出。</p> <p class="ql-block">  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2018.4.1)</p> <p class="ql-block">  我两次去过临县曲峪镇白道峪村,一次是改造前,一次是改造后,这里有座吕梁地区最大的靠崖窑洞院落贺家大院,九十九间半。</p> <p class="ql-block">  临县曲峪镇白道峪村(2020.8.14)</p> <p class="ql-block">  这个大院就紧贴在沿黄公路边上,坐东向西,窑洞分布于南、北、东三面山坡上,都是上下两层,整体成簸箕形。这个院子建于清雍正年间,原来挨着黄河,下面是码头,后面因为修路把一部分房子拆掉了。</p> <p class="ql-block">  临县曲峪镇白道峪村(2020.8.14)</p> <p class="ql-block">  贺家大院祖上从山东移来,经过几代人的经商,低收高抛,历时六十多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近百间的规模。这些窑洞既可以住人,又可以存货,当中的空地用来晾晒货物,驻扎骆驼队等。</p> <p class="ql-block">  临县曲峪镇白道峪村(2020.8.14)</p> <p class="ql-block">  关于这个九十九间半窑洞,老人们都会描述它神奇的故事,大意是主人当年想盖满一百间,凑个整数,但始终凑不齐,往往刚修好第一百个别处就塌了一个,最后只能固定在九十九间半。</p> <p class="ql-block">  临县曲峪镇白道峪村(2020.8.14)</p> <p class="ql-block">  贺家大院的半孔窑洞,就在月明楼后面,开门是半圆,里面是整圆,这叫暗窑。我分析,关于九十九间半的传闻也不像老人们传说的那么神乎其神,可能是传统思想忌满的原因,就像过去老人们活百岁都不让称呼一样,盖房也不追求十全十美,况且九十九也是个吉利数字,有意为之。</p> <p class="ql-block">  临县曲峪镇白道峪村(2020.8.14)</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徒步时去的,贺家大院东南两侧的窑洞已经经过修缮,全部是明柱厦檐,北面还留着原样,很多窑洞已经坍塌,檐柱全无,荒草丛生。</p> <p class="ql-block">  临县曲峪镇白道峪村(2023.2.18)</p> <p class="ql-block">  临县曲峪镇白道峪村(2023.2.18)</p> <p class="ql-block">  临县曲峪镇白道峪村(2023.2.18)</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去过榆次区后沟古村,一定会观察到太行山上的建筑,那儿也有黄土,那儿也有崖窑。村里有个“旮旮院”,此院三面悬崖,一处绝壁,形同簸箕,无路可通。遂于西崖掏一隐蔽洞门,洞内掘深坑巧设木板吊桥以供出入,故又名吊桥院。</p> <p class="ql-block">  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2016.5.4)</p> <p class="ql-block">  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吊桥院(2016.5.4)</p> <p class="ql-block">  后沟古村和吕梁山窑洞的最大区别是这里的门窗竖向窄长,上窗下门,不像吕梁山和陕北的那么宽敞明亮。</p> <p class="ql-block">  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2016.5.4)</p> <p class="ql-block">  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2016.7.5)</p> <p class="ql-block">  最让人感到新奇震撼的是我去延安市志丹县永宁山寨期间看到的石头窑,那不是黄土窑,那完全是在石头上凿出来的崖窑。</p> <p class="ql-block">  陕西志丹县永宁山寨(2019.3.16)</p> <p class="ql-block">  永宁山寨建于悬崖绝壁上,高大险峻,三面为洛河环绕,易守难攻。为躲避战乱,老百姓竟将整座山凿出100多个洞穴和崖窑,分为上、中、下三层,内部洞洞相连,据说最多时可容纳上千人。从这可认识到古人的建造技巧和聪明智慧。</p> <p class="ql-block">  陕西志丹县永宁山寨(2019.3.16)</p> <p class="ql-block">  志丹县原名为保安县,1936年6月为纪念“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而更名。</p> <p class="ql-block">  陕西延安市志丹县志丹广场(2019.3.16)</p> <p class="ql-block">  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0日,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中共继江西瑞金之后确定的临时首都之一,中央机关和主要领导人的旧居(后迁往延安)。这里有保安革命旧址,位于志丹县城北炮楼山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是在这里在毛泽东主席进行了旷世访谈,后编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让西方了解了中国,了解了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  在《西行漫记》一书第三篇《在保安》中,斯诺这样描述志丹红岩:“毛泽东家里的天花板和墙壁,都是从岩石中凿出来的,下面则是砖块地。窗户也是从岩石中凿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1970年9月,斯诺和夫人在志丹县毛主席旧居参观。</p> <p class="ql-block">  志丹县属红砂岩丹霞地貌(甘泉县羚羊谷也是丹霞地貌),这种砂岩的特点是孔隙度高,垂直节理发育。老乡们住的窑洞正是在这些红色砂岩上,用原始的锤子、錾子把凸起的砂岩,凿成垂直平面后,再一锤一锤凿成倒U型。这些窑洞非常结实牢固,不怕风雨的侵蚀,流水的切割,冬暖夏凉,能住好几代人。据考证,这些红色砂岩窑洞,历经风侵雨蚀,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陕西志丹县永宁山寨(2019.3.16)</p> <p class="ql-block">延安市甘泉县蝴蝶谷、蛇河谷(2019.3.17)</p> <p class="ql-block">  从瓦窑堡迁移至这里的最高学府“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的校部也在这就地取材、依崖而建的窑洞里。学员们上课的窑里,窑顶是一道道红砂水纹,宛如破晓的彩霞;脚底下是五排红色砂岩岩石墩坐凳,讲台也是红色砂岩垒起来的石板面,讲台后的墙壁镶嵌着一块“黑板”,也是在红色砂岩中凿刻而成的,只是在上面涂了一层墨灰。</p> <p class="ql-block">  永宁山寨和保安革命旧址仅仅是志丹县红砂岩窑洞民居建筑中的代表之作。</p> <p class="ql-block">  陕西志丹县永宁山寨(2019.3.16)</p> <p class="ql-block">  靠崖式窑洞,沿山体曲线错落分布,层层叠叠,给人一种是山不是山的错觉。如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西湾村、陕西省佳县赤牛坬村等,原汁原味,雄伟壮观,被称为窑洞中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2018.4.1)</p> <p class="ql-block">  陕西佳县赤牛坬村(2021.6.20)</p> <p class="ql-block">  临县碛口镇西湾村(2007.6.11)</p> <p class="ql-block">  临县招贤镇小塔则村(2021.4.10)</p> <p class="ql-block">  B、下沉式窑洞(地窑)</p><p class="ql-block"> 人类的伟大在于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崖壁可以创造崖壁。</p><p class="ql-block"> 如果遇到大片平坦的黄土地势,人们就先向下,挖一个8-9米见方、深6-7米的矩形深坑,再向四面垂直崖壁上开凿,这就是下沉式窑洞,也叫地坑院、地窨院、圪洞院、地窑院等,“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院落地下藏,窑洞土中生”是其独特建筑景观。它们主要分布于河南陕县、山西平陆以及甘肃陇东地区。</p> <p class="ql-block">  这种下沉式窑洞,大都采取地下四合院的形式,一户一院。往往是夫妇和老人住正窑,子女住西窑,厨房仓库等安排在东窑,厕所、猪圈、出入通道置于南面。</p> <p class="ql-block">  窑顶上部还可以种庄稼,也可以作晒场,一个窑院就囊括了全家人的生活起居。为防止雨水进入院子,人们会在入口处设置挡水坎。并在窑顶砌有拦马墙和排水沟,这样地面沉积的雨水,就不会流入院子里。</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黄土高原气候干燥,雨水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庭院内一般会挖一口渗井,用来集雨。渗井的下方会垫一层炉渣,形成过滤层。雨水经过滤层后被收集在渗井里,澄清的雨水可用作洗衣服、喂牲口,这就是最早的雨水收集系统。</p> <p class="ql-block">  而在吕梁市几乎未发现下沉式窑洞,所以也没有雨水下渗排除的问题,但缺水的窘况如出一辙。在西山地区,山区村庄用水十分困难,夏天接雨,冬天打冰,创造了旱井(水窖)收集雨水方法。</p><p class="ql-block"> 老百姓在院里和打菜窖一样,先向下打个小口,然后在冰冻线以下扩大,和瓶子形状一样,直径约4米,深度7-8米。底层和窖壁用红胶泥拌白灰层层夯实捣光(后来使用白灰砂浆和水泥砂浆等),作为隔水层防止渗漏和坍塌,它和下沉式窑洞集水井的区别是不允许下渗,这样一口水窖便完成了。下雨前,村民纷纷打扫庭院,将雨水纳入水窖内储存使用。</p> <p class="ql-block">柳林县柳林镇碾则山村民水窖(2022.10.18)</p> <p class="ql-block">  C、独立式窑洞(箍窑)</p><p class="ql-block"> 不依托于山崖平地起窑,四面都由人工砌筑,这种窑就是独立式窑洞,又称箍窑。由于自然地形约束少,随处自由长生,平川或丘陵地带均可建设。</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吴堡县吴堡古城(2017.11.11)</p> <p class="ql-block">  临县城庄镇五和居(2020.8.2)</p> <p class="ql-block">  汾阳市三泉镇巩村(2021.6.21)</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西社镇东社村(2012.6.22)</p> <p class="ql-block">  独立式窑洞可以只建一层,也可以建成楼。</p><p class="ql-block"> 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为“窑上窑”,包括土体层窑、石券层窑和砖券层窑三种类型。层窑垒叠,因地制宜,因境而成,是明清时期山西农耕文明高度发达、营造技艺炉火纯青的标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  离石区枣林乡彩家庄村(2020.12.1)</p> <p class="ql-block">  交口县回龙乡韩家沟村(2020.7.28)</p> <p class="ql-block">  中阳县下枣林乡神疙垯村(2020.9.1)</p> <p class="ql-block">  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农耕博物馆(2016.5.4)</p> <p class="ql-block">  若上层是木结构的房子,则称为窑上房,为窑房同构建筑。这种建造方式常常在民居、庙宇等重要的建筑群上使用。</p> <p class="ql-block">  临县三交镇孙家沟村(2020.3.27)</p> <p class="ql-block">交口县双池镇双池村梁树棠故居(2021.1.24)</p> <p class="ql-block">  临县碛口镇白家山村(2020.8.23)</p> <p class="ql-block">  D、窑洞院落</p><p class="ql-block"> 崖窑、地窑、锢窑组合,便围成了中国传统的合院建筑,如四合院、三合院、二合院等。在合院建筑中,往往主要的建筑是崖窑(或窑上窑、窑上房),它是整个院落的中心和重点,里面住着的是最长辈的主人,而其它的厢窑或厢房中住着的是儿孙辈。</p> <p class="ql-block">  交口县回龙乡明志沟村(2020.7.28)</p> <p class="ql-block">  目前,中国传统村落录入的吕梁市有75个,我去过64个,见识了较多的村落大院,规模有大有小,地形有起有伏,标准有高有低,面貌有新有旧,风格有同有异,历史有长有短,无论从选址风水到院落的结构布局,从采光排水的设置到进出院落的道路,从土窑墙面到以砖石碹之,处处都闪现着先民劳动智慧的光辉,他们将窑洞在居住方面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天宁镇𥔵窑村(2020.7.10)</p> <p class="ql-block">  如吕梁山区的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村内有麟厚堂、树德堂、怀德堂、清源堂等16座明清吴氏民居古建筑群,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设计独特,布局严谨,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为清代二进、三进四合院式住宅。据村里老人讲,吴氏族人最先是在村北的山坡挖靠崖窑,而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才开始在比较平坦的南部修建锢窑,并结合砖木结构房屋,这些窑洞院落是晋西古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现状保存较完整。</p> <p class="ql-block">  吴氏宅院最有特色的是麟厚堂的垂花门、檐口墀头、陶塑屋脊和牌匾,也可称为“西庄四宝”。建筑群中对拱券元素的利用可谓巧妙尽兴,通过若干个半拱或扶壁拱相互组合从而形成了若干种有趣的小空间。</p> <p class="ql-block">  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2021.1.24)</p> <p class="ql-block">  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2021.1.24)</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要深入了解,请你阅读我编写的美篇《中国传统村落——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p> <p class="ql-block">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麟德堂(2020.7.28)</p> <p class="ql-block">  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被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称为“荒凉的汉墓”“很古老讲究的窑洞”“这样的村子、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找到”。最好的院子是东财主院、西财主院、东财主为他侄儿修的新窑院和桂兰轩等,均是在碛口古镇经商富裕后盖起来的。这些院落均是明柱厦檐砖窑,清代构筑,前廊较宽,明柱气派。东财主堂皇精致的大门对联是“书为天下英雄业,善中人间宝贵根”。</p> <p class="ql-block">  而要了解其村的建筑详细,请你看看我编写的美篇《苍凉厚重、令人震撼的窑洞建筑群村落——李家山》一文。</p> <p class="ql-block">  而如果你去过陕北姜氏庄园和马家新院,那就越是大开眼界了。</p><p class="ql-block"> 姜氏庄园位于榆林市米脂县刘家峁村,为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40亩,两进四合混合型院落。依山势而建,以块石垒砌,高大的寨墙将庄园团团围绕,内院明路暗道通联,并留有通后山的门洞,设计巧妙,易守难攻。</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米脂县姜氏庄园(2008.3.30)</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米脂县姜氏庄园(2008.3.30)</p> <p class="ql-block">  上院是姜氏庄园的最高层,是全部建筑的主宅,正面五孔石窑,称上窑,院子两侧各三孔厢窑。在五孔上窑的两侧分置对称的双院,院内面向西南各有两孔窑,俗称暗四间,上院被当地人称为“五明四暗六厢窑”,是陕北地区窑洞院落的最高等级。</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米脂县姜氏庄园(2008.3.30)</p> <p class="ql-block">  马氏新院位于米脂县杨家沟村,它将西方建筑元素和陕北窑洞巧妙的融为一体,从选址、设计、装饰到功能都代表了陕北窑洞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  陕西米脂县杨家沟马氏新院(2017.2.14)</p> <p class="ql-block">  它是由主人马醒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留日学生)历时十年(1929-1939)亲自设计、监修的私宅,主体建筑为十一孔联排式靠崖石窑,窑洞平面凹凸交错,飞檐雕梁,砖栏花墙,青瓦滴水,暗道取暖,三通纳凉,是中华民族窑洞建筑的奇葩。</p> <p class="ql-block">  陕西米脂县杨家沟马氏新院(2018.4.2)</p> <p class="ql-block">  陕西米脂县杨家沟马氏新院(2008.3.30)</p> <p class="ql-block">  主窑的门窗有三种形式:中间突出的三孔为哥特式风格,每组三个,呈山字形,为尖顶落地抛物线形,源自西方教堂,寓意对神的崇敬;右边缩进去的三孔为日式风格,呈圆顶长方形,也是每组三个,寄托主人青年留学的记忆;左上手缩进去的三孔为陕北式样,每组一个,为标准半圆形,寓示主人根在陕北。</p> <p class="ql-block">  陕西米脂县杨家沟马氏新院(2018.4.2)</p> <p class="ql-block">  窑洞内地面铺了石板,石板下面铺设烟道,整体采用地暖,中间东侧窑洞里开有暖阁,作为独立浴室,马醒民夫妇携幼子幼女住在中间三孔窑洞里,东面住着他的长子一家,西面住着次子一家,遵循着左昭右穆的宗法制度。</p> <p class="ql-block">  陕西米脂县杨家沟马氏新院(2008.3.30)</p> <p class="ql-block">  1947年,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来到杨家沟,就住在中间的三孔正窑里。在马家旧院,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二月会议”,毛主席写就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影响历史走向的“曙光就在前面”的号召声从这里传向全国。</p> <p class="ql-block">陕西米脂县杨家沟马氏下院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室旧址(2017.2.14)</p> <p class="ql-block">  陕西米脂县杨家沟马氏下院(2017.2.14)</p> <p class="ql-block">  走进吕梁山,最有特色的便是顺应自然、重重叠叠的这些“立体式村落”。</p> <p class="ql-block">  中阳县武家庄镇刘家圪垛村(2020.9.4)</p> <p class="ql-block">  先民们充分利用天然黄土,挨山就崖、挖窑筑洞、锢窑起屋。由于坡陡,人们便沿竖向呈自由布局,见缝插针,层层后退,窑窑抬升,上下叠置,最后形成了特有的天人合一、交融紧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空间形态丰富的窑洞簇群。</p> <p class="ql-block">  临县招贤镇小塔则村(2020.8.13)</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从村庄入口或沟底仰望时,便可以发现所有窑洞虽然建筑密度很高,手足相连,难以割舍,但是从沟底到山顶,多达十来层,各不遮挡,一气呵成。再加上高低参差的石铺街巷,加工完整的排水沟、朴素本色建筑材料配底,红色对联、灯笼、红枣、辣椒与金黄玉米等点缀的景色,自然融合,极富乡土趣味,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像镶嵌在山沟里的一幅图画。</p> <p class="ql-block">  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2018.4.1)</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有两种相对的美,整齐划一和自由组合,如国庆阅兵和群众联欢,如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布局。黄土地上的吕梁先民们因地制宜,因材施建,在陡峭高峻的山坡上随心所欲,无序蔓延,边设计边施工,也不用审批,很多是出于主人和工匠的临时起意、借题发挥和及时应对、阴差阳错、歪打正着,鬼使神差,创造出了自然和谐的历史村落。这是再高明的规划师也做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  临县碛口古镇(2021.6.20)</p> <p class="ql-block">  临县城庄镇五和居(2020.8.2)</p> <p class="ql-block">  E、窑洞特性</p><p class="ql-block"> 窑洞属生土建筑,广泛分布,坚固耐用,经济实用,与人和睦共生,沉积了古老的黄土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尽管后来有了多种居住形式,但因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其本身顽强的生命力,窑洞得以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柳林县王家沟乡大庄村(2020.7.30)</p> <p class="ql-block">  黄土具有保湿、储能、隔热及自身调节小气候的功能,而在其上建造的窑洞就具有了“冬暖夏凉,保湿恒温、防潮防噪”的独特生态优势,而且因陋就简,不占耕地,节省木料,建造投入少、成本低、难度小。</p> <p class="ql-block">  石楼县义牒镇留村(2019.6.25)</p> <p class="ql-block">  窑洞取材巧妙,结构紧密。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为两侧,重心稳定,分力平衡,具有极强的稳固性,且墙身较厚,坚固耐久。这与欧洲哥特式建筑的拱券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左:陕西宜川县秋林镇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阎锡山)秋林旧址(2016.7.24)</p> <p class="ql-block">  我在李家山新窑院住过一夜,客栈老板告诉我们:靠崖窑的建造方式,是先铲开崖面,向后深掘两侧窑腿深槽,保留两窑间黄土,并将其顶部削成拱券状,使其承担拱券模型的作用即作土楦,等砌完稳定后再挖出里侧土,填于房顶之上。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于此。</p> <p class="ql-block">  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新窑院(2018.4.1)</p> <p class="ql-block">  村人讲:“有百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厦”。客栈老板给我们介绍:在以前没有防水材料的年代,村人就在房顶覆土表层栽种一种当地植物,此草根系发达,遮盖极严,可形成一封闭的隔水层,效果极佳。</p> <p class="ql-block">  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新窑院(2018.4.2)</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窑洞称为“无梁殿”,在民居中比较少见,通常在宗教等公共建筑中使用,我在交城县西社镇黑龙庙和临县小塔则村窑神庙和南京灵谷寺中见到了它的真容。</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中山陵灵谷寺(2007.12.6)</p> <p class="ql-block">  一般的窑洞结构为拱身垂直于建筑正面,每间一拱,前列3-5拱甚至更多为一排房屋,正面装门窗,称为筒拱建筑。但无梁殿式窑洞的建构为拱身平行于建筑正面,拱的重量均由前后墙承载传递,这样就限制了门窗洞开的开设,但开间宽敞,适用于公共建筑。</p> <p class="ql-block">临县招贤镇小塔则村老君庙(2021.4.10)</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西社镇黑龙庙(2014.5.2)</p> <p class="ql-block">  因为前后砖拱的两支座受力点正好处于门窗洞口上,从外侧看是直墙,从里侧看,洞口两侧墙体呈弧状,且在顶部形成弯曲状的尖拱券,和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尖券风格很是相似,具有向上的动势,造型独特,令人赞叹,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交城县西社镇黑龙庙(2014.5.2)</p> <p class="ql-block">  及至今日,我们走进窑洞里,仍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甚至能感受到来自祖先的神秘力量。祖先在这片黄土地上历经万苦、辛勤付出,最终为我们造就并留下了坚固、耐用、舒适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传统土窑洞的缺点是通风不好,光照度差、易于坍塌、霉变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延续数千年的黄土窑洞建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片的窑洞区被抛弃。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现存的古窑洞这一宝贵遗产,对于我们认识远古穴居文化、了解窑洞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开发旅游资源,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交口县桃红坡镇西宋庄村(2020.7.28)</p> <p class="ql-block">  孝义市下堡镇昔颉堡村(2020.7.22)</p> <p class="ql-block">石楼县义牒镇义牒村郝家大院(2019.6.25、2020.3.31、2020.6.11)</p> <p class="ql-block">  临县招贤镇小塔则村(2021.10.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