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九月九

唐唐

<p class="ql-block">岁岁重阳,又见重阳。重阳节是敬老节,可相比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重阳节似乎被很多人忽略了,就好像我们总是忙着打拼,却总是忽略了父母的期盼。</p><p class="ql-block">人生所有的遗憾都因为一个“等”字,等下次,等不忙,等将来,等有条件……可是,有些爱,不能等。有些人,等不起。世间最残忍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而世间最大的温柔,莫过于一推门喊“爸妈”,仍有人回应。时光也许无法变慢,可我们的爱,却可以温暖这岁月凉薄。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但这3件容易被忽略的小事,请一定记得为父母做。</p><p class="ql-block">‍01丨多陪父母说说话:废话里藏着最奢侈的幸福</p><p class="ql-block">‍我们都学会了报喜不报忧的态度,总感觉我们长大了,不用父母操心,殊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哪怕是在外打个电话说说废话父母感觉也是一种幸福!</p><p class="ql-block">‍02丨余生太短,不留遗憾</p><p class="ql-block">曾经听过一句话:</p><p class="ql-block">“她是我生命回头的来处,也是我将要归去的晚年”。</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年轻过,如今双鬓斑白、步履蹒跚的父母,也曾是意气风发、青春逼人的姑娘小伙儿。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我们每一步的成长,都是他们的年华换来的。但是打开手机,我们为自己、为孩子留下了太多美好的瞬间,关于父母的照片却寥寥可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03丨教父母玩手机:不让他们被时代抛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上有个话题: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父母老去的?高赞回答是:从父母小心翼翼和我说话开始。在那一刻,父母和我们的角色发生了对调,强弱转换,他们变成了依赖子女的小孩。《读库》主编张立宪曾讲过一件事。有一次他回老家,还在被窝里,父亲坐在旁边和他聊天,他发现父亲说话的口吻变了,是一种商量甚至是汇报的口吻,不再是以前那种传达指示的感觉了。他一下就觉得,父亲老了,开始依赖他了。</p><p class="ql-block">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父母要面对各种新科技、新事物,在巨大的数字海洋里,他们正在被边缘化。“老了,跟不上时代了。”这是当下老年人最常发出的感叹。每次在银行看到面对智能操作手足无措的老人,像犯错的小学生一样流露出紧张的神情,都会觉得心酸。父母一步步把我们托举长大,在他们需要子女的时候,我们应该更有耐心小时候,父母手把手教我们读书写字,不厌其烦。父母老了,我们手把手教他们学会用智能手机,不被这个时代抛弃。所谓孝顺,就是把父母曾为我们做的事,再为他们做一遍,让他们生活得有幸福感,安全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04|写在最后</p><p class="ql-block">少年不解重阳意,读懂已是节中人。</p><p class="ql-block">史铁生曾在《我与地坛》中写道:</p><p class="ql-block">“母亲为什么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p><p class="ql-block">每次读来,都让人泪崩。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山高海阔,不管走多远,父母在,家就在。趁来得及,趁人还在,多陪伴他们,不只是重阳节的一个电话,一声问候,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好的孝顺,就在当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