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游颐和园

李翠丽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其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全园占地3.009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园中分布着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二十余处,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近7万平方米。古树名木一千六百余株。</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四大部洲是根据古印度哲学观念建造的一组汉藏建筑群,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中部,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这组建筑群由‌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组成,排列在象征世界中心弥勒山的‌香岩宗印之阁的周围四方向。在阁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建设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四大部洲景区是一组庞大的藏式宗教建筑群,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仿照西藏桑鸢寺形式而筑。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在光绪年间重建,基本上恢复了光绪时期的历史风貌。</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结合了汉式和藏式特点,依山势而建,气势恢宏。主要建筑包括香岩宗印之阁,象征世界中心的弥勒山,以及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分别代表佛教中的四种智慧:‌成所作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p> <p class="ql-block">宝瓶门位于颐和园谐趣园宫门北,为青砖材质,没有门楣。现为谐趣园的侧门。</p> <p class="ql-block">宝瓶门又称花瓶门,是一种外形形似日常中常见花瓶样式的建筑形式。</p> <p class="ql-block">霁清轩位于颐和园内谐趣园的北面,为一独立的庭院。面积约290平方米。建筑群的中心有天然石峡清琴峡,引水东流出园。主体建筑霁清轩位于峡南高处,面阔三间,轩东一亭。轩西北清琴峡面阔三间,坐西面东。随山势下有游廊,其间有亭,并连建有多处房屋。</p> <p class="ql-block">霁清轩的主体建筑与谐趣园中的主体建筑涵远堂同处一条南北轴线,两座园林,各抱地势,互有特点。谐趣园以水胜,园林环水而居,霁清轩以山胜,建筑拥山而构。一山一水,虚实相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p> <p class="ql-block">清漪园时期,清琴峡对面原为平缓的山地,造园者为了丰富园林的景观层次,在山脉的尽处用人工方法在岩石上堆造了一座高耸的假山,与山底下的峡谷形成明显的虚实对比。为进一步增强咫尺空间的俯瞰效果,在假山上面点缀一座四方攒尖的八方重檐式样的观景亭,远远望去,朱栏画柱掩映在四周的苍松翠柏之中。光绪年间重建时,把亭子的形状改为四脊攒尖方宝顶四方形亭子。</p> <p class="ql-block">图片:2024.10.11.遛弯儿手机摄于颐和园</p><p class="ql-block">‍文字:网络(百度百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