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也听过一些关于管理学的课程,但今天领导力与制度文化专家刘田教授讲的《卓越领导力与高效执行力》一课,确实把我惊艳到了,是的,我只能用“惊艳”两个字来形容。三个小时的讲座,在我们如饥似渴的吸纳中戛然而止,在如沐春风的享受中直呼上瘾。教授的金句哏句排比句句句经典,学员的掌声笑声记录声声声喜悦。复盘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p> <p class="ql-block">1、故事性与哲理性相得益彰。这节课主要是讲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组织领导力的提升策略,但刘老师给我们呈现的不是严谨的学术定义,严密的逻辑推理,严格的思维导图。而是在讲西游记、西点军校、华为狼道精神、甚至是非诚勿扰栏目中的故事中,巧妙托出主要观点。在东西方文化和思维模式的比较中概括出了有效的沟通一定是情绪+态度,而不是内容+道理。通过西天取经“五人”团队的分析,让我们领悟到了个人修炼就要袪除心中五魔———贪、嗔、痴、疑、慢。领导力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p> <p class="ql-block">2、科学性与艺术性水乳交融。清华科技园门前有一幅雕塑,是李政道博士给李可染先生讲述了重离子对撞实验成功的消息后,先生欣然泼墨,作了两牛相抵画面,命名为《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后清华美院师生创作为雕塑立于园内,堪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而今天刘教授的讲课,也称得上是把管理的科学与讲课的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讲座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用他的话说,就是讲了1234,即强调一个观点: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一定要少说“我”,多说“我们”。两种沟通: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三化:领导力要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团队管理的四个风格:指挥型,教练型,激励型,授权型。整个讲座干货满满,金句频出,条理清晰,科学韵味十足。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输出,刘教授则是采取了类似于脱口秀的语言,激情四射的输出高情绪价值,在与学员的频繁互动中,创造出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穿插折纸撕纸游戏,让我们在动手动脑中体会沟通力与执行力之间的关系。一个60多岁的老头,精神矍铄,活力四射,讲到兴处,还会扮演各种角色,蹦蹦跳跳。谈及文化,中西贯通,诸子百家,如数家珍,排比对仗气势如虹,语言忽而停顿缓慢,此时无声胜有声,忽而提速湍急,犹如机枪嗒嗒嗒。在大家此起彼伏的笑声掌声中他又能及时控场,通过提问回忆的方式,及时总结授课要点,形成知识树,思维链。深入则高屋建瓴,浅出则大道至简。在这里,修辞学与逻辑学交相辉映,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教育家型校长北京十一教育集团李希贵先生,着实有些激动。他以《学校制度的构建与改进》为话题,侃侃而谈。先生儒雅的学者风范,炽热的教育情怀,睿敏的管理智慧,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希贵校长将学校制度按照平面直角坐标系划分为四个象限,以利己和损己作为横坐标,以利他和损他作为纵坐标,将制度分为鼓励性制度、限制性制度、禁止性制度、补偿性制度。他以大量的调研数据为实证,分析了当前学校制度在每一象限的分布情况,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管理困境。先生结合他从山东到北京几十年的治校方略和鲜活案例,提出了每一象限制度的改进策略。他说,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制度要撬动核心利益。管理的本质就是不断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要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很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