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记——五台山景区

山鹰🐓

端午节刚过,国庆节还未到来,可谓是一个旅游黄金季节暂短的休闲期,无论从景区参观的人流,还是餐饮住宿的宽松,对于我们退休的老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时间段。于是就准备外出转悠一圈,具体到旅游景点,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在了山西的五台山景区。<br>  五台山风景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闻名遐迩众人皆知,人们纷纷前去跪拜佛祖、问卜求仙,祈求福寿安康、但愿万事如意。虽说从北京到五台山只有区区不到四百公里,属于北京的紧邻,可说起来很惭愧,六十多岁了也未曾前去拜访,心中难免留有一丝遗憾。<br>  五台山风景区名声很大,可我对它的具体情况却是一无所知,于是赶紧在手机上进行了一番查询,这才有了大致的梗概。五台山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组成,峰峦高耸,但五座峰顶却是平坦开阔,故名五台山。而五台山风景区的中心位置台怀镇距离忻州市135公里,距离五台县城约90公里。<br>  从北京到五台山景区的交通非常方便,可以乘坐火车、高铁和长途大巴车均可前往,只不过乘坐火车还要转乘其它交通工具,而从北京六里桥乘坐长途车最为便利,可直接到达景区的中心区域——台怀镇,免去了换乘车辆的麻烦。每天从六里桥发往五台山景区的长途车有三趟,9.30、11.00、15.30。378公里的路程,需行车近五个小时,如果乘坐中午十一点钟的车辆,在下午四点钟之前到达台怀镇的汽车站。<br>  为了防止乘客人数的拥挤,尽量避免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我们把出发的时刻定在了在9月23日的星期一。于是开始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据说五台山海拔较高,气温变化无常,常常阴雨绵绵,携带的行李中就多了几件换洗的衣裤,塑料雨衣和雨伞等备用,再加上床单、被罩和一些水果等小吃,明显比以往出行多出了一些物品,光靠两个背包已装载不下。那个买菜用的手拉车只好被临时征用,虽说没有旅行箱的庄重气派,终归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了,还在乎什么面子形象呢,方便出行就成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就这样开始了。 五台山景区的风光。 9月23日 星期一 晴 20度<br><br>  今天出发山西五台山风景区,准备在北京六里桥长途客运站,乘坐中午十一点的长途车前往,两个人早晨六点半钟就起床了,烧水沏茶,煮食面条,为了解决午饭问题,又到西关的狗不理包子店买了六个油饼拿上。这一折腾就过了七点半钟,赶紧出门,八点钟在昌平西环南路乘坐345路快车向北京进发。<br>在到北京六里桥的车程上,预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从昌平到德胜门的马甸一个小时,马甸到六里桥半个小时,等车换乘打出半个小时的剩余,这样算下来十点钟之前就可以赶到六里桥客运站。谁知车辆还没有到达沙河的朝宗桥,公交车就慢慢的停下了,放眼车外,只见前面的车流静止不动,原来是发生了路面的拥堵。就这样磨磨蹭蹭的近半个小时,才驶出了沙河镇,没想到高速路上车辆也是走走停停,让人好生焦急。在马甸换乘300路公交车后,看看手表已是上午的九点四十分了。好在300路车一路畅通,在六里桥西下车后快步走向客运站,终于在十点半钟进入了客运站大厅。 宽敞通透的六里桥候车大厅。 赶紧来到售票窗口,递进去两张身份证:买两张十一点钟到五台山的票。只见里面那位三十来岁、身体非常丰满的女工作人员正襟危坐,一脸的正气。听到我的话回答道:买哪天的票?。我连忙回答:就是十一点钟到五台山的车票。我心里话莫非我说的还不清楚吗。谁知对方明显的不耐烦起来,声音也提高了两度:我是问你是今天十一点的、还是明天十一点的。这时才发现我的表述不清,招致了人家的反感,赶紧陪着笑脸回答道:是今天中午十一点钟的。伴随着一句:二百九十元的语音告知,连忙扫码交钱,随后两张车票收据甩出了小窗口。<br>  中午十一点中,长途车驶出了六里桥客运站,开始了向五台山进发的旅程。今天这趟车的宽松程度有些超出我的意料,五十多个座位的大巴车,只有区区十名乘客,空空荡荡清净寂寞,说它是一辆长途专车毫不为过,看来今天的收入只能维持运营的成本。车辆沿着高速公路一路西行,穿房山、过易县。经过两个小时的行驶,车辆停靠满城服务区休息二十分钟,大家赶紧跑到卫生间方便,在服务区内商品超市转悠一圈,或者坐在广场凳子上吃些零食。然后车辆继续出发,下一站就是直接到五台山风景区。<br>  车至河北的曲阳县后,高速公路渐渐飘忽在山峰的半山腰上,眼前呈现的就是千沟万壑、峰峦高耸,山重水复、绿色葱茏,景色的转换,也让人目不暇接、兴趣盎然,成为旅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外出开阔眼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北京开往五台山的大巴车。 空荡荡的车厢、寥寥的乘客。 中途休息的满城服务区。<br><br>  汽车行至河北阜平与山西五台县交界处,高速路犹如一条长龙腾空而起,蜿蜒着身躯一头扎进大山深处,一条7.8公里的长城岭隧道,成为了两省的分界线,穿行过深暗悠长、灯光点点的隧道后,转眼就进入了五台的地界,刚才车辆还回旋在山峰之巅,出了隧道就是平坦的田园,可见大山两面的高度落差有多大。 五台山游客中心。 三点多钟,汽车来到了五台山游客中心的大门前,人车分离,乘客们走入游客服务中心大厅,开始查验身份证,购买进山的门票,门票为每人135元。<br>  山西是中国的旅游大省,文物古迹众多,寺院古城遍布。可山西并没有居功自傲,处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他们与北京一样,几年前就采取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免收门票的优惠政策,深受大家的赞誉和欢迎,而我们正是这项优惠政策的受益者,一份感动在心中荡漾。<br>  穿过游客中心,大家上车继续前行,二十分钟后,大巴车停靠在了五台山汽车站。下车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住宿的地方。刚才坐在穿镇而过的车厢内向外观察,没有看到熟悉的连锁宾馆酒店的身影,大部分都是两层楼房的民宿宾馆,具体的住宿价格也不清楚,估计景区内的价格也不会太便宜吧。就在我们下车踌躇的瞬间,大巴车的司机走过来说道:你们要是没有住宿的地方,我给你们联系一家宾馆吧。看到人家这么热情,我们也就欣然同意。因为在六里桥上车时,我随口问了一句:景区内的宾馆好找吗。只见他说道:没问题,到时候我帮你们联系。本以为是句客气话,没想到下车后他还记着这件事。他打了个电话,一会的功夫,一辆小面包车就来到了面前。司机四十多岁,是镇里一家名为“云集宾馆”民宿的老板。距离汽车站三、四百米。现场一位山东小伙子也没有预定住宿的宾馆,在大巴车司机的建议下,与我们一同来到了这家民宿的门前。 眼周围窄小的胡同内,满眼都是宾馆的招牌,不用说这片区域是景区住宿的主要地方。后来才知道这里叫杨柏峪村,由于地处台怀镇的中心位置,住宿和餐饮业非常兴旺,而且还是景区管理部门聚集的场所。<br>  这是一座两层的楼房,全部改造成了住宿的标间,楼顶上又加盖了东、西相对的两排平房,也变成了住宿的房间,由于房顶上视野开阔、通风条件好,我们就住在了楼顶的301房间。 <p class="ql-block">  民宿三楼旅馆的客房。</p><p class="ql-block">  随后来到楼下缴纳了今晚150元的住宿费后,就向老板娘打探了景区内的一些情况,她告诉我们:景区内的公交车免费乘坐。得知这个消息也让我们很是惊奇,因为启程前我在手机上查询了相关信息,确定景区内的公交车是收费的,为此将家中的零钱全部带在身上,准备乘车之用,没想到这里是免费乘车,又一次出乎了我的意料。但这些零钱我也没有带回去,一块、两块的差不多都捐给了朝拜的寺院。</p><p class="ql-block">  具体到当地的餐饮情况,老板的儿子,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也主动告知一些注意事项,他告诉说:这里的饭店吃饭比较贵,点菜是一定要问清价格,特别是菌类的菜品不便宜,尽量不要吃。具体这里饭菜价格之高,一是景区的缘故,二是所有的宾馆饭店都是外来人承包租赁的,小伙子说:一年没有三百万的营业收入,就等于没有挣到钱。这就是景区中餐饮住宿价格之高的主要原因。</p> 山清水秀的杨柏峪村。 杨柏峪村的街道景观。<br>  看看天色尚早,就准备到大街上转悠一圈看看,顺便吃点晚饭。我记得在车上时看到路边有一个加州牛肉面餐馆,就决定前去看看,谁知走反了方向始终没有见到,就站在路边看风景,虽说此时已近晚上的五点钟,但公路上的8路公交车来往不断,再看看路边的公交站牌上标注着24小时运营的字样,顿时来了兴致,就决定乘车到终点站黛螺顶去看看,反正公交车24小时不停运,不必担心没有车辆返回。两个人跳上车辆就出发了,正好在车上又看到了那家牛肉面馆身影,只好等回来时再说吧。从杨柏峪站到黛螺顶终点站要经过六个站点,全程大概有十来里地的样子。 黛螺顶站是五台山景区的中心区,周围分布着十多个寺院景点,天色渐晚,可参观的人流仍是源源不断,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沿路向北而行,看看路边的广化寺还没有关门,就信步走进去参观。<br>  广化寺历史悠久,传说北魏时期就有建筑,后于道光年间重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度被台怀中学占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恢复佛教道场,据说在恢复之前,寺院仅剩下了三间大殿。经过多年的恢复修缮,又呈现了辉煌壮丽的景观。广化寺坐北向南,山门新建,拾级而上,精致宏丽的天王殿呈现眼前,椭圆形的门呈三开间,端坐着的弥勒佛,首先给人一种既庄严又诙谐的美感。殿内两侧的四大天王,形体威武高大,各自呈现一种庄严而不狰狞的艺术形象。正殿为释迦殿,新塑释迦牟尼佛像,雍容慈祥,金光闪闪。<br>  文殊殿完整保存着清道光年间的建筑,外形古朴典雅,大殿内彩画依稀可辨,殿内供奉着文殊菩萨,两侧分别为观音和普贤菩萨。殿前两侧粗壮的银杏树,枝叶繁茂、随风摇曳,与佛殿同风雨,见证了岁月的变迁。<br>  五点半钟,寺院关门,匆匆在里面浏览了一圈赶紧退出。又来到广化寺后面的普寿寺看了看,发现已经寺门紧闭,只好乘车返回,在友谊路口下车,到加州牛肉面中各吃了一碗面,晚上七点多钟徒步返回了宾馆,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在这里说明一下,房间内没有电视,只好看看手机打发一下晚上的时光,倒也是清闲安静。 广化寺的山门。 广化寺的天王殿。 9月24日 星期二 晴 21度<br><br>  早晨八点钟从宾馆出来,就到大街上寻找吃早点的餐馆,看到路边一家饭馆的门前挂着早点的牌子,就毫不犹疑的走进了店里。只见油条、馒头、小米粥等早餐食品摆在了桌面上。 我们昨天在昌平买的油饼还剩下两个没有吃完,就要了两碗小米粥,将油饼掰碎后放在米粥里一同吃下,又要了一盘组合的小凉菜,就是白菜丝、芹菜拌花生、咸菜等五、六种等小菜混装在一个小盘里,虽说没有什么特别的食材,我感觉价格还是不便宜,价格为18元一盘,还有那两碗小米粥稀了咣当的没有多少米粒,也是4元钱一碗。看到我们连主食都没要,吃的是自带的油饼,可以看出店主人一脸不屑的表情。<br>  可能是早高峰的缘故,公路上的8路车来往不断,我们刚来到站牌下,就看到一拉溜五辆8路车停靠站台,放眼看去,每辆车上的乘客都是满满当当。<br>  今天主要的参观景点是黛螺顶中心区的各个寺院,这里是8路公交车的终点站,也是景区公交的枢纽站,从这里可以辐射周边的各个景点。中心区内寺院云集,游人如织、车辆来往不断,每天都是繁华热闹的场景。<br>  我们在姝像寺站下车,从姝像寺开始,开启了一天的旅程。也许是就在车站不远处的原因,前来游览姝像寺的游客络绎不绝,烧香拜佛的人流前后拥挤,你想拍一张满意的照片都很困难。<br>  姝像寺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寺院创建于东晋初年,唐代重修,后毁于大火,明弘治九年再建,万历年间又予重修,殊像寺占地面积6420平方米,寺院一进三层,前有牌楼、天王殿,后有雄踞高台的藏经阁5间,该阁的两侧各有耳楼3间,高大的文殊殿矗立寺院正中。<br>  天王殿与山门合一,殿前蹲狮一对。天王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正面供弥勒佛、背后佛龛,龛中站着一尊手执金刚杵的护法韦驮,高1米,四大天王高3米,是近年新塑。<br>文殊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也是寺内的最大殿堂。飞檐翘角,巍峨高耸。月台上下,有明弘治万历年间的殊像寺重修碑5通,有康熙、乾隆年间的御制碑2通。该大殿重建于明弘治年间。乾隆年间有过一般性修葺。1983年,落架大修。重修后的大殿保持了明代建筑风格。<br>  文殊殿内悬挂着两块牌匾,一块是康熙二十九年御制匾,上书“瑞相天然”,一块是乾隆御制匾,上书“大圆镜智”。菩萨头戴五佛冠,身披袈裟,手执如意,身后背光图案饰吉祥花卉、珍禽异兽,有三层火焰,身右为善财童子,左为修罗天王。供桌两边,列着两尊护法神,一为韦驮菩萨,一为多罗天王,这组雕塑创作于明代弘治年间,代表了明代雕塑的艺术风格。 姝像寺外景。 姝像寺天王殿。 姝像寺文殊殿。<br><br>  从姝像寺出来,一路随着人流向北三、四百米处,就到了显通寺的大门前。显通寺是举办佛事活动的地方,门口处有身穿黄色上衣的僧侣看护,进入寺院要收取十元的门票,但是对于六十岁以上老人网开一面,只要出示身份证即可进入。 显通寺大门,大门右侧为寺院钟楼,游人可登楼远眺,俯瞰周围的风景。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一座寺院,俗称“祖寺”,全寺占地面积四万多平米,现有房屋四百余间,大多为明清建筑。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北魏有所扩建,唐太宗时重建,取名大华严寺。明朱元璋时重修,赐名“大显通寺”几经变迁,清康熙时,再改名“大显通寺”直至今天。<br>  显通寺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遗构,中轴线上,一连七进殿堂,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楼。七重殿宇各具特色,辉煌壮丽。 显通寺中的大文殊殿,是寺院中第二重大殿,重建于清乾隆十一年,为木质结构。大殿内供奉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正中为大智文殊菩萨,前面五位分别为: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儒者文殊、北台无垢文殊和东台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驮像,两两侧为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是寺院中第三重大殿,是举办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内正中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塑像。两旁有十八罗汉像,背后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整座大殿开阔疏朗,古色古香。 无量殿是寺院第四重大殿,分为上下两层,属于一座砖砌结构建筑,殿内供奉无量佛。该殿奇特之处在于殿内无梁无柱,殿外无廊檐,形制非常独特,因此又称为“无梁殿”。无量殿正面每层有七个阁洞,阁洞上方嵌有砖雕匾额:普光明殿、法菩提场、逝多园林等。 叩拜千钵文殊菩萨<div><br>何事不解向谁说?<div>唯有佛祖答疑惑;<br>此刻无声胜有声,</div><div>一片阴云飘九霄。</div></div> 千钵文殊殿是寺院第五重大殿,内供奉着铸于明代的千钵文殊铜像,铜像上叠五个头像,胸前有手六只,其中的两只捧着一个金钵,钵内坐着释迦牟尼佛,背后向四周伸出一千只手,每只手上都有一个金钵,每个钵内都有一尊释迦牟尼佛,造型非常奇特。 铜殿铸造于明万历年间,是一座青铜建筑物,铜殿中间端坐一尊大佛,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如来。铜殿前原有铜塔五座,暗含五台之意,解放后剩下两座,后又以铁补铸三塔立于原址。该塔八面十三层,玲珑秀丽,引人注目。 在五台山景区内,古老的寺庙可谓鳞次栉比,我们从显通寺出来,准备攀爬菩萨顶,可在前行的路上不断的与寺庙相遇,蜿蜒曲折的爬上了一段台阶后,抬头一看,一座山门映入眼帘,牌匾上标注着“广宗寺”的字样,看到进进出出的游客,我们也好奇的走了进去。 广宗寺位于菩萨顶脚下,因正殿顶覆盖铜瓦,俗称铜瓦殿。该寺创建于明正德年间。寺内有正德三年(1508)石碑,详记其建寺情况。寺内有钟、鼓楼各一座。全寺布局小巧紧凑,建筑为明代风格。<br>寺庙一般都有牌楼、影壁、山门,而广宗寺没有。它的山门与天王殿的正门合二为一。天王殿进深3间,内设木制佛龛,供铜铸的弥勒佛,盘脚打坐,笑口常开,造型生动。山门左右的钟鼓楼对峙耸立,飞檐翘角,格外醒目。 铜瓦殿即为大雄宝殿,殿阔3间,面宽14米,进深12米,金檐歇山顶,为明代木结构建筑,比例适中,结构规整,别具风格。殿内上立木制方格,供上下两层佛像。上层为一佛二菩萨,中为释迦牟尼佛,两侧是文殊和普贤菩萨。下层为铜铸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两侧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大殿两旁供铁铸十八罗汉,后壁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正殿前内额有康熙御匾“云嵋”二字,金光四射。 广宗寺后院东北角建有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灵骨塔。法尊法师出家于广宗寺,精通藏文,对佛学研究极深,1980年12月圆寂后,于此寺中建灵骨塔。塔高6米,围基9米,塔身洁白,塔正中嵌大理石碑,赵朴初亲笔题写“翻经沙门法尊法师灵骨塔”。 在向菩萨顶行进的路上,又看到了一座名为大圆照的寺院,山门修建的豪华无比、金光灿烂,可是大门紧闭,没有对外开放,只好擦肩而过,继续继续前行。 终于到达菩萨顶的脚下,抬眼望去,一道石阶直达山顶的寺门,望着直上直下108级陡峭的台阶,不禁让人望而生畏,但是既然来了,就不能被眼前险峻吓倒,鼓起勇气,一步步向峰顶登攀。 菩萨顶在五台山灵鹫峰上,相传菩萨顶为文殊居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居于菩萨顶,于是菩萨顶成了五台山黄庙之首。清康熙、乾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在菩萨顶住宿,并撰写碑文,在东院过厅和后院,有两座汉白玉四棱柱碑,碑身四面分别刻有汉、蒙、满、藏四种文字所书的碑文,均为康熙帝手书。现存建筑多建于清代,建筑形制、手法及雕刻艺术,多参照皇宫。<br>  耸立於石台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七个楼头,雄伟而多姿。牌楼中门大匾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闪烁有光。 菩萨顶山的木牌楼与山门。 大雄宝殿面阔三楹,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大殿四周有石雕迥廊环绕,内供释迦牟、弥陀、药师佛三佛。我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达赖、班禅,朝拜五台山时都在这里讲经说法。要说最让人称奇的,还是大殿前那两颗郁郁葱葱的粗壮老松树,在一片金黄色彩的映衬下,犹如藤萝伞盖护佑着大雄宝殿。 文殊菩萨大殿院前有石牌坊一座,石壁上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字。文殊殿重建於清朝,阔三楹,进深二间,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历经寒署数百年,色泽依然如新。殿脊正中置金碧辉煌的鎏金铜法轮。殿内佛坛上供文殊菩萨骑狻猊彩色泥塑像,东西两侧佛坛上则供十八罗汉塑像。菩萨顶的文殊菩萨殿,是朝山信徒必定要叁诣礼拜之处。 从菩萨顶下山返回,经过一条胡同口时,看见有游客从里面出来,就猜测里面是不是隐藏着寺庙,进去一看果然如此,寺院的名称为“罗睺寺”。<br>  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重建,寺内有重修碑记。清代曾多次重修。清康熙年间,该寺由青庙改为黄庙,常住藏族喇嘛。山门前的一对石狮为唐代石雕卧狮,在五台山诸寺中仅此一处。山门左侧丈余高的藏式砖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罗睜寺殿宇内的主要塑像,有明显的喇嘛教风格。 山门内的第一座是天王殿,内有四尊天王塑像,是按喇嘛教《度量经》的规定塑的,和其它青庙(和尚庙)大殿的四大天王形象略有不同。分别是抱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大王,缠长蛇的西方广目天王,持雨伞的北方多闻天王,民间称他们为风(持剑者)、调(抱瑟琶者)、雨(持伞者)、顺(握蛇者)。 第二座殿叫文殊殿,殿内的文殊菩萨塑像和别的青庙里的有不同。这是喇嘛庙文殊菩萨塑像的典型特征。 罗睺寺大雄宝殿外景。 第三座为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佛(人间婆娑世界)、药师佛(东方琉璃世界)、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合称“三世佛”。三世佛两旁,还塑着八尊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他们头戴珠冠,面容清秀,胸肩裸露,双手托着仙桃、鲜果、海螺、琵琶、镜子、如意钩等物,形象生动自然。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睺寺的藏经楼。 要说五台山香火最旺盛的寺院,当属五爷庙了,凡是来到五台山景区的游客,到这里烧香拜佛是必选的课程。走进寺院,只见五爷庙前的广场上手举香火、磕头祭拜的人群排起了长队,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我站在庙前看了好一阵,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少的,面相慈善的还是长相刁钻的,此刻都是面容庄重,一脸的虔诚,期待各自心愿的达成,那就是福保平安、升官发财,事业兴旺,排忧解难。有的人祭拜结束,就向眼前的功德箱中捐献个十元五元的,但大部分人只是磕头祭拜而已。我心里琢磨每天都是这样人来人往的朝拜,这可忙坏了五爷和手下的差官,即使佛祖显灵,这巨大的工作量,他们能接待应付的过来吗。但对于众多香客来说,只要祭拜了佛祖,就是心灵的抚慰,就是完成了期待,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和笑容灿烂的表情立刻呈现在眼前。 五台山五爷庙,也被称为五龙王殿或万佛阁,是五台山风景区中的一座著名寺庙。该寺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进行了重修,并增建了殿外前庭。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盛的寺院之一,以其灵验的许愿和独特的文化传说而闻名。<br>  传说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此,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五爷庙的正式名称叫万佛阁,是塔院寺的属庙,入口在塔院寺的东面。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br>  五爷庙的特殊地位 让五爷庙在五台山名气最大,香火最旺。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久之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活动。<br>  五台山五爷庙不仅是佛教信徒朝圣的重要场所,也是游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窗口。它的传说故事丰富多样,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膜拜。 五爷庙中的大文殊菩萨殿。<br>  出了五爷庙向西不足百米,就是五台山著名的塔院寺。这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因释迦牟尼舍利塔即藏式大白塔,造型优美,加之处于五台山的中心台怀镇,四周分布的寺庙以它为中心,所以它便成了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五台山的标志。 不过今天的来到,多少给人留下些许的遗憾,原因是塔院寺正在维修,高耸的大白塔周围搭起了脚手架,被围栏遮挡的严严实实,未能一睹它的真容。还有后院的藏经楼也在修缮,只能远远的看一下大概的轮廓。塔院寺属于收费的寺院,每人十元,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免费。 塔院寺的天王殿。 塔院寺中的大雄宝殿,一种古老沧桑的感觉跃然眼前。 塔院寺平面呈正方形,全寺有殿堂、房舍一百二十余间,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白塔、藏经楼,以及禅堂院、文殊发塔院和山海楼、伽蓝殿、祖师殿等组成。天王殿内供着观音菩萨像,大雄宝殿又叫大慈延寿宝殿,殿中供着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像,两旁是十八罗汉像。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景标清汉”匾、乾隆皇帝写的“揽妙曼云”匾、嘉庆皇帝写的“尊胜法幢”匾,均挂在大雄宝殿内。<br>  藏经楼,又叫藏经阁或大藏经阁,在大白塔的后面。藏经楼为二层楼房,面阔五间,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迦叶佛等佛像九尊。楼内还有远近闻名的转轮藏。<br>寺院中的大白塔,全名叫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又叫大慈延寿宝塔。据记载,唐朝以前这里就有一座二层八角塔,以后毁掉了。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又修建了藏式石塔。明代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建大白塔,并将元代石塔、释迦牟尼舍利塔藏在大白塔内。<br>  大白塔状如覆钵,为喇嘛塔的造型,通高五十六点四米。全塔各部粗细相间,造型优美。塔刹为风磨铜制成,塔身为砖砌,须弥座为石建。须弥座的南面有三个很浅的石洞。右边的石洞中立有佛的迹像碑,碑上有释迦牟尼的双足迹印图,这是佛的圣迹。全塔上下共有风铃二百五十二个。每当清风吹来,风铃叮当作响,悦耳动听。此外,塔的下层塔殿内,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菩萨像。塔殿外围的长廊中,有铁皮法轮一百一十五个。<br>  文殊发塔,又称小白塔,在大白塔的东面。据说,早在北魏时期,文殊菩萨为宣传佛道平等,曾化作贫妇到寺乞斋,随后留下了一把头发。为此,五台山和尚便建塔藏发,不时叩拜。文殊发塔高二米多,虽不及大白塔雄伟,但因供奉着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头发,前来拜塔的僧人、香客仍然不少。<br>  1948年3月,毛主席、周总理等率领中央机关从延安东渡黄河,准备前往河北的西北坡,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巧合,被人们传说文殊菩萨转世的毛主席,路过五台山时恰遇漫天的大雪,车辆无法行进,只好夜宿五台山的塔院寺,在寺院的方丈室中休息一夜。第二天在寺院方丈的陪同下,毛主席又登上了塔院寺后山的菩萨顶,凭栏远眺,兴致勃勃的欣赏了白雪覆盖下的五台山壮美风景。如今,塔院寺的方丈院已被辟为毛主席路居陈列馆。馆内有毛主席、周总理和任粥时同志等的卧室。室内陈列着当年的床铺、桌凳、笔墨等复制品。 五台山塔院寺全景(图片来自网络)。 可能是塔院寺正在维修的原因,与近邻五爷庙的人来人往、香火旺盛的热闹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塔院寺院内只有寥寥十多名游客,显得清静寂寞了许多,漫步其间,忽闻一阵钟磬和礼佛诵经之声传来,回响在寺院的上空,为寂静的环境平添了一份庄重和灵动的气息,忍不住前去寻访,只见在藏经楼东侧的殿堂中,七、八名和尚相对而坐,有的击鼓、有的打嚓,口中念念有词,那种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神情,确实令人称道:无愧是心无杂念的出家之人。 <br>  走出塔院寺,已是下午的三点钟了,几个寺院走过来,再加上攀爬菩萨顶一百多级的台阶,双腿感到非常的酸痛和麻木,就坐在路边的公园中休息了一阵子。中心区域的寺庙转悠的差不多了,看看时间尚早,就决定到南山寺去看看。从网上的介绍来看,这可是一个古老的寺院,至今仍保存着原始的模样,而且地势高耸,凭栏远眺可欣赏到五台山风景的全貌。虽说身体疲惫,但仍然坚持前往。可是乘坐8路公交车在那个站点下车我们不清楚,就向周围的人打探,有的说在管委会下车、有的说在云峰宾馆下车,让人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下车一看,通往南山寺的大桥正处在两个站点的中间位置。从哪个车站下车都是一样的距离。从云峰宾馆下车到南山寺还有两公里的路途,只能徒步前往,最辛苦的当属攀爬上山的一公里路途,一路的上坡,本就上我们疲惫的双腿更觉得艰难,走一段就要站下来休息一下,等来到南山寺的山门前已接近下午五点钟了。 俯瞰南山寺全景。<br>  走进南山寺确实给人惊奇的感觉,这座位于山腰处的寺院,一切都保持着原始的风貌,石砌的墙体、斑驳的墙皮、褪色的木窗格,还有寺顶上随风摇曳的枯草,比那些经过后来装饰的金碧辉煌寺院,让人多了一丝怀想和悠远的沧桑,望着眼前的场景,所有的艰辛与劳累都会随风散去,兴趣盎然的穿行在岁月的时空中。也许是地处偏僻、也许是天色渐晚的缘故,寺院中的游客非常稀少,让人不受打扰的穿行在各个殿宇之间,感受一份宁静与思绪的飞扬。<br>  南山寺是五台山的一座大寺,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共有7层,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南山寺依山势而建,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br>  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南山寺大雄宝殿古朴庄重,大殿内供释迦牟尼佛,两旁站立者为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佛坛前正中是文殊骑狮石像,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左边为石雕送子观音,殿两壁是十八罗汉。寺院内香火寥寥、游客稀少,可大殿内却是鼓乐齐鸣、佛音渺渺,置身其中,一种肃穆的虔诚油然而生。 石阶高耸、曲径通幽,一派幽静的佛国净地。 登高远眺、五台风光尽收眼底。 一心向佛,虔诚朝拜。 七重院落、依山而建,石阶蜿蜒,层层升高。 佑国寺中的大雄宝殿。 南山寺中上三层的佑国寺,这里可说是石雕的海洋,几乎是无石不雕。漫步院中,石雕作品无处不在,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据统计:一进院共有石刻图案316幅,以"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等最为人们熟悉;二进院共有360幅,有"孟母择邻"、"太公钓鱼"的故事等;三进院共294幅,有"三顾茅庐"、"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等情景。整个佑国寺石刻图案近千幅,内容之丰,数量之多,刻工之精,堪称全山一绝。<br>  在南山寺中匆匆转悠了一个小时,看看时间已近傍晚的六点钟了,寺院已到了关门的时候,就赶紧退出下山而回。说到晚饭,还是去了那个加州牛肉店,虽说牛肉面不错,但还是想换换口味,于是分别要了宫保鸡丁和鱼香肉丝两盘盖饭,口味也不错,而且价格适中,两个人仅花费44元就吃饱了。<br>  今天是最累的一天,从上午出门到晚上七点半钟回到宾馆,总共走了三万多步,真是有点人困马乏的样子,回到住处后,冲洗了一下,就躺在床上歇息起来。 9月25日 星期三 晴间多云 21度<br><br>  昨天晚上宾馆老板娘告诉说:在胡同西口有一家早餐自助餐厅,价格也不贵,每人十五元随便吃。于是两个人早晨八点钟就来到了这家餐厅。进门一看,厅堂中人来人往还挺热闹,一派繁忙的场景,饭前先扫码交钱,每人发放一个煮鸡蛋,餐盆中的馒头、包子、油条、小米粥、豆腐脑等小吃可随便吃。甭管味道如何,吃饱绝对没问题。在这个消费较高的景区中,这是早餐中最便宜的价格了。<br>  昨天差不多将黛螺顶中心区附近的寺院朝拜了一遍,今天准备到中心区北面的旅游线路转悠一圈。在中心区下车后可换乘9路车直达终点站——光明寺村。9路车二十分钟发一趟车,也算是景区中非常便利的交通。我以为光明寺村有多远呢,结果乘车十分钟就到了终点站光明寺村。<br>  光明寺原名广明圣寺,始建于北齐,后被损毁与战火。至明朝万历年间重建,随后举行了盛世开光大礼,由万历皇帝赐名光明寺。光明寺现在正进行修缮,大雄宝殿正在整体重建,现场禁止游客进入,只能在普光明殿中参拜佛祖,烧香许愿。 光明寺村是9路公交车的终点站,从这里开始往外,就不属于五台山景区的范畴了。 光明寺位于光明寺村南,寺院依山临水,环境清幽,是修心养性,弘扬佛法的绝佳之地。 光明寺中的普光明殿是人们礼佛烧香的主要场所。 慈眉善目的菩萨端坐莲台,环绕的千佛像金光耀眼,虔诚的许下一个心愿,心中的疑惑瞬随风消散。 在北线的这条旅游线路上,虽说游客稀少,但古老的寺院却是连绵不绝,让人欣喜不断。从光明寺出来,沿着公路往南走十分钟,一座气势雄伟的木制牌楼映入眼帘,牌楼上:清凉圣境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碧山寺。 碧山寺,俗称:广济茅蓬,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院。据称碧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始名北山寺,明成化年间重修,更名普济寺。晴康熙年间重修,易名碧山寺,沿用至今。<br>碧山寺坐北面南,占地近两万平方米,有殿堂房屋108间,石碑15通。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雷音殿、戒坛殿和藏经楼。寺院布局严谨、建筑古朴,为清代五台山十大青庙(和尚庙)之一。 碧山寺天王殿。殿内正中的佛龛内,供有弥勒佛,两侧立四大天王,绕过弥勒佛,后门正中的龛内立有护法神韦驮。所有圣像都装在龛内和壁窗内。 碧山寺院中的钟楼。 碧山寺雷音殿。殿内正中供毗卢佛,两壁供十二菩萨,左壁从后墙角向门窗前依次排列妙德、普眼、弥勒、威德自在、净诸业障、圆觉六菩萨;右壁从后墙角向门窗前依次排列普贤、金刚藏、清净慧、辩音、普觉、贤善首六菩萨,门两边各立一尊金刚,所有菩萨的后背都饰有灵光,妙德和普贤二菩萨身边又有待理菩萨,殿内设置显得庄重而有气派。 碧山寺戒坛殿。殿内正中设有青石砌成的戒坛,长五点一米,宽五米,高一点二米,是五台山的一座戒坛。戒坛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早弘扬律宗的法聪曾于这里开讲《四分律》。后来各代,这里一直传戒的地方。现存的戒坛为明代遗物。 碧山寺藏经楼。大殿坐西向东,有南、北两侧的堂屋陪衬。大殿面宽五间,上下两层,原为藏经殿,曾存有雍正十三年四月八日刊印之三藏经全部,计七千五百余卷。<br>  碧山寺也正在进行修缮,走进寺内,只见挖掘机正在开挖地面,铺设水管,还有的民工正在垒砌台阶,铺装寺院。我们只好匆匆转悠了一圈就赶紧出去了。<br> 在碧山寺乘坐9路公交车只需两、三分钟就到达了下一个寺院——集福寺。通往寺院的路口处,一座木制的牌楼赫然入目,牌楼上“集福寺”三个字让人看了非常舒服,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在碧山寺乘坐9路公交车只需两、三分钟就到达了下一个寺院——集福寺。通往寺院的路口处,一座木制的牌楼赫然入目,牌楼上“集福寺”三个字让人看了非常舒服,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从牌楼下踏石砌铺道而上,怡然又入幽处,集福寺隐而不露,其境曲雅。却待回头,一抹红墙就在高处,这就是红墙深院尼姑们修持的集福寺了。 五台山全山只有一座的尼姑庙--集福寺,此寺原是喇嘛庙,曾遭"文革"劫难,满目荒凉。后来重修,把各庙的尼姑都集中到这里,遂成尼庵,距台怀寺庙群不足一公里,距大白塔约两公里。这里供奉着在此出家的杨五郎。集福寺是一处修禅习静的著名十方尼姑庙,东北临碧山寺不过百米,西南和七佛寺相接,寺宇坐落在山腰,居高临下,远山近景尽收眼底。集福寺又名洪泉寺,建于清道光年间,寺宇坐北向南,寺内有殿堂僧房80余间,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和建于高处的藏经阁,两侧有配殿及东西禅房等。 集福寺大殿宝殿,面宽三间。殿内中供释迦及迦叶、阿难二弟子;后面为"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两壁塑十八罗汉像。 集福寺文殊殿,内供骑狮文殊、骑像普贤和骑朝天吼的观音菩萨等三大士。殿堂洁净,像设庄严,真乃佛门净土。文殊殿南配殿内,供有一尊很特殊的圣像,即杨五郎等身塑像。塑像身披铠甲,气宇轩昂。其神姿雄壮昂扬,勃发着凛然正气。 新建的七间藏经阁(左右又有耳殿),赫然雄踞高处,异常醒目,其下五层石砌高台踏道,汉白玉栏杆围绕,叠落有致,陡然就把一处寺院的高华雅韵展现得风采依依,成为瞩目神往的一处蓬莱仙苑。 这是位于集福寺山脚下的垚子村,由于地处旅游中心地带,山村的旅游经济得到了完全的释放,无论从公共交通、还是餐饮住宿的环境及旅游商品的销售,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全新水准。我们从这里乘坐9路公交车,经过一站,就回到了黛螺顶中心区的终点站,看看时间,已是中午的十二点钟。虽已进入深秋,但艳阳高照,仍给人一丝燥热的感觉,在车站旁的公园内寻找到一片树荫坐下来休息一阵,吃一点干粮,准备攀爬高高的黛螺顶了。<br>  对于攀登黛螺顶1080级的台阶,心中总有点犯怵,毕竟年纪大了,体力耐力已大不如从前,可是既然来到了五台山,不攀登具有景区代表性的景点——黛螺顶,就像来到北京没有攀登长城一样留下遗憾。于是登上黛螺顶的峰顶,是今天下午的主要任务,无论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改变此刻的决心了。<br>  黛螺顶的山脚下,有一条索道直达山顶,乍一看,让准备登山的游客心中非常踏实,到达山顶可谓易如反掌。可不知什么原因,索道一直停运,看来只有徒步攀登这一条路了。 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山顶的各种零售小商品的摊位。 下午一点钟,歇息了半个多小时的我们,终于鼓起勇气、迈开脚步向黛螺顶进发了。攀登黛螺顶的游客,来来往往上上下下,可谓络绎不绝,是景区内最热门的景点之一。而陪伴游客一路到山顶的,则是沿路售卖各种商品的商贩摊位,吃的喝的、旅游产品、当地特产等,可谓应有尽有,成为了游客攀登峰顶的一路风景。<br>  两个人随着人流一路向上前行,走了好半天的路,却没有见到那1080级台阶的身影,问了一下旁人才知,上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1080级的石阶路,一条是蜿蜒曲折,直达山顶四米宽的马道路,比起直上直下的台阶,走这条可通行车辆的马道,可减轻对膝盖的磨损,对于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来说,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选择。<br>  攀登黛螺顶,最不缺的就是热闹和繁华的场景,甭管你什么时候上山,这里总是有汹涌澎湃的人流,男女老幼、高低胖瘦,勇于攀登的热情激荡着每个人的心胸。<br>  对于过了花甲之年的我们,还能够挑战海拔四百多米的山顶,虽说气喘吁吁、爬一段就要喘息一会,自我感觉还算良好,似乎有点飘飘然的为自己点赞。可是在爬山路上遇到的场景,却让我们自叹不如,心生感叹。爬至半山腰,忽见一老者迎面而来,个头不算太高,头发花白,看面容比我们大一点,可步履稳健,神情自若,让人不禁心中好奇,于是斗胆上前询问了一句:请问您高寿。对方的回答直接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我今年八十岁。好家伙,直接大了我们十四、五岁,刚才还满满的自信心瞬间坍塌,与人家比起来我们这点年纪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见陪伴在老人身边的闺女告诉我们:他下山比我走的还快,连拐棍都不用。我们这才注意到老人闺女手中拿着的拐杖。在我们真诚的祝福声中,老人满意而去。还有我们下山返回时,还看到一对七十七岁的老夫妻结伴上山,那坚实的脚步、不惧困难的谈笑风生,都让我们深受鼓舞和感动。走走停停,经过一个小时的攀爬,我们终于登上了黛螺顶。 俯瞰五台山<br><br>峰岭环绕筑五台,<br>佛音渺渺飘云外;<br>文殊菩萨莲台坐。<br>佛光普照艳阳天。 黛螺顶<br><br>一丝欣慰黛螺顶,<br>何惧险难聚群英;<br>朝拜佛祖诚可鉴,<br>祥云朵朵绕群峰。 创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的黛螺顶,原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1592)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称大螺顶,乾隆五十一年(1786)改称为黛螺顶。 木牌楼上的“大螺顶”三个字,映衬着黛螺顶寺院风雨的沧桑。 黛螺顶又称“小朝台”,是台怀镇寺庙中最高之处。寺庙中轴线上有四重大殿: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 天王殿既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大殿,又是该寺的山门,故也称山门殿。该殿坐东向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正中供有弥勒佛。他笑得从容,笑得自然,好像在告诉人们:笑口常开,必定免灾。 旃檀殿是第二重大殿。该殿建筑很有特点,殿的基座为六角形,殿顶为六角重檐攒尖顶。这种样式在五台山寺院中可谓别具一格。殿内的释迦牟尼佛站立于佛坛之上,这也跟一般寺庙的佛陀有所不同,故此殿也叫站坛殿,但因原塑为旃檀木雕刻而成,名为旃檀殿。 五方文殊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为第三重大殿。殿上方供五方文殊像,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一样,故也叫“朝台”。略不同的是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没去五座台顶朝拜,而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的,就称为“小朝台”。<br>  乾隆五十一年春(1786)三月,乾隆来此殿进香,十分欢喜地朝拜了五方文殊,而且欣然命笔,题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诗题为《登黛螺顶作》:“山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云栈曲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窗间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供养五台曼殊像,闍黎疑未识真宗。 第四重殿是大雄宝殿,也称后殿,面宽五间,单檐硬山顶,前出廓。殿内供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合称横三世佛。同时还有帝释天、大梵天、阿难和迦叶。塑像一律为铜质。殿内两侧供着泥塑十八罗汉。殿前南侧有一棵双人合抱,高约30米的樟子松,北侧有一棵树冠奇大的古松,它们的树龄也均在500年以上。<br>  下午三点半钟,我们原路下山,虽说时间已经够晚的了,可上山朝拜的人流仍是络绎不绝,来往不断,不禁让人感到佛祖的魔力。行至下山路段的三分之二处,发现路的右手侧有一条用石块铺设的道路,蜿蜒于松林的深处,看其走向也应是一条下山的路线,不知什么原因,路面上不见一个人的身影。我认为这是一条超近的路,就毫不犹豫的沿路前行。钻出树林,忽然一道两米宽的小铁桥出现在眼前,它连接着沟谷的两岸,只见两侧的桥栏上安装着经幡的金属转筒,成为这这座铁桥的最大亮点。向前眺望,树影间隐隐透露出飞檐翘角的层层殿影,不应说眼前的场景就是金界寺了。 五台山金界寺据说是建于唐朝,原为华严宗道场,后为宋代名相张商英重修,清朝时康熙皇帝十六子允禄也曾重修,在宋元建筑的基础上加以扩建,一度更名为“洗心堂”。但原有建筑在土改时期全部毁坏,寺址成为一片废墟,被作为民间墓地使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金界寺的恢复重建提到了议事日程,经过多年的建设,金界寺终于恢复到它鼎盛时期的模样。沿着中轴线分别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院和藏经楼。 金界寺天王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结构,门券上石雕非常精美。两侧十字歇山顶钟鼓楼位列左右。 金界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前出廊。重檐庑殿顶,殿前高高的月台上左侧立有一石经幢,右侧立一汉白玉方碑。大雄宝殿建筑规模宏大,院落左右配殿和配楼齐备。 金界寺文殊殿,庑殿顶装饰华丽,顶部的几条龙在屋顶上很是显眼,而且顶脊正中安放一座13级密檐式八角宝塔。 金界寺藏经阁,也就是“上师塔院”。建筑物是两层阁楼,面阔五间,四面出廊,重檐歇山顶。前面安放三座汉白玉舍利塔,分别安卧着能海上师与他的高足弟子清定上师与清海上师。三塔中间为能海上师之汉白玉舍利塔,1981年建成,1994年改建。汉白玉塔前石碑上刻有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撰铭文:“承文殊教,振锡清凉,显密双弘,遥遵法王,佛履冰结,智匀金刚,作和平使,为释宗光,五顶巍巍,三峨苍苍,法塔崇岳,德音无疆。在金界寺中,自上而下的转悠了半个多小时,可在气势壮观,巍峨高耸的寺院内,前来进香朝拜的游客却寥寥无几,整座寺院显得静悄悄的,与不远处那条热闹非凡朝拜黛螺顶的登山步道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此情此景,让我们感到有点疑惑和不解。 行至山下,已是下午快五点钟了,于是又到不远处的普寿寺去看看。刚进得大门,就被工作人员告知:寺院五点钟关门,不许拍照、除了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不得到别处参观。看看时间紧迫,拜了一下天王殿的弥勒佛后,就匆匆赶往后面的大雄宝殿。 这个普寿寺大概是全部重新修建的寺院,恢宏大气、金碧辉煌,到处是一派全新的场景,从天王殿向后望去,宽阔的广场大气磅礴,高高的台基上,大雄宝殿巍峨耸立,与天地浑然一体,给人一种深深地惊叹。如今普寿寺是五台山唯一的尼众佛学院,管理比较严格,除了规定的开放时间外,其他时间严禁任何人进入。 大雄宝殿内,三尊金光闪闪的文殊菩萨雕像端坐莲台,面容庄严,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更是令人震撼。殿内的三面墙上,镶刻着中华大地所有宝塔木刻的影像,让人耳目一新,惊叹连连。<br>  重新回到车站旁边,这才感觉到双腿双脚的疲惫,在候车亭的座位上休息了一会,就懒得继续走路了,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反正景区内的公交车也不要钱,何不坐车到游客中心溜达一圈,然后再乘车返回,既在车上放松休息一阵,又能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两个人一拍即合,就跳上了8路公交车。<br>  从黛螺顶中心区车站到游客服务中心,全程用了30分钟,下车时刚刚傍晚六点钟。我们还以为身在景区内呢。看看天色渐晚,下车后两个人没有耽搁,直接就向不远处停靠站台的8路车走去,谁知却被车前的两名工作人员拦住:乘车进入景区,需要到大厅中的刷卡机上进行身份证登记。这一下我们有点懵,连忙解释了一下也没用,只好<br>  前去大厅刷卡身份证。好在景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免费门票,再刷一次也无所谓。<br>  乘8路车返回汽车站(普化寺)下车,顺便到汽车站内确定一下明天返京车辆的发车时间,既中午十一点发车的那辆大巴车。然后徒步至加州牛肉面的餐厅中吃晚饭。<br>  这是到达五台山景区的第三天,而这个加州牛肉面快餐店则成了我们晚餐的食堂,主要是价格适中,味道可口。第一晚每人一碗牛肉面,好吃。第二晚又换了口味,尝试了一下盖饭的味道,感觉也不错。而今晚是吃牛肉面还是吃盖饭的问题上还是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还是吃盖饭,毕竟米饭炒菜更适合我们的日常口味,于是一盘鱼香肉丝盖饭和一盘肉末茄子盖饭送到了眼前,赶紧狼吞虎咽的吃了一口,就感觉到了非常差的口感,盘中的米饭疙疙瘩瘩根本没有热透,疙瘩芯中的饭粒还是凉的,而且肉末茄子也是不凉不热,口感极差,与昨晚的那盘盖饭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本想跟老板反映一下问题,可想了一下明天就回北京了,何必与他争辩浪费口舌,惹得人家反感生厌呢,于是就隐忍未发,吃完饭直接离去。<br>  任何事情都有两重性,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就拿外出吃饭这个事情来说,凡是吃饭人少的饭馆尽量不去,因为吃饭人少,所用的食用材料周转就慢,原材料就不新鲜,所以说吃饭要选择人多的饭馆,才能保障食品的质量。而且还要注意一个情况,那就是要吃饭店中的特色主打饭菜,就说这个加州牛肉面的快餐店,如果你就吃牛肉面,完全能保证牛肉面的口感质量,因为这是他们的看家主打菜,轻车熟路一如既往。而盖饭则是为了适应旅游区游客的口味儿自行设计添加,没有特定的标准,饭菜的质量忽高忽低也就在所难免。<br>  今天走了两万多步,比昨天少走了近万步,可由于攀登了山顶上黛螺顶寺院 ,身体疲劳程度甚至超过了昨天。晚上八点回到宾馆,就躺在床上歇息起来,直到十一点钟醒来后,才洗涮干净正式入睡。 9月26日 星期四 多云转阴 20度<br><br>今天是五台山游览的第四天,主要的寺庙景点差不多走马观花的转悠了一遍,该是返程回家的日子了。昨天攀爬五台山黛螺顶,可把人累的够呛,气喘吁吁、双膝关节酸痛麻木,千余级台阶陡峭,让人望而却步,但我们还是坚持爬到了山顶,亲眼目睹了历经沧桑的古刹和登高眺望的开阔,一种心旷神怡的舒畅拥上心头。但也付出了身体疲惫的代价,以至于回到旅馆后倒头就睡着了。<br>早晨七点多钟起床后,就赶紧到胡同口的餐厅吃早点,进到厅堂内一看,就餐的人数明显少了不少,昨天桌面上那种就餐后碗筷堆集的场景不见了,显得整洁利落了许多,心中不禁暗自窃喜。可能是就餐人数少,熟食周转慢的缘故吧,吃到嘴里的油条、包子等食品几乎没有热呼气了,感觉非常的不舒服,只好把油条掰碎,杵到粥里一同下咽,勉强吃了顿早餐。<br>回到旅馆赶紧收拾行李,到楼下交完了住宿费,看看手表已是上午的九点钟了,与老板挥手告别后,就乘坐8路公交车向长途汽车站而去。一公里的路程眨眼就到,看看时间还有剩余,于是顺便就到长途车站对面的普化寺里转悠了一圈。<br>手中拖拉着行李游览感觉很是累赘,看到门房有人就过去敲门,只见一位身着黄色袈裟的僧人坐在屋内,说明来意,对方很是客气,不亏是出家人的豪爽:没问题,就把东西存放在这里吧。我连忙双手合掌表示谢意。<br>普化寺的地里位置优越,紧靠公路的一侧,可谓交通便利。寺前流淌的河水欢快奔涌、蜿蜒远去,一座高大的砖砌门楼照壁赫然入目,上面砖雕作品琳琅满目,繁复多样,让人不禁感慨赞叹,墙面上依稀可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的标语,见证了它的悠久岁月。寺院里环境清幽,游客稀少,漫步其间,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油然而生。 远眺普化寺<br>  普化寺是五台山建造较晚的一座寺院,创建于明代,原称帝释宫,清代改建为玉皇庙,供奉玉皇大帝,为五台山唯一的道宫。1922年开始,大兴土木,重建庙宇,改建成了儒、佛、道合一的寺院,且名曰普化寺。寺院占地1.89万平方米,建筑特点为阁楼式格局,布局严谨对称,装饰精雕细刻,彩绘华贵艳丽,为民国年间的建筑风格,又具有鲜明的道教色彩。 进入寺院就是天王殿,门楣上“普化寺”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天王殿塑四大天王,又塑哼、哈二将和降龙、伏虎,与五台山其它寺庙显著不同。 普化寺天王殿。 天王殿前的石狮子。 大雄宝殿 是普化寺的主殿,殿内塑像颇多,正面为释迦牟尼佛,两侧是文殊和普贤,全部坐在莲花上。释迦牟尼佛的背面,供着西方三圣: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左角供骑狮子的老年文殊,右角供骑朝天吼的大悲观音,手抱小孩;这两尊塑像的神态和衣饰均大方自然。最为特别的要数这尊老年文殊菩萨像,下颔长胡须,老态龙钟,面似罗汉,看惯了其他各寺中丰腴英俊的文殊像,方悟菩萨也须遵从由小到大的自然规律。这种造形在佛像塑造中是极为罕见的,突破了原来的格局,颇为不凡。 普化寺大雄宝殿。<br>  后大殿是1982年动工新建的。五开间,殿基高广,殿建巍峨。殿内主塑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佛头顶上方悬塑大鹏重翅鸟,似要振翅飞翔。殿内两侧,新塑十六尊肖像形态古怪,表情各异,有的参禅念经,有的掐珠打坐,有的双目微闭,有的怒目圆睁,有的骨瘦如柴,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雕塑不仅融合了南北方雕塑艺术风格,又有现代雕塑艺术的特点。 普化寺后大殿。 卧佛殿是普化寺新建的殿堂共9开间,凿山开基,殿堂高耸,颇为壮观,殿内供玉石卧佛一尊,卧佛身长5米,通体洁白晶莹,慈眉善目,卧姿舒适安祥。 卧佛殿全景。 虔诚拜卧佛。 现今普化寺将禅堂、廊房改为寺院招待所,接待国内外香客居士,又开设素斋馆,所得钱款再行修葺,很受旅游者的欢迎。 古色古香的僧舍。 鸟语花香的寺院。 在寺院中转悠了半个小时,看看时间已是上午的十点二十分钟,两个人赶紧走出普化寺,到公路对面的五台山客运站购买车票。票价每张145元,中午十一点钟准时发车。 五台山汽车站。 汽车站候车大厅。 准备发往北京的大巴车。<br><br>  今天这趟五台山返回北京的长途大巴,乘客明显增多,大概有三十多人,比前几天来时仅仅的十名乘客,显得热闹隆重了许多。<br>  天气预报五台山景区有小雨,抬头望去,但见天空中阴云密布,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一幅山雨欲来的架势,可是却不见一滴雨点掉落。一个小时后,汽车穿过山西五台县与河北交界的四点七公里的长城岭隧道后,进入了河北的阜平县境内,眼前的场景豁然开朗,一排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凌空飞架,在山岭间飞旋蜿蜒,汽车仿佛在云雾的山顶盘旋。放眼远眺,绿水青山环绕身边,山脚下一座座村庄不时的在眼前闪现,让人目不暇接、惊叹连连,直到过了曲阳县,高速路才渐渐落入平坦的地面。经过两个半小时的疾行,汽车在下午一点半钟,又停靠在河北满城的服务区,休息二十分钟后再次上路。长距离的行驶,大家坐在车中昏昏欲睡,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被司机的一声吆喝惊醒:请大家把身份证拿出来,准备接受检查。众人抬眼一看,发现汽车停靠在公安检查站的旁边,原来就要进入北京的边界了,看看手表,时间是下午的两点四十五分。<br>  我以为还是像从河北怀来县返京时的那样,全体下车,经过检查站的大厅,逐个刷脸检查身份证呢,而且短短一公里的距离内,乘客竟然两次下车,由河北和北京的两个检查站分别检查。可是今天司机并没有要求大家下车,而是在车上等候,一会的功夫,就见一位年轻的民警上车,收走了大家的身份证,大概十分钟的样子,司机取回了身份证,由乘客从前往后传递,领取各自的证件。看来执法部门的管理逐渐向人性化的方向靠近,威严高耸、凛然不可正视的傲慢,也在渐渐的向温和型的态度转换。<br>  进入北京房山的韩村河后,刚才还是辽阔的平原,一下子又进入了山区的地段,层层的山峦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大概半个多小时后,山峰才退至身后,车辆在平坦的高速路上向前奔驰。四点半钟,大巴车终于驶入了北京六里桥长途客运站,心中不禁一阵兴奋:到家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