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和顺古镇

Vivian.周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在“保交行”上预订的车辆就来酒店接我们了,离开旅行团,开始了我们两个人的腾冲三日游。</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而大雨如注,时而牛毛细雨,时而又风高云淡,这几天已习惯了云南骤变的天气,只期待到腾冲能云消雾散。</p> ‌保泸高速公路是怒江州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共有152座桥梁和52座隧道,勐古怒江特大桥就是这条高速公路上的重点桥梁之一。全长1333米的勐古怒江特大桥,双塔斜拉桥,恰如怒江上屹立着两个蜘蛛侠,威武又从容地张开双臂,守护着怒江和飞越在怒江上的每一辆车。<br> <p class="ql-block">我们坐的是一辆七座商务车,因为司机要去接中途上车的几位乘客,所以我们又离开高速公路,穿过绿茵遮蔽的小道,行驶在乡村小道上,然后又回到高速公路上。虽然有点绕行了,但一路看看两边的风景,心情也挺愉悦。</p> <p class="ql-block">路上经过了两个边防检查站,猴桥边防检查站和龙陵边防检查站(网络上查的),刘兄都需要带护照下车登记和接受检查。从腾冲回大理的时候,也经过了腾冲到保山的芒颜边防检查站,这个检查站主要职责是阻止毒品流入国境,边防战士知道我们去腾冲的路上已经检查过了,所以那次我们很快就通过了芒颜检查站。</p> 保腾高速公路穿越了高黎贡山和龙江大峡谷,所以进入保腾高速公路以后,我们就进入了隧道群,一个隧道连着一个隧道,有时候双向都是隧道,龙玉隧道‌、鹿山隧道‌、大榕树隧道、勐连隧道‌、腾越隧道‌等。有了这样的康庄大道,大山里面的怒江人民才能走出大山,大山外面的我们才能走进大山。<br> <p class="ql-block">龙江特大桥是保腾高速公路上的重要控制性工程,也是云南境内的一座重要桥梁,大桥于2011年8月5日开工建设,2016年4月20日建成,2016年5月1日正式通车。总长2470.58米、跨越在龙川江河谷上的龙江特大桥,被誉为亚洲桥梁建设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在龙江特大桥的两边都设有服务区,也是“龙江观景区”,可惜我们不能停车观景,只能在车中感受它的雄姿。</p> <div>龙江特大桥的峡谷跨径世界第一,海拔高度是亚洲最高,是世界上最长悬索桥之一,并且是亚洲山区最大的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大桥的建成极大地缩短了保山至腾冲的行车距离,也成为了腾冲的旅游景点之一。龙江特大桥不仅在交通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工程难度被列入《超级工程》记录片中,展示了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div>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雨也停了,腾冲的入城口像一个大广场,有点像北方城市的气魄。行驶在城市内,马路宽敞又整齐,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我们第一次来腾冲,还没有开始游览就喜欢起这座边陲小城了。</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是腾冲诸多乡镇中离腾冲市区最近的。当看到马路两边都停满了车辆的时候,司机告诉我们,和顺古镇到了。 </p> 在腾冲的两个晚上,我们都住在古镇里面。到达古镇景区入口的时候,酒店的电瓶车和工作人员早已经在等候我们了。 小伙子一边慢悠悠地开着车,一边兴冲冲地给我们一路介绍古镇的景点。古镇田园的乡间小道安静又优美, 尽管厚厚的云层还是那么低、那么密,但在金黄色的稻穗和翠绿色的稻田的映衬下,似乎也明亮起来了。 <p class="ql-block"><br></p> 这家民宿是我们在网上预定的,已经跟老板在微信上联系几次了,所以一进门,年轻老板就邀请我们一起喝茶。边喝红茶边吃水果边听他介绍古镇的情况和游览线路,半个多小时下来,我们成了陌生的朋友。 老板姓尹,我们叫他小尹,尹氏是古镇的八大姓之一。酒店是他在自己家的土地上建造的,曲径通幽,绿意盎然,没有华丽的装饰,有种家的亲切感。走到房间外面的阳台,刚刚走过的稻田跃然入目,可惜有点阴冷,要不可以在阳台过一段惬意的慢时光。 古镇街景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是西南地区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古镇成为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商贸名镇、文化名镇和旅游名镇。在古镇景区入口的‌“天下和顺 世界腾冲”,既是腾冲市的旅游宣传口号,也传达出和顺人的愿望和追求。</p> 和顺古镇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朝,八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将军奉命戍边后带领部众在这里屯垦守卫,繁衍生息‌,形成了汉民族聚居的明代小镇‌,也有了和顺古镇的八大姓“寸、刘、李、尹、贾、张、钏、杨”。由于小镇一直都处于相对封闭传统且安定的边陲环境,加上八大家族的发展和著名的侨乡,所以和顺古镇完整地保留中国明清文化的特点,拥有100多座古建筑,这些古建筑群除中式风格外,还有兼具欧式和南亚多元风格的建筑,至今古镇里面还生活着7000多居民,因此和顺古镇又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小镇里的百年小菜街,这里是小镇的中心,早上十一点前是居民买菜的市场,整天都是熙熙攘攘的。 <p class="ql-block">‌古镇里的“古处同敦”在小镇的中心位置,这个融合了徽派建筑的婉约与西式建筑的明朗,同时还兼有东南亚风情的建筑,是小镇里面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进出小镇和环游小镇的时候,不经意间几次走到这里。我们每次经过这里,都是人流、车流(电瓶车和电动车)沸沸扬扬的。</p> <p class="ql-block">小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弯弯曲曲的小巷如一条条丝带把高处的大宅和低处的庭院、近处的亭台和远处的楼阁都串起来、凝聚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石板路上的游客,和我们一样,路过一堵残垣又走进一所殿堂。刚和这家小店的帅哥攀谈,转身又喜欢上了另一家店的小挂件。逛累了,随意走进路边的咖啡小店,捧上一杯澳瑞白,品品云南咖啡的浓郁。走饿了,吃一份大救驾、一碗稀豆粉,又可以把时间消磨在这慢时光的烟火气里。</p> 弯楼子 <p class="ql-block">和顺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所以和顺自古有“走夷方”的传统,“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为了生活,和顺人结伴赴缅甸寻找出路,有不少人通过打拼成为名商巨贾,衣锦还乡。古镇里面著名的传统民居建筑——弯楼子民居博物馆,就是经商致富的代表永茂和商号的宅院。和顺是一座民居建筑文化博物馆,那弯楼子就是这座博物馆的代表与缩影。</p> <p class="ql-block">弯楼子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因此和顺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民宿的小尹说,按照李家当时的实力,建个乔家大院样的宅院也没有问题,但这样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不影响周围道路的通行,要与邻里和睦相处,所以永茂和李氏家族是典型的儒商。弯楼子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辟为“民居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永茂和”商号是和顺古镇近现代富商的代表。永茂和商号创始人李必成(字永茂),于道光三十年(1850)前后在缅甸开设永茂祥店铺(永茂和商号的前身),经营珠宝玉器及百货。至1950年底,国内外资产总额已达520万盾。1956年,永茂和参加了公私合营。商号历经五代人,有100多年的辉煌历史。过去腾冲民间有“东董、西董、弯楼子是富人家”的说法。如今的弯楼子李氏族人遍布缅甸、泰国、新加坡、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子孙昌盛、人才辈出。</p> 在房间里挂着的和(和谐、融合、随和)、顺(顺势而为、顺巷而建、顺其自然),这些家训应该是李氏家族兴家立业的根本。 古镇宗祠 <p class="ql-block">大明军队平定云南后,五姓始祖以军职屯守腾冲,定居和顺古镇。此后,其他姓氏逐渐迁入,形成了和顺的八大姓,他们从中原来到边陲,也带来了中原文化和传统的家族理念,祠堂,就是这一文化最典型的体现。从清代开始修建的宗祠,不仅反映了当时各姓族人的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也成为了和顺古镇独特的文化景观‌,至今和顺古镇还保留着“八大宗祠”:李氏宗祠、刘氏宗祠、寸氏宗祠、尹氏宗祠、贾氏宗祠、杨氏宗祠、张氏宗祠、钏氏宗祠。一座祠堂,就是一个宗族悠久的故事,就是遗落在边陲和顺的一本汉书。寸氏宗祠是和顺古镇里面最大的家族,里面曾经是和顺大家族洽谈大生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寸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修建最早的宗祠。寸氏宗祠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的,大门是由欧式的三个石制圆孔门和具有南亚风格造型的门头构成,内部都是传统汉文化的宗祠建筑,这是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 </p> 左右厢楼,一面是和顺马帮的历史,另一面是和顺人玩石、赌石的现在。看到有游客在买玉石原石,希望他有好运气。 <p class="ql-block">尹氏宗祠是继寸氏宗祠建成后的第二家宗祠。1931年又扩建了东、西厢楼,形成了如今的规模。祠堂建成后,一直用作书塾、学堂。民宿老板小尹就归属尹氏宗祠,我们在里面捐助修建的石碑中看到他的名字。现在看着有点败落,除了当停车场,空无一人,估计每年的家族祭祀活动还会在这里举行。 </p> <p class="ql-block">刘氏宗祠是典型的中式四合院建筑,是八大宗祠中建造得最精细别致的。刘氏宗祠建于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至今已有160余年历史,现在是宗祠文化馆,通过各种牌位、石碑、祖训等的陈列,来展现和顺宗祠文化的“和”与“活”的特点。</p> 宗祠正前方是半月型荷塘,塘上筑有双孔石桥直达月台。月台上建有精美的牌楼式大门。进入祠堂,沿着中轴线依次建有厅、厢房和正殿等院落。正殿供奉刘氏始祖牌位,宗祠内还立有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刻的“葆我子孙”的石碑。整组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宏大,不愧为和顺古镇第二大姓的宗祠。 <p class="ql-block">李氏宗祠是八姓宗祠中修建时间最晚的一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宗祠正对着野鸭湖,依山势逐阶而建。和顺李氏家族上曾产生了云南都督蔡锷的秘书长李曰垓和他的儿子哲学家艾思奇(李生萱)等一批文化名人。我们在台阶下朝上面面瞭望了下,就没有走上去参观了。 </p> 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成立于1928年,前身是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是中国第一家农村图书馆,也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的大门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汉景殿的牌楼式大门,门额悬挂和顺清代举人张砺书写的“和顺图书馆”匾额,蓝底白字,十分醒目。中门是西式造型的平顶拱门,所用的铁门为当年在英国定制,转辗才运至和顺,至今仍还在使用。和顺图书馆以近百年的历史、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丰富的藏书、珍贵的文献以及风景如画的环境,成为和顺古镇的标志之一,也是来到和顺古镇的每一个人一定会去的地方。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内现有藏书11万余册,分藏古籍、民国、中华再造善本、现代等书库,有珍本1万多册,《续藏经》、《英武殿丛刊》等众多古籍和名人手稿都有珍藏,胡适、熊庆来、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都在馆内有题字。</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国庆假期,阅览室里有几个年轻人在做作业、阅读书籍、翻阅报刊,有爸爸妈妈陪着孩子在看儿童书,图书外借处的工作人员依然在加班工作。进进出出的游客脚步和说话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看来当代和顺人承继了古代和顺人爱读书良好传统。 </p> 文昌宫 和顺图书馆一墙之隔就是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的文昌宫。文昌宫用于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道教中掌管文运和功名的神。在文昌宫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上,记录了明、清两朝取得过功名的和顺人共计809人,其中有8位举人、600余位秀才,在朝廷任过职官者有180多位。 文昌宫是和顺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和顺文化的摇篮。1909年在这里开办了两等小学堂,1940年由和顺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也设立在文昌宫。<br> 哲人故里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是和顺镇规模最大的李氏宗祠的子孙。他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毕生致力于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做出了基杰出贡献,在中国近代哲学界被誉为“人民哲学家”。1980年,艾思奇的家属将建于1918年的故居捐赠给腾冲县政府,经修缮后,艾思奇纪念馆于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是一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建筑,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清幽静谧。艾思奇雕像的后面是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串楼通栏,雕花格扇,古朴典雅。 馆内以实物、图片、文字展示了艾思奇的生平事迹。旅途中的名人故里还是很值得来看一看的。 古镇牌坊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中的牌坊是旧时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和顺顺和牌坊是和顺镇标志性的建筑,这面建于2001年的牌坊巧妙地用了回文的修辞手法将和顺两字构成和顺顺和的组合,寄托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祝愿。牌坊背面“仁里”二字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才子、曾担任腾越道尹的赵藩所书,意为和顺是讲究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之乡。</p> <p class="ql-block">和顺历史上有12座牌坊,建于清末民初,后毁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2002年之后,陆续得到恢复。和顺牌坊分为百岁坊、文化坊、节孝坊三类。每一座牌坊都有其独特的象征寓意,反映了当地的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百岁坊最多,共有四座。这些牌坊主要是为了纪念长寿的老人而建。</p> <p class="ql-block">文化坊主要是为了传承地方的优秀文化和祈求平安而建。双虹桥老桥头全石质结构的“文治光昌”坊就属于文化仿,通体用火山石雕砌而成。正面刻有“文治光昌”,背面上层正中镌刻行书“佑”,寓意着文化和教育的昌盛。双虹桥新桥头的“冰清玉洁”牌坊为节孝坊,节孝牌坊不仅是对守节尽孝女子的纪念,也体现了当地对贞节和孝道的重视。</p> 古镇民居 <p class="ql-block">和顺镇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了1000多座传统传统民居,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这些历经沧桑巨变,还能完整保存下来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有徽派建筑白墙黛瓦的神韵,又有欧式建筑飞阁流丹的华丽,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使得和顺古镇跻身云南省旅游胜地,还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联名推荐。</p> 野鸭湖 野鸭湖位于古镇的东南面,毗邻艾思奇故居,周围有大月台、元龙阁等景点。野鸭湖三面环山,苍翠欲滴的树木怀拥下的湖水波澜不惊,湖面上逼真的造型让整个画面更富有诗意。秋季向南迁徙的候鸟聚居在这里越冬,因成为野鸭等水禽的栖息地而得名野鸭湖。<br> 宁静的湖水与周围枝繁叶茂的古树木、白墙黑瓦的老建筑构成了一幅“远山莽苍苍,近水何悠扬;万家坡陀下,绝胜小苏杭”的优美画卷。 这个大水车让我想起了丽江古城的大水车,两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不一样的风格和景色,也许过几年来,和顺古镇更像丽江古城了吧。 元龙阁原为观音殿,清朝乾隆二十七年,乡人又在殿前兴建楼阁,取名元龙阁,是一所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元龙阁的倒影在前面碧绿澄澈的龙潭里荡漾,水上有景,水下有画。 ‌和顺古镇的洗衣池‌、‌洗衣亭‌,是古镇内的一个独特景观,野鸭湖边上也有一个洗衣亭。这些简单朴素,古色古香的亭子,不仅成了村民们遮风挡雨的洗刷地,也是游客们戏水拍照的地方。经过这个洗衣亭,看到一位大伯正在洗碗,他、亭子和湖水都成了我镜头的风景。<br> 古镇店铺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里有形式多样的民宿、原创设计文创产品店、休闲小吃店、咖啡店、云南茶叶店、特色小吃店、民族服饰店、 手工创作店等等,既为古镇的旅游提供了配套服务,也成为古镇景点的一部分。游客们在品味中享受悠闲时光,在体验里感受古镇文化。我们在这家十字路口的咖啡吧喝咖啡,云南小粒咖啡豆现磨的咖啡真香。</p> 小店里让人哑然失笑的标牌也让我们走进一家又一家的小店。 <br><br> 在古镇逛了两天,吃进去了一肚子鲜花饼,差不多可以满嘴飘香了,哈哈,现烤的鲜花饼挺好吃的。<br> 瓦猫形象是云南传统文化的象征,云南民间建新房时有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民俗,就是在正房房顶、飞檐或大门的瓦脊上安放一只张着大口的“瓦猫”。瓦猫一般用陶土制作,瓦猫像猫但不是猫,是一个面目狰狞的神怪。其实瓦猫的造型也不恐怖,我觉得跟《哆啦A梦》机器猫有点像。<br>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的印染手工艺,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和顺古镇和跟大理、丽江、束河等古镇一样,也有好多家蜡染坊,游客可以购买蜡染产品,也可以自己画、自己扎、自己染,做一个属于自己独有的蜡染产品。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做菩提的摊位上我们待了很久,挑选了两颗释迦菩提、四颗千眼菩提,我们看着摊主切割、开壳、粗打磨、钻孔、细打磨、穿绳、打结,做成了我们喜欢的小玩意。摊主在处理释迦菩提。</p> <p class="ql-block">千眼菩提的制作过程比释迦菩提简单一点,不用切割和开壳,直接进行粗打磨、钻孔、细打磨,最后穿绳、打结,一条椭圆形的千眼菩提挂件就完成了。</p> 田园风景 <p class="ql-block">镇中心外的和顺古镇,仿佛是个“考完试的孩子,放下书包,彻底放飞自己了。”古镇的田野风景,一片质朴纯净又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p> <p class="ql-block">满池的荷花已经过了盛开的季节,几朵粉色的、黄色的荷花在层层叠叠的叶子中摇曳,绽放着它们最后的舞姿。</p> 双虹桥老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相传为桥头老爷寸玉率众建修的。清光绪十年(1884)又重修。双虹桥新桥建于1921年,两桥形如双虹卧波,所以取名双虹桥。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红莲映日。桥下鹅鸭戏水,鱼翔浅底,空气中淡淡的花香和绵绵的泥土味,在这幅流动的水粉画中弥散开来。 “七曲桥”一直从池塘边蜿蜒到湖中心的雨洲亭。雨洲亭是为了纪念益群中学的首任校长、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的,也体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寸树声,字雨洲,是和顺古镇寸家的第14代人‌,是腾冲县人民政府的首任县长,是云南省著名的教育家。亭中“雨洲亭”石碑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题写。 <p class="ql-block">十月是和顺古镇农田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稻田和绿油油的秧苗相得益彰,若有若无的蓝天给小溪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光,让小溪更清澈透亮了。傍晚时分,劳作的村民都回家了。在田埂上、田野间,行走的都是游客们忙碌的身影。 </p> <p class="ql-block">田园里有好几个洗衣亭和洗衣池。和顺洗衣亭和洗衣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原本在田边灌溉渠道旁的古早洗衣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了游客打卡的景点,为优美的田园风光更增添了鲜活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吃完晚餐,意犹未尽的我们去逛和顺小巷了,去看看流光溢彩的和顺夜景和轻歌曼舞的和顺夜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