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小、同学——董保华

小白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面是原武汉军区专业作家曾在武后工作过的</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张为</b><b style="font-size:22px;">老战友的一段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读了“五月阳”记述董保华英雄事迹的短文,第一个念头是感谢作者。抛头洒血瞬间事,作古英雄几人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一仗本来我国就是不宣之战,战场上的英雄事迹就鲜有报导。我最早听说保华在越南受重伤,是同学之间口口相传,吓了我一大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保华在北京手术后转回武汉治疗,我到车站路8号董伯伯家看望他。董伯伯拿出一个金属圆球,两瓣开的,还有几个钢珠。保华说就是这玩意儿打伤的我。这是子母弹,一撒一大片,爆开就是钢珠,大面积杀伤暴露人员。我问,你是怎么脑部中弹了人没倒?他说当时知道是糟糕了,但是不能倒啊。整个高炮阵地的炮都在地面下,只有我是观测兵,必须站在阵地表面对敌机测距报数据。所有炮按照我的数据对空射击。我要是倒了,炮就瞎了,就只有眼巴巴让敌机扑下来把整个阵地炸平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说强烈的意念可以创造生命奇迹,保华就是一念仅存——我要睁大高炮炮群的眼睛,流着颅脑中的鲜血坚持到了最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很快地,援越战场出了个“陆上麦贤得”,在部队里传说开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董保华是我的小学同班。按他们家长辈的叫法,我一直叫他小保。他们家孩子的昵称有一种幽默感,小保,小妮子,小疙瘩……小时候我去他家玩,他父母董伯伯吕阿姨都很亲切。困难时期部队允许干部家庭养鸡,吕斌阿姨的鸡养得很出彩,来克亨、澳洲黑、九斤黄,都是品种鸡。孵出小鸡了小保叫我去拿,用纸盒带回家。上了中学以后我们分开了。记得他当兵很早。再就是他受伤后回到武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夫人杨苏豫也是我小学发小,还是中学校友,还是156医院战友,更巧的还是咱果林文友群友。说来苏豫在156医院,一直也是先进模范。小保到156休探亲假,我们见过几次。再后来我调广州,跟小保见面少了。直到听说他重病住院。在小保离世前不久,我跟苏豫联系,苏豫用手机视频通话,大声对小保喊:“你的老同学张为来问候你了。听见了吗?听见了就睁开眼睛看一看。”视频里的小保真的缓缓睁开了眼睛。我也喊:“小保,董保华,你听见我说话了吗?”他没有再反应,疲惫地闭上了眼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们见的最后一面。不久后保华走了。我一直在想,在苏豫的视频里看到的小保那最后的昏迷,本来应该是发生在阵地上受伤时候的。他为了部队的战斗胜利,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把重伤的昏迷一直留到了几十年之后。他的病逝,是几十年前的战场上的英勇牺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不同的只是,远去了炮声,散去了硝烟。英雄的身后,是和平的、繁荣的盛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