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是进出西藏的东大门,是西藏的第三大城市,也是“茶马古道”的中心地带。 9月3日下午5点半到达昌都市区,天光尚早,放下行李准备在酒店周边走走,向酒店前台咨询,附近有什么好去处,她说茶马广场在洒店前50米,强巴林寺就在酒店上面。 强巴林寺 <p class="ql-block"> 我们决定先去强巴林寺,出酒店大门右拐是云梯般的台阶,台阶的尽头就是通向强巴林寺的横马路,到马路右拐爬一段坡就能看见寺庙建筑了。</p> 酒店距强巴林寺直线距离确实非常近,但那近100级台阶与一段坡路走上来已是气喘吁吁了,喘着粗气终于到达了马拉山顶。站在达这里,依山傍水的昌都城尽收眼底。 强巴林寺位于马拉山顶台地,下面是昂曲和扎曲两水交汇处,而昌都意为“水汇合处”,其名字是因二曲相汇为澜沧江而得。昌都市区依山而建,城区桥多,水多,山多被誉为青藏高原的小重庆。 强巴林寺是明朝时宗喀巴改革藏传佛教以后,他的弟子向森•西绕桑布于1437创建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 它依附于巍峨的横断山脉,耸立在古冰河切割而成的红土壤层,被称为藏东第一刹。 这是一座主要供奉弥勒佛的寺,弥勒佛在康巴藏区也称强巴佛,强巴林寺之名由此而来。 到达门口就被那气派的门楼与二座高耸入云的经幡柱吸引,进入寺庙,宽阔的道路与广场给人以舒适感。 看寺内说明牌:寺庙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内共有5个大殿、9个扎仓、2座拉康、1座印经院,30幢僧舍,僧人1200余人。 扎仓是寺庙依据修行科目的差别而划分的组织,有固定的佛殿,佛殿内主供佛也不同。同时,每个扎仓所管辖的僧人多少不均,大的扎仓有400多人,小的扎仓不到100人。 我们本想逐个大殿进行参观,结果因来得太晚,看到的都是紧闭的大门,与措钦大殿门口在不停地磕着长头的信徒。 转到西边,有朗朗的诵经声传出,正赶上了僧人们的晚课时间,循声而去,进入院落,次起彼伏的诵经声更加强烈,虽一句也没听懂,但还是声声入耳。(下图就是学生们上晚课的地方) 我们带着虔诚,在寺内绕了一圈,强巴林寺外观给人的印象是规模宏伟,壮严肃穆。 寺内建筑红白相间,金顶金碧辉煌; <p class="ql-block"> 僧舍现代明快;花草树木生机勃勃。</p> 巍然静穆的庙宇与周边起伏山峦,构成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画卷。 当我们再次回到措钦大殿门口时,学生们晚课刚好结束,三三二二结伴而出。 此时的画面:山上的红土、寺内的红墙、红衣的僧人,这是强巴林寺给我最强烈的印象 ,这种红能显现出强大的、足以穿透岁月与生命的力量。 他们在寺内交谈、嬉戏,在寺外门口的摊位及小买部购买水果蔬菜及生活用品,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自在地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虽然我们没能进入经堂、活佛的官邸、护法神殿和禅相院等,没有看到佛像、文物、藏文经典、精美的唐卡与壁画,但能看到僧人们充满人间烟火的生活场景,也是不虚此行。 强巴林寺是昌都市的重要地标,也是当地人的精神家园之一,每天都有很多本地人绕寺祈福,它坦然接受众生的朝拜,亦时刻庇护着脚下忠实的信徒。 茶马广场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强巴林寺出来沿坡步行而下,经一个S湾下到茶马广场。</p> 古代的昌都是川藏茶马古道和滇藏茶马古道的交汇点,是茶马古道的最大驿站,也是古道上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补给地,更是茶马古道上名副其实的重镇。 现代的昌都城,是藏东明珠。高楼林立,商铺遍布,十分繁华。位于市中心的茶马广场更加彰显了昌都的气派与繁荣。 茶马广场是个很大商业广场。集合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民族风情,展现了昌都新时代的活力。据说广场于2015年底修建完成,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东西横穿城区中心,全长150米。 广场两侧分别是茶马城回迁居住小区和商业购物服务中心,还建有300户各类商铺、购物、住宿、品茶、休闲、民族手工业商品城、民族文化展示馆、群艺馆等公共设施。 这里的人气可以和内地二三线城市媲美,夜晚灯火辉煌,是昌都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过往游客的打卡地。 在靠近广场的纵横道街上,餐厅、咖啡厅、饮品店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但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找到一家适合自己口味的餐还真的不易,兜了二圈最后找了一家不辣的豆花猪蹄店解决了晚餐。 昌都物价与内地多数城市相比较高,但又近邻四川与云南,许多日常用品都是通过317国道、318国道和214国道从这两省陆路运输而来。故相比于西藏其他城市,昌都的物价还算便宜。 晚上入住广场附近的MO. 奈尔酒店,这是家快捷酒店,处于闹市区,酒店中央空调没有制冷设置,只能开着窗户睡觉,一晚上先是炒菜的香味,再是行人大声的说话声,与汽车摩托车捷驶发出的呼啸声,最后是滴嗒的雨声使我们一直处浅睡眠状态。 <p class="ql-block"> 在昌都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印象深刻。9月4日我将从昌都出发,到丁青去看离天最近的孜珠寺。</p> <div><br></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