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古镇

晚风

<p class="ql-block">桐乡的四大古镇濮院、崇福、乌镇、石门。其中乌镇的旅游开发最早,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连世界互联网大会都选定其为永久会址。濮院仿照乌镇的形式由企业操作开发,新的景区也已完成对外开放。崇福和石门尚处于未完全开发状态,要想看一看运河边古镇的状态,去这两个地方或许能找到一点当年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说起崇福,这可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县城,是长达1020年的崇德县治所在地。旧地名“语儿”“御儿”记入《春秋》《国语》《左传》,可见弹丸之地,风流渊深。当年桐乡从崇德分出去变成县,到后来崇德反而被桐乡所并。崇福成了桐乡的一个镇,这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不多见的了。但崇福是个大镇,经济发达,有专门的皮草市场,规模气势比一般的镇要来的大。</p> <p class="ql-block">祟福有一条老街—横街,被确定为历史文化街区。横街自宋元开始形成,至明清时期定形,全长345米。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完整的清代街市风貌,被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誉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历史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街区”,为省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国庆的一天,来到崇福横街。整齐的老宅、石砌的道路是经过整修的,街面不大,两边都是店铺,一些有故事的老宅或者曾经被名人居住过的房子、老店铺都在门口有专门的牌子介绍,可街面上出奇的安静,没有居民居住,有些已经挂出牌子的店铺,绝大多数也都没开门,一圈走下来只碰到二三个人在逛,老街真的是清静。</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横街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大凡崇德的名人大多都与横街有关,其原因就是京杭大运河曾经穿崇福而过,横街就在京杭大运河边上,是当时最热闹的地方,虽然在明代运河改道不穿崇福,但街面已成,老运河仍在,横街的地位没有改变。</p> <p class="ql-block">横街的名人在古代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吕留良,清初浙派诗人吴之振,清末山水画家吴滔;近代有南社女词人徐自华,足球名宿戴麟经;现代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桥梁专家程庆国,中国工程院院士、自动控制领域专家吴澄等。而许多名人的故居,在横街还得以保留。</p> <p class="ql-block">永丰当,临街仅一开间石库墙门,前后五进,为现存结构较完整的古建筑。民国初年钱子英在此设永丰当,1920年安徽籍画家程啸天曾在此当学徒。</p> <p class="ql-block">劳永嘉故居。劳永嘉系明万历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劳府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南临横街。民国初年劳府前二进房屋成为地方名绅徐乃萱住宅,徐乃萱长女徐力民曾在此创办学塾,后嫁石门丰子恺。解放后曾为崇德县财政局及崇福粮管所。</p> <p class="ql-block">保安弄北起西横街,南至保养弄,全长170米,宽2米。保安弄为现今崇福镇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弄堂。狭长幽深,青石铺路,两侧为高耸的封火墙。</p> <p class="ql-block">徐多绅故居—承志堂,为徐多绅所建,自民国初年始建,十年告竣。徐多绅,江苏候补知县,善诗,与海盐张元济等名流交往较深。徐多绅的继配夫人丰针,为丰子恺姑母,善剌绣,雅号“丰蝴蝶”。</p> <p class="ql-block">古街边的茶室,整齐的茶杯放在门口,每个茶客个自认识自己的杯子。火灶一开喝茶、聊天、打牌,里面喝茶的人坐满一堂,这是当地盛行的一个百姓生活习俗。</p> <p class="ql-block">崇福还有一个中山公园。1933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以私家花园遗址和孔庙学宫旧址为基础修筑。中山公园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同名公园,浙江有五座,浙北仅崇福一座。</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中的崇德孔庙始建于宋元丰八年(1085),历史上重建、扩建、修缮40余次,孔庙前的文璧巽塔(笔)、仓沐桥(墨)、照屏(纸)和荷花池(砚),被邑人称为“文房四宝”。崇德孔庙是浙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孔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公园中为纪念吕留良而建的吕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山公园中蔡元培为吕留良写的纪念碑。在公园中专门辟有“”图说留良”画廊,介绍吕留良生平和清朝文字狱,在吕留良死去五十年后惨遭剖棺戮尸枭示之刑的来龙去脉。</p> <p class="ql-block">文璧巽塔,明嘉靖年间,左政通吕希周建“坤、离、巽”三塔,到万历年间仅存巽塔,现存的巽塔重建于清咸丰三年。为六面七级仿木砖构。</p> <p class="ql-block">在崇福还有一座古桥,就是司马高桥。于明洪武年间建,清乾隆十四年重建;清光绪二年再次重建,已有一百四十余年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来崇福追寻崇福的历史,这一街、一园、一桥最能体现崇福的过往历史了。崇福老街中的不少老建筑也被列入文保单位而要加以保护修缮,除了横街,其他的古建筑都已人去楼空,政府加以整修。但整修后怎么利用,世人还未可知,很希望能让崇福人再回到原处生活,延续着古镇独有的烟火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