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孔子使子路"问津"入楚,是"好龙"叶公所邀

江畔寻吟

<p class="ql-block">(本文来源:2010-02-13汉网﹣长江日报)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管昕玥 余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日前,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公演,其中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孔子从陈蔡到楚国,让子路去问渡口,却遭致田野村夫的嘲笑:你是圣人无所不知,怎么不知道渡口在哪?这使孔子心有所感,以此教导学生,并由弟子将其言论整理收入《论语》,广传后世。"问津故事"究竟发生在何地?随着《孔子》的热映,这一话题再次引发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武汉新洲旧街乡间有一座千年书院问津书院。院内藏有一古碑上书"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当地民间盛传,此地即为当年孔子使子路"问津"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传汉文帝十六年时,新洲当地百姓耕地的时候偶然掘得石碑一块,碑上刻有"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大字。石碑发现后,当时管辖此地的淮南王刘安命令在石碑的发掘地,即现在的新洲区旧街这个地方建亭、修庙,供士人、百姓瞻仰祭祀孔子,孔子庙就此建成,从此也就有了孔子山、问津河这些地名。直到宋末元初,湖广儒学提举龙仁夫“拒元不仕”借此孔庙开办书院。后明朝神宗年间由当时的湖广总督熊尚文根据“孔子使子路问津”故事题名“问津书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子当年到此问津与否,新洲区政协文史委主任黄小遐先生经多年研究,考证"孔子周游列国到楚之时间地点",认为新洲民间传说有根有据。昨日,他向记者披露了这一考证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黄小遐介绍,公元前497年,孔子在鲁国"由大司寇行相事",三个月后因市场秩序井然,道不拾遗而遭邻国齐的嫉妒,被其设法离间,开始"周游列国"。公元前491年,孔子"周游"至陈国的时候,正值与陈相邻的蔡国内乱,蔡昭侯被其臣子所杀,大部分领地尽归楚国所有。也正是这时候,鲁国召回孔子弟子冉求,却没有要孔子回鲁的意思。而《史记》载又正是这时候孔子带着子路等人到"蔡","迁于蔡三岁"。孔子为什么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到蔡呢?说到这里,不能不专门介绍一下叶公其人。"黄小遐说,因为汉代刘向的一则《叶公好龙》寓言,使此公贻笑后人,其实这位叶公并非等闲之辈。他出身将门,乃楚国功臣,当时正驻守楚之北疆叶地,他对孔子很敬重,且过从甚密。孔子为什么到这里,首先还要了解当时大的政治背景:正值春秋末期,政治环境为陈亲楚,蔡亲吴,而当年孔子在陈"教书"逗留时间相对较长,根据当时的环境,孔子很可能是在"陈"受叶公所邀而到"蔡"。当时,蔡国正值内乱,位于"江、汝之间"的原蔡地。当年长江北,汝河南的新蔡、麻城、新洲这一带已并入楚国版图。蔡国都城则已迁至今安徽凤台一带。叶公与吴国有杀父之仇,孔子受叶公所邀不可能在亲吴的蔡国达三年之久,惟一合理的推论是:孔子到"蔡"是指并入楚国版图的原蔡地。孔子到了这里,其实是到楚,只是当时还习惯以蔡地相称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两千五百多年前,新洲区南部是与长江相连的一片泽国荒湖,沿湖东岸到现在的大埠口,有一条直通长江边上的大路,那是商贾们通过长江长途贩运货物的码头,也是官宦仕人长途来往的渡口,也必然是孔子乘船向上到楚国郢都的必由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小遐说,楚地有很多关于孔子的故事记载,孔子"使子路问津"就是其一。孔子周游列国,不知走过多少路程,问过多少次路,打听过多少渡口,以前都非常顺利,而在这里却受到一番奚落,这使孔子印象深刻,认为这是避世之人向他们指点心灵上的迷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小遐认为,"孔子使子路问津"也并非狭义地只问眼前的小河渡口,应是打听到长江边乘船溯江而上到楚都郢的长江渡口。因为此前在蔡地,孔子被当时亲率大军围蔡的楚昭王召见过并"将以书社地700里封孔子",虽然被当时随军的楚昭王叔父令尹子西谏止,但孔子将自己的理念寄希望于这位年轻的楚昭王。所以当时孔子接受叶公建议,并得其帮助通过长江乘船溯江而上到楚是很自然的,没有想到在这里问渡碰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正是此时,闻楚昭王已英年早逝,遂改变了孔子适楚的行程。这一年,孔子已是61岁的老人,加之又遇楚狂而歌,才打消了到楚都去的念头,到此“回车”,依然到陈国“教书”去了。后来在讲学的时候,他多次将这次问渡碰壁的事举例来教导学生,以致在他的学生整理孔子言论时,收入到《论语》中。"黄小遐介绍:孔子在新洲问津不仅是他个人的考证结果,也得到一些史学家的认可,如武汉大学博导黄钊先生,及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皮明麻先生也都持有这样观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孔子使子路问津"之地,其实在史学界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周游所及的地方向北未过黄河,最南边所到的楚境上蔡,即在今天河南的信阳,不可能在新洲问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此疑问,黄小遐解释说,据其考证,从公元前491年到前489年,孔子实际一直在楚地"江、汝之间"活动。也就是长江北,汝河南的新蔡、麻城、新洲这一带。只是蔡国当时还在,原来的蔡都新蔡还是习惯以蔡相称而已。当时叶公驻守楚国北疆,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叶县一带。孔子与叶公过从甚密。黄小遐认为,史载孔子"自蔡如叶"、"自叶反蔡"多次,中间也没有什么大的河流,岂有在叶地迷津之理?孔子一行经新蔡,过小界岭就是现在的麻城,也就到了当年吴楚柏举之战的地方(今麻城新洲一带),再往南离长江也只百里之遥,是乘船到楚都的捷径。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会在麻城新洲一带留下许多故事和传说的原因。不仅如此,沿着孔子自北往南的路线,还在当地留下了一连串的诸如"夫子河"、"坐石"、"问津河"、"卧车盘"、"回车埠"等一系列遗址及地名。《庄子》"杂篇"有:"孔子之楚 舍于蚁丘之浆 ”的记载。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白话就 是:"孔子到楚国途 中,下榻在蚁 丘旁边的酒店 里"。现在看到麻城闫河附近柏子塔旁边,有一黑色石山丘,寸草不生,即当年所谓“蚁丘”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