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之旅•金秋陕北行(三)

大梁白云起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十二天:宝塔山、凤凰山麓、王家坪八路军总部、清凉山</p><p class="ql-block"> 到达延安的第四天,我们去了宝塔山。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又称“嘉岭山”,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山上的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宝塔山的最高处有一座两层阁楼式建筑,名为摘星楼。</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摘星楼原名望寇楼,明朝万历年间,范仲淹镇守延州时修筑此楼。由于在宝塔山的最高峰,每到夜晚星汉灿烂之时,好似伸手可摘星辰,故名摘星楼。站在摘星楼上俯视延安城,三川风貌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原楼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已毁,现存的建筑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修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摘星楼被誉为宝塔山上最佳观景台,既可俯瞰延安老城,又可远眺延安新城,可以清楚地看到延安这座城市建在崇山峻岭之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p><p class="ql-block"> 歌曲《延安颂》是由莫耶作词,郑律成作曲,1938年夏作于延安。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强烈愿望和真挚情感。此后,《延安颂》从延水河畔、宝塔山下传颂到抗日前线和全中国,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光辉象征。</p><p class="ql-block"> 70多年过去了,《延安颂》至今仍在传唱。它已经超越了一首抗战歌曲的内涵,成为民族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宝塔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坐落在延安市的中心,身姿挺拔,高耸入云。它背靠着悠久的历史,向人们讲述着</span>延安的辉煌岁月和英勇革命斗争,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它是延安的象征,它是中国革命圣地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迎着时间的长河,宝塔山的历史可谓悠久而丰富。雄伟而壮丽宝塔,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宏伟的气势,闪耀在延安的天空之上。登上宝塔山塔顶,延安市的全景尽收眼底,仿佛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韵味与历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宝塔山是延安的真正精髓所在。它引领着我们走进历史的长廊,感受那段艰苦岁月,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和无私奉献。走近宝塔山,你就走进了延安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宝塔山的魅力不仅仅是它的建筑、景观和历史,它代表着一个伟大的时代和革命斗争的精神。它是一座浸透着英勇与智慧的建筑,是一段涓涓细流中承载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来到延安,不仅是追寻着父亲的足迹,更是感受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探寻中华民族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延安之旅,是我一生的难忘之旅!</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宝塔山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到宝塔山,了解八十多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了解革命前辈们不怕困苦、不怕牺牲,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感受这座中国革命圣地的伟大、艰辛与壮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宝塔山半山腰处有一处“日本工农学校旧址”,是当年八路军改造日本战俘而建的一所学校。学校专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吸收日军战俘在里面学习,对他们进行</span>教育感化,改造学习。校长由日本共产党员冈野进担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1941年5月到1945年抗战胜利学校被撤销,日本工农学校累计改造了约500多名日军战俘,先后有100多名学员从事敌后统战工作,或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由侵略者转变为反法西斯战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凤凰山麓</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了一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在英国伦敦出版。从此,来自中国西北一角的那颗“红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就是延安市凤凰山麓。</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凤凰山麓<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脚下,这里曾经</span>是中共中央的驻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即是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指引全国开展抗日战争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今天后辈们了解抗战历史的主要历史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凤凰山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1937年1月进驻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对外开放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旧居和红军总部作战研究室等旧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旧居。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主席和贺子珍在这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朱老总和周总理的旧居。院内有三孔石窑洞,中间的一孔是朱老总居住的地方,旁边一孔是周总理的居住的地方。1937年初,周总理在西安事变后回到延安,曾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先后在这里召开了1937年3月的政治局会议、苏区党代表会议、白区工作会议以及六届六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从政治上和组织上做了充分准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这孔窑洞居住期间,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等著作,还会见了白求恩、卫立煌等许多中外人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作战研究室。</p><p class="ql-block"> 当年,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以及红军总参谋部的指挥员们在这里研究、制定抗战的具体作战方针和计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机要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路军总部住址王家坪 </p><p class="ql-block"> 王家坪位于延安宝塔区西北约4公里处,1937年8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家坪革命旧址以沟为界分成两个大院,左为总参谋部院,右为总政治部院。</p><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在这里指挥部署了敌后根据地军民的八年抗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全面进攻,并为挫败其重点进攻作了充分准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1937年至1947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在这里领导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并为战胜其重点进攻作了充分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结束,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在此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大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家坪开放参观的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人的旧居及军委礼堂和会议室。军委和总部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转战陕北期间指挥西北战场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同时又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旧居。</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毛泽东由枣园迁到这里,在此为准备自卫战争,写下了《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著作,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战术方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在毛主席旧居门前的小石桌向父亲汇报了在苏联的学习情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和中共中央机关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延安的进攻,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走进王家坪大门便是南院,首先看到的是军委礼堂。这是一座土木石结构的平瓦房,整个礼堂可容纳二百多人开会。</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年这里的军委机关有秘书厅(后改为办公厅)、作战部、高参室、外事组、作战研究室、资料室、总务处、通讯处等;总部机关有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对外开放的有军委礼堂,政治部会议室,军委会议室,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旧居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延安有个清凉山,清凉山上有座万佛寺,宋代石窟,陕北四大石窟之一。</p><p class="ql-block"> 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央印刷厂印刷车间设在清凉山上,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A级旅游景区,全国三大红色教育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至1947年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清凉山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新中华报社、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机构及出版部门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延安新闻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宝塔山街道圣地路清凉山景区,隶属延安市文物局,是一所社会科学类新闻事业专题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馆名由陆定一题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纪念馆大厅,有一座二人站立的雕像,右边是毛泽东,左边的是我党新闻创始人博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闻纪念馆大厅陈设的纸笔雕塑,上面刻着毛泽东“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延安时期,清凉山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解放日报社、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机构的所在地,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战斗在清凉山的这支新闻大军担任了党中央的“喉舌”和“耳目”的重任,他们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凉山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陈毅元帅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曾赋诗赞曰:“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这首诗高度概括了清凉山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延安是革命的大熔炉。抗日战争时期,数百名华侨和青年来到延安。他们出身不同,信仰各异,但都有颗赤诚的爱国心。在延安火热的岁月中,他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有的奔赴前线,驰骋疆场,成为英勇的抗日战士;有的留在延安,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各项建设事业,成为新中国栋梁之才;有的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p><p class="ql-block"> ~摘自延安革命纪念馆解说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完成了上午的参观游览活动,时到中午,雨生表弟问我中午想吃什么?我说:到了延安,就想吃陕北的面食,雨生弟说:那咱们就去吃抿节。 </p><p class="ql-block"> 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是榆林的一种粗粮细做的传统面食小吃。 在山西、陕西均流行。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常常说起老家的抿尖儿,那时候只知道抿尖儿是一种面食,但是没吃过。今天在延安,吃上了真正的陕北抿尖儿,也是对父母的深切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抿尖儿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麦磨合而成的杂面,将和好的面团放在特制的密布筛孔的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成一寸来长的小节下锅煮熟。吃的时候浇上素汤,汤内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并佐以韭黄、葱花、芝麻、辣酱、香菜等十几种调料,味道清淡可口,带着一股豆香味儿。</p><p class="ql-block"> 你看,一碗热汽腾腾的抿尖儿,配上十几种调料,是不是很香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延安的行程就要结束了,9月8日晚上,在延安的亲人们为我和夫人举行了饯行晚宴。如新大哥及大嫂、大姐朝华、二姐淑华及二姐夫、雨生表弟及弟妹,还有他们的子女、孙辈悉数参加。一个大家族,十几号人,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延安的五天里,表弟田雨生几乎每天都陪着我们在延安进行参观游览,主要的景点有:宝塔山、杨家岭、枣园、中共西北局旧址、王家坪八路军总部、凤凰山麓、清凉山、鲁艺等革命圣地。此次来到延安,受到亲人们的热情款待,我们深感亲切、温馨、快乐、美好。在此,特向延安的所有亲人们表达深深的谢意!同时也祝愿他们以及家人们健康、快乐、幸福!</p><p class="ql-block"> 最后,用一首诗表达我们这次“寻根之旅”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寻根之旅感怀</p><p class="ql-block"> 常思梦里泪潸然,问祖寻根返故川。</p><p class="ql-block"> 翘首亲人迎远近,相逢一笑此心安。</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天:南泥湾、黄帝陵、咸阳</p><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延安的行程,下一个目的地是陕西咸阳。</p><p class="ql-block"> 从延安出发去咸阳,途中顺道可以去南泥湾,再去黄帝陵。顺便说一下,南泥湾和黄帝陵都是属于延安地区管辖,都是必去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景色十分宜人,山水有相逢,又称“陕北的小江南”。当然,南泥湾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而闻名,在这样一个小的地方,却记录了八路军359旅开垦南泥湾这片土地的全部历程。也可以说这片小小的土地蕴藏着巨大的力量,那就是红色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这是电影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的一首歌曲,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老师演唱。如今,凡是六十岁以上的人对这首歌是非常的熟悉,它歌颂的就是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到南泥湾景区内,先后参观了南泥湾革命旧址和大生产纪念馆。纪念馆建筑为二层框架结构,外观呈黄土窑洞形态,象征着延安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1937年1月,中央红军进驻延安。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再加上国民党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当时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大生产纪念馆,迎面是战士开荒的雕塑,上方可以看到毛泽东题写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这里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主线,全面展示陕甘宁边区部队、机关学校和工农群众在大生产运动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1年3月,为克服解放区面临的日军“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封锁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响应中共中央组织起来,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王震旅长率领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全旅指战员立志将荒凉的南泥湾变成牛羊满川、麦浪起伏的陕北江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359旅在这里屯垦,是自力更生的一面旗帜。1943年秋,毛泽东视察了南泥湾。这里开放参观的有毛泽东视察时的旧居,九龙泉、桃宝峪、还有大生产运动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展示大生产运动取得的成就,陕甘宁边区举办各种工农业生产展览会,奖励成千上万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劳动光荣,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南泥湾纪念馆里有一面墙,墙上雕刻着这些劳动模范的头像,介绍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奔赴延安东南四十多公里的南泥湾垦荒屯田,把戈壁变成良田、荒漠变成绿洲,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形成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2年9月9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向各抗日根据地推广第三五九旅的经验。随后,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多次亲赴南泥湾考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初期,实行力争外援、休养民力、恢复和发展边区经济的政策。</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不仅停拨经费,而且调动军队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财政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39年2月,困难刚刚露头,毛泽东就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1940年冬,边区外援全部断绝,生产自救成为边区军民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p><p class="ql-block"> ~ 摘自南泥湾纪念馆解说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南泥湾种植稻田1500亩,集中经营打造高品质稻米产业,还联合高校发起设立了5亿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 南泥湾的植被覆盖率超过87%,还建起了陕北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蝉鸣林下、鹳立水间,真正的成为了“陕北的好江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南泥湾,我们的“寻根之旅·金秋陕北行”就告一段落。后面的行程就是陕西、山西游了。主要的目的地是陕西咸阳、西安、韩城,山西的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金秋陕西行·黄帝陵</p><p class="ql-block"> 沮水泱泱贯西东,千年古柏劲苍风。</p><p class="ql-block"> 华夏始祖轩辕帝,万代尊崇血脉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南泥湾出来去咸阳,途中经过黄陵县,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墓就在黄陵县。</p><p class="ql-block"> 黄帝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长眠之地。这座宏伟的陵寝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之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轩辕庙是黄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庙内陈列着黄帝的雕像和祭祀用品,每年都有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在此举行。</p><p class="ql-block"> 轩辕庙前的龙尾道,共设95级石质台阶,经五个踏步组逐级登高,寓意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黄帝陵景区轩辕庙院内,有一颗柏树,名为黄帝手植柏。相传是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所以又被称为轩辕柏、龙柏。其树苍劲挺拔,冠盖蔽空,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它历经五千年沧桑巨变,以特有的风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彰显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强大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帝陵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墓,黄帝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被尊奉为“人文初祖”。据传说,黄帝在公元前2697年到公元前2597年期间统治华夏部落,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黄帝陵因此成为中华民族认同和尊崇的象征,寄托了无数华夏儿女对祖先的敬仰与崇拜。每年的清明,地方政府以及众多的海外侨胞都会在此举行公祭轩辕皇帝典礼。</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黄帝陵,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每次踏足都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轩辕黄帝浮雕像</p><p class="ql-block"> 大殿正中木质壁龛内供放着一尊巨大的石刻轩辕黄帝浮雕像。浮雕轩辕黄帝沉稳站立,步履向东又回首望西,抬臂扬手,冠带简朴,着装无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祭祀广场</p><p class="ql-block"> 人文初祖大殿北面,是占地1万平方米的祭祀广场,可容纳5000人举行祭祀活动。广场地面为花岗岩石铺就,东西两侧分列着九尊高2米的青铜铸牛鼎和代表56个民族的56面龙旗。此外,东面还有一口龙魂大钟,西面则立一面龙威大鼓。整个祭祀广场庄严肃穆,威风凛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帝陵的核心建筑是祭祀大殿,殿内供奉着黄帝的神像。大殿设计庄重、气派,展示了传统的祭祀建筑风格。殿前的广场开阔,是举行重大祭祀仪式的场所,体现了黄帝陵作为民族圣地的庄严气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帝陵内还设有多个石刻和碑文,这些石刻记录了历史上关于黄帝的传说和历史事件。石刻艺术展现了中国古代书法和雕刻技艺,为研究黄帝陵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有一处碑亭,是陈放重要石碑的地方,亭内现存石碑四块。西侧有两块,前边一块是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共祭黄陵时,毛泽东亲笔题写的《祭黄帝陵文》手迹;后面一块是邓小平为黄帝陵的题词碑,碑上刻着《炎黄子孙》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碑亭东侧也有两块石碑,前边一块是孙中山先生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黄帝赞》词一首:“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后边一块是蒋介石于1942年冬为桥陵改称黄帝陵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口大钟名叫龙魂大钟,是用于公祭轩辕黄帝陵的礼器。<span style="font-size:18px;">钟面正中心为篆体“龙魂”二字,钟纽为双凤耸立,两侧以双龙为扉棱,整体造型庄重凝练,独特精美,表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体现钟铭盛世、龙凤呈祥、天人合一的意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圣地,黄帝陵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了解中华民族起源和早期历史的窗口,也是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象征。黄帝陵的祭祀活动和文化传承,对弘扬民族精神和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多到了咸阳,家住咸阳的侄女已经给我们订好了入住的酒店,办理好入住手续后稍事休息,六点多来到街上,在一家餐馆吃晚饭:地道的陕西肉夹馍、凉皮、面条,还有蛋花汤。好香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