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精彩课堂,研课堂风采———文昌市第三小学第6周数学教研活动

文昌市第三小学数学组

<p class="ql-block">  初秋悄然至,教研意正浓。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数学组在多媒体教室举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研究活动。</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组吴清霞老师的课例展示:课题《认识公顷》,授课班级是四(7)班。</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执教的《认识公顷》一课,抓住了本课的关键:建立1公顷的表象。老师在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准备学生熟悉的文中校园等场景,并根据已学得面积单位推理创造新的大的面积单位。通过知识迁移.创造出平方百米(公顷)。另一亮点是加强体验.她把体验活动设计在教学的难点之处。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学生要形成1公顷的观念,知道它有多大是学生的一个疑难点。吴老师为学生选择了提前测量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留下1公顷的表象,给他们反复感受的机会,印象逐渐清晰、逐步深刻。学生在乐中学,掌握新知,达到教学目的。</p> 教材解读及课例分析 <p class="ql-block">  韩敏莉老师的《公顷》单元解读: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难点,新课标中的”公顷和平方千米”,单元内容的分析,单元重难点突破建议。课例《公顷》的活动环节和丰富的素材,对比教材学习活动的安排,课例《公顷》的活动环节设计说明。思考:如何通过认识公顷的学习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发展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哪些学习能力?精准分析,解读透彻。</p> 课后反思 <p class="ql-block">吴老师课后反思:</p><p class="ql-block"> 授课中,尝试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了公顷这一面积单位的概念及其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p><p class="ql-block">一、教学流程与效果</p><p class="ql-block">复习引入:</p><p class="ql-block">优点:通过复习面积单位和练习,成功唤起了学生们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并自然地引出了新面积单位——公顷。</p><p class="ql-block">新知学习:</p><p class="ql-block">优点:通过展示生活素材和推算、想象活动,学生们对公顷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理解了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优点:通过围一围、算一算、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们亲身体验了1公顷的大小,形成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巩固练习:</p><p class="ql-block">优点:通过尝试换算和填空练习,学生们巩固了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并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一知识。</p><p class="ql-block">二、学生表现与反馈</p><p class="ql-block">优点: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对公顷这一新面积单位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p><p class="ql-block">改进:部分学生在换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和指导。</p><p class="ql-block">三、教师表现与反思</p><p class="ql-block">优点:课堂上始终保持着亲切形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教学活动,成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改进:需更加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关注全体。</p><p class="ql-block">四、总结与展望</p><p class="ql-block">这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对公顷这一新面积单位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努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期待与学生们一起探索更多未知的数学知识,共同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p> 评课交流 <p class="ql-block">吕春微老师:</p><p class="ql-block">1.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呈现公顷。利用填写合适面积单位引出“鸟巢”,引出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接着,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什么是1公顷?”“1公顷有多大?”“什么时候用公顷作单位?”</p><p class="ql-block">2.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1公顷。观看文中校园俯视图;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1公顷相当于多少个50平方米教室地面;1平方米的面积大约能站10个人;再联系熟悉的场地,文中操场400米围起来的部分大约是1公顷,体会1公顷。</p> <p class="ql-block">王彩萍老师:</p><p class="ql-block"> 《认识公顷》这节课吴老师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公顷的概念,并掌握了换算方法。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p> <p class="ql-block">符玉珠老师:</p><p class="ql-block">1、从生活问题引入,激发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学生能够接触和感受到一些相对较小的土地面积,一般用平方米作单位表示。在此基础上,呈现一个相对较大的土地面积(如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地面积),让学生尝试判断,使其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随之引出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2、唤起学习经验,激活学习方法意识。</p><p class="ql-block">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建立1公顷表象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回忆以前学习1平方米、1平方分米以及1平方厘米的探究经验,分别以“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帮助学生建构起“1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表象,</p><p class="ql-block">3、设计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感性经验。</p><p class="ql-block">“公顷”是个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建立表象比较困难。因此,老师课前组织学进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p> <p class="ql-block">范艳巧老师:</p><p class="ql-block">1.吴清霞老师先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给出具体物体数据填写面积单位名称,教室的面积(50平方米)鸟巢的面积是20( )师问会是20平方米吗?学生说不可能,教室都有50平方米,那肯定是更大的面积单位。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公顷》。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很自然。</p><p class="ql-block">2、构建合理,层次清晰。能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层层推进。首先是借助资料,视觉初步感知公顷。老师视频播放文昌中学学校航拍图,占地62公顷看上去很壮观面积很大。用图片展示了天安门广场、海口万绿园世博园、文昌市第三小学占地大约1公顷,让学生通过看和对比,初步感知这些知名景点和身边校园的面积都用到了公顷。接着让学生认识1公顷的含义。通过计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得到1公顷=10000平方米。通过习题,巩固练习公顷与平方米的转换。</p><p class="ql-block">3.深入感知1公顷的大小,从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切实感受1公顷的大小。①吴老师通过让学生在操场手拉手围城100平方米,感知100平方米大小。然后让学生计算10000平方米有多少个100平方米。②课前小调查,测量教室长和宽,计算出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1公顷相当于200个教室地面的大小。③1平方米里可以站10人,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里可以站100000人。公顷不像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可以用身边的物品来感知。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1公顷的大小,发展了学生的量感,突破难点。</p><p class="ql-block">本节课吴清霞老师还利用智慧中小学平台手机控评教学,并利用学科工具计时器小组合作在时间内完成任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真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陈芬老师:</p><p class="ql-block"> 吴清霞老师今天上课《认识公顷)这一节概念课,这一节课吴老师课前准备特别充足,课前带孩子测量1平方米,100平方米,1公顷,让孩子直观感受以上面积的大小,孩子们对公顷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重点突出,教学流程顺畅,课堂活跃,孩子们参与回答较多,习题的设计有阶梯性,通过检测,孩子们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很好。</p> <p class="ql-block">符之发教导:</p><p class="ql-block">1. 教师熟练运用中小学智慧平台授课模式进行投屏,点名,计时器计时。</p><p class="ql-block">2.解惑自然流畅。通过熟悉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揭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单位,引导出较大物体的面积单位—公顷。</p><p class="ql-block">3.通过复习了解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小组汇报1公顷的大小,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通过介绍生活中的1公顷,亲身经历测量过程,体验体积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堂练习有梯度,及时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p> <p class="ql-block">邢增燕教导:</p><p class="ql-block">1.在《认识公顷》这节课教学中建立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很抽象,教师很难找到合适教具,与较小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形式鲜明对比。如何建立1公顷表象,培养学生的量感成为研究问题。</p><p class="ql-block">2.吴老师找准学生起点,让量感自然生发。通过鸟巢的面积与以前的面积单位冲突,从而引出新的单位,初步感知公顷的价值。</p><p class="ql-block">3.联系生活,以丰富的素材建上表象。准备了文中动态园,文昌公园等,促使学生对面积大小有一定的概念意识。</p><p class="ql-block">4.实际测量,以实践活动经验,深刻表象。课前带领学生体验100平方米的大小。</p><p class="ql-block">5.想象类推,用比较推理务实表象。</p><p class="ql-block">吴老师给我们带来成功的一节值得学习的教研活动,以后公开课尽量使用智慧平台授课模式,相信我们的基础课堂越来越精彩。</p> <p class="ql-block">王平校长:</p><p class="ql-block">1.教师们上课要学会利用智慧平台的授课模式,投屏、计时器、随机点名功能我们都要利用。</p><p class="ql-block">2.评课要聚焦。</p><p class="ql-block">①关于平台的运用,好用的我们推广,不好用我们改进。</p><p class="ql-block">②课堂改革。我们要思考: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发生,能力有没有培养,问题有没有解决,学习是不是真发生,教师的点评有没有到位。</p><p class="ql-block">3.在研基础上再研究概念课怎么上,可以改进优化,打造种子课、精品课,没有优化可以模仿,使概念教学课堂不断提升,优化。</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  吴清霞老师的精彩课堂和韩敏莉老师的教材解读及课例分析,<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示了执教老师的魅力和风采,</span>促进了数学组老师之间的交流,活跃了教研氛围,为我校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概念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契机。相信全体数学组教师会继续开拓努力,提升自己,成为心中有法、眼中有光、脚下有印的小数人。</p> <p class="ql-block">拍照:邢晓丽</p><p class="ql-block">编辑:罗彩云</p><p class="ql-block">审核:李明坊</p>

公顷

学生

平方米

面积

老师

单位

教学

表象

课堂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