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母校扶輪中學於1918年建校,每年十月中旬左右都是我們扶輪中學的校慶日子,在此慶賀母校建校106年之際,本篇禮贊1960年代時的體育組呂佐夫、王萬金、孫立泉、李榮華、蔡忠廉、程乃莉六位恩師。上世紀60年代初,扛過了“三年自然災害”,迎來了母校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方針時期。那些日子裏,扶輪的面貌日新月異,成績卓越,蜚聲京津冀華北,捷報頻傳。民兵代表徐鳳芝老師、政治李錫華老師收到毛主席接見。教學成績在全市名列前茅。體育成績:田徑運動會連年穩居市、區第一名,學校代表天津市參加河北省華北地區比賽第一名。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體育組一馬當先:呂佐夫、王萬金、孫立泉、李榮華、蔡仲廉、程乃莉老師下午課活時全體出動,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親自組織、示範,同學們每天享受此“開心兩小時”。學校榮獲體育工作天津市紅旗單位光榮稱號。扶輪的學生人人爭做毛主席的“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三好生。</p><p class="ql-block">請看,1966屆高三4班馮琪和1968屆高一3班左海娥的文章,他們即扶輪優秀三好生之代表。</p> <p class="ql-block">铁路一中——您给了我什么?</p><p class="ql-block">冯琪/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铁路一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从1960年入学到1968年上山下乡离开母校在铁一中共生活了8年。在人生中8年是个什么概念,应该是人生的九分之一呀,而且这也是生命的黄金时段,这人生的8年洒下了多少金色的回忆……</p><p class="ql-block">1973年9月我考入了通辽师范学院(现在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在学校里我这个在铁一中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然成了"体育明星"。我参加五项全能,参加1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的长跑,竟然跑出好几个第一。当时,最丰厚的奖品就是一个搪瓷茶缸。我在通辽师院的5000米纪录竟然保持了多年。我的铅球投掷因为姿势正确,所以,不费那么大劲也掷了个第一名。大家都说,看不出来,你这个文弱书生体育竟这么强。每当这时我就会自豪地告诉他们:我是天津铁一中毕业的。</p><p class="ql-block">记得上中学时,每天早晨学校南北楼上的探照灯亮了,照得操场上一片雪白。三合土的凹凸不平的跑道,黑一块白一块的。住校的同学们随着出操的铃声风风火火地冲到操场上,各班由体育委员或班长带领着,喊着口号在200多米长的跑道上跑起圈来。瞬间,操场上挤满了人,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跑着。也有的班级步伐整齐,步履铿锵,跑出咚咚的脚步声。"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喊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然后,同学们开始分散活动,有的做早操,有的练单双杠,有的打拳。记得当时最火的地方是单双杠场地,大家很喜欢玩单双杠,那里常常人满为患,排不上队。做双臂屈伸,十几个、二十几个、最多的要做到50个。记得那时初三有个女同学叫王培,她双臂屈伸能拔20个!在旁边的男生都目瞪口呆,咋舌惊叹:嘿,你看,女孩子还能拔这么多,真不简单!后来王培去了甘肃兵团,她和草原好知青袁凤吉结为伉俪,在甘肃生活了一生,袁凤吉于1990年代不幸病逝。他们都毕业于铁一中,都是好样的!单杠拔上十几个二十几个,那是小菜!拔30个才达标呢!接着就是玩技巧啦,什么双杠吊腕、肩倒立、投手倒立……单杠大回环、屈伸叠打,同学中也是多有弄潮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班还出了一个长跑队。记得高中时由黄宝骅带领,每天早晨去跑马路,从吕纬路出发跑到昆纬路,一直跑到小树林,再向西跑,到货场大街,到建国道跑到河边,顺着海河跑,到金刚桥再顺着中山路跑回学校。我们天天坚持,从不间断。早晨,东方发白,灰灰的马路上人影渐渐清晰,只听见长跑队的同学整齐而有节奏的脚步声,咚咚,咚咚!那时的冬天。天气比现在冷,大地冻得裂出缝子,大家迎着冷风跑,眼泪鼻涕一起流,手也冻得像猫咬了一口似的。但是谁都不惧怕。当时学校号召同学们搞象征性长跑,中国和古巴关系好,我们班就跑哈瓦那。每天,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跑的里程,拿着尺量,看离哈瓦那还有多远。体育委员对大家说:"大家加把劲,再有10天就跑到哈瓦那啦!"有的班级把长跑目标定在井冈山,还有的班级定在延安。听高年级同学说,前几年同学们都要进行"劳卫制"测验,对同学们体质进行综合测试,要求还是蛮高的。</p><p class="ql-block">当时,体育老师针对同学们的长跑也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如果外面下雨,体育课就挪到教室里上。吕佐夫老师讲跑步要注意脚形,既不能外八字,也不能里八字,因为那样每跑一步都会比正常脚形减少一到两厘米的距离,跑得多了,影响可就大了。同时,这种脚形也会影响到肌肉的正常发育和使用,从根本上影响速度。他操着胶东口音(也许是大连口音)非常和蔼地对我们说:"中学生可塑性大,好纠正,你们要从小纠正脚形。"说到长跑,吕老师告诉我们,怎样在疾跑的时候注意深层呼吸,要充分保证腿部肌肉的用氧量,要鼻子和口并用呼吸。说到用口呼吸时,吕老师说,要两步一呼气或三步一呼气,长呼长吸,舌头抵住上牙膛,让冷空气从舌头的两侧经过舌头预热后再进入嗓子,这样不至于造成喉咙被刺激而受感染。他还告诉我们怎样度过长跑的极限期,要形成自己的呼吸规律。吕老师的这一节课讲得非常具体,我们从而知道了怎样长跑。其他老师也都给我们教授了许多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无论是短中长跑、跨栏,跳高、跳远,铅球、铁饼、手榴弹投掷,还是篮球、排球、乒乓球,不仅有实践,而且有理论。记得体育课练标枪,孙立泉老师告诉我们,一定注意45度角掷出,物理讲了,45度出手省力而且最远。孙老师还说,在这个瞬间手要有一个鞭挞动作。王万金老师长期患胃病,后来他的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但还是兢兢业业,每天都拉着水管子给沙坑或跑道浇水,保证田径队和同学们训练。蔡忠廉老师是排球专家,他训练了一支排球队,当时已经打出了较高水平。每位体育老师都有一技之长,让我们不仅得到了身体的锻炼,而且也培养了我们战胜困难的意志。</p><p class="ql-block">吕佐夫老师是体育竞赛的宿将,他参加了全国运动会,创造110米低栏的天津市纪录,并且保持了多年。1990年代,吕老师去世,他在体育界享有极高的威望,天津市体委为他专门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王万金老师在田径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一直是天津市体育运动的仲裁委员。现在老人家已90多岁了,身体还硬朗健康。孙立泉老师由于多年在户外上体育课,患上了气管炎、肺气肿,2014年老人家已经去世了。蔡忠廉老师和爱人程乃丽老师现在都很好,健康快乐地享受着他们的晚年生活。还有一位老师应该提及,每届铁一中的运动会总裁判长不是由任何一位体育老师担任,而是教物理的贺德新老师。这位老师酷爱体育,是一位体育的"票友"。运动会上常常传来他声音低沉、略带沙哑缓慢的口令声:"男子﹣-100米﹣﹣预赛﹣﹣开始点名!"贺老师对各项体育项目都十分精通,而且对全市运动会各项目的报名都极有研究,比如,短跑运动员过剩,就让一些有短跑速度的同学改报跳远、三级跳。争取冷门不冷,热门不扎堆。由于他和体育老师的精心安排,我校参加市级运动会时从不空项,而且各个都拿分。贺老师功不可没!老人家大概是在2003年寿终正寝了,我们很怀念他!</p><p class="ql-block">由于学校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全校的体育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百米有常俊田(11.2秒)(高三4)、王玉华(高三3),200米李福生(高三4)、400米、800米胡秉全(高三3)、孙振发(高三4),1500米以上有黄宝骅(高三4),110米栏有杨福荣(高三4)、陈英杰(高三4),三级跳远天津市中学生运动会纪录的保持者是谢鸿冀(12.84米)(高三4),后来,在内蒙哲盟又产生了一位三级跳远的冠军,他超过了谢鸿冀的成绩,这就是咱们初一4班的同学徐冠群!他下乡去了哲盟,在通辽上了大学,后来在通辽体委工作。女生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百米有耿锡康(高二3)、张士芳(高二2),四八百有杜本慧(高二3),长跑非常棒的有高二2班的张俊兰。她长跑特别厉害,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跑起来步履很小,但是频率极高,身体向后仰着,特像一个小脚老太太。每次比赛都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但是都是第一。跳高有董洪、姚达。田赛更是强手如云,如李立冬(初三2)、王建龙(高一1)、女生左海娥(高一3)等。记得有一年在铁一中的校园里开运动会,因为操场太小,只能斜对角投掷手榴弹(这样投掷距离最长),左海娥一使劲把手榴弹扔到墙外五马路上去了,这一投就有50来米呀!</p><p class="ql-block">1965年春季运动会上,我们高三4班同学共同努力,获得了春运会高中组团体冠军。我只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了活动,1500米仅得了第七名,没有给班级拿到分数。但是,我却获得了较好的身体,收获了不怕困难的意志,还有锻炼身体的方法。这可是我的宝贵财富啊。有了这笔"资本",到内蒙上山下乡5年,顶风冒雨"战天斗地",身体不仅没有被困难压倒,反而更结实了。1974年到通辽师院上学,又开始了长跑锻炼。几个同学每天都去跑西辽河大桥,跑通开公路(通辽到开鲁)。那里的冬天室外温度都在零下20多度,眼眉挂着一层白霜,活像一个"白眉大侠"。鼻孔被冷空气冻得沾到一起,喘气都费劲!但是我们没有停止锻炼,而且越跑越觉得空气特别新鲜,舒服到心脾!那时天天坚持长跑5到10公里。这一年校运动会上,我终于取得了较好成绩,1500米跑出了我有生以来的最好成绩,5000米的学校纪录就是那次创造的。</p><p class="ql-block">回想一生走过来的路,我要深深地感谢铁一中,感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更要感谢铁一中的体育老师们。在他们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弄懂了许多锻炼身体的常识,掌握了运动的要领,找到了锻炼身体的好方法。铁一中给了我健康的体魄,给了我克服困难的意志,给了我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她让我终生受益!</p><p class="ql-block">退休十几年,我始终坚持打羽毛球,爬山越岭,走遍全国,摄影采风,血压血脂都不高。我还常常骑着自行车去老年大学上学,上下学来回两个小时骑行,也不觉得累,戏称"上一节文化课,再上一节体育课"。这真是锻炼吃点苦,幸福一辈子!</p><p class="ql-block">1974年,全国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运动如火如荼,一位一起下乡的铁二中的同</p><p class="ql-block">学愤愤地说:"怎么是资产阶级教育路线?我们就不理解!我们铁二中且不论,就说天津铁一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出了那么多人才,是什么资产阶级教育路线!"我说,"我和你一样,不仅感同,而且身受!"</p><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自《扶輪情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忘恩师情,扬鞭催一生</p><p class="ql-block">左海娥/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铁一中1968届高中毕业生,1962年从铁三小考入一直向往的天津铁路中学,(当时不叫扶轮中学),为此,感到很荣幸、很自豪。铁中是座历史悠久、很有名气的学校,百年来她培养出无数国家的栋梁和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我偏爱体育运动,在我初、高中4年的在校学习生活中,蔡仲廉老师始终担任我的体育老师。有幸,我是校田径队的队员。当时铁中体育组是学校乃至河北区,甚至天津市教职工的优秀团队﹣﹣教学成绩和立德树人双优秀。在吕佐夫组长的率领下,全校体育成绩尤其是田径项目的成绩在市、区名列前茅,声名显赫。吕佐夫老师曾获得全国跨栏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多年后还保持着天津市的纪录;王万金老师荣任国家级裁判、国家田径仲裁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田径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当时他的胃已被切除四分之三,除担任体育课外,还担任校军体活动课;孙立泉老师的体操成绩亦很优秀;操着一口难懂的闽南方言、主攻排球、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的蔡忠廉、程乃莉夫妇于1961年来到学校后,克服了语言、水土不服等困难。虽然蔡、程二位老师来自上海体育学院,但他们并没有以学院派自居,相反,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很快继承了扶轮及老教师的优良传统,从此扎根于北国天津。在体育组两代老师们多年培养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我的体育成绩提高很快,参加了多次天津市运动会。我的主攻项目是投掷﹣﹣投标枪、铁饼、推铅球、投手榴弹。我投手榴弹达48米多,这一校纪录保持了多年(蔡老师和王万金老师,是见证人)。曾经在一次校运动会上,我投手榴弹投到校围墙外,落到五马路上,万幸没砸着人。我校有3名天津市市级运动员(初二4班韩家琪、高一1班王建龙和我)。后来,经学校推荐,我每周有几个下午到民园体育场训练,由市里专职教练指导。我坚持不懈,训练认真刻苦,风雨无阻。升高中考试的那几天,我代表天津市参加了河北省在唐山举办的运动会。在此次运动会上,我投手榴弹48米多,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标准。投铁饼,成绩也不错。</p><p class="ql-block">我积极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于1969年5月9日赴兵团,到了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乌拉特前旗二师16团6连。经历了4年的军垦艰苦生活。无论是平地、锄地、</p><p class="ql-block">割芦苇、割麦子,还是挖大渠、住羊圈(刚到兵团住处)、盖营房、夜间拉练等,从未畏惧过。记得,197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北风呼啸着,快要熄灯的时候,我发现远处着火了,我边喊着:着火了,救火去,边和战友们冲向火场。原来是外连的麦垛着了火。我连全体官兵奋不顾身参加了一次夜间救火战斗,等火扑灭,回到营房已经是凌晨。救火跑得急,没来得及戴帽子和手套,我和许多战士冻伤了耳朵,起了大水泡,冻伤了手脸。我们救火战斗表现英勇,团里给我们连集体记了三等功。我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排长,1971年入党。在兵团军事训练是常有的,我投手榴弹比男战士投得还远。1972年,我被选调到包头铁路二中任教,边学边教,函授大专毕业,教书育人一辈子,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分局优秀党员,两次被评为呼和浩特铁路局优秀教师。1980年代末,我曾代表包头铁路分局参加了呼和浩特铁路局职工运动会。比赛投标枪铁饼,取得了好成绩,得到分局、学校的奖励。</p><p class="ql-block">退休后,我回到天津,积极参加各种健身活动。我喜欢打乒乓球、游泳、滑冰、打太极等多项体育运动,且受益终身。</p><p class="ql-block">回忆我的一生:上学时当运动员;在兵团当战斗员;后半生当教员。我用我的行动、成绩报答了母校、恩师。我的一生无愧于母校,无愧于祖国草原、大地,无愧于我的学生们!</p><p class="ql-block">感谢母校,感谢恩师!</p><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10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自《扶輪情懷》</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張距今整整60年一個甲子跨世紀的珍貴照片,“天津鐵路一中榮獲64年市田徑運動會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一行字赫赫醒目。前排獎旗兩側分別坐著體育前輩德高望重的呂佐夫老師和孫立泉老師,體育“票友”教物理的贺德新老师及劉心魯校長。后兩排站立的是為學校爭得榮譽的學生運動員:姚達、胡秉全、王成志、謝鴻冀、常俊田、單國強、董鸿等同學。</p><p class="ql-block">此照片可謂集扶輪中學老領導、體育老前輩、熱心體育人士、優秀體育學子為一體之絕照、絕版,彪炳扶輪史册。</p> <p class="ql-block">孫立泉老師(前排中)與從香港來津探望扶輪中學師生的廖大亮老師(前排左)及王亞麗、楊寶仁、董樹文、韓祖武老師留影。</p><p class="ql-block">此照片也很珍貴,起碼距今十年以上了。</p> <p class="ql-block">蔡忠廉、程乃莉老師與學生們(2015年)</p> <p class="ql-block">時間來到離校50年後的2018年,在百年校庆日师生聚餐的路上,我与蔡仲廉老师边走边谈,才得知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屡屡获得荣誉的体育组,把每年获得的奖金,全都奉献给运动员买了服装。就因为买的是白运动鞋,文革时被造反派诬陷为"走白专道路",欲批斗老师们,当即被义愤的弟子们拦住,厉声呵止!</p><p class="ql-block">後作打油詩一首赞体育组恩师:</p><p class="ql-block">名扬津冀传统校,</p><p class="ql-block">学子百炼始成钢。</p><p class="ql-block">荣誉奖金师不留,</p><p class="ql-block">爱生如子倾其囊。</p><p class="ql-block">文革有人欲斗师,</p><p class="ql-block">义愤弟子岂能让!</p><p class="ql-block">老师恩泽胜父母,</p><p class="ql-block">大喝一声"谁敢上!"</p><p class="ql-block">作于2018年12月</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蔡忠廉老师、程乃莉老师在去聚餐的路上。(图片由闫启旺校友摄)</p> <p class="ql-block">體育組老前輩相繼離世後,蔡忠廉、程乃莉老師心系學校,每次校慶都趕來參加。</p><p class="ql-block">以下是蔡忠廉、程乃莉老師2018年10月參加百年校慶時與師生會面時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左起:何杭生、蔡忠廉老師、程乃莉老師、韓淑蘭老師、李桓老師、范寶琴校友</p> <p class="ql-block">蔡仲廉老師與1966屆高三3班的學生們</p> <p class="ql-block">蔡忠廉、程乃老師與1964屆初三6班的學生們</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蔡忠廉、程乃莉老師2023年10月參加105年校慶時與師生會面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蔡忠廉、程乃莉老師與韓祖武、王亞麗老師</p> <p class="ql-block">蔡忠廉、程乃莉老師與時學玉老師及學生們</p> <p class="ql-block">蔡忠廉、程乃莉老師與時學玉老師及學生們</p> <p class="ql-block">蔡忠廉、程乃莉老師與王亞麗、時學玉老師及學生們</p> <p class="ql-block">蔡忠廉、程乃莉老師與時學玉老師及學生</p> <p class="ql-block">程乃莉老師與王亞麗老師抱在一起,多開心!</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蔡忠廉老师、程乃莉老师合影在主會場觀眾席上</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10日,《扶輪情懷》《扶輪百年》兩書主編李忠惠及何杭生與兩位老師的愛徒趙文治、左海娥去蔡、程老師家探望並贈《扶輪情懷》書留影(攝影:何杭生)</p> <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5日給蔡忠廉老師贈《扶輪百年》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謹以此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禮贊1960年代時的體育組呂佐夫、王萬金、孫立泉、李榮華、蔡忠廉、程乃莉六位恩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祝蔡忠廉、程乃莉老師生活幸福,健康長壽!</b></p> <p class="ql-block">感謝提供文中部分照片的閆啟望、姚念慈、李哲等校友!</p><p class="ql-block">美篇製作:1967屆高二1班學生何杭生於重陽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