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chenhua / 5483396</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起德令哈,也许你知道它是蒙语称之为“金色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诗人海子之诗意与远方的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是柴达木盆地农垦文化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青海省北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部,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315国道上有一个共和国不会忘记的重镇,叫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柯鲁柯”是蒙语,意为“水草丰茂的地方”。小镇依托当年农场场部所在地,建有一个“德令哈农垦文化博物馆”,它见证了瀚海戈壁变绿洲的新中国大西北建设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月18日晨,晴朗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我们川进青出西藏自驾之旅的足迹,翻越昆仑山踏进了柴达木盆地,悄然走过美丽的柯鲁柯湖,来到了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漫步在阳光温暖的小镇,广场上红旗招展,一尊毛主席的汉白玉塑像,熠熠生辉,一栋栋颇有年代感的仿古建筑,一幅幅亲切熟悉的宣传画,令人不禁产生一种恍如隔世之感。步入广场对面的德令哈农垦文化博物馆,更是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70多年前,一代代农垦人“征服”柴达木的如烟往事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数十万的军转干部和热血青年,在国家开发柴达木的召唤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汇聚在荒凉的瀚海戈壁上,开垦土地,辛勤劳作,生根发芽。博物馆通过室内展览和户外模拟场景相互印证,共分“荒原岌岌,热血人生”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畟畟良耜,情之所寄” “朝耕暮耘,平凡人生” 等四大主题内容,利用照片、口述、影像、雕塑、农机、农具展示等多种手法,形象的阐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的柴达木精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荒漠上,一个青年干部模样的雕塑形象,站立在一个孤独的马脊梁帐篷前,这是最早进入德令哈建设者的典型形象,反映了上个世纪50年代青海地广人稀,百业待兴,为了解决这一现状,经国务院决定1954年第一批修路大队,奉命从西宁出发,他们白天一边修路,一边前进,晚上夜宿营外,大多数人住在地窝子当中,只有少数人住在这样的马脊梁帐篷当中,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饿了就吃青稞炒面,渴了就喝地沟中的积水,经过了30多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当时只有9户半农半牧人家的德令哈,此时的德令哈一片荒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此,一代代农垦人,以来自硝烟弥漫的战场、裹着征尘的军人为主体,与响应祖国号召来边疆扎根的知识青年、为开垦处女地而奔赴青藏高原的工人、农民弟兄,共同组成亘古未有的建设大军,他们迎着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朝霞,白手起家、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艰苦奋斗、无怨无悔、甘于奉献、务实创新、勇往直前,正可谓“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无数创业先驱们,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共同铸就了一座高原丰碑。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无愧为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坚固基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旧物是一把可以打开岁月的钥匙,使我们可以遥想过往时光,感受生活点滴”。在博物馆的户外展区,一辆东方红802拖拉机十分醒目,从最早的拖拉机到后期的大型收割机,馆内类似这样的实物展品不胜枚举,一个个农机,一件件农具,还有哪些“地窝子”“煤油灯”“供应证”等文物,向人们讲述着着一代代农垦人在柴达木艰苦奋斗,接续发展的故事。这些实物见证了德令哈农场的崛起,在它们的身影背后,留下的是激励后人们勇于开拓的精神火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德令哈,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因此时至今日,金色依然是德令哈的主色调。在一处户外展区内模拟设置了一片金色“麦田迷宫”,漫步期间,令人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我想博物馆正是用艺术的手法和空间,旨在唤醒和希望来到这里的参观者,可以将这片“金色的世界”传播到更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岁月如歌,沧海桑田,7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德令哈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色世界”。漫步德令哈农垦文化博物馆,凝望着一幅幅巨幅图片、影像中的万顷绿洲,广袤草原和德令哈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仿佛又看到了一代代农垦人,用理想与忠诚点燃的青春岁月,感受农垦人艰辛创业的人生轨迹,领略他们平凡伟大、甘于奉献的精神,内心感到无比的振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展览《结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几代农垦人扎根戈壁,无怨无悔,他们看似平凡的工作,对于德令哈、柴达木乃至青海省的发展建设来说却居功至伟。德令哈的农垦人用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用坚毅铸就了柴达木盆地的绿洲,他们将荒原变为家园,奏响了那个时代最美的音符”。这既是对德令哈农垦文化的浓缩与总结,也是对一代代农垦人的高度赞扬与褒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德令哈农垦人用汗水、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柴达木盆地的奇迹,为新中国大西北的建设作出了巨大成就,书写了农垦文化的不朽篇章。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8月拍摄于德令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0月10日整理撰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