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这么一句唐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把“重阳”与“菊花”关联上了。是啊,“重阳”正值仲秋转深秋之际,而菊花“独芳三径属秋深”([宋]史铸《菊花》),重阳赏菊恰当时。</p>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赏菊</p> <p class="ql-block">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史。原生态的菊花为黄色。《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文中的“鞠”即“菊”,[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解释说:“鞠,本作菊。”“黄华”即“黄花”,“花”的古字作“华”。古今国人常以“黄花”指称菊花。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醉花阴》词,里面写道:“佳节又重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后三句曾被人誉为“绝佳”。([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词中“黄花”即菊花。</p> <p class="ql-block"> 我国1983年4月1日发行了一套《花卉》美术邮资封,遴选10种名花作为图案,其中“菊花”描绘的就是一株傲然挺立的黄菊花。</p> <p class="ql-block"> 黄菊花还曾出现在我国1960年发行的《菊花》邮票中,其第1枚“黄十八”和第6枚“金牡丹”都是黄色菊花的名贵品种。</p> <p class="ql-block"> 黄十八</p> <p class="ql-block"> 金牡丹</p> <p class="ql-block"> 黄菊花固然很美,但人们在欣赏本色之余,也不想过于单一,于是三千年来,殚精竭虑,培育出了各色菊花,红、粉、紫、白、绿、墨,与黄色争艳,“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唐]李商隐《菊花》),“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甚至还有一花多色。形态也日趋变化,花瓣有平有卷,有宽有细;花型或簇叠,或散逸。1960年《菊花》邮票采自数位名画家的精心之作,十八种色彩斑斓,姿态各异的菊花珍品,尽展风骚,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第2枚上的“绿牡丹”、第17枚上的“笑靥”和前面所列的“金牡丹”花型近似,簇叠如球,雍容丰润,可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这也正是“绿牡丹”、“金牡丹”借“牡丹”冠名的缘由。邮票中“笑靥”花盘朝右上微倾,观者脑海中极易幻化出少女欢欣的脸庞,不由人不为其命名精准而拍案叫绝。“金牡丹”金黄色,“笑靥”粉红色,或亮丽,或柔媚,招人爱怜。“绿牡丹”淡绿色,秀色可餐,更不常见,乃菊花珍品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绿牡丹</p> <p class="ql-block"> 笑靥</p> <p class="ql-block"> 第7枚“帅旗”和“黄十八”一样,都是单层花瓣,应该是接近原生态菊花的品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够美,就拿“帅旗”而言,花瓣较宽,正面紫红色,背面金黄色,秋风吹来,上下左右飘动,颜色反复转换,称其为“帅旗”,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 帅旗</p> <p class="ql-block"> 第15枚“墨荷”、第16枚“班中玉笋”、第18枚“天鹅舞”有相似之处:花瓣稍宽,围绕花心,内层聚拢,外层舒展。“墨荷”并非墨黑色,而是深紫近墨。各人爱好不同,可能有人喜欢深墨色,希望黑得釉亮,我却欣赏“墨荷”的紫墨色,自有几分端庄,几分秀气。“班中玉笋”和“天鹅舞”花瓣皆以白色为基调,前者收敛一些,秀润娇艳;后者张扬些,瓣端弯曲上卷,将它比作少女跳天鹅舞,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 墨荷</p> <p class="ql-block"> 班中玉笋</p> <p class="ql-block"> 天鹅舞</p> <p class="ql-block"> 第3枚“二乔”和第4枚“大如意”也属于花瓣稍宽的一类,只是不见花心。“二乔”一枝花上,部分花瓣呈金黄色,部分显珊瑚红色,两色皆美,培育者联想到三国时期东吴美女大乔小乔姐妹,遂以“二乔”命名,得意之情,尽在冠名中。“大如意”花瓣长而带钩,颇似古代象征吉祥美好的器物如意,故名。</p> <p class="ql-block"> 二乔</p> <p class="ql-block"> 大如意</p> <p class="ql-block"> 第9枚“芙蓉托桂”和第14枚“冰盘托桂”,花名中都有“托桂”二字,昭示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类似朵朵聚拢在一起的桂花般的花心。前者花瓣淡红色,让人联想到芙蓉;后者花瓣洁白润泽如冰,围在花心四周,呈盘状。</p> <p class="ql-block"> 芙蓉托桂</p> <p class="ql-block"> 冰盘托桂</p> <p class="ql-block"> 第5枚“如意金钩”、第8枚“柳线”、第10枚“玉盘托珠”、第11枚“赤金狮子”、第12枚“温玉”和第13枚“紫玉香珠”的花瓣皆细长,前端如钩,除“如意金钩”花心明显外,其他几个品种都不见花心。花瓣色彩有别,“如意金钩”现金黄色,故以“金钩”命之。“柳线”乃嫩绿色,说它是婀娜飞扬的垂柳,相信观赏者会一致认同。“玉盘托珠”色如玉白,尖端自然卷曲,几乎成封闭的圆形,如粒粒珍珠在秋风中熠熠生辉。“赤金狮子”赤橙色,卷曲的花瓣、略为收敛的花形,跟雄狮蓬松的鬣毛倒有几分相似。“温玉”白色,虽然它的花形大体与“赤金狮子”相仿,但或许是因为色彩的原因,看上去并无“赤金狮子”的威武,却给人以温柔之感,是实实在在的“温玉”。“紫玉香珠”花瓣细长,尖端卷曲,紫里透白,恣意外扬,以灵动之躯,笑迎霜天。</p> <p class="ql-block"> 如意金钩</p> <p class="ql-block"> 柳线</p> <p class="ql-block"> 玉盘托珠</p> <p class="ql-block"> 赤金狮子</p> <p class="ql-block"> 温玉</p> <p class="ql-block"> 紫玉香珠</p> <p class="ql-block"> 古人爱菊,文人墨客频频将菊写入诗,绘入画。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曾将菊花三次请入自己的诗作中,与兰花、江离等香草并举。《离骚》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九章·惜诵》说:“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九歌·礼魂》道:“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字面上只是食物和祭祀贡品,但从使用的人与场合体会,菊何曾与“高洁”二字脱钩?我国2018年发行《屈原》邮票,其第1枚“忧歌离骚”屈原身后右边画的正是菊花。</p> <p class="ql-block"> 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隐居,作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后世人推崇陶渊明,对这两句诗格外赞赏,常把它化作典故,用于自己诗文中。唐代大诗人李白《感遇四首》之二:“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也因之获得“花中隐士”的称号。我国1994年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二)》邮票,第1枚即陶渊明,邮票上陶渊明手提花篮,里面放着菊花,邮票右边印的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p> <p class="ql-block"> 菊花诗多,菊花画亦不少。仅入选我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上的就有近10幅。2002年和2009年我国分别发行了明末清初画坛“四僧”中两位八大山人(朱耷)和石涛画作邮票,八大山人入选画作中有《瓶菊图》:</p> <p class="ql-block"> 石涛入选画作中有《对菊图》,画作下部有茅舍庭院,院中右侧舍墙旁有一人注视着前方。那里想是有菊,可惜邮票票幅有限,展现得不甚清晰。这幅图描绘的不是花卉本身,而是雅士的赏菊活动</p> <p class="ql-block"> 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李鱓的菊花画作也出现在方寸上,前者是1993年发行的《郑板桥作品选》中的《瓶菊册页》,后者是2010年发行的《梅兰竹菊》邮票中《菊石图》局部。郑画与八大山人的画一样,描绘的都是插菊;李画是山野中的菊,邮票上方还配了北宋诗人梅尧臣的《残菊》诗:“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秀,犹得奉清觞。”画和诗竭力表达的是菊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品格,这种品格让菊跻身“花中四君子”之中。</p> <p class="ql-block"> 郑板桥《瓶菊》</p> <p class="ql-block"> 李鳝《菊石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 清代另一位著名画家恽寿平的《菊花图》1982年也以邮票的形式与观者见面,它是一幅扇面画,画盛开的黄菊、紫红菊、白菊各一枝,另有半开紫红菊一枝。色彩柔和,自然逼真。</p> <p class="ql-block"> 清末画家吴昌硕、当代画家齐白石、潘天寿的菊花佳作分别于1984年、1979年和1997年登上方寸。</p> <p class="ql-block"> 吴昌硕《秋菊》</p> <p class="ql-block"> 齐白石《菊花》</p> <p class="ql-block"> 潘天寿《菊竹图》</p> <p class="ql-block"> 吴昌硕、潘天寿画的是黄菊,齐白石画的是红菊,上面题款有“延年酒”三字。他的其他菊花图题款还常见“菊酒延年”、“延年益寿”等用语,这是有来历的,因为古人认为菊花有滋补身体的功用,汉代《神农本草经》:“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寿客”,至今仍是一味中药。2003年我国澳门特区发行的《中药》邮票第2枚上就列有菊花。</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曾举办过一次我国十大传统名花评选活动,广大民众热情参与,10个月时间,评委会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4.9万多张选票。选举结果1987年5月6日在上海揭晓,菊花名列第三(其余为梅花、牡丹、兰花、月季、杜鹃、山茶、荷花、桂花、水仙花),其受欢迎度由此可见。现在重阳举办菊展已成多地节日活动的重头戏,人们赏菊品菊,尽情享受和平美好的生活。中国人对菊花的喜爱将代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