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国最富有盛誉的十所寺院中,白马寺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白马寺坐落于河南洛阳的东郊,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span>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朝廷)建造的第一座寺院,是中国及东亚佛教的“释源”(佛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 </p> <p class="ql-block">佛教虽然起源于古印度,却在中国被发扬光大。汉魏之后,中国佛法日盛,此是始于汉明帝创建白马寺之故。</p><p class="ql-block">东汉永平七年(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汉明帝召集大臣,告其所梦。大臣傅毅启奏道:“西方有神,名日佛,形如陛下所梦者。” 于是汉明帝就派蔡音、秦景等十多人出使西域去拜求佛经佛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p> <p class="ql-block">东汉永平八年,蔡、秦等人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程。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至中亚一带),见到了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p><p class="ql-block">永平十年,两位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来到洛阳。汉明帝很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置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翌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p> <p class="ql-block">自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很多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并译经,在公元68年后的150多年里,有192部,合计395卷佛经在这里译出, 因而白马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在中国佛教界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从此以后,佛教就以洛阳为中心,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两侧还有钟鼓楼等附属建筑。</p> <p class="ql-block">好巧,前往白马寺的路上正好看见一匹白马,令人浮想翩翩。</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门前广场立有一座石牌坊,上书“中国第一古刹”,为江泽民题写。</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山门为牌坊式拱券三门洞,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重建。由于古代寺院多建在山林之处,故有“山门”之说。</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匾额,原为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现匾额为赵朴初重题。</p> <p class="ql-block">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p> <p class="ql-block">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相传为了纪念由印度驮经书回洛阳的两匹白马而立。此为误传,实为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之物。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置于山门前。</p> <p class="ql-block">记得六年前曾来过白马寺,打开电脑,果然有一张与白马石像打卡的照片。那时游客稀少,哪有现在如此“火爆”。</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分别位于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西两侧,“东楼悬钟、西楼架鼓”。钟鼓楼同为方形歇山顶双重檐两层楼阁式,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建于石砌台基之上。</p> <p class="ql-block">“晨钟暮鼓”是僧人们作息的信号,也是佛事活动兴盛的标志。“马寺钟声”曾被美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寺内地砖上都是莲花图案,象征着莲花宝地。</p> <p class="ql-block">钟楼往东的东院内,鼓楼往西的西院内,分别是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墓,他们共同译出了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p> <p class="ql-block">东院墓碑上刻着“圣旨”、“敕赐”、“汉启道圆通摩腾大师墓”,石碑上的封号是宋徽宗赵佶追封的。</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是寺内的第一重大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天王殿正中龛内供奉贴金的弥勒佛笑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龛顶和四周还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后,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楹联很有意思。“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怀。”</p><p class="ql-block">因为是佛门净地,为表敬意,一般不宜在殿内拍照,故殿内场景无法呈现。</p> <p class="ql-block">大殿的后面是“护国佑民”匾额,乃乾隆皇帝御题。</p> <p class="ql-block">第二重大殿是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正中供奉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塑像,因佛徒尊释迦牟尼佛为“大佛”而得名大佛殿。</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背面即是慈航普渡,其楹联含意深刻。“贝叶演真如万劫尘埃开觉路,莲花生妙相九天云水焕慈光。”</p> <p class="ql-block">六祖殿位于大佛殿西侧,其楹联:“心底风幡原不动,镜中色相更何求。”殿内供有佛教禅宗的六位祖师,说明后来的佛教禅宗对其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其中的六祖惠能,我曾在2018年参观广东韶关南华寺后,写过《六祖惠能与韶关南华寺》一文,有兴趣者可点击链接<a href="https://www.meipian.cn/1tvp2zuv?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11177"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六祖惠能与韶关南华寺</a>。</p> <p class="ql-block">卧玉佛殿位于大佛殿东侧,殿内供奉有身长5米,重八吨的缅甸卧玉佛一尊。</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白马寺,游客众多,人声鼎沸。事后才知道,白马寺东边的齐云塔(白马寺六景之一)很幽静,适合慢慢的游览和观赏。</p> <p class="ql-block">殿前的焚帛炉青烟缭绕,显示出香火的鼎盛。</p> <p class="ql-block">第三重大殿是大雄殿,为白马寺内最大的殿宇,内供三世佛,正中坐莲花座的是释迦牟尼佛像,左侧为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大雄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24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采用夹干漆造像工艺,为传世文物瑰宝。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一套,是白马寺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在大雄殿与接引殿之间有一桃形古文物,这本不是石桃,而是一座古塔的塔尖。因为形似寿桃,慢慢就演变为祈福的桃子,传说摸一摸桃子,就能去病消灾。</p> <p class="ql-block">第四重大殿是接引殿,是白马寺最小的佛殿,殿内供奉三尊立像,正中主尊阿弥陀佛,左侧为观世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这里的一佛二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造像。</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在白马寺中轴线的末端,是一座砖砌的高台。</p> <p class="ql-block">台上的中心建筑为毗卢阁,周围环绕着配殿、僧房、放生池和廊庑等,在白马寺整个古建筑群中自成格局,被誉为“空中庭院”。</p> <p class="ql-block">在白马寺“六景”中(白马寺六景: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台、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清凉台高居首位。总体给人的感觉是雄浑古朴,清静幽居。清康熙年间,寺内住持曾作诗赞美道:“香台宝阁碧玲珑,花雨长年绕梵宫;石磴高悬人罕到,时闻清磬落空蒙。”</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是汉明帝少时读书乘凉之处,后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译经之处,中国的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在此译出,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的出发点。</p> <p class="ql-block">东汉以后,清凉台成为白马寺的藏经之所。</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正中是毗卢阁,是白马寺最后一座大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供毗卢遮那佛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称为“华严三圣”。</span></p> <p class="ql-block">可惜,毗卢阁正在维修,无缘得见“庐山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只能看看墙上的两位印度高僧的“译法”图。</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竟成了“钱池”。</p> <p class="ql-block">毗卢阁两侧各有一座配殿,分置二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的泥塑像,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出清凉台,前往“世界佛殿苑”。途中见“空海大师”像,查阅资料后方知,日本空海大师公元804年入唐学法,曾到洛阳白马寺参访学习,返回日本后在奈良东大寺弘传密宗,在国际佛教传播中有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西侧还有法宝阁,台基上建五开间的重檐歇山式大殿,朱漆圆柱,额枋彩绘,上覆灰色筒瓦。很遗憾,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意外之喜是导游推荐我们去一处名为“止语茶舍”的静谧之地,是一个公益性质的茶馆,里面的布置古色古香,旨在提供一个宁静的环境供人们品茶、读书和静心。</p> <p class="ql-block">顾名思义,在这里喝茶需保持安静,不能讲话,这体现了佛家和禅宗的修行理念。</p> <p class="ql-block">茶舍不仅提供免费的茶叶供游客和信众品饮,还通过品茶的方式来参悟禅理。</p> <p class="ql-block">我们慕名而来,在茶香中感悟禅的静谧与深邃。</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作为佛教“祖庭”,在国外有很大影响,是世界各地佛教徒参拜的圣地。为此,白马寺在国内佛教寺院中率先开辟了一个“世界佛殿苑”,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泰、缅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p><p class="ql-block">虽与千年古刹有点格格不入,但并不影响其成为热闹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就像在白马寺中,也常看见身着汉服的美女打卡摆拍,见怪不怪啦!</p> <p class="ql-block">进入国际佛殿苑,瞬间会有一种神奇的体验。完全不同的东南亚风情扑面而来,让您体会在泰国、缅甸、印度三国寺院随意切换的既视感。</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泰国佛殿苑,占地1.1万平方米,浓缩了以曼谷大皇宫、金山寺为代表的泰式建筑精华,是白马寺国际佛殿苑中面积最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泰国佛殿苑的建筑布局与中国寺院比较接近,围绕着大殿有一系列的附属建筑,也有钟楼、鼓楼和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泰国佛殿区的金碧辉煌屋顶和佛塔很适合做背景,身着民族服装打卡拍照的美女帅哥,数不胜数。</p> <p class="ql-block">从白马寺的泰式佛殿苑继续往西就是缅甸风格的佛殿。</p> <p class="ql-block">从外形看,很像仰光大金塔,只是规模缩小了三分之一。据介绍,仰光大金塔始建于公元585年,是世界佛教的一大圣地和缅甸国家的家征。</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参观了印度佛殿,其佛殿设计是按照印度世界文化遗产“桑奇大塔”仿建。</p> <p class="ql-block">园区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里面供奉一尊高达4.5米的释迦牟尼佛坐像。</p> <p class="ql-block">印度工匠亲手打造的华丽佛塔。</p> <p class="ql-block">印度风格的回廊,很有空间感。</p> <p class="ql-block">从出口处出来,惊喜地发现,这里才是白马寺原来的山门。六年前曾从这里进白马寺,六年后从这里出白马寺,很有纪念意义,就补照一张合影留存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