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无可忍之时,到底还要不要忍

白莲

<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成都三圣禅寺</p> <p class="ql-block">  “忍辱”的根本含义,是忍受各种侮辱恼害而不起嗔恨心。“不起嗔恨心”,是忍辱与忍气吞声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一种智慧,后者则是怯懦</p><p class="ql-block">“忍气吞声”更像是,把遇到的糟心事打碎往肚子里咽,怨气在肚子里“咆哮”,不断折磨身心,只是不敢外露。</p><p class="ql-block"> 忍辱不等于忍气吞声,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辱”的字面意义是受到侮辱,但从佛法的角度上来说,“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 一切痛苦就是辱”。所以,忍辱的含义并不是“忍受侮辱”那么简单,通过了解“忍辱”的实际意义,才能真正修习“忍辱”这一法门。</p><p class="ql-block"> 要谈忍辱,我们需要先明确“辱”来自哪里。最容易理解的“辱”,是来自其他 有 情 的怨怼与伤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受到侮辱”。更进一步的“辱”,来自于我们当下所处的生命本身。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娑婆世界,这个世界并非是圆满的,而是有诸多烦恼,病苦、爱苦、离别苦……</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岁渐长,我们对于“众生皆苦”的感悟会越深,因为烦恼和痛苦的确是无处不在的,又因为人的贪欲、憎恨、愚痴,使我们常囿于苦恼中难以解脱,所以才会说“娑婆世界的众生堪忍”,意思是我们所在世界的众生安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