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晚,晚自习,看着孩子们埋头苦干,我不禁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孩子是真的累,真的累啊!</p><p class="ql-block">正唏嘘孩子们太累时,我竟鬼使神差般莫名其妙去翻看已陈旧得发霉了的孩子们9月25日的三湘联考答卷,其实月考完毕后,就看了好几遍,但今晚翻看着,却看得心脏一阵阵痉挛。</p> <p class="ql-block">今晚,我盯着21题看了个饱,也看了个心惊肉跳。</p><p class="ql-block">21题题目:“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中体西用’论的破产。‘五四’时期,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主张‘全盘西化’,即学习西方思想、行为方式、将中国的封建文化全盘抛弃。文中第三段指出了‘中体西用’论的主要错误,请模仿这一格式,指出‘全盘西化’的错误。”</p> <p class="ql-block">其实,在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遭遇挑战,甚至无法得分,当时,只是为了改卷而改卷,没有做过多的思考,记得曾老师曾在我们组的工作群里发了一段话:“</p><p class="ql-block">'全盘西化',本质是文化融合,理论要点有三:</p><p class="ql-block">1、文化融合的双向奔赴;</p><p class="ql-block">2、文化的渊源和流变——时、空两要素;</p><p class="ql-block">3、文化的内涵及作用:理论基础、实践价值。”</p><p class="ql-block">曾老师,一语中的,不仅深入剖析了“全盘西化”的本质,也指出了学生无法精准答题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今晚,再次审阅孩子们答卷所呈现的问题时,我不得不深思其背后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当今教育体系中,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也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平台。</p><p class="ql-block">从孩子们的答卷反映出他们在语文答题能力上明显存在很大的不足,而考场答题能力的欠缺,很大部分原因是阅读理解能力差。</p> <p class="ql-block">一、对文本的解读与比对能力不足</p><p class="ql-block">在翻看21题答卷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浮出水面——许多孩子在面对文本材料时,展现出解读肤浅、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因此,强化孩子们的文本解读与比对能力,已成为我未来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p> <p class="ql-block">1、文本解读能力的现状与挑战</p><p class="ql-block">文本解读,简而言之,就是读者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意图,形成个人见解的过程。</p><p class="ql-block">通过分析这次月考的答题情况,我发现不少孩子存在“读而不解”、“解而不深”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评讲试卷时,我询问孩子们能不能读懂文本,他们说基本看得懂,但不一定能准确捕捉文本的核心信息,更难以将文本信息与个人知识或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准确且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这背后的原因,一是孩子们习惯于粗浅阅读,二是我的课堂教学为了完成课时任务大都习惯齐心合力解决问题,却忽略了个体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2、比对能力的缺失与影响</p><p class="ql-block">比对能力,则是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不同文本或同一文本中的不同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其异同点,进而深化理解的能力。</p><p class="ql-block">目前,语文高考试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有很大部分的题目都考查孩子们的比对能力。</p><p class="ql-block">然而,孩子们在面对需要比对的任务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难以准确找出关键点,更无法进行有效的逻辑推理和判断。</p><p class="ql-block">比对能力的缺失,这不仅限制了他们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影响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可以看出孩子们不够沉稳谨慎的性格,做事粗糙冒进的毛病。</p> <p class="ql-block">就拿这次月考试题的21题来说,文本明确指出了“‘中体西用论’主要错误有三:其一,‘中体西用’论所讲的‘西学’,只限于西方文化的物质层面,即‘船坚炮利之术’,最多包括部分的西政(如教育、工商等)而不包括西方的科学精神、民主制度和反封建专制主义的价值体系;其二,其所谓‘中体’,也不是指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如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民本主义政治思想、无神论传统等),而恰恰是当时已成为历史障碍的封建纲常名教;其三,‘中体而用’论的理论基础是形而上学的‘器变而道不变’论。”</p> <p class="ql-block">很显然,文中分别从“西学”“中体”“理论基础”三个角度指出“中体西用论”的错误,这提示孩子们也可以从这些角度来分析“全盘西化”的错误,西方文化不可能彻底融入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不可能被西方文化取代,况且试题还对“全盘西化”做了解释,这明显在提示孩子们“全盘西化”是一种片面的、极端的错误思想。</p> <p class="ql-block">然而,大部分孩子的答案都是这样:“其一,‘全盘西化’中的‘全盘’,包括西方所有思想与行为方式,无论对与错;其二,‘全盘西化’中的‘西化’,是完全‘西化’,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将全部抛弃。”</p> <p class="ql-block">【参考答案】示例:我认为,“全盘西化”论主要错误有三:其一,就西方文化系统来说,它是在西方特定的历史时空和条件下产生的,这就决定了这一文化体系不可能“全盘”化入在另一历史时空中形成的文化体系之中;其二,从 中国文化本身来看,它是在中国的历史时空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文化特有的个性也不可能被另一文化“全盘”化去;其三,“全盘西化”毫无实践的根据,也毫无指导实践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比较,显然易见,孩子们的答案主要聚焦于“全盘”与“西化”的概念的字面解释,即全盘接受西方所有思想与行为方式,并认为这会导致中国文化传统的完全抛弃,这种解释直接化且表面化,孩子们答案的逻辑也较为简单,主要是基于字面意思的推断,且不说没有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和逻辑,连对文本的基本解读、比对都没有进行;参考答案深入探讨了“全盘西化”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性,它不仅考虑了西方文化系统的特定性和中国文化的个性,还指出了“全盘西化”论缺乏实践基础和指导价值 ,通过逻辑推理和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更为严谨和全面的论证框架,更重要的是它完成了命题者的“请模仿‘中体西用’论主要错误的格式,指出‘全盘西化’的错误”的指令。</p><p class="ql-block">诚然,我不可能也没有理由要求孩子们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一致,况且我自己也没有这个能力做成与参考答案一样。我在此感慨的是孩子们怎能错过对题目、对文本的分析与比对呢!</p> <p class="ql-block">二、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欠缺</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解答21题这类题目时表现出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不足是明显的。</p><p class="ql-block">题目要求孩子们模仿对“中体西用的错误分析”的格式,分析全盘西化的错误。这要求孩子们不仅要对“中体西用”与“全盘西化”这两个概念有清晰准确的理解,还需能够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理论支撑、历史背景及现实影响。然而,许多孩子仅停留在表面理解,未能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导致分析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p> <p class="ql-block">三、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缺失</p><p class="ql-block">21题考察的是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全盘西化”作为一种极端的文化观念,其错误之处不仅在于对本土文化的忽视和否定,更在于忽视了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复杂性的现实。孩子们需要能够跳出固有框架,从不同维度审视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然而,部分孩子在面对这类题目时,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容易受到外界观点的影响,难以形成自己的见解,更别提进行深入批判了。</p><p class="ql-block">在分析本题时,我曾问孩子们,“全盘西化”的本质错误我们是否在课堂深入探讨过。</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头摇得似拨浪鼓,我提醒他们是否还记得《拿来主义》,他们恍然大悟,立马翻教材,寻觅曾经的印象。</p><p class="ql-block">看着孩子们翻教材或笔记的欢喜样,我一遍一遍问自己:“我的课堂有几分成效?”</p><p class="ql-block">若学不能致用,学不能活用,学不能为我所用,那么这“学”有多大意义呢!</p> <p class="ql-block">四、表达能力的局限</p><p class="ql-block">在评讲试卷时,我随机抽查了几个孩子来分析21题,其实他们的分析还是切中肯綮,但他们的得分都是2分,我拿他们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一步比对,他们自己发现了失分的地方,就是表达不清晰。</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影响得分的关键因素。即便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如果不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样无法获得理想的分数。这涉及到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p><p class="ql-block">许多孩子在答题时,生怕少写而漏了要点,眉毛胡子一把抓,于是答案就写得条理不清、逻辑混乱、表达生硬等,从而导致观点无法有效传达,影响了整体的得分。</p> <p class="ql-block">四、后期提升策略</p><p class="ql-block">1. 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2. 强化写作训练: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提升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修辞技巧,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有力。</p><p class="ql-block">3. 引导多元阅读: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和文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p> <p class="ql-block">通过分析这次月考的得分情况,不难发现,我平时的语文教学可能大部分只是教学而教学,没有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孩子们的知识,或者说孩子们所接受到的知识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没有及时消化,更不要说落地生根了;孩子们的多元阅读大多只停留在推荐的书目上面,根本无暇去督促与检查,至于孩子们各方面的思维训练,也确实做得不够理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然,今日的种种局面,绝非一天、二天造成的,诸多因素,比方对语文科目的歧视,数理化外的位置绝对不可侵犯……还有就是孩子们甚至家长与老师都认为语文学不学反正就是那样,拉不开差距,何必要下功夫学语文呢!</p> <p class="ql-block">特别像我这种人:一、从不去抢占学生的课余时间;二、好说话,一旦其他科目作业多,孩子们理所当然找我腾时间;三、怜惜体谅孩子们,总认为他们太不容易了;四、自己也不喜欢要孩子们做那么多的作业……</p><p class="ql-block">于是乎,孩子们也自然而然成了学语文的冤大条啦。</p><p class="ql-block">不过,幸喜的是,成绩归成绩,我们在一起的语文课堂还是轻松愉悦幸福的!</p><p class="ql-block">或许是我经常和孩子们聊:“学语文一定要有大局观,放长线钓大鱼,千万不要成井底之蛙,只盯着那几个冰冷的数字。每次月考之后,跟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第二句话分析问题,找到症结,对症下药,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扔到爪哇国去。”</p><p class="ql-block">教了三十几载语文,今日却甚感无措,不知如何拯救我的银河系!</p><p class="ql-block">今夜,还是只能用这一句和自己说了一万遍的老话来和自己道声晚安:教书育人是一件良心活,千万不要糊弄抹黑自己的良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