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博物馆

YuHong

<p class="ql-block">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位于内罗毕市中心,是东非乃至全非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910年由东非自然历史协会发起修建,60年代扩建。国家博物馆除总部内罗毕馆外,下设16个地区博物馆和几处历史遗迹陈列馆。馆内陈列有人类、鸟类、海洋生物起源和地质演变等方面的展品,以及古代地图和绘画等。</p> <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不仅是内罗毕的一个著名旅游点,更以其丰富的收藏、科学的分类和多种学术活动而发展成为东非生物考古的科研机构和科普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为从事古生物学、鸟类学、无脊椎动物学、哺乳动物学、爬行动物学和植物标本学等学科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了科研环境。</p> <p class="ql-block">为人类起源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利基教授夫妇,还有动物行为学家珍妮.古道尔博士,都曾经在这里担任过科研工作。</p> <p class="ql-block">参观国家博物馆需要预约分批进入,我们下车后,就先在博物馆外面转转。</p> <p class="ql-block">一群等待进馆参观的老师和学生</p> <p class="ql-block">终于轮到我们进入国家博物馆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有上下两层十几个展馆,设有自然历史展区、肯尼亚文化展区、肯尼亚装饰艺术展区等,从肯尼亚的历史、民族风俗、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向世界游客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风貌。博物馆还有介绍肯尼亚国家地质变化,介绍海洋生物、飞禽走兽和人类进化演变等展区,馆藏文物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派出的讲解员,她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郭姐介绍肯尼亚一流的世界长跑冠军,全部出自于她家族所在的部落。</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讲解员首先带着我们来到一楼大厅中央的这堆葫芦工艺品面前。</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个大圆盘里共有44个各式各样的葫芦,代表着肯尼亚44个民族的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建设他们的美丽家园。</p> <p class="ql-block">这个长颈鹿图案的葫芦花瓶真漂亮!</p> <p class="ql-block">还有大象图案的长形葫芦</p> <p class="ql-block">这个葫芦摇起来沙沙响,是因为里面有干葫芦籽吧?</p> <p class="ql-block">还有犀牛图案的容器,形状各异很可爱。</p> <p class="ql-block">贝壳是非洲人常用的装饰物件,还有彩色绳子编织的装饰物。</p> <p class="ql-block">大约公元前2000年,含米特人已经开始在肯尼亚北部放牧。公元前1000年左右,肯尼亚中部和南部的基库尤人和坎巴人已经懂得制造铁制工具和武器,他们除了狩猎,也种植一些谷类。到公元7世纪,肯尼亚东南沿海地带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和定居。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沿海地带,在蒙巴萨建造要塞。17世纪,蒙巴萨人在阿曼国王支持下,赶走了葡萄牙人。19世纪,尚处于原始公社阶段的肯尼亚内陆成为英国殖民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用两支象牙雕刻制作的西瓦。西瓦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最具特色的王室物品之一,是一种用于仪式的侧吹号角。非洲的斯瓦希里人认为,西瓦具有超自然的神奇力量,是团结的象征。这只象牙西瓦来自帕特岛,制作于1688年。</p> <p class="ql-block">精雕细琢</p> <p class="ql-block">用许多只鸟的羽毛制作的头饰。</p> <p class="ql-block">东非拥有1300多种鸟类。过去肯尼亚人渔猎为生,男孩子们在行割礼之前,要先到森林里去学猎鸟,将猎杀的鸟类羽毛制成头饰,什么时候能制成一圈完整的头饰,才算学成毕业可以行割礼了。</p> <p class="ql-block">用肯尼亚各地的蝴蝶标本组成的肯尼亚地图,表示肯尼亚是一个美丽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地图</p> <p class="ql-block">正、反两面都布满各式各样的蝴蝶,可见肯尼亚的蝴蝶种类多么丰富!</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目前已发现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蝴蝶</span>有900多种</p> <p class="ql-block">皮草斗篷是肯尼亚最尊贵的人才有资格拥有。你想知道这件皮草斗篷是用什么动物的皮毛制成的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用赛克斯的猴皮做的斗篷,上面装饰着黑白相间的疣猴皮毛。这种斗篷是卡伦金人领导人在重要仪式场合才穿的。卡伦金族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肯尼亚约占总人口的11%。</span></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漂亮的疣猴,它的皮毛浓密油润有光,就因为这身漂亮的皮毛,疣猴被偷猎者滥杀,目前世界上仅存600多只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上楼进入肯尼亚历史展区,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非洲近代发展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19世纪下半叶,欧洲列强因工业化造成了经济竞争激烈的压力和许多社会问题,开始将目光移向海外,通过大航海探险,开始在非洲进行权力争斗和殖民领土瓜分。由于担心爆发战争,欧洲列强于1884年至1885年,两次在柏林谈判,达成一个和平瓜分非洲的机制。在东非,英国和德国是主要竞争对手,1886年,两国就各自的领土权力领域达成一致,并于1890年划定了边界。</span></p> <p class="ql-block">于此同时,许多冒险家、探险家、地理学家、传教士、商人、慈善家和科学家先后登陆非洲,一方面获取非洲丰富的物质资源,一方面也将先进生产力现代文明带入了原始状态的非洲,例如我们参观过的艾尔莎庄园和凯伦故居的主人们。</p> <p class="ql-block">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生活的人类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种特性、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发展历史。如今的肯尼亚总人口有5140万(2018年),全国有44个民族,人口比例占10%以上的有5个民族,基库尤族占17%,卢希亚族占14%,卡伦金族占11%,卢奥族和坎巴族都是占10%左右,马赛人算是少数民族了。此外,肯尼亚还有少数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p> <p class="ql-block">这些图片反映了非洲人的传统习俗。看上去像线圈的东西是非洲人的耳环,不知她们是怎样把它穿挂到耳垂上的。这被重物拉长的耳垂有点可怕,非洲人却以耳垂窟窿大为美。</p> <p class="ql-block">非洲人的装饰与纹身</p> <p class="ql-block">非洲女人过去没有纺织品做衣服,她们用贝壳、果核、麻绳什么的制作装饰物来遮挡身体下部。展馆里有许多这类手工制作的饰物。</p> <p class="ql-block">想起我们在马赛马拉时参观过一个马赛人居住的村子,它隐藏在高原的一角,保持着部落原始的自给自足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居屋一座一座围成半圆形,都是泥墙屋,房子的泥墙很像我们在海南岛当知青时住过的茅草房,但低矮很多,有门无窗。</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一家居屋参观,里面黑乎乎的,父母与子女所住空间有间隔,面积极小,有床无家具。据说没有窗户是预防野生动物的侵扰。</p> <p class="ql-block">马赛人过去打猎,现在放牧,养牛养羊,女人背着孩子去放羊。</p> <p class="ql-block">马赛人多为高瘦的身材</p> <p class="ql-block">弯腰挤奶的马赛人</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住宿的马赛马拉帐篷酒店,负责保安、服务的工作人员几乎清一色是马赛族的男人,我猜<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是从这些马赛村招聘来的。我们刚到酒店时,他们先表演了一段歌舞,然后为我们拉行李箱进帐篷。当时觉得这么短的路自己也能拉,何需他们两个人来各拉一个箱,就只给了他俩一美元小费。早知道他们家里的生活这么不易,应该多给点小费的。</span></p> <p class="ql-block">参观马赛村时,马赛人也为我们表演了节目,有歌舞、吹牛角、钻木取火、原地起跳等,据说马赛人原地起跳的高度是世界第一。歌舞的水平是简单粗犷,服装却十分艳丽。</p> <p class="ql-block">马赛男人走到哪里都习惯手持一根木棍,放牧牛羊、驱赶野生动物的侵扰,都用得上。</p> <p class="ql-block">泥房后面有一个树篱隔开的小院,这是村里的小市场。每有游客来访,家家户户摆出当地自制的小工艺品和土特产,招揽游客。</p> <p class="ql-block">一位团友带了些铅笔送给村里的孩子,孩子们一下子全围上来,渴望的目光真令人心疼。铅笔太少了,有些孩子分不到,我后悔怎么没想到带些糖果来分给他们。</p> <p class="ql-block">马赛村的住房条件虽然非常简陋,但看上去人们生活有序,邻里祥和,小孩子很多,跑来跑去打打闹闹的很快乐。</p> <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展区有大量图片和实物,帮助人们了解肯尼亚从贫穷落后走向现代国家的历史轨迹。</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早期的铁路是英国殖民时期修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工基本来自印度。据说在修建过程中,有一头狮子先后吃掉了70多个印度劳工,闹得人心惶惶。铁路公司悬赏猎杀狮子,一位英国工程师杀死了这头雄狮,将其运回英国,制成标本保存。后来美国又将狮子买去,现放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大厅中展览。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在扩建时特别留出一个展览空间,要求美国将这对肯尼亚具有历史意义的狮子归还故土,但至今没谈拢归还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在19世纪肯尼亚和乌干达之间的铁路建设过程中,土地的分配和两次的世界大战大大改变了肯尼亚部落人的生活。殖民者对原住民实施了强制迁移和种族歧视政策,导致当地社会出现饥饿,引发不满与愤怒,肯尼亚处于动荡和分裂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重现欧洲人在殖民阶段的生活场景,白人生活优渥,而黑人的社会地位很低。</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反殖民运动有重大作用。一战后有不少从战场退役归来的非籍士兵,见过世面的他们已经有了权利意识,成为挑战殖民压迫制度的基层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856年出生于巴基斯坦的</span>阿利巴尔.穆拉,是肯尼亚的一位开拓性企业家和慈善家。他1890年移居肯尼亚,在内罗毕不断建设扩张时期,拥有许多建筑并为城镇管理提供了许多服务,他还建造并向公众捐赠了一座花园。后来,他为了给印度和所有肯尼亚人寻求更大的公平和平等机会,创立了东非印度国民大会,为日后有组织的反殖民运动奠定了社会基础。</p> <p class="ql-block">20世纪非洲的经济和工业发展,也带来工会力量的日益壮大。1921年,哈里.图库领导的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青年基库尤协会在内罗毕郊区成立。此后,民族主义和反殖民运动兴起,在殖民政府镇压之后,武装斗争也随之而来。</p> <p class="ql-block">反殖民运动迫使殖民政府在经济发展计划和福利政策中作出让步。194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非洲人</span>第一次参与到殖民政府的立法委员会之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肯尼亚的非洲人要求分享土地和政治权力的斗争风起云涌,</span>1952年爆发了迪丹.基马蒂领导的茅茅起义,参加反抗活动的人数超过100万,武装组织一度达到1.5万人的规模。尽管起义遭到残酷镇压而失败,但这场武装斗争为肯尼亚后来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1954年的《利特尔顿宪法》将立法委员会中的非洲人数增加到8人,1955年取消了对非洲政党的禁令,1956年又将立法委员会中的非洲代表人数增至23人。</p> <p class="ql-block">1961年在伦敦举行的兰开斯特宫会议,使非洲人在立法机构中第一次获得多数。1963年5月,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在中央和地方立法机构的选举中获胜,成立了自治政府,6月1日宣告肯尼亚独立。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宣告成立,仍留在英联邦内,乔莫.肯雅塔为首任总统。</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的反殖民主义运动的领导者,多为从欧洲接受教育归国的知识分子。肯尼亚独立后的首届总统<span style="font-size:18px;">乔莫德.肯雅塔就是从英</span>国归来的,他是1944年成立的肯尼亚非洲人协会、1946年改名为肯尼亚非洲人联盟(KAU)的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独立庆典之后,首任总统肯雅塔鼓励所有社区的公民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建立一个新的肯尼亚。<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届内阁</span>由来自肯尼亚<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同民族和种族的人组成,新政府的目标是消除无知、贫穷和疾病。肯雅塔总统于1978年去世,丹尼尔.阿拉普.莫伊成为第二届总统,执政21年。</span></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非洲传统宗教。全国人口的45%信奉基督教新教,33%信奉天主教,教会专注于精神、医疗和教育等事物,建立了医院和最高达大学水平的教育机构。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排第二位,占10%,历史比基督教更为悠久,穆斯林也建立了医疗和教育机构,在肯尼亚东北部、东部和沿海省份以及主要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占主导地位。其余人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分布不均匀,主要以民族为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独立之后,在非洲联盟和联合国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的广播、报纸、体育、娱乐等各领域都得到长足发展。肯尼亚在世界体育运动特别是长跑运动中表现尤为出色,在世界各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中,多数金牌获得者都是肯尼亚人。</p> <p class="ql-block">内罗毕的老街区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贫民窟</span></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旋转楼梯也悬挂着许多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贸易发展历史展区。东非最早期实行的是易货贸易,人们用石器工具的原材料交换粮食,游牧民族用牲畜和肉类交换农民的农产品。后来活跃的内陆贸易源于沿海地区的印度洋贸易,贸易商人开辟了长途贸易路线,这些商队路线后来发展成为促进贸易的重要铁路和公路线,也成为传教士和殖民者进入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没有货币的时候,非洲人以贝壳和鸵鸟蛋壳珠等作为衡量交换物品的价值,后来才开始有铜钱和纸币。</p> <p class="ql-block">历史记载,自宋代以来特别是明代以后,中国与非洲的经济、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15世纪郑和下西洋,曾两次到达地处非洲东海岸交通要道的肯尼亚沿海海域。</p> <p class="ql-block">传说郑和的船队在肯尼亚拉穆群岛地区曾有一艘航船沉没。2005年,有一位拉穆群岛的女孩姆瓦玛卡.谢里夫自称是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所率船队船员的后裔,来到中国“寻根问祖”。肯尼亚人证实,拉穆群岛地区确实有保持中国传统生活习俗的村落,传说当年有船员逃生至岛上,他们教当地人如何耕地种田,结网捕鱼。目前,中肯为期3年的联合考古合作项目正在进行中,水下考古将寻找郑和船队的沉船,陆上考古探寻9世纪、10世纪时候的马林迪古城。</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使用的币种是肯尼亚先令,这是唯一合法的官方货币,广泛应用于肯尼亚的经济活动。</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先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英国货币体系对肯尼亚货币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的银行业源于前殖民时期的“欧洲-南非-印度”循环的贸易需求,印度放债人最早经营提供信贷服务的商店。</p> <p class="ql-block">东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2年开业的印度国家银行,1896年在蒙巴萨开设了分行,1904年在内罗毕开设分店,后更名为国家格林德利银行。1970年,肯尼亚政府收购了银行的控股权,更名为肯尼亚商业银行。</p> <p class="ql-block">19世纪,阿拉伯商人在印度洋贸易中将奥地利银币引入东非,取代用作贸易物品的盐板,它在阿拉伯半岛、非洲之角、埃塞俄比亚、东非海岸、莫桑比克以及南非都有使用。</p> <p class="ql-block">非洲的传统服装没有口袋,当地人将硬币串起来挂在脖子上携带和储存。独立后,这种硬币就被用于制作珠宝首饰。</p> <p class="ql-block">1897年至1899年,东非保护国发行过一枚叫做便士的东非硬币,正面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头像。1905年,卢比被英国政府定为保护国的官方货币,1906年发行了纸币和硬币。左下是爱德华七世硬币,右下是乔治五世金币。</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不同时期的纸币</p> <p class="ql-block">1952年2月6日,英皇乔治六世因病突然去世,当时他的女儿<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丽莎白</span>与丈夫飞利浦亲王正在肯尼亚度假,同时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联邦国家</span>殖民政府商讨肯尼亚独立的方案问题。消息传来,伊丽莎白立即归国,接替父亲的皇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非货币局于1953年发行了印有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头像的硬币和纸币。</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东非货币局最后发行的货币。1966年之后,东非各国独立后都设立了中央银行。</p> <p class="ql-block">各国将本国总统图像印上了本国货币</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发行的纸币与金银币</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哺乳动物展区,一进门就看到一排肯尼亚各种羚羊的标本。</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央立着一群栩栩如生的大型哺乳动物标本</p> <p class="ql-block">这是肯尼亚的象王艾哈迈德的形象与骨骼,非常完整。从中可以看到,大象的鼻子能曲能伸,里面却是没有一块骨头的。</p> <p class="ql-block">象王艾哈迈德是衰老而自然死亡的,因其长而精美的象牙闻名世界。</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在1970年后,几乎每天有近100头象被猎杀,这头雄伟的象王也被许多偷猎者觊觎。肯尼亚总统为了保护象王,要求组织力量24小时全天候监护。直到1974年,人们发现象王失踪了,搜索后发现它是在森林中靠着一棵大树死去了,以55岁高龄有尊严地告别了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树上生活的四种哺乳动物</p> <p class="ql-block">靠在地下挖掘洞穴生活和觅食的哺乳动物土豚,又叫非洲食蚁兽,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物。</p> <p class="ql-block">水生或半水生的哺乳动物</p> <p class="ql-block">吃素的哺乳动物被称为草食动物,例如疣猪,它们的牙齿不仅能吃草,还能吃树叶、果实和根茎,食物多样化,使它们在非洲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中,能随之进化和生存下来,繁衍到如今。</p> <p class="ql-block">又吃植物又吃动物的被称为合食动物,例如河马和狒狒。</p> <p class="ql-block">哺乳动物中的兽食动物即食肉动物,例如猎豹、花豹、薮猫。</p> <p class="ql-block">狮子</p> <p class="ql-block">鬣狗与豺</p> <p class="ql-block">斑鬣狗等动物标本的毛色灰暗,远不及我们在野生动物保护区里见到的那么鲜活。</p> <p class="ql-block">人类起源展区。非洲向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之一,这个展区对考古中发现的人类起源、<span style="font-size:18px;">演变和进化的历史</span>做了详尽的展示,各个时期的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头盖骨的发掘,为人类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这是黑猩猩与人类骨骼的对比,可看到明显的差别。相对于身体的大小,人类的大脑更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为高级;人类头骨<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突出的口鼻,是小犬齿,弯曲的齿廊适合左右咀嚼;人类相对的拇指和较短的手指,适合精确握持和制造工具;人类的腿比胳膊长,适合直立行走,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在肯尼亚北部图尔卡纳湖西岸的半沙漠地带发现的“肯尼亚平脸人”头骨化石,经测定年龄在320万年至360万年间,与南方古猿生活在同一时代,著名古人类学家梅亚维.利基认为它属于一个新的原始人种。在发现这个平脸人头骨化石之前,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人类的脸是在200万年前才开始变平的,因为上世纪70年代在图尔卡纳湖东岸发现的一个与现代人脸非常相似的平脸的古人类头骨化石,测定年龄为180万年。</p> <p class="ql-block">展馆里直立猿人头盖骨大约生活在140万年前,动摇了至今古人类学家公认的人类进化史理论,科学家一直认为直立猿人是由能人进化而来的,而这位直立猿人头盖骨的年代比能人的还要久远。科学家推测,能人和直立猿人有可能在地球上,即在如今的肯尼亚北部地区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宣布,1984年2月23日,一批科学家在巴林戈湖以西的塔巴林发现了500万年之前的一块人科成员化石,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的化石,填补了约1700万年前至370万年前人类起源化石的空白,这是人类从类人猿中分出来的时期。在这块人科成员下颌化石的附近,还发现了羚羊、犀牛和象等动物的化石,说明这块干旱地区大约在500万年前雨水充沛、草木茂盛。</p> <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图尔卡纳男孩”骨骼化石,距今约160万年,堪称史前人类最完整的骨架。</p> <p class="ql-block">禽鸟馆展区。这里以数十排玻璃柜展出了900多个栩栩如生的仿真鸟类标本,成为极受游客欢迎的展馆。对各种鸟类分布的栖息地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可惜我们没有时间仔细观看,只能走马观花草草拍照了事。</p> <p class="ql-block">生活在肯尼亚高原森林中的土拉科鸟</p> <p class="ql-block">各种猫头鹰</p> <p class="ql-block">白颊燕鸥</p> <p class="ql-block">银颊犀鸟</p> <p class="ql-block">翠鸟</p> <p class="ql-block">非洲灰冠鹤(皇冠鹤)</p> <p class="ql-block">珍珠鸡</p> <p class="ql-block">非洲鹞</p> <p class="ql-block">两种鹰</p> <p class="ql-block">秃鹫鱼鹰</p> <p class="ql-block">知更鸟</p> <p class="ql-block">各种鹳</p> <p class="ql-block">火烈鸟</p> <p class="ql-block">各种燕子,有些燕子是从芬兰出发,飞行2.1万公里来到肯尼亚的。</p> <p class="ql-block">鹈鹕</p> <p class="ql-block">临近出口处的最后一个展区,展出的是世界上最后一头北部雄性白犀牛的标本。白犀牛并非白色,据说是因为发现这个新物种犀牛的科研工作者的名字中有“白色”这个单词,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新发现的物种犀牛了。它于2018年去世,这个物种就此断子绝孙。</p> <p class="ql-block">这头白犀牛名叫苏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动物园里度过,去世时46岁,还未活到犀牛的平均年龄。现在世界上仅存的两头北部白犀牛,是苏丹的女儿和外孙女,仍生活在納库鲁湖国家公园。肯尼亚南部白犀牛与北部白犀牛不是同一物种,现在共有17000多头,动物学家正试图将南北白犀牛配种繁衍后代,还不知能否成功。</p> <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面积不算很大,但由于解说的详细,我们马不停蹄足足参观了3个小时。我参观博物馆从来没有这么累,真是年龄不饶人,腰腿酸痛又舍不得中断听讲解。我紧跟队伍从头听到了尾,初步了解了肯尼亚的历史、传统民俗及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知识。</p> <p class="ql-block">这次肯尼亚之旅结束于内罗毕,想看的都看到了,收获满满。我感觉要实现每个国家的民族团结和世界和平,首先需要我们不同民族抱着友善的态度,努力加强相互的联系和了解,还要培养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即保卫自己的国家、民族利益,也尊重对方的合理合法权益,用和平协商的手段去解决各种发展中的纠纷争端。任何恃强凌弱、企图用暴力去压服和剥夺对方利益的做法,都是必然要失败的。我们的晚餐是一餐丰盛的中餐,然后去一个大超市购物,晚上8点多启程去机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办登机手续足足排队等了一个多小时,工作效率明显比不上中国。飞机航班晚点一小时,凌晨一点多起飞,经泰国曼谷转机,北京时间19日晚上8点半到达广州白云机场。</p> <p class="ql-block">飞抵泰国曼谷时天气不错,拍了几张清晰的曼谷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