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期待已久的梦想,终于成行!无惧独自一人的旅途,只有快意走天涯的豪情!</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2日,西安飞北京,明天早上北京机场集合。</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东香庭国际酒店。哈哈!好一个“国际”酒店呀!国际呀国际,不过有一个一见如故,越聊越近的室友,弥补了跟团游第一天的小意外。</p> <p class="ql-block">六点四十左右到酒店,办理完入住后去外面跑了两个五公里(中途回酒店上卫生间),哈哈,今天来了个肉夹馍:跑前热身跑后拉伸,好久没这么规范的锻炼了。为这次的欧洲之行注满能量</p> <p class="ql-block">八点半准时到达首都机场</p> <p class="ql-block">机场见到同屋姐姐,找找相似呗,哈哈,我们原是有缘人!</p> <p class="ql-block">哈哈,天助我也,两位小情侣主动要求和夹在中间的我换座,换到了靠走廊的位置,是我值机时要求而没能如愿的位置,嘻嘻嘻</p> <p class="ql-block">巴黎时间18点10分落地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时差整整6个小时,国内已经凌晨12点10分了,兴奋中,睡不着,一路看了三部电影,《骡子》《在路上》《至暗时刻》,其中《骡子》的男主演是《廊桥遗梦》的男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高超自然细腻的演技依然无人能及。</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垃圾袋很方便收拾,成本也不高,后来听说是因为之前的塑料桶或者铁桶垃圾桶被放了好多次炸弹💣,所以换成这样可视性的。</p> <p class="ql-block">你这裤子比我裤子上的补丁还要多</p> <p class="ql-block">等候行李区的躺椅</p> <p class="ql-block">中文标识,随处可见,看来中国人对世界的影响力还是杠杠滴</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巴黎市中心的星程凯越大酒店,查询了一下,软件上订房价格每间房2300元一晚,嘘嘘,这么小的房间啊</p> <p class="ql-block">等候领队办理入住的时候,大厅出入的客人,身穿不同季节的衣服</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一行人步行至凯旋门,和凯旋门正对着的这条大街,就是香榭丽舍大道</p> <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也被称为雄狮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于法兰西共和国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区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地处戴高乐星形广场中央。这座建筑是法国国家象征之一,也是巴黎市的标志性纪念碑。巴黎凯旋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罗马的凯旋门,但规模更为宏大,结构更为简洁。它由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主持修建,旨在纪念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的设计者是建筑师让·夏格伦,工程于1806年8月15日正式动工,但由于拿破仑政权的崩溃和波旁王朝的复辟,工程曾一度中断。直到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工程才得以继续,最终于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其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凯旋门的设计非常独特,四面有券门,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内壁刻有跟随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数百名将军的名字和宣扬拿破仑战功的上百个胜利战役的浮雕。外墙上则刻有取材于1792年至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其中最著名的是刻在右侧石柱上的《马赛曲》浮雕,这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p> <p class="ql-block">远看有个尖尖顶建筑,细看被奇特的精雕细琢的外观所叹服,领队说这是欧洲最普遍的最常见的哥特式教堂,随后我会看到很多类似建筑,在欧洲,这样规模的教堂根本不算什么,旅程中我们会见到世界排名前五的大教堂,期待着</p> <p class="ql-block">羡慕她们的自信,乐观,松弛感!</p> <p class="ql-block">她们好像是母女,互相在凯旋门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下被保护起来的圣火,据说圣火之所以要被保护起来,是因为1920年法国修建无名烈士墓 。无名烈士墓位于举世闻名的凯旋门正下方,兴建于1920年11月11日(一战停战两周年纪念日)。传说一战结束后,每当一地有招领无名烈士尸体的公告,许多因战争失去儿子的法国母亲便会奔去寻找自己亲人的遗骸。为安抚这些痛失亲生骨肉的母亲,更为了让人们铭记战争之伤,法国议会1919年通过以隆重安葬一名无名烈士的方法来悼念150万在一战中阵亡的法国官兵。1920年,法国政府决定在凯旋门下建立无名烈士墓,并从1923年11月11日起点燃长明火,象征永垂不朽的先烈英灵。87年来,这火焰一直在燃烧,即便是二战巴黎被德军占领期间,也从未熄灭片刻。</p><p class="ql-block"> 烈士墓没有墓碑,仅在地上镌刻有一行简单铭文:“这里安息着一名为国捐躯的法国士兵”。平日,不时有来自法国各地的普通群众前来烈士墓,为它献上一束鲜花并默哀片刻。每天傍晚,凯旋门下都会举行将长明火拨旺的庄严仪式。每逢停战日等重大纪念日,法国总统也会亲临烈士墓,向无名烈士献花哀悼。</p> <p class="ql-block">这个火炬下方是戴安娜王妃车祸现场</p> <p class="ql-block">静静的塞纳河,塞纳河(Seine River),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76.6公里,包括支流在内的流域总面积为78700平方公里;它是欧洲有历史意义的大河之一,其排水网络的运输量占法国内河航运量的大部分。自中世纪初期以来,巴黎就是在该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来的,河流与城市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紧密而不可分离的。</p> <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英语: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法国巴黎市战神广场上,旁靠塞纳河,为举行1889年世界博览会,用以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法国政府进行建筑招标,最终确立埃菲尔铁塔。其始建于1887年1月26日,于1889年3月31日竣工,并成为当时世界最高建筑。</p><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初始高度312米,现高330米34</p><p class="ql-block">。一楼高57米,占地4415平方米,二楼高115米,占地1430平方米,三楼高276米,占地250平方米。从广场到二楼有五部电梯,从二楼到顶层有两部双人电梯。铁塔设有广场、一楼、二楼、顶层、花园五个区域,每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9</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1日起,进入埃菲尔铁塔的所有18岁及以上欧盟公民必须提交欧盟COVID证书,非欧盟公民必须提交健康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游轮上拍到的自由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游轮上的法式大餐</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游轮上来自阿富汗的服务生,服务工作看起来快乐又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p><p class="ql-block">卢浮宫</p><p class="ql-block">卢浮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该宫始建于1204年,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该宫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卢浮宫共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p><p class="ql-block">卢浮宫</p><p class="ql-block">卢浮宫博物馆拥有上至公元前7000年、下至19世纪中期的大量历史文物宝藏,分别在三大展馆的上下五层展厅中展出。</p><p class="ql-block">2022年,约有780万人参观了卢浮宫博物馆,同2021年相比增加1.7倍多</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此时恰逢十字军东征时期,当时的法国国王腓力二世</p><p class="ql-block">为了保卫塞纳河右岸的巴黎地区,于1204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这座既可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又可存放国王的犬马和战俘的城堡,5</p><p class="ql-block">取名卢浮宫。</p><p class="ql-block">1365年,查理五世将卢浮宫改为王宫,并进行了扩建,使其正式成为皇家珍玩和档案的收藏之所。</p><p class="ql-block">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随着王室成员的增加以及他们对住所乃至寻欢作乐场所的要求不断提高,卢浮宫的扩建和修缮时常在进行。</p><p class="ql-block">他们不断增建了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50年间,卢浮宫却并无国王居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外观</p> <p class="ql-block">被欧洲精湛的雕刻艺术折服</p> <p class="ql-block">艺术的殿堂,卢浮宫镇馆三宝,蒙娜丽莎的微笑,胜利女神像,断臂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展出的历代女王的饰品,价值连城</p><p class="ql-block">💎 路易十五的王冠,鸢尾花元素彰显皇室经典,282颗钻石与237颗珍珠的奢华镶嵌,彰显无与伦比的尊贵。</p><p class="ql-block">🎀 钻石蝴蝶结流苏胸针,1855年欧仁妮皇后的最爱,2438粒钻石闪耀着历史的光芒,轻快自然的设计展现宫廷时尚。</p><p class="ql-block">🦅 路易十四王者雄鹰,17世纪法国与波兰君主专制制度的珠宝代表,38颗红宝石镶嵌,羽毛根根分离,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全套蓝宝石皇家珠宝,大克拉、高净度的斯里兰卡蓝宝石与钻石的完美结合,彰显皇室的奢华与品味。</p><p class="ql-block">👸 公爵夫人祖母绿王冠,77克拉祖母绿与176克拉钻石的奢华镶嵌,是路易十六女儿结婚时的珍贵礼物。</p><p class="ql-block">💚 玛丽·路易斯王后佩戴过的祖母绿首饰,历史的见证者,闪耀着皇室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看到了众多举世闻名的大家油画</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位于法国巴黎的建筑。</p><p class="ql-block">玻璃金字塔,贝聿铭在设计中并没有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而是普通的几何形态,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玻璃金字塔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p> <p class="ql-block">这个玻璃材质的金字塔是著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建筑时间1984年-1989年。</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p><p class="ql-block">设计争议</p><p class="ql-block">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当密特朗总统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铭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在贝聿铭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十三年中,有两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当他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p><p class="ql-block">创作始末</p><p class="ql-block">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他反对一切将玻璃金字塔与石头金字塔的类比,因为后者为死人而建,前者则为活人而造。同时他相信一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过反映周围那座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旧皇宫沉重的存在表示足够的敬意。自认因卢浮宫而读懂了法国历史观的贝聿铭并不难从埃菲尔铁塔中读出建筑的命运:建筑完成后要人接受不难,难就难在把它建造起来。因此他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了一个足尺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投票表示意见。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文化习惯,同意了这个“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设计。</p><p class="ql-block">玻璃金字塔</p><p class="ql-block">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宽34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673块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p><p class="ql-block">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p><p class="ql-block">获得殊荣</p><p class="ql-block">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这个奖是一九七九年由「凯海」基金会设立的一项世界性最佳建筑成就荣誉奖金,每年颁发一次。贝聿铭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五人。这个奖是近几十年来的工作加起来评估的。</p><p class="ql-block">人们愿意承认,只有进入其中才会消失的埃菲尔铁塔和只有进入其中方可显现的玻璃金字塔,使“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缩到了最小距离”,前者以强制姿态改写历史进程,而后者则隐匿地把历史拽到现代中来。而贝聿铭“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的愿望则一直都被实现着:最新也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就是,它赫然成为2004年全球畅销书《达·芬奇的密码》结尾处豁然而开的密码的文化谜底,在这条逼近迷宫的迷宫路径中,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承担了从达·芬奇、波提切利到维克多·雨果以及牛顿等各类艺术与科学巨匠的全部秘密,那些伟大的文化秘密在《达·芬奇的密码》里,就在这个晶莹剔透的金字塔里,“在繁星闪烁的天底下终于得到了安息”。</p> <p class="ql-block">街道拐角随处可见的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圣日尔曼教堂</p> <p class="ql-block">从卢浮宫出来后,在等车间隙发现对面是一座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好奇心驱使我走进去,原来是圣日耳曼教堂,而且里面正在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生平第一次身临其境,被主教们及信徒们的虔诚所感染,不由自主的摘帽致敬!</p> <p class="ql-block">原来左岸咖啡的由来在这里,左岸:通常指塞纳河以南的巴黎部分,这里充满了艺术和浪漫的气息。左岸是文化教育的中心,拥有许多学院和大学,如索邦大学,因此年轻人和知识分子较多。这里也是许多著名咖啡馆、书店和画廊的聚集地,形成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左岸象征着巴黎乃至欧洲的人文气质,汇聚了知识分子的叛逆精神,曾诞生了达达主义、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现代思潮,许多文人墨客如海明威、毕加索、萨特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p> <p class="ql-block">右岸:则指塞纳河以北的巴黎部分,这里是巴黎主要的商区和政治中心。右岸拥有许多巴黎的地标建筑,如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卢浮宫等,代表着奢华宏大的文化象征。右岸是现代巴黎的汇聚中心,拥有蓬皮杜中心的现代艺术,以及世界各大著名银行开设的办事处,是理性、物质的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左岸是感性、浪漫的艺术天堂,而右岸则是理性、物质的商业与政治中心,两者共同构成了巴黎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p> <p class="ql-block">还处于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遗憾只能远观。</p><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法语: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正式名称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又名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位于法兰西共和国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区,地处塞纳河中央西堤岛上。该教堂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四年),是基督教支派天主教巴黎总教区主教座堂、法国首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之一、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堤岸人行道旁,有很多的没有上锁的木制箱子,我立时被河边这一排排绿色木箱连环的旧书摊吸引。从右岸卢浮宫码头启程,过圣路易岛的玛丽桥,再踱步到左岸杜赫奈尔和伏尔泰两条沿河走道,全长约4公里。对这一奇景,法国作家让·迪杜尔描绘:“塞纳河是独一无二在两排由书籍筑成的堤岸中淌着的水流”。“旧书商文化协会”主席热罗姆·嘉莱也表示:“分列塞纳河两岸的长排书籍有若两道江堤一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确实,塞纳河畔是一处世间淘书宝地。有心人甚至可以在此找到各类弥足珍贵的文学典籍。譬如,笔者在贡蒂沿河道上曾见过套着纸板书壳的19世纪原版《拜伦勋爵全集》,觅到早年精装的查理·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华》、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热拉尔·纳荷华的象征派文学杰作《火女》等等。历史类方面,仅巴黎圣母院后边一处书摊就有将近400种关于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书籍,林林总总,各有其历史价值。自不用说其他封建王朝的编年史,以及1791年9月3日颁布的《法国宪法》的原版,标价150欧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杜赫奈尔沿河道35号对面的让-玛丽·卢基耶书摊,被业内人士称作“孩童书苑”,有多种“童子军”书籍,专供家长领子女光顾。至于文化艺术类,则有在他处难以找到的木版、铜版或石印绘画、音乐著作,尤其是法国野兽派马蒂斯,印象派马奈、莫奈、米耶,以及马克·夏加尔的画作和欧洲各国的艺苑撷英。</p><p class="ql-block">由是观之,塞纳河堤岸的旧书摊不仅有供外邦游人欣赏的异域风情,更是一泓汲取智慧灵感的不竭源泉。塞纳河堤岸的旧书摊始于16世纪,历史悠久,徽记为一只蜥蜴注视利剑的图案。蜥蜴标志旧书摊主追求阳光,利剑象征他们酷爱自由。1789年法国大革命没收大量封建贵族的藏书,成了旧书商创业的契机,到拿破仑时代得到巴黎当局认可合法化,在伏尔泰沿河道和新桥一带驻守发展起来。1891年,摊主们获准将绿色书箱固定在堤岸护墙上,夜间不需要搬运回家。1900年世博会时旧书摊达到200家,每家四个书箱,占据十来米长的砌石栏杆,摊主随意作息,只有雨天才自行歇业。经营者自备书箱,无须缴纳任何租金和税款。1930年旧书经营真正趋于稳定,到1991年,塞纳河堤岸边千余“绿箱”中的古旧书籍总数达30万册,规模空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渥太华、东京等城市起而效仿。自2014年起,这里开始举办“塞纳河堤岸书摊节”,届时由50家书店联袂,竞相推出最佳古旧书刊给读者,并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稀有书籍和手迹沙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塞纳河边设摊,须得向巴黎市政府提出申请,申请人要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和从业特长,历史清白,无犯罪前科。2010年,申请者逾百家,但获准的仅23人。另外,市政府还规定,每个摊位的长度最多不得超出8.6米,高不可越出2.1米,以免妨碍塞纳河岸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巴黎,当夕阳映红了天空,霓虹灯也不甘落后的闪亮登场,把大家带进神秘又浪漫的巴黎。</p> <p class="ql-block">晚上九点,回酒店途中,我们一行12人下车去看埃菲尔铁塔的闪灯秀</p> <p class="ql-block">跑步十公里!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打个卡,在这条向往已久的代表着千万时尚的地方留下轨迹。</p> <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塞纳河</p> <p class="ql-block">黎明前静谧的塞纳河以及香榭里大道上到处都是残奥会和奥运会赛道的还没有来得及撤走的隔离带,标志牌!</p> <p class="ql-block">9.16日,今天是在巴黎的自由活动日,老佛爷百货</p> <p class="ql-block">站在老佛爷百货大楼的楼顶,北后是著名的巴黎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巴黎歌剧院的前门</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等候进场间隙认真读书的女子,以及歌剧院门口卖力演唱的街头艺人。</p> <p class="ql-block">买了一张15欧的门票,验票进入后第一眼就是让人惊叹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在17世纪时,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称霸着歌剧舞台。欧洲各国的作曲家就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歌剧艺术,与意大利歌剧抗衡,与宫廷贵族追求时髦的庸俗趣味进行争斗。就是在这一时期,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出具有本国特点的歌剧艺术,法国歌剧也由此发展。法国歌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决定了法国将建立自己的歌剧院。</p><p class="ql-block">1667年,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获得了法国政府的支助。1671年3月19日,由佩兰、康贝尔和戴苏德克负责建造了法国第一座歌剧院“皇家歌剧院”它就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后于1763年被毁于大火。</p><p class="ql-block">1860年12月,法国艺术部终于决定了兴建巴黎歌剧院,在171件作品之中,年仅35岁的建筑师查尔斯·加尼叶作品脱颖而出,不过那时候他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p><p class="ql-block">1861年夏天,歌剧院开始着手兴建,不过问题接种而来:首先是地基下面有条溪流使地基无法稳固,再来就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和第四次革命使尚未完成的歌剧院停工。就这样在1862年奠基的巴黎歌剧院在重重困难下方于1875年正式启用,建造费一共超过4,700万法郎。</p><p class="ql-block">1875年1月5日,第一套歌剧《犹太少女》在歌剧院上演,巴黎歌剧院正式揭幕。在1896年,在歌剧《忒提斯与培雷》的第一幕正要结束的时候,悬挂在观众席上方的水晶灯因为短路走火掉下,一名中年妇女不幸死亡,此事后被改编为《剧院魅影》中的著名场面。</p><p class="ql-block">巴黎歌剧院-拿破仑的管理</p><p class="ql-block">在1790年后的10年之间,巴黎歌剧院在大部分时间里归巴黎市政府管辖,但是拿破仑逐渐将其领导权窃取到自己的手中。1802年,他开始掌握新作品上演的生杀大权,能够决定是否投资干一部新歌剧的制作,而他的内政部长也拥有强大的否决权。在1807年的改革中,拿破仑试图恢复歌剧院在过去的年代中曾经充当过的角色,使其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个专门的“陈列品”。他在选择演出剧目方面向歌剧院施加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于1811年强迫其他较小的剧院向这个歌剧院缴付资金款项。在这个阶段,歌剧院的管弦乐团扩大到70人,其中拥有一大批出色的独奏家,从而使这个乐团的演出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平,享有盛名。</p><p class="ql-block">剧院简介</p><p class="ql-block">巴黎歌剧院全名为加尼叶歌剧院(Opéra Garnier),以建筑师沙尔勒加尼叶(Charles Garnier, 1825 --- 1898)的姓氏命名,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不管内部装饰和外表建筑都极尽华丽之能事。早在17世纪时,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称霸歌剧舞台。</p><p class="ql-block">欧洲各国的作曲家因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歌剧艺术,与意大利歌剧相抗衡,与宫廷贵族追求时髦的庸俗趣味进行斗争。就是在这一时期,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歌剧艺术,法国歌剧也由此发展起来。法国歌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决定了法国将建立自己的歌剧院。16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建立法国第一座歌剧院。1671年3月19日,由佩兰、康贝尔和戴苏德克负责建造了“皇家歌剧院”,它就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后于1763年被毁于大火。1860年,年仅35岁的沙尔勒加尼叶承担了新歌剧院的设计重任,1875年新的歌剧院建成,这是举世公认的第二帝国时期最成功的建筑杰作,建筑正面雄伟庄严、豪华壮丽,透过歌剧院广场及歌剧院大街,直视国王宫殿(Palais Royal)及卢浮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听旁边导游讲泰坦尼克号华丽丽的酒会大厅就在取的这个景</p> <p class="ql-block">红磨坊,遗憾没有提前计划,当天已买不到演出票,只能门口想象一下</p> <p class="ql-block">9.17 今日中秋,我们来到了世界上著名的四大宫殿之一的凡尔赛宫,她是法国封建时期帝王的行宫,始建于十六世纪,后经阔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凡尔赛宫外观宏伟,内部陈设更赋予艺术魅力,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p> <p class="ql-block">凡尔赛是法国巴黎的卫星城以及伊夫林省省会,曾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行政中心。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15千米处,为一座艺术城市,境内的凡尔赛宫属法兰西艺术的明珠,宫殿、花园壮观精美,内部陈设和装潢富艺术性,底层为艺术博物馆。这里也是法国领导人会见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是巴黎郊区的商业和服务业中心,并有会议城市和卫戍部队驻军营地的特殊职能,设有军队、医院和军事院校。城市北部为商业和手工业区,南部为贵族居住区。凡尔赛宫(Versailles Palace)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1682-1789年)。</p> <p class="ql-block">从凡尔赛宫出来,我们乘车赶往法国小镇PARIS-TOWN(约314公里),沿途是精细化打理的宽阔平坦的农田和茂密的树林,沿途没有发现一个白色垃圾塑料袋和饮料瓶,</p> <p class="ql-block">晚7点赶到 南锡(Nancy)坐落于法国东部洛林大区,是一座充满艺术氛围的城市。这里有丰富的历史、精美的建筑、美味的食物以及文化遗产,被形容为“洛林的珍珠”。</p><p class="ql-block">南锡曾是洛林公国的首府,在18世纪,南锡还曾是法国国王斐迪南一世的宫廷所在地。这个历史底蕴使得南锡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摇篮。特别是亨利二世的妃子卡特琳娜·德·梅迪奇,她对南锡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文艺复兴风格的兴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锡城市的天空格外开阔,几乎站在随便什么路口,都能看见远处的山丘和森林。城市中随处可见一座座风格独特、装饰着花纹和雕像的楼房,主人家还喜欢把房屋的建筑年代刻上去,古老在这儿绝对是一份荣耀。</p> <p class="ql-block">晚上七点,到了南锡市。南锡位于法国的东北部,洛林大区的中心,是洛林大区的首府,同时也是默尔特-摩泽尔省的省会。南锡地处历史上陆路和海路的汇合点。北岸的默尔特河在上游10公里处与摩泽尔河的汇合,运河连接了马恩河和莱因河,南锡靠近铁矿和岩盐丰饶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法国南锡市打卡,八点钟了,车上吃了不少面包,晚上不能再吃了,到了新的城市,遛个腿打个卡,顺带去找找刚才看到的尖尖顶教堂⛪️</p> <p class="ql-block">斯坦尼斯拉斯广场</p><p class="ql-block">斯坦尼斯拉斯广场、卡里埃勒广场和阿里昂斯广场把西北部的老城区和南部的新城区连接在一起,是公元18世纪城市建设的杰作。斯坦尼斯拉斯广场是为国王路易十五修建的,长124米,宽106米,铺设亮赭石石块,和两排较暗的石头,形成一个对角交叉线图案。这个广场四周的建筑物构成建筑和谐的整体,最显著的有:3</p><p class="ql-block">南锡市政厅,占据整个广场的南侧,东南角有默尔特-摩泽尔省府</p><p class="ql-block">东侧,歌剧院(原主教宫)及大宫(原皇后宫,实际上由Intendant阿利奥占据);</p><p class="ql-block">西侧:美术博物馆(原医学院)和雅凯亭</p><p class="ql-block">北侧的建筑物,出于防御目的,高度较低(允许在沃代蒙和奥松维尔堡垒之间开火)。</p><p class="ql-block">广场的中心是一座凯旋门,通向毗邻的卡里耶尔广场,主轴线在那里成为一条双林荫大道 树木,道路全线两侧均为互相对称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最远的一端是阿利扬斯广场(Place d'Alliance),四面都是封闭的半圆柱廊,结束于原有建筑政府宫。</p><p class="ql-block">斯坦尼斯拉斯广场中心的雕塑,由乔治 Jacquot(1794年至1874年)创作,描绘斯坦尼斯瓦夫一世身穿长袍站立,左手持剑,右手指向北方。高大的大理石基座上铭文的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南面: "Stanislas Leszczynski, Roi de Pologne, Duc de Lorraine et de Bar, 1737-1766"</p><p class="ql-block">(斯坦尼斯瓦夫一世,波兰国王,洛林公爵和 Bar,1737年至1766年)</p><p class="ql-block">· 北面: "A Stanislas le Bienfaisant, la Lorraine Reconnaissante, 1831, Meurthe-Meuse-Vosges"</p><p class="ql-block">(给恩人斯坦尼斯瓦夫,洛林人感谢他,1831年,默尔特-默兹-孚日)</p><p class="ql-block">广场的四个角落和东西两侧设有镀金锻铁大门和灯笼,由让·拉穆尔(1698年至1771年)修建,他还负责修建了市政厅主楼梯及其正立面中心阳台的锻铁栏杆。西北角和东北角设有巴泰勒米·吉布尔(1699年至1757年)设计的华丽喷泉。</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坐落在老城的圣埃普夫尔广场上,是一座华丽的新哥特式风格教堂,建于1864-1874年,火焰般的层层尖顶!。</p> <p class="ql-block">早点后,去往,路上领队推荐了自费路线</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法国小村落</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农民是一个要求非常高收入也高的行业,不是谁都可以当农民,政府会培训</p> <p class="ql-block">十点钟,我们跨过莱茵河,到了德国的土地上,领队说,申根签证的国家都是免签的。我们目前所在位置是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弗莱堡,黑森林是当地一种针叶林。</p><p class="ql-block">弗莱堡,位于德国西南边陲,靠近法国和瑞士的弗莱堡(Freiburg im Breisgau)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直辖市,弗莱堡大行政区的首府,位于黑森林南部的最西端,人口约20万。很多人认为弗莱堡是德国最温暖,阳光最灿烂的城市。也是德国最古老也是最具旅游吸引力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德国佛莱堡市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地处南德巴登-符滕堡州的弗赖堡大教堂,成立于1340年,是哥特时期(1200~1500年)欧洲最精湛的、最有魅力的建筑,它与科隆的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1400年)都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弗莱堡的各种下水井盖,设计独特,街道路面都是由各种小石块铺设而成,并拼出整齐而又坚实的图案。点赞</p> <p class="ql-block">德国车牌集锦</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达科尔玛童话镇,小威尼斯,</p><p class="ql-block">科尔马镇内是一个由许多不规则形状的广场组成的广阔步行区,广场之间的道路穿插着圣马丁教堂(La Collegiate Saint-Martin),人头屋(Maison des Têtes)等等历史名胜。伊尔河支流酪赫河从科尔马静静淌过,清清的河水荡涤了浮躁的尘埃。获有美名的“法国小威尼斯”区小桥流水,幽幽窄巷,任由平底船轻轻滑过……科尔马仍然保留着16世纪的建筑风格—木筋屋,由木材搭建的多面形屋顶,独特的设计,每栋皆具个人品味。一座座木屋,使小城充满着浓郁的阿尔萨斯风情。可以说科尔马是阿尔萨斯的缩影,它有过辉煌的 历史,城市充满文化气息,懂得保存及发挥古老的建筑遗产,同时亦能给人友善热情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教堂(La Collegiste Saint-Martin)是科尔马最大的教堂,主体大厅建于耶稣历1234-1365年,耗时131 年,呈哥特风格;钟楼建于1572年,其圆形小穹顶被认为是具有蒙古风格。</p> <p class="ql-block">逛了逛当地人的菜市场,惊讶于他们的食材的天然性,纯天然的才是安全的!</p> <p class="ql-block">晚上八点,来到了瑞士首都伯尔尼,入住瑞士酒店,一天三国,第二天早上来到了伯尔尼老城</p> <p class="ql-block">伯尔尼老城,公元12世纪建在阿尔河环绕的山丘之上,1848年成为瑞士的首都。从伯尔尼古城的建筑,可见历史的变迁。古城保留了16世纪典雅的拱形长廊和喷泉。这座中世纪城镇的主体建筑在18世纪重新修建,并保留了原来的历史风貌。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p> <p class="ql-block">保存至今的长廊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乘坐25人的巨无霸缆车上俯瞰瑞士的精致美丽</p> <p class="ql-block">瑞士少女峰(Jungfrau)是位于瑞士伯尔尼高地,阿尔卑斯山区的著名山峰,海拔4,158米(13,642英尺)。这座风景秀丽的山峰把伯恩州和瓦莱州(Valais)隔开,是伯恩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作为意大利和瑞士旅游业的经典景点之一,少女峰一直以冰雪与山峰、阳光与浮云吸引着八方游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少女峰位于瑞士因特拉肯市正南二三十公里处,屹立在伯尔尼的东南方。</p><p class="ql-block">海拔:少女峰海拔4,158米,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之一。</p><p class="ql-block">特色:</p><p class="ql-block">山顶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冰雪世界的奇观,而山腰以下则绿草茵茵、风景秀丽。</p><p class="ql-block">拥有欧洲最高的火车站,可直达山顶,是伯尔尼高地最迷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少女峰铁路是20世纪初人类的一大工程奇迹,至今仍能让乘坐者感叹当年开拓者们的无比勇气和毅力。</p> <p class="ql-block">打卡瑞士伯尔尼十公里</p> <p class="ql-block">夜晚,入住瑞士伯尔尼美丽的民宿般的酒店,满眼精致的美景使人一刻也不想停留在室内,奔跑在这样的自然中,尽享世间美好!</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夕阳</p>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半出发去茵特拉肯市,金色山口</p><p class="ql-block">下午坐火车去龙疆湖</p> <p class="ql-block">金色山口等候观光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城市,瑞士琉森,坐拥湖光山色,卡佩尔廊桥和八角形水塔,也是最常出现在瑞士明信片上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横穿而过的罗伊斯河将琉森分成了两部分——旧城和新城。建于1332年的卡佩尔桥连接两岸,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制廊桥。卡佩尔桥在1993年的火灾后进行了重建,一直通往琉森最具代表的留念景观——呈八角形的水塔。与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穆塞格城墙一样,卡佩尔桥和水塔也都是琉森防御工事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在罗伊斯河流出琉森的地方有一座建于1860年的古老栅条坝,它调节控制着琉森湖的水位。近旁的旧城区因其文艺复兴晚期的市政厅和瑞士第一座大型的巴洛克式教堂——耶稣教堂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卡佩尔廊桥</p><p class="ql-block">瑞士琉森最负盛名便是卡佩尔廊桥Chapel Bridge(Kapellbrücke)又叫教堂桥,这是卢塞恩的标志,始建于1333年,也是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桥的横眉上绘有120幅宗教历史油画,沿途还可欣赏描述当年黑死病流行景象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耶稣教堂</p><p class="ql-block">位于罗伊斯河畔,与市政厅隔河相望的耶稣会教堂,始建于1666年,是瑞士第一座大型的巴洛克式宗教建筑。教堂在外观上最醒目的特色就是两座有着洋葱型尖顶的塔楼。我们没有进教堂参观,据介绍教堂内部设计的很有特点,洁白的墙身、粉色系的廊柱装饰、红色大理石主祭坛,使教堂围绕在一种明亮而圣洁的气氛中。拱顶上色彩鲜艳的湿壁画,描绘的是天堂之门打开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广场上休闲的当地市民安静的享受着阳光与微风</p> <p class="ql-block">《卢塞恩的狮子》</p><p class="ql-block">最悲伤的狮子 | 瑞士卢塞恩的垂死狮子雕塑被认为是世上最悲壮动人的纪念碑之一。这座雕塑于1820-1821年完成,旨在纪念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效力的瑞士卫队。在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这些卫队成员在法国巴黎的杜乐丽宫遭到了屠杀,他们为了保护国王而失去了生命。</p><p class="ql-block">雕塑中的垂死狮子被描绘成痛苦和濒死的状态,身上刺满了长矛,覆盖着一面带有法国君主制百合花纹章的盾牌。这个形象既象征了瑞士卫队成员的勇气和忠诚,也表达了他们在遭受暴力和不公正对待时的痛苦和绝望。这座雕塑以其细腻的表现力和情感的表达而闻名,被视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悼念。它成为了瑞士和世界各地游客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着人们的敬意和故事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免税店买了几把瑞士军刀和几套瑞士打火机烟灰缸,免税店满三百瑞士法郎才减税</p> <p class="ql-block">9月21日,来到苏黎世,瑞士的金融经济中心。去游览班霍夫大街 也是火车站大街,有圣彼得教堂,圣母大教堂及明斯特教堂。这些都围绕在利玛特河的两边,距离很近,构成苏黎世繁华世界级景观大道</p> <p class="ql-block">苏黎世大教堂(Grossmünster)是瑞士苏黎世的3座主要教堂之一(另外两座是苏黎世圣母大教堂和圣彼得教堂)。教堂位于利马特河河岸附近,始建于1100年前后约1220年揭幕。</p><p class="ql-block">这座与圣母大教堂隔河相望的教堂在16世纪瑞士宗教改革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黎世大学神学院和宗教改革博物馆都设立于此,教堂内的彩画玻璃是瑞士现代艺术大师贾科梅蒂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苏黎世圣母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班霍夫大街金融中心修着精致小胡须的门迎</p> <p class="ql-block">欧洲很多的城市都是有轨电车</p> <p class="ql-block">午饭时间来到了瑞士电子产品的中心城市楚格,豪车遍地</p> <p class="ql-block">因为欧洲这边的自行车很多,所以在街边看到竟然有自助打气筒,赞</p> <p class="ql-block">现烤披萨的火炉,香喷喷</p> <p class="ql-block">偶遇一位刚从教堂出来的新娘</p> <p class="ql-block">午餐自理,我和室友两人点了当地一家看起来人气火爆的</p> <p class="ql-block">与瑞士一河之隔的列士敦士登国</p> <p class="ql-block">国王的古堡,这座古堡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列支敦士登的国王仍在里面办公</p> <p class="ql-block">国民议会中心</p><p class="ql-block"> 列支敦士登的人口为39680人(2022年12月),国土面积为160平方公里。列支敦士登公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内陆国家,西邻瑞士,东接奥地利。这个国家的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月为1.1℃,7月为19.9℃。列支敦士登的行政区划分为11个区,首都设在瓦杜兹。列支敦士登的人口构成中,外籍人口约占34.4%,主要来自瑞士、奥地利、德国和意大利。官方语言为德语,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列支敦士登的经济以工业为主,工业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金融业也相当发达,拥有14家银行。此外,列支敦士登还以发行精美的邮票而闻名,邮票是其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p> <p class="ql-block">圣佛罗林大教堂是一座新哥特式教堂,金色尖尖的钟塔高耸入云,由于瓦杜兹很小,所以基本在所有地方都可以看到它</p> <p class="ql-block">列支敦士登在德语中的意思为“发亮的石头”,原是神圣罗马帝国属下的自治邦,1719年升格为大公国。拿破仑战争期间(1803-1815年),列支敦士登相继遭到法国和沙俄的侵略,曾被迫加入由法国控制的傀儡政权-“莱茵联邦”。拿破仑帝国瓦解后,列支敦士登一度加入由奥地利领导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由于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完败,德意志邦联随之瓦解,列支敦士登趁机宣布独立。</p><p class="ql-block">列支敦士登虽然“翻身做了主人”,但由于国小民寡、实力太弱,根本无法独立生存,为求自保只能继续依附于奥匈帝国。等到一战结束、奥匈帝国瓦解后,列支敦士登又果断抛弃实力大衰的奥地利,转而依附于瑞士。时至今日,列支敦士登依然将国防、外交事务交给瑞士掌管,并与其签订关税条约,甚至使用瑞士法郎作为货币,形同后者的附庸国。</p><p class="ql-block">列支敦士登没有军队,仅靠警察维持治安</p><p class="ql-block">由于列支敦士登将国防事务委托给瑞士,加之一向奉行中立政策,自独立后便不再参与任何战争,因而再没有必要保留军事力量。为此,列支敦士登在1868年废除军队,国内治安则靠一支编制不足百人的警察部队来维持。不过,列支敦士登虽然废除了军队,但绝非意味着它忘记战争的危险,按照宪法规定,一旦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所有60岁以下、拥有持械能力的公民,都要站出来保卫国家。</p> <p class="ql-block">离开列支敦士登后,我们往达沃斯走,晚上,入住达沃斯小镇的五星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夕阳洒满达沃斯湖</p> <p class="ql-block">我以为这是个运动场馆,结果问了领队后才知道原来是个酒店,有特点,赞</p> <p class="ql-block">热情友好的队友们提出要给我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会议中心门口打卡</p> <p class="ql-block">打卡达沃斯湖</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我最爱吃的番茄焗黄豆</p> <p class="ql-block">绕湖一圈后前往意大利米兰,离开瑞士了,还真喜欢这里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斯福尔扎城堡</p><p class="ql-block">在1450年由斯福尔扎伯爵作为城堡而重建,而后成为斯福尔扎家族的住所, 整个城堡是方形平面的,有一个大公园,四周围有高墙。内部的城堡博物馆里收藏了很多具有很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最初是在1368年由米兰领主维斯孔蒂家族兴建一度曾遭破坏,在后来的扩建过程中,有不少大艺术家曾参与其中。达·芬奇就规划过堡内的水利工程和剧院内的机械结构。</p><p class="ql-block">斯福尔扎城堡</p><p class="ql-block">古堡内有博物馆、图书馆、雕刻馆、博物馆。陈列有雕刻、家具、绘画等。图书馆内收藏手稿1500份。雕刻馆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古城堡是一个大家族,米兰是天主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世界最大的教堂,正面的塔有157个,</p><p class="ql-block">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坐落于意大利米兰市中心的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2</p><p class="ql-block">其性质为天主教堂,名列世界五大教堂。</p><p class="ql-block">米兰大教堂于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最高的哥特式塔尖上的La Madonnina(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由Giuseppe Perego建造,是米兰市的象征。整个教堂1965年完工,历时五个世纪。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p> <p class="ql-block">大巴过桥,这座桥是当年迎接茜茜公主修建的,马上到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的外岛等候乘船</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打卡十公里</p> <p class="ql-block">早上六点起床,一百多米就来到海边,等候地中海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哦,真是个奇迹呀!</p> <p class="ql-block"> 比萨斜塔(Leaning Tower of Pisa)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建造于1173年8月,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最初设计为垂直建造的钟楼,高度约为60米,但由于地基不稳和土壤松软,塔身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向东南方向倾斜。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1372年完工时,塔顶已南倾约3.5米。比萨斜塔的外墙面由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形成统一的罗马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的倾斜角度为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塔高从地基到塔顶为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为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为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这座深受艺术家们钟爱的城市,充满了浪漫与艺术的气息。漫步在狭窄的街道上,仿佛穿越回了文艺复兴时期,与大师们共同感受着艺术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大卫》是1501年—1504年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此雕塑为大理石雕像,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该雕像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p><p class="ql-block">《大卫》体现了人体的神圣美与大卫即将迸发出的巨大热情,从而成为西方美术史上值得夸耀的男性裸体雕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数不尽的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小镇</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主教堂,1296年动工,1431年完成穹顶,1470年完成采光亭,整体竣工。两端各为一钟楼和一穹窿顶,有着幽雅的外观轮廓,是许多艺术家工作的成果。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公正地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主教堂</p><p class="ql-block">外文名</p><p class="ql-block">Florence Cathedral</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Piazza del Duomo, 50122 Firenze FI)1</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p><p class="ql-block">全年10:00-17:00;星期天和宗教节日 13:30-16:45,濯足节:12:30-16:30,耶稣受难日10:30-16:30,圣周六11:00-16:45。圣诞节、元旦、主显节、复活节闭馆。</p><p class="ql-block">门票价格</p><p class="ql-block">免费</p> <p class="ql-block">圣母百花大教堂 天主教 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是世界第四大教堂。这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筑,高106米,其外部以绿、白、红三色大理石装饰,应用建筑学、几何学原理设计修建。杜奥莫大教堂、乔托钟楼和八角形的圣乔瓦尼洗礼堂同在一个大广场上,三座大的建筑构成一体,显得格外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9月25日上午十点半到达罗马古城</p> <p class="ql-block">罗马是艺术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斗兽场起跑</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圣大教堂十公里打卡终点留影 同样的姿势</p> <p class="ql-block">罗马古城打卡</p> <p class="ql-block">贝尔尼尼的最后一个作品~教皇祈福雕塑</p><p class="ql-block">下面的花绸布是花岗岩,人物是大理石。右侧人物是太阳神。</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之所以颜色逼真艳丽,是三四百年前烧制的马赛克贴作,一幅画制作需要十五六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唯一署名的镇馆之宝《哀悼基督》是公元1498年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p><p class="ql-block">作品中圣母的形象典雅而沉静,默默地俯视着躺在她双膝上的死去的基督,她年轻而美丽,没有给人以过于悲伤和痛苦的感觉。雕塑中体现得更多的是人文主义的精神而不是宗教的氛围。显然这件作品带有作者早期雕刻的风格特点,这个时期主要是对古典风格和题材的继承,运用了稳重而优美的写实手法。</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哀悼基督</p><p class="ql-block">外文名</p><p class="ql-block">ThePietà</p><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p><p class="ql-block">雕塑类型</p><p class="ql-block">圆雕</p><p class="ql-block">材质</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p><p class="ql-block">1498年</p><p class="ql-block">高度</p><p class="ql-block">175厘米</p><p class="ql-block">现收藏地</p><p class="ql-block">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p><p class="ql-block">作品别名</p><p class="ql-block">圣母怜子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皇的真身</p> <p class="ql-block">耶稣显容图,拉斐尔的画作,两幅画作结合起来,只有耶稣可以拯救你们。在拉斐尔去世后,人们在他的画作里找出来的。他的画作受到了米开朗基罗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这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穹顶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从地下到穹顶130多米的无梁穹顶,42米长无支撑</p> <p class="ql-block">回家喽!想吃羊肉泡馍,想吃米皮,想吃油泼面,拉条子,想吃豆腐包子,豆腐脑,葱花饼……</p> <p class="ql-block">诱人的美味咥起来呀,还是在家里吃得舒服!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