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主体主导的讨论,是个老掉牙的主题,课堂教学的起点是备课,是否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实际上备课阶段已经有了分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大部分教师都明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备课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思考的时候,也貌似充分围绕“为了学生”而展开,但是从“怎么把学生教会”到“怎样让学生学会”中间有个思维鸿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名师刘祥的思考又比我们普通人高了一筹,《有滋有味做教师》中“追寻‘目中有人’的备课”提倡从更长远、宏观的角度来考虑,“目中有人”不仅有眼前人,还有未来人,不仅有“知识人”,更有“能力人”、“思辨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备课的要素有五大项,从教材角度看,体现为三类信息;从教师角度看,体现为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的有效预设;从学习者角度看,体现为学习能力、态度和方法;从课堂活动角度看,体现为课内预设、生成和课外自主研修三类活动;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看,体现为自主思辨、合作探究和终身学习三种能力。备课,不仅注重学生的当下,也要面向学生的未来。从备课开始,“目中人”已经不仅仅是当下的一个学生,还是未来的创造者和具有多重身份的社会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备课,是用一生备课,即使仅仅做一份教学设计、制作一份PPT或者写一份教案,也需要调动备课人目前所具有的所有资源,体力、知识储备、心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宏阔的思辨能促使备课者融“传统与创新于一体”,备课的过程,包括了阅读、思考、检索、设计、应用等复杂的思维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之相反的,也有不用心的“备课”,网上荡的、书上抄的、随便诌的、拿着教材照读的。备课时教师“目中无人”,上课时自然学生“眼里无光”,课上自然没有情感交融、没有课堂生成,课下没有反思回顾,毕业后没有“报得三春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老师认为,备课的目的是“如何学”,而不是如何教。备课是为几十个“研究员”设计不同能力层级和种类的个性化“研究项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效备课一定要关注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事实上,所有的目标设定,开始都是“因人而设”的,强调人的活动、为了人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效备课,还体现在学习任务的设定与完成中。课堂教学的目的,其实就是借助知识这个中介,实现关键能力的养成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既满足当下的升学需要,也满足未来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备课时,要深入思考怎样组织活动、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就需要课堂上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教师教”为“学生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除了语文之外的文科课堂,教师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显性信息的搜集、归纳,而是要思考如何借助显性的信息去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三观、探究当下的社会现实问题,如政策问题、环境问题、科技问题、民生问题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已经吃透了知识点并从中看到隐藏的隐性价值观,探究能将知识、情感和价值观串在一起的情境、任务、问题,从而在课堂上才能有条不紊地按照设计进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准备才能做到备课时有教育理性和教育情怀呢?平时拥有一桶水、一条溪、一道江,才有可能备课时喷薄欲出、课堂上一泻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到的以下四点,足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向专业著作学习,切实理解教学的本质;向优秀者学习,在模仿借鉴中落实;向教学内容学习,在教材内涵挖掘上下功夫;向社会学习,反面案例也能发现应有的道德品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我们再总结一下本文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目中有人”,既是当下的人,也指未来的创造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学习,“目中有人”才有底蕴;勤思考,“目中有人”才能设计好;真实践,“目中有人”才能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