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二十八日,我们乘船游览了乌江源百里画廊后,便来到了素有“黔北江南”称谓的乌江寨。乌江寨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附近,一条碧绿的乌江水串联起了两岸的吊脚楼群,一艘艘小小的乌篷船随风顺水而过,为乌江寨增添了几分山水诗意。<br> 我们入住的是乌江寨一号吊脚楼,因为是平生第一次住这种木制悬空的房子,对吊脚楼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有关资料介绍,吊脚楼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特别是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相传苗家、土家人的祖先,最早是在森林里搭建“狗爪棚 ”居住的,而“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族里的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传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他们都按照这个办法搭建起了“空中住房”。后来,这种“空中住房”就演变成了现今的吊脚楼。<br> <br> <br> <p class="ql-block"> 乌江寨的吊脚楼,富于活力,天人合一。苗家人迁入这里后,为了留下平地作耕种用田,为了适应这里的自然条件,为了自己的繁衍生息,在建造住居时,选在30—70度的陡坎斜坡上,在传承传统的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创建了穿斗式木质结构吊脚楼。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简单而稳固性强,它是以柱、枋为基本构件,通过穿斗形成完整空间。二是充分利用当地木材及其强度。由于采用的是穿斗结构,用小材可以盖大房。三是既节约了耕地,又适应于山地斜坡建屋,并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典型的天人合一。</p> 当承载在传统建筑上的大量地缘特征和文化记忆,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毫不留情抹去的时候,我们已经很难像过去那样,通过观察一个地方的建筑物,来判断出它所处的地理和文化区域。然而,吊脚楼,这种古老的干栏式建筑,至今仍在被包括苗族在内的广大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所广泛使用。它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古朴之中呈现出契合大自然的灵秀之美。尤其是当夕阳的余晖斜照在江边坡上的吊脚楼时,吊脚楼更是显得熠熠生辉,处处透着和谐静谧之美;而当雨后初晴,缥妙的薄雾萦绕吊脚楼时,又呈现出山水画般的朦胧之美。吊脚楼是一个令人忘俗的所在,身临其境,俗世的烦恼会烟消云散,困顿的胸怀会爽然而释。在这里我切身地体验到了吊脚楼所呈现的“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