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黑鱼湖的鱼和水(之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刘景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水库有了渔业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万亩水库,周边没有芦苇的地方,白浪滚滚,鸥鸟喧嚣。水中央丰盛的芦苇荡,好像碧绿的湖心岛。水库蓄水初期,水草茂盛,鸟健鱼肥。眼看自己水库里有鱼,人们必然不甘心守着大鱼尝不到鲜。但是,新建队伍,一群旱鸭子,不识水性,不谙鱼情,只能望湖兴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段时间陈方泮处长经常挂在嘴上说:“水库里有鱼,我们就是不懂捕捞,你们谁有办法提高捕捞产量,就出把力,哪怕我们已经安排好了岗位,也可以先尽力捕鱼,等到来了捕捞内行的人,再恢复你的即定岗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凉风一阵一阵吹来,时光一周一周的流走,从采油六部三大队的家里,距离基地处有十八华里,老刘和孙元信、邵慧英、孙德祥几位,有时候就骑着自行车跑通勤。跑来跑去,不知不觉中路旁的苞米红英衰竭了,谷子已经沉甸甸的抬不起头来。处长们仍然一筹莫展,面对自己新单位的难题,老刘眼里看不过去,心里很不落忍,感觉应该替处长们分担一下困难,便大着胆子毛遂自荐:“我的老家居住嫩江边儿,从小耳濡目染过各种捕捞作业,领导若信得过,我可以试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领导们很快给予支持,老刘就去渔业队报到。过几天的一个周一,陈处长来到渔业队,宣布了处领导集体研究决定。水库的骨干队正式诞生。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称呼渔业队为“渔业大队”,还设了一位大队长王宝森。大王旗下才是小队指导员赵春生,队长老刘,副队长孙德祥和穆长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道这个王宝森是哪路神仙下凡,还是个科级干部。这样一安排,就形成了一个科级大队长带领一个小队班子工作,弄得这个单位既不是大队级也不像小队级的两不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这个安排不但小队班子成员们迷茫,就连王大队长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王大队长对渔业捕捞一窍不通,没有办法开展工作。只是在到任的第一天,把队伍集合在队部板房外,做了一次官样文章的讲话了事。那以后职工们基本没怎么见到他的踪影。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捕捞的事没有大队长布置工作,也就没有鱼儿上岸,菜锅里还是不见鱼腥味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做为指导工作的理论基础。可是对于如何按照理论基础通过开拓,达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往往在机构设置、人事安排中又被行政级别所羁绊。基地处的安排,是因人设事,还是准备搭建一层大队级的机构,并不明了。但是,宣布之后,不但没有促进生产力,提高捕捞产量,反而因为王大队长的被动而妨碍了捕捞生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处长们不见捕捞起色,想要催促一下渔业生产,找不到大队长。大队长王宝森五十多岁的人了,年迈体弱,上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调出基地处远走高飞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以后,渔业大队终于降落到渔业队应有的规格,基地处就再也没有大队级设置,形成了处级下辖小队的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处里的各项生产要求,能够直接下达到渔业队了,提高捕捞产量的历史重担,就落在了刘队长肩上。为了了解产量低的原因,探索提高产量的措施,刘队长坚持一个多星期,深入到每条捕捞船和每个网箔点儿,和工人同出同归,同吃同住。职工群众当中蕴含着无限的工作热情和生产智慧,只要干部愿意和他们打成一片,共同面对难题,你的目的就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就愿意和你团结一心努力完成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网箔,又称迷魂阵,是我国东北最原始的捕鱼方法之一。制作方式,是用芦苇类的物质在河水中,沿着岸边设置长长的篱笆墙,每间隔一段距离再设置一个只能进不能出的涡旋儿。涡旋儿入口是个技巧所在,让鱼虾只能进不能出的设置有好多种。通常是留出一个狭窄的缝隙口,请君入瓮,让鱼儿进去以后,找不到返回的路径,这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篱笆墙把鱼虾由岸边到深水的道路阻隔,而鱼虾在水中的生活,必须有顺应温差、避暗趋光、寻找食物而往返于深水和岸边的活动。在鱼儿寻找通道的时候,毫无防备的闯进网箔旋再也游不出来,这就是自投罗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采取增加苇箔旋和三层挂网等措施,捕捞产量日渐提高,从原来的几十斤上百斤提高到上千斤。但是杂鱼居多,大鱼比例还很小,和水库渔业队的专业队伍职能还是不对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产越是忙碌,时间越是飞速流逝,每天早出晚归都能感觉到凉风拂面,水上作业的职工们,一天天不愿伸手接触冰凉的水了。从长远考虑,不能让渔业队空有其名,捕捞产量不能满足于目前的日产千把斤。刘队长向处里提出年底前的生产计划,建议从现在起,一方面努力提高当前产量,另一方面做好冬捕渔具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北平原绿野泛黄,红叶点点,随着大自然里积淀起绚烂多彩的日益厚重,使人们感触到,一年的时光已经过了大半,捕捞任务急促催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处里支持下,经过农林办协调,刘队长带领小吕小陈出差去吉林大安北渔场,与大安北渔场纪场长接洽,向他们定制几件网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乘坐火车驶离熟悉的家乡,跨过黑吉两省的界河——嫩江,来一趟工作旅行,对于小吕小陈两个青年来说,也是个美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个小伙子按耐不住内心兴奋,到了大安北,入住旅店以后,就急急忙忙串上大街,领略他乡风情。野了半下午,晚饭前才回来。进入房间,异口同声地说:“咱们是出差来了,你不借给我们点儿钱呀?”刘队长听后,觉得临行前没有了解他们有无困难,现在他们提出来借钱也无可厚非,就每个人借给他们20块钱。那个时代,油田职工多数是二、三级工,月工资40、50元,出差三四天,借给20块钱不是小数目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出差结束返回途中才知道,他俩本来是带着钱的,结果在当天下午上街就被流氓给下下去了。他们羞于面子没有及时汇报,听得刘队长追悔莫及,遇事不及时汇报,连报案的机会都没留给自己。当时正是全国第一次“严打”之前,社会上很不安宁。可见带队伍,哪怕只有两三个人都有操不到的心,新队长初识这么两个不透明的新职工,关键时刻他们给你卖后悔药。各路人马来会战,黑鱼湖里有水有鱼还有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次日与大安北渔场纪场长洽谈,刘队长提出需求,由他们承担加工。纪场长大半生从事水产,有经验很自信。大凡渔业网具,只要你问到他能不能制做,他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口头禅就是“原子弹复杂不复杂,一件一件做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他面前,刘队长只能抱着学习的态度,这是一次丰富自己业务知识的好机会。根据本单位需要,提出加工一套2.8华里聚氯乙烯网箔,代替自己水库以往原始的芦苇箔,它可以多年反复使用。另外还加工一套冬捕大拉网,这是入冬必备的核心生产设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拉网的具体尺寸,要根据自己水库面积,小了不能达到产量最大化,过大不方便操作,会造成浪费。网眼规格,要遵守当时黑龙江省法定的2.1寸,大了影响产量,小了影响生态繁殖。这是国家根据各省气候温度变化,鱼类生长期长短,制定颁发的标准。越是北方,网眼越小,逐次向南方,网眼适当放大,到了吉林省,当时的捕捞合法网眼是2.4寸,辽宁省是2.7寸。走什么道路穿什么鞋,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出差,根据陈处长指示,对于地方经营渔场的盈利经验也进行了考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场长所管理的渔场,可谓精兵简政。渔场水面大略7万多亩,所有捕鱼工接近100人,两人一条船,一个煤油炉,一盏防风马灯。吃住在船上。下水两天回来上交捕捞任务,完不成下次补交,延续补交三次还完不成的处罚,超额完成的按比例给予奖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场长正常负责行政管理,安排生产,外加承揽各种外协副业。会计和唯一一台解放车的司机,每天必须在完成购买生产生活用品之外,自装自卸拉回一车红砖,一个女炊事员,负责为厂长、书记、会记、司机做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书记负责新房子建设的监工,每天右手按着疼痛的腰,对着建筑队伍大喊:“你们在垒墙的时候,必须把那些半截红砖给我用上,那都是花钱买来的。一个萝卜顶一个坑,你不用上,最后都剩下半截砖,我就数着砖头扣你工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刘队长真是开了眼了,内心不得不服,这样的渔场,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没有闲余浪费,让他亏损也困难。根据条件制定制度,遵照规矩和谐生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天后归队向处长汇报时,只能说:“人家的经验既宝贵又适用,只是,我们学不成人家的体制,只能学习人家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基地处,水库面积九万亩,全员已经超过300人,前线生产队伍的编制,只有渔业队50多人,农牧队40多人,工厂化养鱼30多人。后线保障队伍有机关、维修队、车队、材料库等等,庞大的占据了将近200人。工资、劳保支出惊人;还有各种大小国产车辆、进口拖拉机五六十台,燃油、折旧都是成本;居住的大量房屋,消耗的水、电、气、采暖费用,开支巨大;每天上班全运行,票子哗哗如流水,哪里还有不亏损的余地。处长们听了也只能听之任之,不了了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田各级单位都是这样一套机构,上级机关设置的部门,下级也必须相应设置对口的岗位,不然就没有办法运行“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的落实和反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黄叶凋零碾作泥,浅水结冰草上霜。大忙秋收的时候,基地处新组建的渔业队,成员基本达到满员水平,队伍成分由中专毕业生、农场职工,油田职工,双鸭山煤矿转场职工,复员兵组成,全员50多人济济一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