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的帝都如同蒸笼,热起来能把你蒸熟了。所以,每逢三伏降临,我就会像难民逃荒般逃离帝都,哪里凉快去哪里。首选自然是爬到屋顶上去凉快,——去世界的屋脊青藏高原。2017年亦是如此。 7月31日,和几位臭味相投的朋友一起,逃离酷暑的帝都,一路向西。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将去玉树、石渠,享受8度—15度的夏天,欣赏青藏高原的风光。 飞机上俯瞰祖国大好河山。 祖国啊,您有那么多的好地方,让我们怎能不爱你❤ ! 这组照片是在西宁上空拍摄的。据说今年雨水多,山峦明显比以往绿多了。何时这里森林密布,郁郁葱葱,那就更美了。 8月1日,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喜庆日子。 今天,我们从西宁出发,自驾前往玉树,开始我们的高原避暑好日子。 天气不佳,阴雨不断。运气不错,共玉高速(共和——玉树)开通的第一天。车可以从西宁走高速一直到玉树。不过中间的服务站还不完善,吃饭必须下高速。 途中翻过海拔4800多米的巴颜喀拉山垭口。 进入三江源国家公园。 晚上9点到达玉树。地震后,公司捐赠玉树学校一套太阳能电站时曾来过这里,才过去几年,已经面貌一新,根本认不出来了。 8月2日。早晨刚起床,看见微信中有朋友告我:当年的黄漂(包括长漂等)的队员们正在玉树举行纪念黄漂30周年的漂流活动。<br> 猿粪啊!当年在团市委时,我们曾支持过北京一批热血青年组队黄漂,历时数月,最终从玉树州的黄河源头胜利漂流到入海口。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队员杨浩还不幸牺牲(黄漂共有7名青年勇士献身),没来得及见到他刚出生的女儿。<br> 30年后,漂流活动越来越普及,并且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具有独特地理优势的玉树也成了国家高原漂流活动基地。没想到的是当年的小年青们依然还保留着那股激情,还在参加漂流活动。 没得说,我立即赶去漂流活动现场和老朋友们见面。 和当年北京黄漂队勇士们的合影。 与所有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当年的各条江河的漂流队员的大合影。 我很佩服这些敢于第一个尝螃蟹的人。也许很多人至今都不能理解他们。但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些热血青年为了信念,不怕牺牲,殊死拼搏,勇往直前,才有将来,才有希望! 正是因为如此,当年我们也甘愿顶着各种压力,坚持支持黄漂活动直至胜利。怀念当年支持我们并在勇士们凯旋归来时接见并和我们合影的市领导们。 和黄漂队员们分手后,我们出发前往四川甘孜州的石渠县。 从玉树到石渠很近,140公里,不到3小时的车程。不过,海拔则从3800米左右上升到4200多,高反感觉开始明显。<br><br> 过萨纳拉垭口。照例是要下来打个卡的。 海拔虽然高,但在4000多米看周围的山,即使有5000多米高,看上去也和丘陵差不多。 2016年4月,曾和几位朋友自驾甘孜州,几乎转完甘孜所有的县,但是,没有能来石渠——海拔太高,大雪封路。 时隔一年多,总算能踏上这块美丽的土地,心里很是激动。 中午到达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小城石渠。 街上找了一家饭馆吃午饭。没想到无意中撞进去的这家饭馆居然在“舌尖上的中国”榜上有名。它家的“高原鼎鑫牛肉面”味道名副其实。墙裂推荐。 吃饭时得知今天是石渠的“帐篷节”!RP爆棚时,高山大海也挡不住啊! 吃完饭,立即去帐篷节凑热闹。 石渠县存在不少的游牧部落,他们逐草而居,在2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由迁徙,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政府给他们划出定居点,但游牧民族自由的天性让他们难以定居下来。 游牧和部落文化对石渠人影响很深,可以说是铭刻在骨头上,融化在血液中。太阳与火是康巴藏族崇拜的图腾,扎溪卡这里的游牧藏民称呼自己是“太阳部落”。 据说这里也有走婚一说,不知道帐篷怎么走婚。起码不用爬楼了吧。 广袤的草原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帐篷,其实帐篷节就是一个狂欢的大集市。据说还有赛马等活动,不过我们去时,见到的只是一个帐篷挨着一个帐篷的货摊和身穿节日盛装的藏民们。 在这里,放风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小僧侣也未能免俗。 远处山脚下,紫色的花儿像地毯一样铺开。不知道什么花,只知道——好看! 帐篷节虽然热闹,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独乐乐。如果我是这儿的地方官的话,我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它弄成一张石渠金名片,让世界各地的扎营爱好者每年夏天都涌到这里来。地方超大,扎个几万顶帐篷也不显眼。这里的旅游资源很多、很好、很独特,完全可以安排一些旅游线路、行走路线。也可以联合玉树,加上漂流活动,共同接待。哦,忘了,老外不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