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登“三山五岳”,驴友们的脚步又不由自主地踏入中原,读中原文化史,人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锁定在嵩山。自汉武帝起嵩山就被正式封为“中岳”,与泰山、华山齐肩而称其奥,这里,三里一寺,五里一庵,文物荟萃,底蕴深厚,以其优美的风景、奥博的文化让人们向往,也是我们打卡“三山五岳”的最后一站。</p> <p class="ql-block">一直认为嵩山只是一座高山而已,其实不然,它是由太室山和少室山各36峰计72峰共同组成的。其“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窿然特起,形方气厚,故曰嵩高”。追溯嵩山的历史,就不能不说涂山氏姐妹。传说:大禹奉命治水,女娲娘娘赐予大禹神力。专心治水,无暇回家吃饭的大禹告诉妻子,听到鼓声后方可送饭到工地,他不想妻子看见自己化身成熊的样子劳动,有一日大禹误击了鼓,妻子送饭到工地,终于还是发现自己的丈夫化身成熊,在回家的途中羞愧得化成了一块大石,其后大禹向涂山氏索要自己的儿子启,“石破北方而生启”。神话本就有神秘莫测之处,这便是启母石的由来。后来,涂山氏的妹妹嫁给了大禹,支持他继续治水。人们为了纪念涂山氏姐妹,便将姐姐涂山娇居住的山称为太室山,将妹妹涂山姚居住的山称为少室山。</p> <p class="ql-block">进山先要拜寺庙是一种习俗,意在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信仰。朝拜小林寺菩萨更是必须的,我们虔诚作揖礼佛。随后步入三皇寨景区,最震撼人心非石英岩地貌的标志性景观“书册崖”莫属,它貌似一本即将打开的地质史书,如书页般层层错落叠压,上下贯通,高达数百米,像一册册图书整齐直插谷底。铺满了整面山体。徜徉在三公里的三皇栈道上,从不同角度观看,一景多变,步移景换。它或像-柄柄利剑直刺苍穹;或像一列列仪仗队顶天立地。在此,可以探大古之奥秘,窥元古之真谛,渊博无涯。遥想距今约18亿年前,嵩山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岳运动,这次运动使嵩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一片汪洋,不时有火山从海底喷涌而出,艳丽的火光,蒸腾的水汽,漫天的火山灰,混沌一片,浑天如鸡子,地如蛋中黄。</span>先沉积形成的石英砂岩经变质作用成为石英岩,原本近水平状的岩层经褶皱在此处变为直立状,造就了独一无二,极为壮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从栈道尽头直下至连天大峡谷。原来少室山顶从中裂开,横断为南北两部分,北顶像屏风伸展,南顶像利刃排列峙立,两座山顶前沿相距仅1300米左右,中间是深谷,谷深400~560m,两坡陡直下陷如同用刀剖开一样。从相夹的两边山崖底部奇特地耸起一座山峰,高出众峰之上,犹如一把直插云霄的宝剑,这就是“卓剑峰”。绝顶与北崖离倚,彼此斩绝不可度,为少室山的正中央。峡谷内云雾翻腾,充满神秘气氛。</p> <p class="ql-block">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那自然是最美的景点。三皇寨的寨楼伫立于少室山半腰之上,以供奉天皇、地皇、人皇而得名。整个嵩山的寺庙宫观,唯有这里敬奉的神灵游离于三教之外,以人祖为宗,虔诚奉祀。有对联称:“跳出红尘三界外,人注白云一洞中。”唯有一拱桥与外界相连,婉如一副与世隔绝的宫庭模样。又有奇石为友,深渊作邻,古树林立,百草丰茂,颇具几分“隐映连青壁,嵯峨向碧空。”的味道。 三皇禅院有大德高僧释德建大和尚在此参禅悟道,渡化众生,传承少林传统文化禅武医。</p> <p class="ql-block">上山难,下山更难。走过最高处的连天吊桥后,就开始段段下行,跨石门、穿一线天、钻悬天洞、仙人洞至凭栏远朓,站在此处,看万山青翠,层林尽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少室山尽收眼底。继续下行过南天门、八步平,此段更加陡峭,顾名思义,就这只有八步是平地。行人提步先吊胆,换脚莫眨眼。</p> <p class="ql-block">最后486级好汉坡更是级级相连而级级不一。愈至下处,则石阶愈陡,状貌愈险,下行难度愈大,一路向下,远不自知。只见一位三十多岁较“丰满”的女子,颤颤抖抖,不知所措。好心的老驴友,建议她倒转身子,趴下来双手扶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下退,果然事半功倍,安全着地。</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早出发,来到嵩岳寺。同样也是先参拜了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寺塔,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塔身上下混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中央塔室为正八角形,这种密檐形12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在当时也是少见。该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历经15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p> <p class="ql-block">步行五分钟左右,来到位于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的法王寺。寺内古树参天,溪水潺潺,景色秀丽,被誉为“嵩山第一胜地”。法王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 年),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晚白马寺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其在汉传佛教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一一朝拜了未来佛、天王段佛、大雄宝殿佛、地藏佛、西方圣人殿佛、卧佛。</p> <p class="ql-block">雄厉的太室山、独居尊位,俨然像背靠屏风的帝王。我们选择西线这条虽短确最陡峭山道登顶,意在想证明下五年前登华山时的脚力是否依存,再从中线既宽敞又平缓的游步道下山,减轻对膝关节的冲击,放眼览胜大室山的古老建筑物。沿着翠色弥漫的山脚蜿蜒而上,仰视连绵的山崖横亘不断,好似排列的屏风、伸展的旗帜,高峻威严。也只有健步拾级,角力前行,汗浸全衣。一路上除了石阶还是石阶,呈“Z”型盘山而上,两璧千米高峰对峙,一转一坡,一坡比一坡陡峭。望山跑死马,看着近,其实挺远的。感觉不仅仅的虐身,更多是虐心,虐底线。还好只用时八十分钟就登临峻极之巅。多年来“三山五岳”之行的心愿,终于完美收官。</p> <p class="ql-block">峻极峰之名源于“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峰顶敞平,犹如宝幢之盖。站在峻极峰倚石俯瞰, 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白云随人来,翩翩疾如马。洪崖与浮丘,襟袜安足把。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之气势。</p> <p class="ql-block">嵩山不墨千秋画,是历代皇帝祭天封禅的地方和神仙相聚对话的福地洞天。汉武帝曾礼登嵩山,拜谒启母石后,听到大呼“万岁”之声时,“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语”,有大臣就说:“这是中岳山神在迎接您。”汉武帝当下龙心大悦,于是就命名这座山峰为“万岁峰”,并在峰上建“万岁亭”,在峰下建“万岁宫”。同时,命令祠官大规模增建祭祀中岳山神的太室祠,并划山下三百户居民设立崇高县,免除一切赋税、徭役,专门奉命祭祀岳神。</p> <p class="ql-block">女皇武则天对嵩山更是情有独钟,一生曾八次游山。公元696年,当她第四次驾临嵩山时,在峻极峰登坛封禅中岳的大愿终于得偿,向世人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并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示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尊岳神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岳神配偶天灵妃为“天中皇后”。并在坛东南角刻立了由女皇亲自撰文并有唐睿宗李旦书的“大周升中述志碑”,内容主要是武则天自撰的抒发自己文功武治和自我歌功颂德的事迹。现仅存登封坛遗址。</p> <p class="ql-block"> 浙江-云和</p><p class="ql-block"> 2024-10-10</p>